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年选:捍卫唯物主义(下)

列宁年选:捍卫唯物主义(下)

艾伦·伍兹

列宁年选:捍卫唯物主义(上)

抽象的力量

人类活动使我们能够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及其规律,从而最终使我们能够掌握这些规律,超越它们并获得真正的自由,这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

我们不只是用大脑思考,而是用我们的整个身体。因此,婴儿通过将事物放入口中并尝试吃的简单程序开始了解物质世界。用歌德的话来说,“始物于行”(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deed)。

但思维活动必须被视为是整个人类活动,包括人类感官活动和与他人以及世界的互动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机器中的幽灵”)。它必须被视为这种永恒的互相作用的复杂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机械地与其并列的孤立活动。 

当我们说所有知识都基于经验时,这根本指的不是我个人的经验,而是包括人类数十万年的所有集体经验。

早在人类或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命出现并观察世界之前,这个世界就已经存在了。有生命的物质自然产生于无生命的物质。在某一时刻,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进化成更复杂的生命形式,无脊椎动物进化成脊椎动物,等等。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为大脑,并最终发展为人脑和人类意识。我们是已经意识到自身的物质。

这一解释得到了所有科学发现的证实,但唯心主义仍然对其置若罔闻。所有形式的唯心主义都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并且总是不可避免地回归到宗教。

关于这一点,托洛茨基在被暗杀前不久写道:

“‘除了经验提供的东西外,我们对世界一无所知。’如果一个人不理解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的五官感觉的直接产物,他可能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将物质归结为狭义的实证主义上的经验,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对物种的起源做出任何判断,更不用说地壳的形成。说一切事物的基础都是经验相当于在说废话或者空话。”
“经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关系。脱离这种范畴分析经验,也就是说,脱离于与环境相对立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又是这个环境的一部分的调查者的客观物质环境。这么做就相当于将经验溶解在一个无形的统一体中,在那里既没有客体也没有主体,只有神秘的经验公式。这种‘实验’或‘经验’是母腹中的婴儿独有的,但不幸的是,婴儿被剥夺了分享这个实验的科学结论的机会。”-托洛茨基,《1939-1940 年文集》

正是这种集体性的经验使我们能够理解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准确和科学的判断,并得出推论,使我们能够对物质世界和社会做出正确的预测。

因此,知识并不局限于个人感官知觉的狭隘领域,因为要理解从我个人经验中获得的有限信息,我必须依赖以理论抽象形式代代相传的大量信息。

抽象(abstraction)这个词来自拉丁语“源自”(derive from),它非常清楚地表明所有理论概括(包括最抽象的数学公式)最终都来源于对物理世界的观察。我们数到十,不是因为十进制系统优于任何其他系统(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我们有十个手指,而我们仍然倾向于用手指数数来计算简单的总和。

这些抽象一旦建立起来,就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为认识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是科学进步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代表了演绎与归纳、理论与实践,带有观察的科学假设和实验的辩证统一。在这些对象中,彼此双方缺一不可。 

意识的物理起源

科学的进步提供了解释意识物理起源的答案。我们知道有机物(生命)是由无机物自然产生的。即使是最早的生命形式也表现出敏感性的迹象。应激反应存在于所有形式的生命中,这也正是生物体对来自外部世界的物理刺激做出反应的方式。

即使在植物中,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就像花朵转向太阳一样。当它们这样做时,它们在对什么做出反应?不是“感觉内容”,因为植物本身没有感觉。他们是对来自物理世界的外部刺激做出反应,而这对于所有生物体来说都是一样的。在不同情况下,它们都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

我们现在知道神经细胞的活动是带电的化学反应。在每个神经细胞的末端都有专门的区域,即突触末梢,其中包含大量含有神经递质化学物质的微小膜囊。这些化学物质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神经细胞。在神经电脉冲沿着神经元传播后,它到达末端并刺激神经递质从它们的囊中释放。

神经递质穿过突触(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处)并刺激电荷的产生,电荷将神经冲动向前传送。这个过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肌肉移动或放松,或者大脑已注意到感官印象。这些电化学事件可以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的“语言”,通过它,信息从身体的一个部位传递到另一个部位。

这种科学解释立即摒弃了将思想和意识视为神秘和无法解释的事物,与自然和其他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相分离的神秘主义唯心主义观点。反过来,这些科学结论又是通过集体性的社会劳动与物质环境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和发展的。

作为对物理环境的反应,生物的进化发展出了不同的方式,以确保个体(食物)和物种(繁殖)的生存。正如我们甚至与低等细菌共享一些基因一样,我们也共享这种进化的能力。但在人类中,这种公开的潜力已经演变成与其他动物在本质上不同的东西。

可以说,猫、狗、马和其他高等哺乳动物中也有类似意识的东西。当然,黑猩猩的实验表明它们可能拥有类似于自我意识的东西。事实上,甚至有可能证明在低等生命形式中也存在类似于意识的元素,例如鸟类甚至蚂蚁。

但我们离人类越远,这些事物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就越小。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有知觉的生命形式,而不是意识。因此,将人类的意识等同于其他动物的感觉是不可能的。

这些事实即使对于对现代科学毫无兴趣的人都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无知或希望不惜一切代价忽视事实并捍卫宗教偏见和迷信的人才能否认它们。

在适当的背景下来看,人类的思想没有任何神秘之处。然而那些在某种情况下故意地颠倒、歪曲和忽视事实,以希冀兜售宗教和神秘思想的哲学家们给这个问题带来了混乱。 

经验主义

这种认识论的混乱的起源可以在 17 世纪找到,当时人类正在努力摆脱中世纪的宗教蒙昧主义。在这场斗争中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发展。

在其早期,经验主义在反对教会并宣称科学的自由以及观察和实验优于教条时发挥了最进步和革命性的作用。早期的经验主义者(培根、洛克和霍布斯)是唯物主义者。如前所述,他们的战斗口号是“ Nihil est in Intellectu quod non sat prius in sensu ”。(“头脑中的东西没有不是首先出现在感官中的”。)

他们坚持将感官知觉作为所有知识的基础,相比于中世纪经院学者的空洞推测来说这是一步巨大飞跃。它为基于实证调查、观察和实验的科学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然而,尽管它具有极大的革命性,这种早期的唯物主义形式是片面的、有限的,因此是不完整的。

断言智能意识中没有任何事物不是从感官中衍生出来的,这包含了一个非常正确的想法的萌芽,这就是唯物主义。但是经验主义的片面性为主观唯心主义敞开了大门,主观唯心主义否认独立于观察者的物质现实的存在。

以如此模糊的方式提出的这个想法对哲学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最有害的后果。早期英国唯物主义者霍布斯和洛克取得的巨大进步被肤浅的追随者大卫·休谟(David Hume)接替,后者后来对康德(Kant)哲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乔治·贝克莱主教身上,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形式得到了最彻底的拥护。

这种片面的经验主义,即主观唯心主义,一再以各种不同的伪装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产生影响。其中最有害的一种是所谓的逻辑实证主义。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列宁在本书中深入探讨的奥地利科学家恩斯特·马赫否认原子的存在,因为它们既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见。

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上的骗局

乍看之下,主观唯心主义的论点似乎具有无懈可击的逻辑。事实上,如果接受最初的假定,这几乎不可能回答。但是,正如贝克莱主教本人很快发现的那样,如果不陷入最荒谬的矛盾,就无法接受这样的假定前提。

实际上,它们是一种文墨骗局,相当于魔术师的诡计。论证从以下前提出发:“我通过我的感官认识世界。”就目前而言,这种说法是真实且不可否认的,我只能通过我的感官认识世界。但是,正如我们所指出的,我们必须在这句话上加上一句:世界独立于我的感官而存在,否则我们就会陷入最怪诞的矛盾和谬论之中。

整个科学正是基于以下事实:

a) 世界存在于我们之外,并且

b) 原则上,我们可以理解世界。

如果需要证明的话,这些断言的证明包括 2,000 多年的科学进步,即知识对无知的稳步进步。 

科学这个词来自拉丁语“知道”,而无知这个词仅仅是拉丁语中表示不知道的词。当然,关于宇宙,我们不知道很多事情。但整个科学史证明,我们今天不知道的,明天就会知道。正是这种对真理的不断追求,是思想和观念领域所有进步的动力。

正如列宁所说:

“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二章

逻辑实证主义

已死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重新出现,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危机。但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二战后马克思主义被抛弃的整个历史时期所造成的哲学真空。

1909年列宁的著作全面推翻了马赫和阿维纳留斯的主观唯心主义。//图片来源:公共领域

1909年列宁的著作全面推翻了马赫和阿维纳留斯的主观唯心主义。但主观唯心主义本身直到今天仍然非常活跃。它被在裤子上精准的一踢从前门驱逐出来,而只是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从后方潜入,通过侧窗偷偷溜进来。 

这种主观唯心主义被以恩斯特·马赫为代表的学派和后来的维也纳学派(O.纽拉特、卡尔纳普、石里克、弗兰克等)以及逻辑实证主义带入了 20 世纪哲学。在英国,由 A.J.艾耶尔教授所倡导,其著作《语言、真理和逻辑》(Language, Truth and Logic)在 1960 年代在大学中颇有影响。

艾耶尔这本书的基本论点是,我们唯一可以拥有的某些知识就是他所谓的“感觉内容”。在他书的前几章中,这个论点以不同的方式发展和重复,给人一种绝对不可抗拒的逻辑链的印象。但是当他试图解释这些感觉内容实际上是什么时,整个结构就崩溃了。

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提出一个问题,让不仅大学教授,连小孩子都看得懂: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物质大脑,能有感觉的内容吗?没有中枢神经系统和物质身体,能有物质大脑吗?如果没有一个为其提供生存所必须的养料的物质环境存在,能有物质身体吗?

不用说,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回答,甚至没有被提出。像往常一样,作者假设必须证明的东西,然后得出结论,他已经证明了假设!尽管它看起来有“聪明”和复杂巧妙的外观,但这是一种从字面上来说幼稚的思维方式,就像一个婴儿在母亲离开房间时哭泣,因为她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些错误的、有害的思想代表了一切以“我”开始和结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观点。“我的事业、我的生涯、我的个性、我的感情、我的压迫、我的经历、我与不了解我的不公世界的斗争”等等。“如果世界不符合我的意愿,世界就是有问题的。” 

这概括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决定了他们的整个心理。因此,主观唯心主义是其自然的哲学栖息地也就不足为奇了。它对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吸引力就像一罐蜂蜜对苍蝇一样。

现在,即使从效用的角度来看,也不得不说这个理论是完全没有用的。它不能让我们的知识进步一毫米。对于实验室中的化学家来说,否认他试管中的化学物质具有客观存在性,或者将它们描述为仅仅是感觉内容的集合,这有什么区别?

归根结底,他仍然必须进行他的实验,以试图确定这些“不真实”物体的真实性由什么组成。而在艾耶尔教授一整天否认物质的客观性之后,想必他也没有以物质不存在为由拒绝吃晚饭。 

毫无疑问,我们的逻辑实证主义的朋友们会拒绝这些论点,认为它们是“朴素实在论”(naïve realism),即唯物主义。这是一个他们用作辱骂用语的词,旨在避免任何可以想象的批评。就我们而言,我们更喜欢使用列宁将主观唯心主义者仅仅称为笨蛋时所使用的那种朴素的语言。这是对试图将荒谬观点作为严肃论点的人的充分描述。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表明主观唯心主义不可避免地导致唯我论。大多数逻辑实证主义者试图对唯我论的指控不屑一顾,愤怒地否认它,将问题与各种复杂而深奥的行话混为一谈,或者干脆将其视为一个笑话而不予理会。

但他们仍然需要回答这个问题。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曾在一次聚会上遇到一位女士,她告诉罗素她是一个唯我论者,并想知道为什么没有更多持这样观点的人。这段有趣的轶事惊人地揭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内在矛盾。然而,罗素的笑话并不能解决知识的哲学问题。这必须从哲学上,即理论上来回答。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做到了这一点,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更全面地做到了这一点。

几十年来,逻辑实证主义的倡导者傲慢地将他们的思想描述为“科学哲学”。这里有一个深刻的讽刺,因为他们还指责辩证唯物主义(在没有丝毫了解的前提下)渴望成为“科学女王”的角色。

随着科学的自然进步,对主观唯心主义的公开支持,就像之前的宗教一样,变得越来越站不住脚。然而矛盾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念(或者说偏见)仍然给一些在学生时代曾遭受半吊子胡说八道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毒害的科学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而他们再也没有从这种经历中恢复过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提出问题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中,恩格斯指出,所有哲学,尤其是现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关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然后他继续处理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认识论。 恩格斯询问道: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恩格斯说,这里不仅包括所有唯物主义者,还包括像黑格尔这样最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他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种神秘的“绝对精神”的实现。但恩格斯补充说: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在近代哲学家中,休谟和康德就属于这一类,而他们在哲学的发展上是起过很重要的作用的。”- 同上
因此,我们看到哲学中确实存在三种趋势:两种一致的或一元论的趋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一种在经验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之间摇摆不定的趋势。后一学派在康德的哲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达。休谟和康德,逻辑实证主义的真正祖先,都倾向于把显像与物自体,把感知与被感知的对象,把为我之物与自在之物分隔开来。 康德承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但试图在现象世界之外建立一个边界,即“自在之物”,他宣称它是“不可知的”,是与现象根本不同的东西,属于“来世”(Jenseits),无法通过知识获得,但可以通过信仰来揭示。 在这里,感觉表现为将外部物理世界与感知主体(自我)分开的第三个术语。感官表现为真正知识的障碍,而不是通向认识的桥梁,从而主宰了真实的物理世界。 康德的诀窍是混淆不可知与未知。在现实中,随着人类意识、科学、工业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在之物”逐渐成为“为我之物”。通过这种进步,昨天不为人知的事情今天就会为我们所知,或者明天就会知道。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人的思想观念归根结底不过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的真实性会受到检验,必要时,这些认识将会在实践的基础上被修正。 

唯物主义观点

早期,机械唯物主义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无法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真实关系做出科学的解释。这就是马克思在他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处理的问题。早期的唯物主义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而当时的科学本质上是非常僵化和机械的(恩格斯将其称为“形而上学的观点”,尽管我们今天对形而上学这个词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力学以一种简单、静态和片面的方式看待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推、拉、杠杆、滑轮等。所有运动都是从外部传递的。牛顿的机械宇宙需要全能者推动它使其运动,但之后它完美地工作,就像发条一样。这种关系是被动和片面的。 在这个发条宇宙中,没有留下主观活动和创造性活动的余地。每一个行动都是由自然的永恒法则预先决定的。 相比之下,唯心主义者夸大了主体的作用,认为它非常重要。他们甚至从主体中推导出客体的存在。主体活动的概念被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所继承和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主观因素是由唯心主义者而不是唯物主义者所发展的意思。只有唯心主义者的主观能动概念和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概念的结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旦我们站在实践的立场上,并且从具体的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知识论,而不是从空洞的、静态的抽象的角度来看待知识论,主观唯心论和主客体问题的争论就很容易解决。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二篇中谈到了这一点: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归根结底,唯物主义的真理是由科学史本身提供的。正如恩格斯解释的那样,人类不仅对自然进行着思考,而且还积极改造着自然,这种不断的生产活动检验了观念的正确与否。正如恩格斯所解释的那样:

“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动植物体内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有机化学开始把它们一一制造出来以前,一直是这种‘自在之物’;一旦把它们制造出来,‘自在之物’就变成‘为我之物’了。”-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资本主义进入衰退期

资产阶级在其历史上的上升期发挥了最进步的作用,不仅在发展生产力,从而有力地增强了人类对自然的支配力方面,而且在推动科学、知识和文化的进步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卢瑟、米开朗基罗、莱昂纳多、杜勒、培根、开普勒、伽利略以及其他许多人类文明的先驱者像群星一样闪耀,照亮了由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开辟的人类文化和科学进步的广阔大道。 资产阶级在其年轻时期能够产生伟大的思想家:洛克、霍布斯、康德、黑格尔、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而在它的衰落时期,它只能生产跳蚤。 此类思想的最新一波主要浪潮是在 70 年代、80 年代和 90 年代,作为对全球一系列革命失败的反应——苏联解体使失败更加复杂。这导致了后现代主义学派的发展,该学派涵盖了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酷儿理论以及一系列基于身份政治的所谓理论。

资产阶级哲学的堕落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陷入死胡同的反映。//图片来源:公共领域

但是,正如列宁出色地表明的那样,马赫和阿维纳留斯是贝克莱、康德和休谟的糟糕复制品,而今天的后现代主义天才则是糟糕复制品的糟糕复制品。他们不顾一切地表现出原创性并努力隐藏自己的无能,他们用难以理解的、令人费解的、故意模棱两可的语言来填充自己的作品。

常言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这个时代的整个资产阶级哲学史证明了这一说法是正确的。至少在过去的 150 年里,每一个哲学流派都只是对主观唯心主义的非理性思想——最原始、最荒谬和毫无意义的唯心主义变种——的反刍。

最新的后现代主义热潮只是这些变体中的另一种。这让整整一代大学哲学系的学生感到困惑和迷惑,他们以为自己发现了全新的东西,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重复早期哲学的荒谬之处,而这些哲学早在1908年就被列宁全面摧毁。这里我们有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马克思格言的正确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资产阶级哲学的堕落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陷入死胡同的反映。一个变得不合理的系统必须依赖于不合理的想法。资产阶级在试图维持自身地位的过程中,已经转而反对自己的革命历史。资本主义制度与启蒙运动的传统背道而驰,而对封建神秘主义和经院哲学的现代后裔们越来越亲密。

处于悬崖边上的人没有理性思考的能力。资产阶级的理论家以一种模糊的方式察觉到他们所捍卫的制度即将走到尽头。非理性倾向、神秘主义和宗教狂热的蔓延反映了同样的事情。

如今,主观唯心论者降格于绝望的后卫斗争,这相当于哲学的彻底死亡,哲学完全沦为语义学(词义研究)。 关于意义和语义以及含义的细枝末节的无止境的争论与中世纪的学徒们无休止的争论一模一样,这些争论是关于天使是否有性别以及有多少天使可以在针尖上跳舞等引人入胜的话题。问题是,由于他们对形式的痴迷,他们完全忽视了内容。只要遵守正式的规则,内容再怎么荒谬也不为过。

马克思曾经说过:

“哲学和对现实世界的研究这两者的关系就像手淫和性爱的关系一样。” -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更喜欢前者而不是后者。在与马克思主义(以及一般的唯物主义)作斗争的痴迷中,它把哲学拖回了其古老、陈腐和贫瘠的过去的最糟时期。 事实上,连那些大惊小怪和玩弄文字都能被冠以哲学之名,证明了现代资产阶级思想已经腐化到何种程度。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写道:“通过人类精神能够被满足的水平,我们能够判断出其亏损的程度。”这将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之后所有资产阶级哲学最合适的墓志铭。

当下,与资产阶级思潮做对,与神秘非理性思想作斗争的荣誉,落到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先锋队马克思主义者的肩上。让我再次引用约瑟夫·狄慈根的话:“哲学不是科学,而是反对社会民主的保障。”(在那些日子里,马克思主义者称自己为社会民主主义者。)

他补充说:“那么难怪社会民主党有自己的哲学。”这种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它仍然是我们革命武器库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任何希望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种武器的人都应该明白,不仅仅要去翻阅,更是要去对这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武器库中具有基本原理性质的文本——《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做详细的研究。

伦敦,2020 年 12 月 16 日

注释

【1】信仰主义(fideism) 一词源于拉丁语中的“信仰”(fides),它是一种认为信仰独立于理性,并在得出特定真理方面具有优越性的理论。

“捍卫马克思主义”网站(marxist.com)是国际马克思主义趋势组织(IMT)的全球网站。我们是一个为世界各地社会主义革命奋斗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组织。如果您认同我们的理念并有兴趣加入我们,可以填写“联络我们”的表格,致信webmaster@marxist.commarx.cn@protonmail.com或私讯“火花–台湾革命社会主义”脸页,谢谢!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