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南湾程序员“英年早富” 却依旧招人唾弃

为何南湾程序员“英年早富” 却依旧招人唾弃

发布于“小红书一瞥”频道(点击进入)

硅谷华人社群人文积淀落后国内30年。在国内一线城市,就算再八卦的人要打听他人socioeconomic background,最多也是通过第三方问询或是慢慢观察对方的消费习惯、穿着打扮之类旁敲侧击,初次见面如此直白地与他人讨论如此多的个人背景信息,这样的情况一般也只在三线、十八线小镇才会常常遇见。也许南湾的很多码农从小也是小镇做题家,大学时到了大一些的城市上学继续醉心技术钻研,从而错过了与现代文明接轨的机会吧。

南湾英年早富的小镇做题家出身的华人码农总有以下特点:

1. 单一的价值取向和评价体系:认为财富的积累、事业的成功是生活的一切或绝大部分(如以50w美金作为湾区家庭年收入贫困线的狗屁论调),卷学历(当你周末打算心情愉悦地去当地有名的sweet maple吃一顿brunch,竟发现自己被围在一群聊学历、房车的华人中间,这令人窒息的氛围)。

2. 社交礼仪的缺失和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没有意识到在一个本应脱离世俗琐事、enjoy life的社交场合,向不熟悉的人探听学历、公司、家庭住址这些个人隐私是多么的违和且有失体面的事情。

3. 无法理解多元的社区文化环境的可贵:在一个85%的华人都是程序员的社区里面,当出现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如会计、建筑师等,人们脸上或行为上就流露出一种若有如无的疏离。但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生活、兴趣爱好和人生经历,懂得尊重他人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价值追求,才是一个接受过现代文明洗礼的完全意义上的“人”。

4. 遇人就聊package和职业等级,结果30岁了也还在为了省房租跟同事合租,出门date一杯奶茶钱还要跟人A…所以生活在南湾的华人社区何尝不是一件可悲的事,虽然手上打磨着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工具,思想和精神生活却依旧停留在那个30年前中国的十八线小镇的乡村社会里。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