【女性被造黄谣的系统性自救指南】

【女性被造黄谣的系统性自救指南】

https://mp.weixin.qq.com/s/k9ji74N-SQZS8GI71upv_A

为此,在这份女性被造黄谣月度指南中,Women自救指南尽可能将黄谣相关的社科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总结到一起,希望能成为女性群体被造黄谣时,实施自救的有效工具。

 1 . 父权制中的污名:权力与规训

“父权制”,顾名思义,即指男性群体以“父、夫、子”等多重社会身份施展权力的制度。鉴于其权力施展领域遍布广泛,女性主义者针对家庭、职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同性别压/制进行对应的研究,父权制也由此衍生出更为多元细分的概念。

父权制将女性归为客体,致力于把女性群体排/斥到社会边缘,同时为了父权制的延续,借助婚姻制度将女性的子/宫私有化。在性别刻板印象中,女性往往与乖巧、温顺、无知等形容词挂钩,这种特质的打造一方面便于将女性框架在附属品的社会角色中,另一方面该特质也暗示女性更擅长完成家务劳动。在这种规训下,有相当一部分女性被排除在资本市场之外。

图源:《安娜》

此外,男性还试图把女性拘束在母职之内,将生育包装为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男性对女性的围剿还包括种种话语规训,崇尚chu女与贬低dang妇成为两面一体的制约手段,只有守身如玉和对性一无所知的女人才是“好女人”。

有毒的父权文化与个体的社会生活形成微妙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性别权力内化于个体之中。黄谣,自然成为了打击女性的最有效手段,女性被钉上道德的耻辱柱、被冠以”dang妇“的污名,在谣言不断扩大的声浪中,女性承受的伤害越来越大。

 2 . 快感的获取:性别权力差异

造谣者与传谣者,也许是与当事女性毫无利益关系的人,他们能从中获得什么?

是猎奇“这事好玩”;

是泄愤怒吼“我怎么得不到这样的人”;

是从众心理“大家都发我也发”;

是在暗示“我就说没好女人,你看吧”。

无论哪种心理,造与传都令其有了一种主动感、掌控感、权力感:“我有权力攻/击你、羞/辱你、贬低你”。除了造谣者不正常的心理之外,制度性的压/迫亦不可忽视。

在父权文化中,男性将女性视为客体,通过低俗的语言、冒犯的凝视和下/流的玩笑贬低女性。父权制中,被默认为性主体的男性,也必须向男性群体出示自己能够成为性主体的资格证,否则他也会因背负“娘娘腔”、“性/无能”等刻板印象,被男性群体抛弃在外,判定为失格。

而造黄谣就是男性之间相互确认其父权制主体身份的仪式之一。男性用下/流的话编造女性的谣言,女性受伤的反应不仅是他们作恶成功的“战绩”,更是向男性群体展示炫耀的“投名状”。

当女性鼓起勇气质问和反抗时,他们却“平静地”将矛头指向作为受害者的女性,这本质是一种隐形的权力压/制和情感操/控。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最平庸的男性面对女人也自以为是半神。”他们是父权世界的警察,用言语惩/罚溢出性别常规的女性。“不要说两句就生气。”在看似平静的语气下实则吐露着他们的丑陋心声:“你终归是个女人,是我手中的玩/物。”在此过程中男性竭力维护自身的权威形象,忽视女性情绪、并将其言行举止曲解为歇斯底里、斤斤计较、不得体等等,女性的话语因此变得“疯狂而不可信”。

图:波伏娃

倘若女性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怀疑自己并屈从于他们的逻辑和评价体系,那么父权制的痼疾便会更加根深蒂固。

 1 . 黄谣的本质是什么?

黄谣的受害者往往来自女性群体。造谣者与传播者利用父权制性别结构中的利他规则,使受害者作为性别结构中的客体陷入被动,并通过以言语制造群体攻击目标的方式,来强化父权制信仰群体内部的连接。

换言之,造黄谣属于针对客体的打/压行为。凭借歪曲事实和散播谎言,造谣者重设了语言的权力场所,迫使谣言的受害者进入一个本就不公正的道德认知空间,遭到来自公共领域的揣测和审判。

黄谣往往围绕着“性”与“性别”展开,起到降低受害者社会评价的直接作用,并利用持续的传播来扩大影响,达到孤立受害者、削弱受害者权威和毁坏受害者形象的目的。

归根结底,它是一种寄生于父权制,彰显父权结构特色、为父权文化扩张的权力工具。

 2 . 造黄谣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造黄谣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通常情况下,首先,刑事责任方面,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造黄谣行为涉及侮/辱、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同时,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他人的,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

其次,行政责任方面,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造黄谣行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最后,民事责任方面,根据民法相关规定,造黄谣行为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人格权,根据被侵权人诉讼请求,侵权人将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注:因具体情况的不同造黄谣的罪名也有所差异,因此关于法律部分的释义可参照后文“法律上怎样认定造黄谣”

 1 . 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

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黄谣发生,又能规避对峙时来自造谣者的二次伤害、报复及其他事后状况。

在社交媒体上尽量不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括姓名、家庭住址、具体工作单位(就读学校)等等,首先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伤害蔓延到现实世界,甚至是遏制言语伤害上升到身体伤害;其次能防止对峙阶段造谣者进行报复,威胁家人安全和正常的工作(校园)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普通同事(同学),交谈的内容尽量不涉及私生活,对面看似友好和热情的八卦提问,很可能成为日后攻击我们的利刃;我们的真心只需要向真正关心我们的人敞开。

 2 . 掌握性与性别的相关知识

在面对黄谣时,自身产生的羞耻感可能会加剧黄谣对我们的伤害。正确且必要的性别知识可以充当我们的“保护伞”,使我们面对黄谣时更加淡定、从容。

我们可以从科普类书籍、纪录片、科普栏目中获取最客观和真实的知识,认识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自然的、正常的、有价值的,从而了解、正视并掌握我们自己的身体。

其次,可以尝试学习有关女性主义的社科知识,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摆脱已接受并内化了的父权制的规训与禁锢,挣脱那一套在我们身上已久的枷锁。

科普类书籍:《身体由我》《性学入门》《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纪录片:性科普《大女孩儿》《女性的秘密》《阴道独白》 女性主义《女人 Women》《她说:女性人生的瞬间》《20世纪女性史》

科普栏目:硬糖视频、北师大刘文利、童姥-女孩别怕

女性主义入门:波伏瓦《第二性》、上野千鹤子《从0开始的女性主义》、李银河《女性主义》

Women自救指南微博开设的 Women weekly栏目

致力于为大家推送围绕女性主义的书、影、音、绘画人文艺术相关内容。

请大家多多关注,期待与姊妹们共同成长。

 3 . 突破父权逻辑的束缚

“我喜欢穿得性/感,是不是真的和他们说的一样只是想勾/引男人。”女孩切记,在审视自我之前,我们需要先审视他人

那些看到高露肤度的衣服就意/淫的男性,就像是巴普洛夫的狗,无论对面是什么,听见铃声,就会流下口水。“她能有今天的成就,背后睡了多少个男人就不得而知了。”

在将目光聚焦于个体之前,我们应该先观照社会结构。就业歧视、母职惩罚......一个女性能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下获得很高的成就,足以证明她的优秀,而无法接受女性能在社会上崭露头角的男性,其鼠目寸光不言自明。

面对无法掌握和超出认知范围内的事情,比起理解和尊重,男性更习惯于用话语去“矫正”女性,唯有意识到父权制话语如何为其隐藏目的服务,女性才能真正挣脱束缚,从黄谣的正中心击碎它的伪逻辑。

 4 . 强化对黄谣的辨别能力

面对发声和反抗之后那一声声“不过是玩笑、这么开不起玩笑好扫兴”的评价时,女性也无需检讨和怀疑自己,而是审视ta的话语:

ta口中的玩笑出于什么目的?

玩笑的内容是否涉及我的私生活?

ta是否愿意这样的玩笑由ta担任主角?

 那些为了让女性难堪、涉及私生活和身体、ta不愿意成为主角的“玩笑”,就是黄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女性的愤怒是合理且正当的,而造谣者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1 . 调整心态,冷静应对



Read Next page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