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招生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为高等院校实行“三来三去”叫好

大学招生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为高等院校实行“三来三去”叫好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雷慕然

1976-08-15 广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今年,各高等院校所招的大学生一般都将实行“三来三去”,即“社来社去”、“厂来厂去”和“哪里来哪里去”,大学的这一招生和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是贯彻毛主席“七·二一”指示的重要步骤,也是大专院校一次重大的教育革命,它将为高等教育带来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大大加快了当前教育革命的前进步伐,推动了上层建筑包括教育领域社会主义革命的向前发展。对于这样重大的革命措施,我们将热情欢呼,坚持拥护,努力实行。

一九六八年,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刘少奇资产阶级司令部,夺回了被走资派篡夺的部分权力,全国进入斗批改阶段的关键时刻,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七·二一”指示。毛主席在这一光辉指示中指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毛主席这一光辉的指示,是实现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包括教育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彻底改革高等教育制度的战略措施,它对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铲除滋生资产阶级的土壤和条件,造就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宏大部队,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八年来,在毛主席“七·二一”指示的光辉指引下,许多工厂、农村办起了七·二一工人大学、农村五·七大学等新型学校,大学教育“旧貌变新颜”。上海机床厂七·二一工人大学,辽宁朝阳农学院等教育革命先进单位创造了许多重要经验,为全面深入开展大学教育革命闯出了新的道路,开创了光辉的前景。几年来,他们按照毛主席“七·二一”指示精神,实行厂来厂去,社来社去,已培养出一批能与工农划等号的工农兵大学生,他们毕业后,牢记阶级的委托,满怀革命豪情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当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工人、农民,用实际行动打破千百年来“读书做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旧传统观念,自觉做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促进派。大多数人坚持战斗在三大革命斗争第一线,同工人农民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搞革命大批判,在政治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朝气蓬勃地干革命。他们把学到的有用知识无条件地贡献给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三大革命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不少人已成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带头人,科学种田的能手,技术革新的闯将,工农理论队伍的骨干。对于这批能文能武、能上能下、能脑力劳动又能体力劳动的新型大学生,广大工农兵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们称赞说:“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我们一百个赞成,一千个欢迎。”实践证明,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无比英明正确,它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需要,代表了亿万工农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工大”和“朝农”的办学道路,已充分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是我们彻底改造旧大学创建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正确方向。

对于贯彻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大学实行“社来社去”、“厂来厂去”的重大变革,并非所有人都感到同样高兴。它将破除几千年来遗留在人们头脑里的旧传统观念,并直接冲击资产阶级旧教育的根基,必定要引起党内外资产阶级的反对和攻击。在去年大刮右倾翻案风的时候,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就恶狠狠地跳出来攻击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胡说什么“大学培养工人农民,还办大学干什么?”“上海机床厂七·二一工人大学是个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诬蔑朝阳农学院实行“社来社去”是什么“搞投机”、“不周到”、“国家大,行不通”,恨不得把它一棍子打死,把“社来社去”、“厂来厂去”这一教育革命的新生事物扼杀掉。对于邓小平一类党内资产阶级对“工大”、“朝农”的污蔑和攻击,我们必须给予坚决的回击,彻底打退他们对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猖狂进攻,而对于一些对“七·二一”指示不理解,对“朝农”、“工大”的先进经验有怀疑的人,我们必须加以大力宣传,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和“七·二一”指示精神深入人心,为亿万革命群众所掌握。

大学要不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学教育要不要与旧大学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不要贯彻毛主席制定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把大学办成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总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和一定的政治路线的。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要求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也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以摆脱资产阶级对它的影响,才能与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相适应,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服务。否则,它不仅会落后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还会给已经变革了的政治和经济起反作用,使已经取得的政治经济革命成果归于失败。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无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不仅要同传统所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还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也提出要对旧的学校进行“根本的改造”,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可是,从刘少奇、林彪到邓小平这伙走资派却总是把资产阶级教育那一套奉为至宝,疯狂反对毛主席有关教育革命的伟大指示。可见,是否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和教育方针,深入开展教育革命,这是搞马克思主义,还是搞修正主义的试金石。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大学向谁开门,招什么样的人进来,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毕业后又回到哪里去,关系到教育的阶级性质、教育方针、办学道路和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奴隶们创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工农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是历史的主人,也是文化教育的主人。可是,几千年来,在万恶的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却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大学这块阵地,历来被剥削阶级所垄断,成为他们培养本阶级接班人的工具。毛主席深刻地指出:“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农民造成的”。创造文化的劳动人民在旧社会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这是反动统治阶级颠倒历史的结果。过去,一切剥削阶级都把劳动人民看成“天生愚昧的群氓”。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他们的教育政策,是一方面实行反动的武断宣传,以消灭被压迫阶级的革命思想,一方面施行愚民政策,将工农群众排除于教育之外。”解放以后,工人农民翻了身,成为我们这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主人,把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可是,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下,旧大学仍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广大工农群众仍然被排斥于大学校门之外,即使有少数工农子女上了大学,也不免成为资产阶级的俘虏。旧教育,使学生变成了高踞于劳动人民之上的精神贵族,毕业后不愿到工厂、农村去,更谈不上与工农划等号了。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要求学生从工农中来,回到工农中去,这是大学教育为工农兵服务,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宏大部队的必由之路。它把大学教育从资产阶级手里彻底解放出来,成为广大工农群众学习、提高的场所和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的基地,成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工具。这是与旧大学实行最彻底决裂的一项重大措施。邓小平攻击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反对实行“社来社去”的办学方向,鼓吹“要挑中学生好的直接上大学”,其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资产阶级的精神贵族和驯服工具。在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旧学校,由于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在招生方面设立种种关卡,排斥工农及其子女上大学,以维护剥削阶级子女上大学的特权。他们宣扬“智育第一”、“读书做官”、“知识私有”等黑货,鼓吹“成名成家”、“白专道路”,引诱学生去爬资产阶级精神贵族的宝塔尖。学生毕业后,又把他们直接安置在上层建筑各个部门,“按知分配”,“按等论价”,高踞于工农群众之上,脱离体力劳动,脱离广大工农,成为骑在劳动人民头上的老爷。这种教育制度不但没有缩小而且扩大了资产阶级法权,扩大了三大差别,为修正主义培植社会基础,为资产阶级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服务。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教育革命不断深入,工人阶级进驻学校,实行开门办学,大学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在招生分配制度上还没有进行根本性改革,使得大学的教育革命迈不开大步,资产阶级法权得不到限制,大学这块阵地还保存滋生资本主义的深厚的土壤,如果大学按照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实行“社来社去”、“厂来厂去”、“哪里来哪里去”的办学道路与招生制度,广大的工人农民就能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直接参与招生与分配工作,保证了工农兵上大学的优先权,发挥了工农群众在教育方面的主人翁作用,学生毕业后又回去当工人农民,直接打破了旧大学以私有观念为基础,“智育第一”、“知识私有”的资产阶级法权观念,一反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的旧传统,拆掉了“读书做官”的阶梯,真正体现了巴黎公社提出的“在事实上而不是在口头上同升官发财的思想作斗争”的原则,对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应该看到,大学实行“三来三去”的制度,必将进一步促进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必将带动大学教育以至整个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由于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必然要求学校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工农,必须根据三大革命的需要和有实践经验的工农的要求,来研究制订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学校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改革措施,这就必将促进大学教育的系列变革,推动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同时,大学实行“三来三去”的原则,改变过去大学毕业生直接当干部的分配办法,也有利于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干革命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今后,国家的用人制度也要随着大学毕业分配制度的改变进行相应的改革,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关系也要随着学校实行“三来三去”采取必要的协调措施,这些都会牵涉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进行,对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将起着重大的作用。大学教育的这一重大革命措施,触动了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法权的要害,对党内外资产阶级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为什么那样疯狂反对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恶毒咒骂实行“社来社去”的朝阳农学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邓小平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代表党内外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于彻底动摇资产阶级法权老根的朝农经验当然是要恨之入骨的,无产阶级欢欣之日,就是资产阶级难受之时。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不仅要在物质财富“剥夺剥夺者”,而且要把资产阶级“知识上的优势完全剥夺掉”。实行“社来社去”、“厂来厂去”、“哪里来哪里去”正是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剥夺资产阶级知识优势的斗争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反对工农上大学,反对大学培养工人农民,充分暴露了他是孔孟之道的虔诚信徒,是资产阶级法权的顽固的维护者。

“不斗争就不能进步”。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是在与修正主义路线的斗争中提出来的,也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得到贯彻。大学实行“三来三去”不仅是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也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也触动到每一个人的灵魂,因此,它不仅会遭到党内外的资产阶级的攻击和破坏,而且还会受到那些受“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的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人的非难。只要阶级与阶级斗争存在,对资产阶级法权的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还存在,围绕着“社来社去”、“厂来厂去”、“哪里来哪里去”的办学道路的斗争就不会止息。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牢记党的基本路线,不断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全面贯彻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坚持“三来三去”的办学方向,努力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为培养共产主义新人而努力奋斗。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