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JS

YXJS

原乡居士

甘泽谣----11月23日视频内容要点注解 (2)


《三才图会》的蔡邕像

生平

蔡邕博学多才,好辞章、数术、天文,精通音律,尤擅书法,发明飞白书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亦称“蔡中郎”。据史书可推测出来的有两女一子,其中只有长女蔡琰有记载姓名,字昭姬,因犯讳(司马昭的讳字)《后汉书》记为蔡文姬,有名字记入史书,亦有文才。还有一女嫁给上党太守羊衜,史书上没留下名姓,但所生二子一女,大儿子早夭,女儿羊徽瑜嫁给司马师,史书上称为“景献羊皇后”、“弘训太后”[2];小儿子羊祜大大有名;蔡邕之孙蔡袭关内侯,可见蔡邕有子,但名不详[3]。或然孙子和儿子根本没有[4]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上奏请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许可。蔡邕亲自用丹砂将经文书写于石碑,再命工匠镌刻,立于太学门外。这就是熹平石经

灵帝后期,蔡邕不容于内宠,乃亡命江海十二年[5],隐居于吴郡治所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段时间,之后回到中原[6]。有一次,他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赶快把它拣出来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而琴尾已焦,这就是焦尾琴

董卓专权时强令蔡邕出仕,原先蔡邕不肯,但董卓威胁“我力能族人”(满门抄斩),于是蔡邕赶忙坐牛车,从家乡[7]前往洛阳报到,后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乡候,颇受重用,“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8]期间大臣王允经常和蔡邕商讨,但王允常常辩论不过蔡邕,心里感到不满[9]。董卓被杀,蔡邕伤感其遇,被司徒王允下狱,公卿们都惋惜蔡邕的才学,劝王允赦免蔡邕,太尉马日䃅(音密低)对王允说:“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奈失人望乎?”王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后令吾徒并受谤议。”邕遂死狱中[10]


家世

本家

  • 祖父

蔡携,字叔业,有周之胄。汉顺帝时“以司空高第迁新蔡长” 。

蔡棱,字伯直,东汉新蔡长

袁氏,东汉司徒袁滂[11]袁涣姑母[12]

·       蔡文姬

·       蔡氏:上党太守羊衜妻,西晋时封济阳县君

  • 孙 或是 从孙[13]

蔡袭,关内侯

蔡充别传》载蔡充祖父蔡睦也是蔡邕之孙。但根据《晋书·蔡豹传》,蔡睦应为蔡邕叔父蔡质孙,即蔡邕堂侄,《蔡充别传》误。[14]

  • 外孙

羊承,早夭

羊祜,西晋太傅

羊徽瑜,晋景帝司马师

宗亲

  • 六世祖

蔡勋,字君严,好黄老之学,西汉平帝时为郿令。王莽篡汉初,不愿出仕王莽所立新朝而遁山隐居。

  • 叔父

蔡质,字子文,灵帝时任卫尉,以罪下狱死。曾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若干篇,简称《汉官典仪》,杂记汉代官制及上书、谒见等仪式。

  • 堂兄弟

蔡谷,蔡邕在董卓麾下任官时向他商议辞官避居兖州一事。

  • 堂侄

蔡睦,蔡质之孙,迁徙宗族避居考城。

相关逸事

  • 蔡邕有很高的音乐造诣,一些著名乐器亦出自于其,如:焦尾琴柯亭笛等。
  • 曾于《曹娥碑》背面题八字隐语“黄绢幼妇,外孙虀臼。”[15]杨脩所道破:“黄縜乃颜色之丝也。‘色’傍加‘丝’,是‘絶(绝)’字。幼妇者,少女也。‘女’傍‘少’字,是‘妙’字。外孙乃女之子也。‘女’傍‘子’字,是‘好’字。虀臼乃五辛之器也。‘受’傍‘辛’字,是‘辤(辞)’字。总而言之,是‘绝妙好辞’四字。”
  • 元代末年的著名南戏琵琶记》中,主人翁名字为蔡伯喈,陈留人,明显指向蔡邕。

袁郊

字之仪,朗山人,滋之子也。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诗四首,皆为咏物诗,但其写法与同样以写咏物诗著称的罗隐有所不同,后者多直接从所咏物本身出发,结合一些有关的俗谚常理,反用其义,以达到引人深思的效果;而之仪的诗多结合神话历史故事,挖掘新意,给人以悠远奇幻的感觉,如《月》、《霜》、《云》皆是如此。《月》一诗联想嫦娥偷长生灵药、奔入蟾宫(即月宫)的神话故事,使“(她的丈夫)后羿遍寻无觅处”,谁曾想到她会躲在天上月里呢?“谁知天上却容奸”,神仙居住的天界居然藏着个小偷。写得十分生动,意趣盎然。

唐陈郡汝南(今属河南)人,一作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人,字之乾,一作之仪。咸通中,官祠部郎中,又曾为虢州刺史。昭宗时为翰林学士。与温庭筠友善。作有传奇小说《甘泽谣》一卷,其中《红线》一篇最为著名。


补充诗集:

嫦娥窃药出人间,藏在蟾宫不放还。

后羿遍寻无觅处,谁知天上却容奸。

古今何事不思量,尽信邹生感彼苍。

但想燕山吹暖律,炎天岂不解飞霜。

湛湛腾空下碧霄,地卑湿处更偏饶。

菅茅丰草皆沾润,不道良田有旱苗。

楚甸尝闻旱魃侵,从龙应合解为霖。

荒淫却入阳台梦,惑乱怀襄父子心。


闻人说海北事有感

故乡归路隔高雷,见说年来事可哀。

村落日中眠虎豹,田园雨后长蒿莱。

海隅久已无春色,地底真成有劫灰。

荆棘满山行不得,不知当日是谁栽。


甘泽谣序

唐袁郊撰。晁公武《读书志》云,载谲异事九章,咸通中久雨卧疾所著。陈振孙《书录解题》述其自序云,以春雨泽应,故有甘泽成谣之语,以名其书。此本为毛晋所刊,云得之华阴杨仪。篇数与《读书志》合,然但有仪序而无郊自序。仪序称郊为唐祠部郎中。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郊字子干,官至虢州刺史,不知仪何所据也。《书影》曰,甘泽谣别自有书。今杨梦羽所传,皆从他书抄撮而成,伪本也。或日梦羽本未出时,已有抄《太平广记》二十馀条为《甘泽谣》以行者,则梦羽本又赝书中之重佁矣。今考《书影》所称梦羽,即仪之字。其所称先出之一本,今未之见。钱希言《狯园薄明经》为鱼一条,称尝见唐人小说有《甘泽谣》,载《鱼服记》甚详。今此本无《鱼服记》,岂希言所见乃先出一本耶?然据此本所载,与《太平广记》所引者一一相符。则两本皆出《广记》,不得独指仪本为重佁。又裒辑散佚,重编成帙,亦不得谓之赝书。所论殊为未允。其书虽小说家流,而琐事轶闻,往往而在。如杜甫《饮中八仙歌》,叶梦得《避暑录话》谓惟焦遂不见于书传,今考此书陶岘条中,实有布衣焦遂,而绝无口吃之说,足以证师古伪注之谬。是亦足资考证,不尽为无益之谈矣。


杨恽?-前54年),字子幼西汉华阴(今属陕西)人。

生平

司马迁的外孙。丞相杨敞之次子。兄长杨贲

汉宣帝时,以父荫补常侍郎。好史学,读司马迁《史记》,认为其价值可比《春秋[1],遂公布此书,《史记》得以广泛流传。[2]初为中郎将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为诸吏光禄勋[3],因告发霍禹谋反有功,封平通侯。

杨恽廉洁无私,却好告发人短,招致人怨。与太仆戴长乐失和,戴长乐检举他:“以主上为戏,语近悖逆”,下狱后释放,免为庶人。[4]杨恽失势家居,以豪奢自娱。安定郡太守孙会宗,写信给杨恽,告诉他“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杨恽复书《报孙会宗书》,信中多牢骚不平之语。

不久,杨贲之子杨谭劝杨恽应耐心等候,朝廷或许将再次任用,杨恽有怨言,被马吏(管理马厩的官吏)听说,上书密告杨恽骄奢。汉宣帝派遣廷尉按验《报孙会宗书》,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处以腰斩[5]其妻子流放酒泉郡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