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贸办职员违英国安案:一文看清被告、控罪,近期中国谍案及未来关注点 - 端传媒 - 最新

香港经贸办职员违英国安案:一文看清被告、控罪,近期中国谍案及未来关注点 - 端传媒 - 最新

端传媒 - 最新

「香港经贸办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卷入间谍案。港府派驻在全球多地的经贸机构,其特殊地位会否受到震动?」

端传媒特约撰稿人孔力

2024年5月14日,英国伦敦,三人因涉嫌为香港从事间谍活动而被捕后,有在英港人在伦敦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外举行请愿,抗议间谍行为。其中现场摆放了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的三人照片。摄:Vuk Valcic/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5月13日,英国以国安法起诉3名男子,涉嫌在当地为香港情报组织从事情报工作,当中包括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行政经理袁松彪。控诉书提及,袁指示其余两名被告,监视在英的香港民主派人士及示威者,干犯“协助境外情报工作罪”;又指袁指示其他被告威吓一名移英香港女子,试图闯入其单位,就此被控“境外干预罪”。

案件在西敏裁判法院提讯,吸引大批记者到场报导。裁判官批准三人有条件保释申请,须交出旅游证件、不可离境,亦不得互相接触。散庭后三人分批离开,第一被告袁松彪戴上口罩急步避开记者,第二被告ChiLeung Wai(音译:卫志良)上车离开,而第三被告Matthew Trickett则在法院关门之际突然冲出,掩面狂奔。案件将在5月24日交付中央刑事法院再讯。

经贸办是港府派驻海外、促进经贸往来的官方机构,这次香港经贸办职员涉间谍案,旋即引起轩然大波。事件已上升至外交风波。中国驻伦敦大使馆则在声明称,所有指控“均属无中生有、恶意诋毁”,而英方则按外相卡梅伦指示,传召中国驻英大使郑泽光。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已要求英国驻港总领事提供案件细节,不能接受任何对特区政府的无理指控。

究竟英国警方如何破案,罗列了哪些证据?事件有何余波,会否动摇经贸办的特殊地位?端传媒综合多间传媒报道及公开资料,尝试剖析这宗牵连甚广、仍在发展的香港间谍案。

一、英国警方以什么罪名控告?罗列了哪些证据?

在这宗案件中,英国警方以《国家安全法(National Security Act 2023)》下的“协助境外情报工作罪”和“境外干预罪”控告三名被告,包括63岁的退休警司、现职香港驻伦敦经贸办行政经理袁松彪(Chung Biu Yuen),38岁的英国边境部队成员、伦敦市警局特警、私人保安公司D5 Security负责人卫志良(ChiLeung Wai, Peter),以及37岁的英国内政部移民管理警察、私人保安顾问公司MTR Consultancy 的负责人崔克特(Matthew Trickett)。

根据起诉书,首个控罪“协助境外情报工作罪”指三人涉嫌在2023年12月至今年5月,透过敌对行动协助香港情报机构,“同意在英国进行情报搜集、监视和欺骗行为”。控方提及袁松彪作为驻伦敦经贸办行政经理扮演著重要角色,他指示卫志良和Matthew Trickett监视多名遭港府通缉、在英国流亡的香港异见人士,包括前香港众志主席罗冠聪、“揽炒团队”发起人刘祖廸及前职工盟总干事蒙兆达。

去年香港政府悬红通缉13名海外民主派人士,起诉书引述当时行政长官李家超称通缉是为了“结束他们潜逃的命运”,他们“将被终身追捕”;敦促这些人尽快投案自首,并表示香港当局将在海外监视这些人,“我们希望他们知道我们不会袖手旁观”。

2024年5月13日,英国伦敦,香港驻伦敦经贸办行政经理袁松彪涉嫌为香港从事情报工作,案件提堂后袁获准保释后离开法院。摄:Yui Mok/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起诉书罗列的证据包括三人的通讯纪录和财务纪录。袁松彪手机的通讯记录显示,卫志良曾在经贸办拜访袁,而袁早于2021年已指示卫志良监视罗冠聪,包括罗和其同伙如何“唱衰”香港。对话中,袁松彪似乎满意卫的表现,表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办公室继续采用你的保安服务”;两人又指“海外中国青年”群体为“我们的敌人”,需要“消除仇恨”。袁的手机中亦有参加反对香港及中国政府抗议活动人士的相片。

起诉书指第三被告Matthew Trickett是监视行动的主要执行者。他的手机有一份2023年8月16日的笔记,提及“告诉 pete (卫英文名为Peter)第一次搜索840英镑(成本770英镑)利润70英镑… 收到1K然后750英镑X2任务。共1500……”笔记最后提及“Finn Lau”(刘祖廸)及“Christropher Siu Tat Mung”(蒙兆达)的名字。

在另一份8月22日的笔记显示,一个名为“ETO”(同经贸办英文缩写)的客户询问价钱,“如果ETO想要特定的价格,他们需要确认需要多少天……收取ETO每人2K进行在线追踪,检查地址并敲门,包括亲属和使用OSINT(应为公开资讯情报)……”起诉书特别提及,Trickett向经贸办收取费用,进行包括在线追踪等活动,是为了外国势力的利益,并透过香港经贸办执行。

另外,英方指从Trickett手机发现一份2023年8月31日的罗冠聪“监控报告”,记录有关罗的个人及公司地址,又载有其他在伦敦参与声援香港示威人士的大头照。

根据控诉书披露的财务调查,卫志良和Matthew Trickett的活动报酬直接从香港经贸办的银行帐户支付,并且他们的发票寄送到香港经贸办伦敦办公室。

在2023年6月5日至2024年1月31日期间, 卫志良的保安公司D5 Security Consultancy Limited从香港经贸办的汇丰银行英国分行帐户收到三笔款项,共9.55万镑(约93万港元)。当款项入账到D5 Security帐户时,款项几乎立即从D5 Security转出给多人或公司,包括Matthew Trickett及其公司MTR CONSULTANCY LIMITED。而卫志良、袁松彪和Matthew Tricket之间的通讯确认已经支付或收到款项。

根据英国《国家安全法》,“协助境外情报工作罪”和“境外干预罪一经定罪最高可判囚14年。

二、案件是怎样败露?英国警方如何破案?

根据检控书,3名被告违“协助境外情报工作罪”被拘控,很可能与另一宗牵涉追讨帐目事件有关。这件事源于袁指示卫和Matthew Trickett试图闯入私人单位,威吓一名移英香港女子Monica Kwong。三人在5月1日试图爆门后的当晚和翌日清晨陆续被捕。

检控书并未指Monica是民主派人士或示威者,称她在香港被指涉嫌欺诈前雇主过亿元,并已报警和有民事诉讼,而Monica在2023年12月移居香港。在2024年4月,前雇主派人来英找寻Monica,当中包括袁松彪的朋友、同为退休警员的Wing Cheuk。

控方指Wing Cheuk和袁松彪都指示了卫志良和Matthew Trickett等人,对Monica进行调查和监视。根据控方罗列的证据,指卫可能利用政府加密电脑系统的权限调查Monica。随后他发送Monica护照和财务资料的图片给袁。

在Tricket所属内政部中,见到Trickett用私人Hotmail将一份名为Op Kwong的家居监视报告,发去自己在内政部的工作电邮。据纪录Trickett曾在1月30日和4月25日,前往Monica在伦敦住处外拍摄。

另外,卫在2024年1月收到经贸办开出共16170英镑款项,同日以SV(应为监控)的参考编号将1170镑转给了Trickett。而卫在2024年4月23日收到了Cheuk银行转账的5000镑,这笔款项与2024年4月24日和25日的监视活动有关。

检控书提及警方检获三条倒水和试图闯入居所的影片。在2024年4月30日,控方指Trickett和多名人士前往港人 Monica 寓所拍门数分钟不果,同日下午约6时在门外留下纸条,谎称自己是维修工人,指下午6时30分会再回来检查电箱。到5月1日, Cheuk和众人再次上门,Cheuk疑似指示Trickett向Monica的门外倒水,并敲门称漏水要调查。控方又列出破门前袁、卫和Trickett用WhatsApp沟通的对话,当中包括“shit”、“successful?”、“what’s the plan now”、“Hope this time works”。

最终,事情败露英国警方拘捕11人,至今检控袁松彪、卫志良和Matthew Trickett 三人。

三、被告三人是谁?他们在口供说了什么?

第一被告袁松彪 Chung Biu Yuen 有中英双重国籍,为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行政经理,控罪书指他在经贸办的组织架构中在处长和副处长之下排名第三,直接参与经贸办的内部运作。

袁松彪亦是一位退休警司,据报他在1978年加入香港警队,先后在反黑组、交通部、水警等部门工作。2002年,他曾与当时已升至总警司并借调至保安局的现任特首李家超等多名警队高级人员,一同修读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公共政策及管理硕士课程。

据报袁松彪是经贸办在当地聘请的员工,但未列入英国政府的外国驻当地使领馆外交名单(diplomatic list),该名单包括香港驻伦敦经贸办处长罗莘桉、副处长黄凯铃等合共8人。

在本案中,袁松彪于5月2日清晨在家中拘捕。在四次的盘问中,袁松彪否认“协助外国情报机关”与“境外干预”,对严重指控感到震惊,第三次开始拒绝回答多条问题。他表示Monica的行动是受一个退休警察朋友“Wing Cheuk”所托,自己的角色仅是联络人,与他在经贸办的工作绝无关系。他供称,以他理解卓荣(音译)会支付卫志良报酬。

在第三次盘问中,袁松彪“澄清”在经贸办的工作,他指自己负责行政和保安工作,而所有保安工作都透过卫志良安排,因2019年以来经贸办门外的示威增加,他需知悉示威以作保安安排。他雇用卫志良是因为他有自己的保安公司,可以获取有关抗议活动的资讯。袁松彪表示自己从未根据卫志良提供的任何情报采取行动,他三次向卫志良支付金钱是纯粹帮忙,因为对方表示其香港银行帐户不能进行跨国转帐,而向他求助。

第二被告卫志良(ChiLeung Wai,又名Peter Wai)同样有中英双重国籍,他现职英国边境部队(UK Border Force)人员,常驻伦敦希斯路机场,也是伦敦市警察局的一名特警,因而有权存取保安电脑系统。卫亦是私人保安公司D5 Security的公司董事及创办人,该公司标榜总部位于英国,能为英国、中国和香港的个人、家庭或企业,提供保安和人员配备服务。公司网站称卫在英军、警察和私人保安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

在2022年4月,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到伦敦出席活动时遇到示威,卫志良亦有担任许的保安工作,有网上影片显示他当时坐在许正宇团队车辆的副驾驶座。另外,卫志良亦在2019年起开设公司 Innovate Investment Group Ltd 经营英国房地产生意,他自称自己是“英国专业投资顾问”及工程项目经理。在警方盘问中,卫志良没有回答任何问题。

第三被告Matthew Trickett 现职为移民局执法人员,同样有权存取保安电脑系统。他亦是一位私家侦探,此前曾在伦敦希斯路机场的英国边境部队工作,亦在2007年2月22日至2013年3月6日间,服役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 2021 年,Matthew Trickett 成立了一间名为 MTR Consultancy 的保安顾问公司,提供保安、监视及私人侦查服务。在本案中,该公司MTR Consultancy被指曾收取香港经贸办的款项。

Matthew Trickett是在5月1日晚拘捕,拘捕时他一度惊慌失措将手机藏在内裤。在盘问中,Trickett提及卫是他的客人,向他提供服务,两人认识是在英国边境部队。Trickett表示自己收钱替香港经贸办工作,所有金钱交收都透过香港户口。他对卫志良感到愤怒,对方曾称Monica的行动合法。

2024年5月13日,英国伦敦,被告 Chi Leung Wai 在英国创 办私人保安公司 D5 Security ,控方指他与袁松彪商讨监视对象,并透过其保安公司收取香港驻伦敦经贸办款,Chi Leung Wai 保释后离开法院。摄:Yui Mok/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四、英中港政府对事件持什么立场?海外港人有何回应?

事件中,港府的回应出现在中方的回应之后,也比中方温和。在13日提堂当天,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即发表强硬的声明,称“英方编造所谓案件,无理指责香港特区政府”,对此坚决反对并予以强烈谴责。声明还指英方对中方的一系列指责,包括“中国间谍案”、“中国网络攻击事件”等均属“无中生有、恶意诋毁”。

港府延至5月13日晚上接近11时才发出声明,首先指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已就此事发表声明,提出严正交涉,称港府已要求英国政府提供事件的相关资料详情。声明重申,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的职责是与当地政府、商界等不同界别的人士保持联系,港府要求英方切实保障袁松彪的合法权益,并必须确保经贸办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同日深夜,外交部驻港公署发声明,强烈谴责英方罗织罪名,任意逮捕中国公民,污蔑香港特区政府,公署强烈敦促英方切实保障相关人员合法权益,停止打著国安旗号炮制案件、制造事端、亵渎法治精神的卑劣行径。

5月14日,李家超出席行会前回应事件,同样先指出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已发出谴责及严肃交涉,之后表示“任何对特区政府的无理指控都不能接受。”对于经贸办是否有转帐给相关疑犯,监控在英的香港民主派人士,李家超无回应。

而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表示,本案牵涉非常严重指摘,“我觉得非常奇怪、也非常震惊,这些根本不应该是(经贸办)他们工作一部分。”值得指出的是,叶刘淑仪近年曾表示关闭经贸办“实际影响极少”,指伦敦经贸办的影响力较以往低,撤回来更好,可以省很多钱。而且面对“反中乱港”的政客,“你点同佢讲都系冇用,佢立场先行嘅。”(你怎样跟他说都没有,他是立场先行的)

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批评英方。汪称,中方对有中国公民被捕及遭起诉表示严重关注。

在英国方面,当地时间周二(14日)英国外交部公布,英国外相卡梅伦指示传召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会上表明对中方针对英国的间谍活动、网络攻击及悬红通缉在英港人等行为是不可接受。而郑泽光则表示,会见英国官员时“当场驳回英方辩解”,并警告英方停止政治操弄,“不要在破坏中英关系的危险道路上愈走愈远”。

值得指出的是,英外相卡梅伦在4月中发表的最新一份《香港半年报告》表示,不会容忍任何外国势力恐吓、骚扰或伤害英国境内人士。又指《港区国安法》在英国并无效力,并向身处英国的港人保证,“你们在这里很安全。”

5月14日,数十名港人在香港驻伦敦经贸易办事处门外示威,高呼“支持英国警察严正执法”、“不要经贸办”等口号,又呼吁英国政府重新审视经贸办的外交地位。而美国的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执行总监郭凤仪则表示,该会将借今次事件,加强推动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取缔香港在美国的三个经贸办。

2022年6月4日,伦敦,七个英国香港人组织联英国乌克兰人组织,伦敦唐宁街对出(Downing Street)举办集会,罗冠聪在台上发言。
五、香港海外经贸办是怎样的政府部门?为何成为英美政界和海外港人的目标?

香港海外经贸办属于港府商经局的辖下办事处,是地位和职能特殊的驻外官方代表机构。

根据《基本法》,中央负责管理与香港有关的“外交事务”,因此香港并无领事馆。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亦有相当自主的“对外事务”权。海外经贸办设于香港主要贸易伙伴的城市,促进香港与覆盖国家的双边关系,当中多个办事处享有特权和外交豁免权。

目前,港府共有14个海外经贸办,覆盖亚太区(5个)、欧洲(4个)、中东(1个)和北美(4个)。海外经贸办是港府近年编制和开支大幅膨胀的部门,先后在2019年和2021年在曼谷和杜拜设经贸办,现时亦计划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和马来西亚吉隆坡增设经贸办,拓展中东和东盟的经贸网络。最新的财政预算案显示,2024/2025的海外经贸办预算达6.015亿港元,创近十年新高。

这次涉事的伦敦经贸办是港府人手编制最多、预算开支第四大的经贸办。一般而言,经贸办会设有17名职员,每年总运作开支预计约为3000万元,而伦敦经贸办有19名职员,2024/25年度预算开支达4170万港元,比2023/24年度大增24%。

伦敦经贸办是根据《1996年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法令》设立,列明由特区政府聘请的香港驻当地经贸办职员履行公务时享有“被起诉及法律程序的豁免权”(Immunity from suit and legal process)。大律师夏博义接受《明报》采访时分析指,若袁否认其行为涉及经贸办工作,豁免权就未必有效,另今次涉案行为是否符合当地法律下经贸办的职能同样成疑。

据官方宗旨,海外经贸办负责促进香港在境外的贸易及商业利益,并未提及保安和情报范畴。近年港府在反修例运动和国安法后,力推“说好香港故事”和“抢企业、抢人才”政策,海外经贸办成为这两项政策的驻外前线部门,一方面透过各种活动正面宣扬香港品牌,另一方面亦对香港事务的负面言论作出澄清和反驳。自2020年6月,经贸办就《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等议题,向海外人士共发出超过1000则信函及电邮。

值得指出的是,2021年Hong Kong Free Press根据美国司法部文件报导,香港驻美经贸办与香港贸发局参与游说工作,反对美国国会立法《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自2020年开始,香港海外经贸办成为海外港人组织和政界的目标,英国“香港监察”和美国“香港民主委员会”曾分别发表相关研究报告。前者指中国共产党严重干预“一国两制”,经贸办已失去自主权,只是中国大使馆的延伸,主张终止其特权和豁免,并停止批准开设新的办事处。后者指经贸办影响美国外交政策,提出国会通过《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认证法案》,促请拜登总统签署该法案并利用其权力,撤销经贸办的准外交特权。

2022年,欧洲议会在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和其他“612基金”信托人被捕后,亦通过决议呼吁审查香港驻布鲁塞尔经贸办的地位。2023年,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以及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先后及通过《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认证法案》,建议关闭香港经贸办。

这次伦敦经贸办卷入国安案,外界关注经贸办的角色和性质是否已经改变,可能出现的情报收集和监视活动有多普遍和深入,又会否进一步影响经贸办在各国的特殊地位,收窄香港对外事务的角色。

2022年6月4日,伦敦,七个英国香港人组织联英国乌克兰人组织,伦敦唐宁街对出(Downing Street)举办集会,不少参与集会人士手持乌克兰国旗及香港旗,与及停战标语。
六、经贸办案件以外,近来欧洲和英国有何中国谍案?

这次经贸办涉谍案是近期首宗有香港官方机构现任职员牵涉其中的案件。在经贸办卷入国安案之际,近来欧美陆续爆出多宗中国有关的间谍风波,经贸办谍案可视为欧洲中国间谍案的其中一环。

在今年3月,英美两国分别指控获北京支持的黑客对两国政治人物作网络攻击,其中美国司法部控告7名中国公民,而英国则宣布制裁两名中国公民和一家公司,他们被指企图获取批评中国政府的议会议员的详细信息,以及4000万选民的数据。英国冻结其资产,禁止英国公民和企业处理其资金或资源。旅行禁令也将阻止他们进入或留在英国。

在德国,今年4月先后有4人因间谍罪被捕。当中有三人被指参与经济间谍活动,涉嫌为中国搜集可用作军事用途的科技资料,以及偷运一个特别雷射器到中国。德国当局未有披露3人全名,据《南华早报》报道其中一名被捕者名为Thomas Reichenbach,曾任香港贸发局市场经理,他被指受聘于内地国安部。

在三人间谍案后, 另一宗案件有1名德国华裔被捕,该男子名为Jian G(音译:郭建)。他是欧洲议会选举头号候选人克拉(Maximilian Krah)的助理,检方指郭建向中国情报部门泄露有关欧洲议会的资讯,并涉嫌监视在德国的中国异见人士。

在英国,卡什(Christopher Cash)和贝里(Christopher Berry)亦在今年4月检控和提审,他们被指违反了《官方保密法》,提供了“旨在直接或间接对敌方有用”的信息,与二人控罪相关的外国是指中国。卡什是英国议会的一名研究员,他曾在由执政保守党对华鹰派成员成立、专门研究对华政策议题的“中国研究小组”(CRG)担任主任,亦曾同执政保守党资深议员共事,包括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卡恩斯,以及该中国研究小组的共同创办人、内政部保安事务国务大臣董勤达。而贝里则是牛津大学学者,曾在浙江省杭州市任职教师。

七、未来事件进展关注点:调查会升级吗?中方会反制吗?

在5月13日提堂后,三人获准有条件保释,须交出旅游证件禁止离境,案件将于5月24日交付中央刑事法院再讯。事件仍在发展,将至少有以下关注点:

  1. 涉事的经贸办职员袁松彪是公职行为,还是私人行为?

  2. 作为经贸办职员,袁松彪会否有外交豁免权?中英双方就事件有没外交上的操作空间?

  3. 英国会否进一步调查经贸办有否卷入更多的英国国安法案件?

  4. 中方和港方是否有反制行动?

  5. 经贸办在海外的特殊地位是否会改变?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会否重新审视经贸办的特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本文章由 flowerss 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查看原文:香港经贸办职员违英国安案:一文看清被告、控罪,近期中国谍案及未来关注点 - 端传媒 - 最新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