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继续革命 逐步缩小差别——吉林永吉县阿拉底大队的调查

坚持继续革命 逐步缩小差别——吉林永吉县阿拉底大队的调查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1976-08-01 红旗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指出:“如同城市里每日每时都在发生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事情一样,乡村里也在每日每时地发生着。”(《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在社会主义革命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广大农村更加生气勃勃,新生事物到处可见。阿拉底大队的发展变化,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位于松花江畔的阿拉底大队,是个朝鲜族大队,有六个生产队,三百六十户,两千零五十四口人,五千七百亩耕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里资本主义的东西大大削弱,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不断生长。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越来越高,干部和社员的关系更加密切,集体经济日益壮大,贫富等差别逐渐缩小。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十年来,两年上“纲要”,两年过“黄河”,六年跨“长江”。去年平均亩产九百二十六斤,每人向国家交售粮食一千六百六十九斤。公共积累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二十万元增加到一百八十万元。文化大革命前,这里只有一个小铁匠炉,现在办起了农具厂、机砖厂、水泥瓦厂、化肥厂、多种经营场。全大队有汽车三辆,拖拉机、插秧机、脱谷机等农业机械三十七台,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社员收入逐年提高,生活越来越好。今日的阿拉底,人们精神振奋,村里景象一新,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图。

阿拉底大队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步子迈得这样大,主要原因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不断批判修正主义路线,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了资产阶级法权,逐步缩小了差别,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邓小平说“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也要有一个物质基础,没有,怎么限制?”阿拉底大队的发展变化,是对他这个谬论的有力批判。事实证明,不是有了什么象邓小平所说那样的物质基础才能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而是限制了资产阶级法权,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邓小平制造这个谬论的目的,是反对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妄图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复辟资本主义。

这个大队的干部过去曾经认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归集体了,只要好好发展生产,实行按劳分配,大家就会共同富裕起来。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生产资料归集体以后,仍然存在着不少差别。队与队之间,有的家底厚,有的还要国家贷款。社员之间,有的劳力多,收入就高,生活就好,而有的社员生活却很困难。在干部和社员之间,也有些不平等的地方。怎样对待这些差别呢?他们觉得,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要消灭三大差别,面前摆着的这些差别绝不能让它扩大。如果扩大了,旧社会那种“一家富,千家穷”的历史就会重演,资本主义就要复辟。所以,从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下决心逐步缩小差别。

他们从本大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又注意采取了一些缩小差别的办法。首先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扩大公共积累,兴办集体福利事业。他们根据生产发展情况,适当提高大队提留的比例。在保证扩大再生产的前提下,用公共积累建立了能透视、能化验、能做简单手术和设有病房、产室的合作医疗站,办起了幼儿园和十年制学校,社员治病、妇女生孩子住院以及小孩子上幼儿园和学生念书,基本上不花钱。他们还有计划地盖起了七十九栋砖瓦结构的社员住宅,有三分之一的社员住上了新房,每年只花很少的房费。二是适当缩小工分等级差别。三是合理安排劳力,做到人人有活干,个个有收入。例如,让体弱和有残疾的社员做服务性工作,既替换出强劳力,又使他们得到一定的收入。四是注意解决贫困户的问题。采取这些措施,缩小了社员之间的贫富差别,困难户减少了,欠款户没有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社员有了存款,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员们更加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伟大的前途”(《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随着大队企事业的发展,非农业生产人员逐渐多起来,社员劳动分工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防止产生新的分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大队企事业中有的人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往往跟国营企事业单位比报酬、比待遇,提出要和从事农业劳动的社员有差别。大队的领导班子认为,我们将来最终的目标是要消灭三大差别,现在企事业发展了,如果差别反而扩大了,那不是前进了,而是把方向搞错了。他们说:“社员分工变了,社会主义方向不能变,集体事业发展了,差别不能扩大。”经过社员多次讨论,他们规定:一、企事业人员和其他社员一样,实行评工记分,工分标准一般不超过同等劳力的水平。个别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工种,给一定数量的补贴。工作时间也和从事农业劳动的社员一样。二、实行亦工亦农的制度,做工的也要种田,从事脑力劳动的也要参加体力劳动。医生、护士、教师和大队的会计、出纳员、广播员等,都参加一定的农业劳动。工厂的工人,农闲时做工,农忙时务农。汽车司机出车回来也下水田赶牛犁地,社员说他们既是汽车司机,又是“牛车司机”。三、实行企事业人员和农业第一线社员的轮换制度。经过一年或两年的时间,让一部分企事业人员到生产队去当社员,另调一部分社员到企事业单位去。近几年来,在全大队一百四十多名企事业人员中,包括汽车司机、拖拉机手、工人、医务人员、教师等,已经轮换了三十四人。实行这些措施,既防止了非农业生产人员由于分工不同而产生优越感,也培养了一批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亦工亦农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现在,他们三辆汽车,有七名驾驶员,四台大型拖拉机,有十二名拖拉机手。

这个大队的干部,不断清除自己头脑里的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坚持和社员搞三同。他们认识到,自己既是干部,也是普通社员,如果和群众分出等来,发展下去就会变成新的资产阶级分子。这里过去就有那么一个干部,原来跟社员同甘共苦,分不出两样,后来滋长了特权思想,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了,慢慢地腐化堕落下去,被贫下中农赶下了台。他们牢记这个教训,一直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白天劳动,晚上工作,一年到头总是比社员起得早,睡得晚。雨天的夜晚,大队干部就拿着铁锹到地里,随时查看水情。逢年过节,他们就分别到饲养所和多种经营场顶班劳动,把社员替换下来,让他们回家休息。大队党总支书记金龙九,六十多岁了,身体又不好,但他一直带头战斗在生产第一线。有一次,他带病到地里插秧,晕倒在池埂子上,社员把他送到卫生所,他醒过来又马上回到地里和社员一样干。有人说:“你这把年纪了,身板又不好,也该歇歇了。”他说:“咱起的是共产主义的车票,不能到社会主义就下车。”每年社员都提出给大队干部记一等劳力工分,他们坚持要中等劳力的报酬。

这个大队的干部,甘当贫下中农的勤务员,不用职权谋私利,不搞特殊化。他们说:“当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利用职权谋私利的权利。”队里分粮、分柴、分饲料,他们都和社员一样。几年来,队里先后推荐十几名青年上大学,没有一名是大队干部的子弟。集体盖了那么多新房子,都先分给了军烈属、五保户、老贫农和人口多住房条件差的社员。大队十三名领导成员,只有一名因为是烈属,房屋破漏,住上了新房,其他人都住着原来的旧草房。金龙九是复员军人,家里人口多,房子狭窄,儿子又要结婚,论条件早该住新房。可是,几次分给他,都拒绝了。他说:“咱大队三百六十户,分房子就把我排在第三百六十号吧。”

阿拉底大队能够坚持继续革命,逐步缩小差别,最根本的一条,是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指导。这个大队的政治夜校,从文化大革命以来,越办越好。有老年班、壮年班、青年班和妇女班,每周学习两次,既学政治,又学文化。不管农忙农闲,风天雨天,从未间断。大家觉得,不学革命理论,说话没根,办事不稳,容易搞错方向。所以,越学越爱学。全大队社员已经普遍学习了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和《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伟大的创举》等马列著作。干部学得更多些。从去年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来,他们进一步搞清楚了什么是资产阶级法权,为什么要限制和怎样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等问题,在工作中更好地去掉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他们的学习,紧密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大队办的工厂里,有的技术工人,总觉得自己有技术,创造的价值比别人大,应该工分高,待遇好。针对这个问题,大队党总支组织大家学习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的一段论述:“在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里”,学习技术的“费用是由社会来负担的,所以复杂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即比较大的价值也归社会所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41页)结合学习,引导大家讨论自己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大家认识到:我们的技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用集体的钱培养出来的。有了技术应该为社会主义多做贡献,而不应该把技术当作私有财产,向集体讨价还价。通过学习,人们提高了觉悟,干社会主义的劲头更足了。

毛主席说:“不斗争就不能进步。”阿拉底大队能够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也是不断斗争的结果。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缩小差别,不单纯是采取措施的问题,这里边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他们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在前头。他们用本大队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深入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使大家认识到缩小差别的好处,扩大差别的害处。土改后,在刘少奇“四大自由”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这里有一户富裕农民,为了发家致富,放债,雇工,很快成了新富农;有的户则由于劳力少,人口多,生活困难,不得不出卖土地,去打短工,受剥削。大家看得很清楚,差别扩大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分化为不同的阶级。社员们说:旧社会同是受剥削的阶级弟兄,今天决不能再形成新的雇佣关系。大家提高了觉悟,积极支持缩小差别,扩大公共积累。有的户还主动地把暂时不用的钱,放在队里储存,用于扩大再生产,兴办集体福利事业。

为了逐步缩小差别,朝着共产主义的目标前进,他们还积极“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新民主主义论》),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好人好事,大造革命舆论,使热爱集体、不计较报酬蔚然成风,干部和社员自觉地“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伟大的创举》,《列宁选集》第4卷第2页)。农具厂有个老铁匠,抡锤打铁,常常干到深夜,从来不计较报酬多少。打铁时衣服烧坏了,也不向队里要补助。有人说:“铁匠干活多,该多给工分。”他说:“别人种地,我打铁,都是社员,为啥多给工分?”有些女社员,利用劳动休息时间,为队里洗刷水稻育苗用过的塑料布。青年们自动去修路、栽树,进行义务劳动。一心为国家、一心为集体的新人新事,到处可见。

在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这个大队总结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认识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任务,他们决心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为彻底铲除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继续努力作战。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市委、永吉县委调查组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