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之「祖」何意?为何用「祖」而非「宗」? - 知乎日报

明成祖之「祖」何意?为何用「祖」而非「宗」? - 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通过靖难之役上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死后由其子仁宗朱高炽上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朱厚熜改“太宗”为“成祖”。下面我就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将“太宗”改“成祖”。



经典谣言


关于“太宗”改“成祖”始终有一种流行说法并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同,就是给朱厚熜爹明睿宗朱祐杬腾位置。大致的意思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子,朱厚熜以武宗堂弟的身份继承大统,所以朱厚熜的爹朱祐杬是没有当过皇帝的,朱厚熜想把朱祐杬追封为皇帝并将排位移至太庙得到后代供奉,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礼仪”事件,但是依据《礼记·王制》记载的“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太)祖之庙而七”的规矩办事。也就是说,太庙的正殿,一共可以供奉七个皇帝的牌位,中间的太祖不能动,现任皇帝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选择一个皇帝的牌位移入偏殿供奉。但在嘉靖皇帝时实行“天子九庙”,可以祭祀九位祖先,超过了九的数量则要祧出血缘关系较远的皇帝。


谣言版意思是朱厚熜将自己父亲睿宗搬进太庙正殿需要祧出血缘关系最远的明太宗朱棣(太祖朱元璋因开创之君万世不祧),但朱厚熜考虑朱棣的功绩不敢祧出朱棣,于是将朱棣由“太宗”改“成祖”,朱棣也万世不祧,所以将明仁宗朱高炽祧出了正殿搬进偏殿,这就是“太宗”改“成祖”的经典谣言。



谣言存在的两点问题


一是明嘉靖年间庙数问题。嘉靖九年之前太庙正殿内供奉的为德祖(朱元璋的高祖,朱元璋称帝后追尊为德祖)、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九庙,嘉靖九年德祖祧出后太庙正殿供奉为八人,朱厚熜此时想把父亲搬进太庙正殿是完全不用祧人的。所以就不存在腾位置的问题,因为位置够。


二是睿宗入庙的时间问题。朱厚熜将朱祐杬搬进太庙正殿时间为嘉靖十七年,而明仁宗朱高炽被挪出太庙正殿搬进偏殿时间为嘉靖二十九年,明睿宗和明仁宗一起被供奉在太庙正殿有十三年之久,所以就不存在腾位置问题。



真正的原因·补偿


明堂祭天和郊祀在古代是两个极为重要祭祀活动。郊祀是在郊外祭天,配祭为开国之君,明朝郊祀时的配祭为朱元璋。明堂祭天为在宫殿内祭昊天上帝,配祭一般为对当朝有大功之君,在周朝时期配祭为周文王,到了汉、唐、宋也出现了配祭为当朝皇帝父亲的现象。


嘉靖十七年丰坊为了溜须拍马上疏:“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请复古礼,建明堂。加尊皇考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 大概意思就是为了实现朱厚熜把他爹朱祐杬“称宗袝庙” (就是立庙号然后搬进太庙供奉)的想法,请朱厚熜建明堂祭昊天上帝,朱厚熜得到这奏疏大喜,立刻命令建明堂,要求给父亲上庙号并享用明堂祭祀,大臣们则是一片哗然纷纷反对,户部侍郎唐胄甚至上疏表明享受明堂配祭的应该是朱棣,轮不到你爹朱祐杬。朱厚熜大怒将唐胄下狱,经过朱厚熜的强力推行,最终在嘉靖十七年九月为自己的父亲追尊庙号为“睿宗”,成功进入太庙。


朱祐杬享受明堂配祭并进入太庙,由此也就造成了朱祐杬抢了朱棣的明堂配祭名额,朱厚熜在对朱棣有些愧疚同时为了缓解群臣的怒火,认为朱棣功兼创守、再造社稷,将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朱棣和朱元璋享受郊祀 。







查看知乎讨论






本文章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查看原文:明成祖之「祖」何意?为何用「祖」而非「宗」? - 知乎日报


[点击] 加入书友群 1.5TB电子书资源 @ideahub_ml

[点击] 全网福利资源|薅羊毛·省钱中心 @rss_news_list


[点击] 路透中文 @lutouzhongwen_rss

[点击] 纽约时报 @niuyueshibao_rss

[点击] 美国之音 @meiguozhiyin_rss

[点击] 知乎日报 @zhihuribao_rss

[点击] BBC中文 @bbczhongwen_rss

[点击] FT中文网 @ftzhongwen_rss

[点击] 双语新闻 @shuangyunews_rss


[点击] 法国 国际广播电台 @rfi_rss

[点击] 德国 德国之声 @dw_rss

[点击] 澳大利亚 广播公司 @abc_rss

[点击] 俄罗斯 卫星通讯社 @ru_rss

[点击] 新加坡 联合早报 @sg_rss

[点击] 韩国 中央日报 @korea_rss

[点击] 日本 日经中文网 @jp_rss

[点击] 台湾香港 当地日报 @ttww_rss


[点击] 跳转到商家页面

[点击] 跳转到商家页面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