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和中国央行的一进一退

美联储和中国央行的一进一退

ft


美联储和中国央行的一进一退

卢宾:2020年一个似乎越来越明显的景象是:美联储前进,中国央行后退。货币保守主义已成为中国的一种战略需要。

更新于2020年8月7日 19:01 花旗新兴市场经济主管 戴维•卢宾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从表面上看,在全球经济已如此悲惨的情况下,最近形容任何一家央行“鹰派”似乎都是奇怪的。不过这对中国央行(PBoC)来说并不是一个不好的描述。这其中有一些书生式的技术原因。但也有一幅更大的图景,不妨称之为货币政策层面的地缘政治。

正如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在上世纪30年代讨论游击战的战术时所说的,“敌进我退”。2020年一个似乎越来越明显的景象是:美联储(Fed)前进,中国央行后退。

诚然,当中国经济在封锁的重压下首次下滑时,中国央行相当果断地放松了货币政策。市场利率大幅下降,信贷增长步伐加快。就此件事而言,它遵循了一个普遍策略。

但时间并不长。到5月,中国的市场利率已开始回升,10年期主权债券收益率升至接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前的水平。这反映了官员们的态度,他们表达了对宽松货币政策的不满。

6月,在上海举行的一年一度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最高货币官员郭树清明确表示,中国央行绝不会采取某些西方同行采用的工具——负利率、赤字货币化,或大举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不会选择北京所谓的“大水漫灌”式的刺激。

但中国经济并没有走出困境。人们或许会觉得北京方面有强烈的动机实施刺激政策,因为中国共产党即将在明年迎来建党100周年。

关于这种货币保守主义的技术性解释大多与中国的一个长期斗争有关:中国市场参与者对金融工程的偏好造成了种种风险,中国长期要与这些风险作斗争。

春季的货币宽松让影子融资——银行体系以外的放贷——得到了蓬勃发展的机会;而且,令中国监管机构感到不安的高风险贷款产品自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等。

因此,中国在随后收紧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限制此类活动的一项努力,尤其是考虑到股市飙升带来的焦虑。

但日益恶化的美中关系是房间里的大象。中国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政治敌对的全球环境,这让货币保守主义成为一种战略需要。

中国缺乏一种全球货币,而且它可能成为金融制裁的目标。鉴于此,中国政府有强烈的动机维持庞大的经济缓冲。

俄罗斯在制定这种防御性政策方面经验丰富,而且相当成功;俄罗斯目前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

对中国来说,如果遭遇资本外逃或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战略脆弱性将迅速提升。任何一种后果都可能导致中国经济依赖于外部借贷,并要求中国央行减少外汇储备。

在2020年的头几个月,这种脆弱性似乎正在显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常账户余额为负,算上这一次,自2001年以来这种情况只出现过四次。

北京的政策制定者不太可能对此感到高兴,尤其是在数据暗示资本可能已经在离开中国的情况下。

中国在该季度的境外旅游净支出仅比2019年的季度平均水平低25%,在中国几乎全面封锁的特殊时期,这似乎有些奇怪。

长期以来分析师一直怀疑,“旅游业”其实是一个幌子,用来掩盖没有记录的资本外流,而现在这么想的理由与以往一样充分。

因此,近几个月货币政策的收紧可以被理解为提高金融稳定、增强中国防御能力的一种方式。利息越高,中国企业和家庭就越没有理由考虑放弃人民币。

中国政府之所以需要对人民币保持警惕,主要是因为人民币的体量已经很大了:中国的M2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衡量指标)达到30万亿美元。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3万亿美元,货币体系是战略脆弱性的一个来源。

还有另一个考虑。

如果美联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一个风险:美国正在让美元贬值,那么中国可能会祈求这一贬值或许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不好的结果。而这本身或许就给了北京一个理由,政策上保持谨慎,时刻做好准备,以便日后见机行事。

本文作者是花旗集团(Citigroup)新兴市场经济主管

译者/何黎

 

https://cn.ft.com/story/001088888?adchannelID=&full=y&exclusive

https://telegra.ph/ft-08-07-4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