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艺术品的去魅
Mako Shan读 《摄影小史》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绘画的去魅
摄影-技术时代的新工具,摄影技术最早用于小商贩制作假的艺术品,还有摄影慢慢取代了写实肖像画,无数小肖像画家成了职业摄影师,起初是副业,很快变成主业。
摄影超过绘画的一方面,可以与观众互动,最精密的技术能够赋予它所再现的东西一种神秘的功能(真实性的震撼?)。
摄影可以记录转瞬即逝的感动和细小瞬间,放大和不断再现这些细节。
另外一方面,摄影技术让人们非常轻易获得图像,这样的图像会被看掉和消费掉,视觉图像变成消费品。
光晕消失
从时空角度描述,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比如在野营休憩时凝视远处绵延的群山,这个时候就能感受山在散发光韵。
现代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让光韵在消失,观看延绵群山的照片,显然和实地考察不一样,壁下观可以从更多细节中的感受到震撼,看到独一无二和永恒的群山绝对是不一样的,复制品只是暂时的,没有变化的,可重复的东西。
原真性和永恒性的消失让艺术的光韵变得暗淡,复制品就是把一个东西从它的外壳中敲出来,摧毁它的光韵。
原真性
原始艺术创造起源于巫术,古代洞穴绘画的动物是向同伴展示巫术作品,可能高级的神职人员才能观看。科学去魅的现代社会,艺术活动从膜拜的功能解放出来,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丧失了古代礼仪需要的原真性,可以不断复制的照片,区分哪一个是原版已经没有意义,艺术品变成偏向实践和模式化。
永恒性
古希腊人在他们的艺术中创造了永恒价值,像是雕塑和建筑,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楷模的地位,今天的艺术作品跟古希腊刚好相反,像是电影的艺术形式,是可以修正和复制的艺术,这种修正性彻底的抛弃了永恒的价值,机械复制时代,永恒的艺术形式也在衰亡。
总结
人很容易更喜欢完全数字的和虚拟的元宇宙世界,就像是 Easy 模式的动森世界,开放沙盒世界给人带来自由的错觉,只需要投射时间就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和世界,但沙盒总是沙盒,预定好的情节,我是不喜欢生活在一个预先被编程的世界,技术应该是增强人,而不是让人沉迷进去。
但回到真实物理世界,总是让人逃避的,更是像是 Hard 模式,充满了不确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还需要花费真实的金钱和时间。与数字不同,获得物理的复制品都需要成本。
但当一个人,体验过在动森里露营和物理世界的露营,就会感慨元宇宙还需要努力,上帝这个程序员多么高明。
数字是对真实世界的去魅,复制是对艺术的去魅,山寨是对品牌的去魅。
一个理性的人,总会选择去魅后的世界,但去魅前的世界是感性的,更有魅惑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