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該知道的子宮復原期 揮別產後肚! 健康醫療網 健康養生新聞資訊網路媒體
許多產婦有便祕的問題,卻因為傷口疼痛不敢用力解便,導致便祕情況越來越嚴重。 產後24小時除了多喝水,也要多補充蔬果促進腸胃蠕動。 若擔心解便會影響傷口,可以請醫師開立軟便劑輔助。 有些產婦一生完就迫不及待下床,想要去看寶寶,卻忽略體力尚未完全恢復,動作太快太大容易頭暈跌倒。 產後第一次下床一定要採取漸進的方式,先緩慢坐起,移至床緣等待幾分鐘,確定沒有暈眩的感覺再起身。 站起來以後,一樣先等待幾分鐘,沒有虛弱不適再邁步。 一開始,先在房內走一圈,感覺正常再到病房外活動。
如果一味地沉浸在幸福之中,或者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放在初生的寶寶身上,那麼,您過去那苗條的身材和潤澤的容顏就只能留在美好的回憶中了。 真誠地將陳誠主編的《孕產婦護理與產后恢復(新版)》推薦給年輕的父母們,希望能成為你們的枕邊書。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日本東京大學保健學博士,從事妊娠糖尿病、超重/肥胖、妊娠期身體疼痛孕的生活方式干預,以及分娩和母乳餵養相關問題的研究,給孕貼心的呵護。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公布的「各總額部門醫療服務指標 」,醫療診所剖腹產率高達四成,高於醫院的33%。 醫院剖腹產率在過去三年持平,診所剖腹產率則節節高升,甚至診所剖腹產率在2019年第二季達到40.54%,為近四年最高。
孕期適度運動(凱格爾運動防止產後脫垂)、減少腹部承重、均衡飲食,多食纖維質的食物和蔬果,都有助防止產後脫垂。 運動不是只有懷孕後期能做,在孕期階段,天天做凱格爾運動、完整腹式呼吸、深蹲、硬舉等重量訓練,都可以訓練到該肌群,幫助強健骨盆底肌。 因為懷孕期間胎兒不斷長大,所以媽媽的腹直接會被增大的子宮撐開,造成彈性纖維斷裂、受損,若產後又不好好修復,因為腹部流失肌肉,自然無法提供良好的支撐,所以才會加重產後腰雖痠背痛。 懷孕因為子宮漸大,壓迫骨盆底肌結構,加上生產過程,有可能對骨盆結構損傷,因而會出現產後痠痛、悶痛感、陰道鬆弛、漏尿等困擾,影響生活品質。 3種塑身方法輕鬆恢復迷人身材 產後怎麼瘦身最有效?
如果您餵母乳,產後月經會在4至6個月左右報到,有些媽媽甚至在寶寶斷奶後才會恢復月經。 在產後的幾個月內,產後媽媽即使心中也對於魚水之歡感到渴望,卻因為身體不適或者對自己身材沒自信而抗拒,無法敞開心房,這些都是您在產後性行為中感到不適的障礙。 提醒您,產後月經沒來不代表不會排卵,一般生完孩子後隔月就會開始排卵。 建議您如果要同房應做好安全措施,等身體恢復了再懷下一胎。 如果您月經週期持續紊亂,或者經血過多、嚴重經痛,建議您至醫院就診。 這邊要特別提醒媽咪們,坐月子並不是躺著不動就好,適當的活動也很重要,否則出月子整個人體態會非常不妙喔! 為了之後的身體健康,一定好好實施產後恢復的動作,做一位人人稱羨、產後如孕前的漂亮媽咪。
產後約兩週後,子宮慢慢回復到骨盆腔內,建議產婦儘量不要提重物,以免造成子宮脫垂,若子宮沒有復原好的話,就容易導致子宮下垂、尿失禁等問題。 在沒有特殊的情況下,自然產是多數醫師建議的生產方式,因為對產婦與胎兒都有好處。 產後1週氣血仍虛弱,有意修復體態的媽咪可在兩週後開始在床上提臀、收小腹,逐步拉長下床行走的時間。 體力恢復較快的媽咪則可以做產後體操、伸展操,但動作不要太大,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建議媽咪多攝取雞肉、魚肉、牛肉等優質蛋白質以促進乳汁分泌;另可搭配黨參、茯苓、白朮、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耆、肉桂、炙草等中藥材燉煮的十全大補湯以補足氣血。 由於分娩時會大量流失水份,產後「補水」可將黃耆、枸杞、紅棗、老薑熬煮成月子水當作茶飲飲用。 過度溫補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等上火症狀的媽咪則可以用荔枝殼、觀音串煮水喝。 2~5天排尿量較多,媽咪記得不要憋尿以免造成輸尿管感染。 裝置導尿管的媽咪若導尿管移除後第一次排尿尿量達200cc,須重新將導尿管置於體內2~3天,直到膀胱恢復正常。 油膩、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都會造成腸胃不適,尤其油膩食物脂肪含量高,會增加塞奶機率,母乳媽咪最好不要吃太油膩的補品以免影響哺餵。 想用中藥調養身體的人最好向專業中醫師諮詢並按處方領藥,不要隨便到藥房抓藥,以免愈補愈大洞。
懷疑自己罹患產後憂鬱症的媽咪,可先自行填寫「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官方網站及各大醫院網站皆有電子量表可供填寫),再諮詢臨床心理治療師或精神科醫師。 產後8周:子宮內膜修復完成一般說,正常女性的子宮內膜厚度一般在8~10毫米左右,懷孕後,子宮內膜厚度會有所增加,一般會增加到10~12毫米的範圍內,子宮內膜的增厚對胎兒的發育有保護的作用。 產後1個半月內是骨盤恢復的黃金時期,骨盆鬆弛可能引發許多後遺症,所以產後做好固定非常重要。 子宮是女性獨有的身體器官,處於骨盆腔中央,位於膀胱後方與直腸前方。 子宮的形狀由如電燈泡,子宮腔就是電燈泡的玻璃部份,子宮頸則為電燈泡金屬螺紋處。 建議媽媽可以使用便盆或便盆椅,或請家人攙扶至廁所嘗試解尿。
A:生產後,子宮底的位置通常會在肚臍上下一指幅的範圍,以每天下降1~2指幅的速度慢慢下降,大概過2~3週就會回到原本的位置(在恥骨後面)。 因此產後2~3週撫摸腹部無法摸到子宮,代表子宮已經回到原位。 子宮收縮不良的人惡露量通常比較大,子宮收縮良好的人則不會分泌過多惡露。 自然產會讓會陰部產生撕裂傷,此時用粗硬乾燥的衛生紙反覆擦拭會讓傷口不適,也會產生感染的疑慮。 小便完用清水沖洗不但可以幫助傷口更快恢復,也能保持私密處的衛生。 如果傷口裂到肛門,大便完也可以用清水沖洗(最好用溫水),防止肛門週遭孳生細菌影響恢復。
在足月生產的情況下,一般媽咪體重會增加10~15公斤。 而剛生產後,扣除寶寶以及胎盤、羊水等重量的排除及生產過程中的失血及體力消耗,應有將近5公斤的減少,所以,剩下的部份就會變成是所謂的「產後肚」或是「媽媽肚」。
罹患乳腺炎的乳房會有局部硬塊、紅腫,奶量也會變少,餵奶前應將腫塊推開,並在餵奶後冰敷。 如果乳房紅腫熱痛、化膿甚至開始發高燒、骨頭痠痛,須立即就醫做引流手術,必要時施予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