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的理论

空想的理论

電書攤
Friedrich Nietzsche in 1882.Gustav-Adolf Schultze Via Wikimedia Commons

今天我在客厅拖地,听袁腾飞的答疑,有两点特别触动。这第一就是,对理论的看法。他不喜欢理论,而我特别喜欢理论。所以有必要对这一存在已久的问题进行阐述。

空想理论的境遇

空想理论被嘲讽

我从小便爱空想。特别喜欢理论性,规律性的东西,但我的逻辑学也是一塌糊涂。人称爱讲大道理。我小学时候的玩伴说,你讲这些有什么用?我遇到的几乎所有人,都给我这种感觉。”我知道。“大道理和历史是完全不同的,历史是可考的,大道理是我个人的认知,说白了就是胡扯。所以,人家爱谈历史的同学还有一定的受众,反正我就是受众之一。而向我这种爱讲大道理的,空气中经常弥漫着快活的氛围。当然,没人喜欢我谈大道理,我就在心里谈,也就是我之前的思考即快乐

空想理论很下等

所以,越是爱谈大道理,越是搞理论,就越下等。难以证明,难以考究,难以交换。从市场经济角度看,袁老师总说自己混饭而已,实在是太谦虚了。历史在人文学科中间都是自然科学的存在。相比于空想理论,对于绝大部分人包括我,对真实历史的渴望都是迫切的。所以我很喜欢听人家讲历史。

空想理论的两阶段

空想理论的动因

可我还是爱谈理论。有种狗改不了吃屎的冲动。还是要回溯到最初的空想。在你成为理论的孔乙己之后,就逐渐远离人群。此时,孤独笼罩心头,人就开始抱着自己的破铜烂铁独自欣赏。空想本是想更好的融入群体,和同龄人有尊严的玩耍,但是却逐渐成了自我放逐的元凶。本来想装逼,分享一下自己的人生感悟,没想到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傻逼。在不断的冷嘲热讽与孤独的逃避中,空想就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

以自我为意义的纯粹空想

空想正式与群体脱钩。开启了一条孤芳自赏之路。个体也必须为自己的空想进行解释,使空想重新与自身挂钩。这条路本身就是一条悲剧之路,因为你和群体的关系越走越远。就好比《三体》中逃遁的自然选择号,远方没有人类,现在的燃料也不足,在开启十分之一光速后,便只能前进,去追寻虚无中的希望。即使你到达了天苑四,也无人分享你的喜悦。更有可能你只是碰到了几千年虚无中间的一块陨石。

空想理论的无奈

所以人生最初的生理上的特质,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喜欢空想,而又缺少运算的逻辑能力。人生无所寄托,也就只能去人迹罕至之地。但凡我有件称手的兵器,都不会与群体脱钩。

空想理论的价值

空想理论与文学小说

当然,我最开始就喜欢看周国平写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我已经忘记里面讲的是什么了,只是记得每一点,我都有种很多话想说。我一开始就觉得理论一点的东西有意思,精炼。但是对于很多文学小说,我却读不下去。比如《第七天》《悲惨世界》。一方面是我的欣赏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自认为为什么不直接将书中的道理平铺直序的说出来?

当然对于色情小说、网络小说这种,有很多我还是很喜欢读的。对渡边纯一的《失乐园》,描写的实在是让我……还有太宰治的短篇。我记忆中这些都是挺让我兴奋的。

大家可能认为这是口味的问题。我觉得理论的书籍和这些网络小说、色情小说给我相似的感觉,都是勾起人内心的冲动。就算是读佛经,也会膨胀自己的好奇心。不过我也很好奇,一般的文学小说究竟好在哪里?我怎么就欣赏不了?当然也有一方面,就是喜爱程度不同,就筛掉一大批。比如,《断背山》《饮食男女》《教父》这种片子,如果是文字,我是不会看的。但是电影,这看起来就很爽。

理论使人快乐的原因

所以,一本故事也好,一种理论也好,其实也没必要搞得泾渭分明。在我看来,确实都有相同之处。只是,理论的快乐,很多人并不是很理解。我当时看关于尼采的小册子时,首先有一种共鸣。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抚慰了我孤独的心。这种神交古人与译者,就像电影那样直观,温暖。其次,理论直接揭示很多东西的答案。好像是《深度思考》中提到,卢梭提倡自我发现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折腾,得出结论。实际上,这种方法的效率低作用小。我想理论也是一种直接的方式。能够快速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与建立一套初始的模型。然后通过思辨来修正。

总之理论也好,故事也好,效果都差不多,只不过理论的肉戏多一点,比较直接。另一当面有些理论晦涩难懂。揽天包地,难以证明。更让人感觉胡扯。但如果你对某一方面感兴趣,看看别人怎么想的也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2024-01-02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