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Yang Yongxin

About Yang Yongxin

Steve Tsang

关于杨永信/豫章学院的一点思考

温柔在知乎上的长文已经被禁了,暴走大事件第五季第36期估计也不会重新上架了,微博/微信/知乎等众多媒体在真理部的带领下一起高举大旗,还会有多少杨永信,谁又知道呢。

我们能做些什么?

基本思路:

新闻媒体(舆论)-暴力机构(执行)-涉事利益链披露(主体)

同时,要兼顾以下问题:

数据会被监控,就像你不可能要求没有翻墙意识的高中生同你用Telegram等加密聊天软件沟通一样,你必须在同外界进行交互、获取信息的同时兼容信息安全的考虑。

【有些人,为了逃避思考,可以做任何事。】

概念定义

犯罪分子/社交障碍/行为异于普遍的审美标准者

参照: 二战结束时远东法庭对日本战争发起者的审判/犯罪者认罪后的自述/BBC纪录片《日本的地下未成年人色情交易》中的恋童倾向者的自述

我认为,需要勇气和智慧去挖掘行为背后的动机。而我认为的犯罪分子的动机有以下情形(目前的法律认知基础:义务教育的法律常识/外部媒介所获得的道德认同):

  1. 【错失和逃避】:(1)非主观意愿因素导致下的行为偏失;(2)结果造成后的侥幸心理及逃避倾向。
  2. 【世界观的自我架构】

-- 认知是复杂而混沌的

-- 成长过程中我们逐渐习惯自我形成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这是我们内部视角的反映【见注1】

-- 认知会趋于固化

我认为,不断迭代和更新认知的个体是占人类/生物族群中极小比例的

-- 世界观一旦自我架构成功,推翻旧有世界观的成本是巨大的

结论

因此我认为,带有主观意愿的犯罪分子在犯罪时心安理得,正是基于这一假设下的直接映照,即他们的世界观里,犯罪行为本身是正确,抑或可以接受,不威胁他们基础世界观的存在。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看到知乎文:《决战!豫章书院想认怂逃跑?没那么简单》,为里面这句话点赞:估计你们也能查到我在哪个城市,那就直截了当的告诉你们,我目前在广州。“勇敢而令人敬佩呢。”

【注1】:这个观点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映射,直接的逻辑对照可能有一定困难,但是当联系和映射达到一定的数量等级且不具有相同级别的反面例子时,感性认识允许我们将其视为正确的倾向。举一例,进化的角度上,认知在处理外部事物时会参照记忆的做法,直接的回馈会加强行为本身,比如,行为正确,进行标记,行为错误时才会寻求他法,而高等灵长类动物熟悉环境所需的时间虽不可考,倘若假定是青春期结束,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时人类已经“成熟”,思考能力有所下降,大多数情境下于外界交互的方式直接依托于记忆。


See More-->

Learn Anything

Back to Blogs-->

Mina's Diary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