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难断家务事?兄弟多年恩怨被他一朝化解

清官难断家务事?兄弟多年恩怨被他一朝化解

希望之声
江西客民在汉口经营数年,积累下资财时,就回家购置产业(示意图片:出自清代《苏州市景商业图册》,局部)

【希望之声2023年10月13日】(作者:慧明) 俗话说:「 清官难断家务事 。」意思是说家庭事务错综复杂,即使是廉洁公正的官吏,也难论断其是非。但是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只是需要官吏有更大的智慧和远见卓识。历史上也留下来很多这样的故事,今天就分享清朝官员 百龄 处理一对兄弟家事的故事。

在清朝嘉庆年间,要说封疆大吏中才能谋略最卓著的人,应首推 百龄 ,即 百文敏 公。当时在朝廷中称他为「能」,身后谥号「文敏」,看来并非徒有虚名。 梁恭辰 年少时跟随在湖北做荆州知府兼荆宜施道的父亲,屡屡听说 百文敏 做官的事迹,却不知道其详情。他后来听到汉阳的友人偶然谈及一件事,觉得 百龄 已经不愧于拥有明智如神的声誉,而且此事还兼有劝戒的作用,因此就赶紧用笔记下了这件事。

梁恭辰后来听到汉阳的友人偶然谈及一件事,觉得百龄已经不愧于拥有明智如神的声誉(示意图片:出自清代《贵族生活》)

话说 百文敏 在任 湖广总督 期间,有个江西人来到湖北寄居(以下称此人为「客民」),在汉口经营数年。客民积累下资财时,就回家购置产业,在家乡的产业也置办得日趋完善。但因客民已经年逾六十,想要在家终老,以免除奔波之苦,就回家乡了。

客民有一个弟弟在家读书,仅考上了秀才。谁知其弟却用心不良,依仗着田园契据都在自己手中,竟将兄长一年又一年置办的产业作为自己一手做成的收入,全部私吞,致使兄长老来生活萧条,但却无处可控诉。不得已,客民带著自己仅有的一点资金,再次奔赴汉口做点生意。这样过了数年,收入甚微,抑郁烦闷,嗟叹声不断,无以自我宽慰。

客民经常听到总督 百龄 精明,屡次伸张民间的冤屈,于是就写了一份讼词呈送百公上告。讼词陈诉说:其祖、父寒微,没有留下任何积蓄,弟弟年龄刚二十,一向依赖老兄抚养,得以读书成人情事。当时 百龄 已经洞见此案的大概,收到呈报后也不加批复下发,而是转手交给江夏县的县令,指示他设法办理。

江夏县令因为案子隔着省,既难于传讯当事人,又无从察访,拖延了数日,一筹莫展,回头向总督 百龄 求教。百公笑着说:「这事太容易了,在盗案中把他弟弟列为窝脏之家,就可得到他弟弟了。」江夏令就按照 百龄 说的写好了文书。随后 百龄 立即通知江西巡抚,限定日期严拿其弟到案;不由其弟分辨,随即押解至湖北归案质讯。

总督 百龄 随即亲提其弟至大堂,厉声呵斥道:「秀才家应该严守礼教,你敢为强盗窝脏在家,致富千金,情节实属可恶,法令更难宽恕。」总督令其弟赶快招供定案。此时其弟已经吓得魂不附身,只求保全身家性命,于是就指天发誓,供称家产是兄长做生意所得,确实没有与盗匪相通窝脏的事情。总督就问:「你兄现在何处?」其弟回答说:「现居汉口。」于是 百龄 立即把客民传讯到案,询问明确后,就断案做出裁定:革去其弟秀才的身份,略施笞打加以惩罚,即刻将家产仍归兄长管理,听兄长随时周济救助,不准分外妄加干涉。其弟也俯首遵从判决,接受惩罚,毫无异议。

总督百龄随即亲提其弟至大堂,厉声呵斥道:「秀才家应该严守礼教,你敢作强盗窝藏资金在家,致富千金,情节实属可恶,法令更难宽恕。」(示意图片:[清]孙温画作)

梁恭辰 感慨道,此案事关两省,办理多年,不过数语之间就搞清楚,颂扬之声载道,冤气全伸,不是明智如神的话,谁又能与他相比呢!听说陈望波先生的次子陈贯甫邑侯(景曾)作山西令,就是仿此断结一案,为官循良的名声大著。假如天下判决诉讼案的人都像 百文敏 公这样,上以此相劝,下以此为戒,坏人又怎么会能够见容于世呢!

百龄 ,张氏,字子颐,号菊溪,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刑部尚书,授三等男爵。嘉庆二十年冬卒于江宁,赐祭葬,谥文敏。

参考文献:

[清] 梁恭辰 :《 北东园笔录 》四编 卷二

[清]赵尔巽:《清史稿》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

责任编辑:文思敏

希望之声版权所有,未经希望之声书面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原文链接: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760747
订阅电报频道:https://t.me/soundofhopenews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