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知识私有”的存在就是搞阶级斗争熄灭论

否认“知识私有”的存在就是搞阶级斗争熄灭论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赵洪洲

1976-04-18 物理

去年夏季前后,教育界和科技界出现一股右倾翻案妖风。奇谈怪论之一,就是否定“知识私有”的存在。说什么“谁见知识私有是方的还是圆的”啦。什么“社会主义都是公家的人,干活为国家,还分什么私有、公有的”啦!等等。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知识私有”?社会主义还有没有“知识私有”?它在资产阶级法权中起什么作用?到底应不应该限制它?这些都是当前革命大辩论中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大事。因此,必须弄清楚。否则,我们将会在理论和实践上,犯极大的错误,混淆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的界限。

(一)

马克思认为:自有阶级社会以来,“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①随着阶级的产生,随着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在物质生产资料私有制之旁,必然伴随着精神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在阶级社会里,文化、知识和技术,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一部分,一直把持在统治阶级手里。并且造成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知识私有”形态。

“古者学在官府”,说的是奴隶制社会的“知识私有”。官府垄断和王族世袭,构成奴隶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对社会精神生产资料的最野蛮、最直接的阶级占有。

封建社会,除了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通过国家机器)对精神资料的阶级占有外,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精神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它是封建经济的必然产物。所谓“家藏万卷书,能生千担粮”。就是封建社会“知识私有”的写照。古人讲,“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它生动地刻划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如何通过“知识私有”和“科举取士”制度,达到“读书做官”的目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少数人上升为资本家和政府要人。绝大多数人,由于资本的力量,被迫沦为“自由的”精神劳动力,一个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脑力劳动者。

恩格斯指出:“在私人生产者的社会里,训练有学识的劳动者的费用是由私人或其家庭负担的,所以有学识的劳动力的较高的价格也首先归私人所有”③。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便出现一种特殊的私有制形态,即我们通常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那里见到的所谓“现代知识私有”。它既不同于奴隶制出现的“官府垄断”,也不同于封建时代的“个体私有”。它是把知识当作精神生产中的“特殊工具”(如供抽象思维的数学知识),为知识分子本人所独占。这种私有的知识,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等价交换中“有学识劳动力的较高价格”,变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私有财产。这种私有的知识,由于实现自己的价格,通常要物化成精神产品,上升为精神生产资料。或者被资本家阶级占有,或者被资产阶级个人占有。因此,“现代知识私有”,仍然属于精神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范畴。

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当中,谁有了知识和技能,谁就能得到“有学识劳动力的较高价格”(如资本家付与知识分子较高工资)。谁有了知识和技能,谁就有了复杂劳动的能力,就可以把业余的精神产品,换成“专利”和“版权”。谁有了知识和技能,谁就可以身穿白领,“高人一等”,趾高气扬起来。因此,“现代知识私有”,变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享有资产阶级法权的“特别证书”,变成了知识分子中那部分资产阶级法权的直接根源。直到社会主义社会,这部分资产阶级法权的性质,仍然没有多大变化。只不过社会主义社会里,“知识私有”形态,不再表现为“有学识的劳动力的较高的价格”,而是“复杂劳动所创造的成果”的“比较大的价值”④罢了。

“知识私有”,不论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阶级占有”形式,还是“个人占有”形式,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属于精神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范畴,都是少数人不合理地占有了应当属于全社会的精神财富。它是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反映,也是物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分工以来,社会上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所谓知识私有观念,乃是这种社会现象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只要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消灭,“知识私有”现象,也是不会消灭的。毛主席教导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知识私有”现象,这是不言而喻的。那种矢口否认“知识私有”存在的论调,不但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而且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最起码的常识。因而完全是错误的。

(二)

事实上,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精神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精神劳动方式,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农村里的祖传仕医,城市中的旧知识分子,以及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技艺之人。他们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或者著书立说,写诗撰文;或者行医销药,操琴卖唱。他们往往脱离组织,脱离集体,脱离物质生产劳动。靠版权、稿酬等方式,谋得生计。当时,广泛流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说,如实地反映出我国解放初期“知识私有”的客观存在。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精神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基本上随着物质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的取消而取消。但是,个体私有制的残余还存在。尤其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破坏,党内一小撮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勾结少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的学校。他们盘根错节,结党营私,把应当属于全社会所有的那部分精神生产资料,实际上变成他们的私有财产。并且通过“三名”、“三高”、“科学奖金”和“国际稿酬”等方式,不但领取巨额工资,而且还获得大量货币,成为社会上一小批特殊人物。他们这些人,把知识看成自己的财产。待价而沽,没有高价,就不出卖。“知识私有”,成了他们占有大量货币的手段。成了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进攻的得力工具。直到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种情况才得以结束。铁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那种所谓“社会主义都是公家的人啦,还分什么公有和私有”的谬论。

(三)

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私有”在苏联资本主义复辟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苏修叛徒集团篡夺党政大权以后,大搞物质刺激,奖金挂帅。肆意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尤其近年来,苏修头目勃列日涅夫公开提出,“国家主要从经过高等学校培养的专家中,吸取经济工作,党的工作,外交工作,军事工作和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干部”。这就使“知识私有”现象,如同大河决堤一样泛滥起来。同时“读书做官”的封建特权也在苏联借尸还魂。私聘家授,买卖文凭,弄虚作假,学阀横行。知识重新商品化,精神劳动力重新商品化。就连苏修报刊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把智力职业搞得更易于世袭知识分子所行走”。

通过“知识私有”和“读书做官”的道路,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大批大批地从知识分子中产生出来,成为苏修叛徒集团复辟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他们除了拿到高于工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工资,还利用职业特权,牟取大量的花样繁多的学术酬金,形成了一个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特权阶层。苏修叛徒集团所豢养的一小撮反动的知识分子,完全是封、资、修兼蓄,集反动之大成的社会寄生虫。是“知识私有”这种毒菌,在资本主义回光返照中,孳生的一批特殊生物。历史注定了他们短命的厄运。

苏联的教训,完全证实了列宁在十月革命初期说过的一段话:“要把资本主义所积累的一切最丰富的、历史上是我们必需的全部文化、知识和技术,由资本主义的工具变成社会主义的工具。这种事情用一般的公式和抽象的对比来谈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资本主义并不马上灭亡,而且它愈接近死亡,就愈加疯狂地进行反抗),这却是一个最吃力的任务。”⑤

列宁的话不仅向我们指出,限制“知识私有”这部分资产阶级法权,根本问题在于如何把资本主义积累的人类全部文化,知识和技术,一步一步地由资本主义工具变成社会主义工具,由“资本主义占有”变成“社会主义占有”(或者说,由“私有”变成“公有”)。而且还明确地告诉我们,限制“知识私有”这件事情,是“一件最吃力的任务”。其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在它接近死亡的时候,必然进行拼死的反抗。科技界刮右倾翻案风的人,所以如此反对批判“知识私有”,正说明他们代表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进行拼死的斗争。

(四)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表明,无产阶级可以没收资本家阶级的财产,并不能没收他们头脑里的知识和技能。在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无产阶级要“利用资产阶级的专家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改造”⑥。资产阶级也会利用“知识私有”这部分资产阶级法权,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方面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只满足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而忘记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那么,资产阶级必然会凭借自己在知识方面的优势,并且通过钻进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实际上,(而不是在名义上),继续对社会的精神生产资料,实行“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占有”。从而使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根本无法问津。他们把持教育大权,统治无产阶级的学校和科学研究机关。培养勃列日涅夫那样的大学生。让一切牛鬼蛇神出笼,塞满我们的报纸、广播、刊物、书籍、教科书、讲义、文艺作品、电影、戏剧、曲艺、美术、音乐、舞蹈等等。从不提倡要受无产阶级的领导,从来也不要批准。实际上,资产阶级在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完全可以专无产阶级的政。由此可见,“知识私有”的泛滥,必然意味着资本主义精神方式的复辟。意味着资产阶级在上层建筑各领域对无产阶级专政。因而“知识私有”的泛滥,也就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反动。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的社会矛盾。而这个矛盾,又往往被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所激化。社会主义时期,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又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矛盾。社会的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矛盾,也必然带有过渡时期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的分工,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利用它。但是另一方面,由此而来的“知识私有”这部分资产阶级法权,又不可避免地成为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如果弄得不好,不仅两种劳动之间,可能重新发生对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复辟,将是随时可能的。我们决不可以为,经过一两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知识私有”问题就解决了。

毛主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和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的影响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作为阶级的意识形态,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⑦

目前,在我国知识分子队伍中,世界观的问题,常常表现在对知识的看法上,究竟知识公有,还是私有?知识分子所学的知识,究竟为无产阶级服务,还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比,到底应不应该“高人一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属于知识私有观念和两种劳动之间的等级观念问题,即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问题。有的人把从国家图书馆和实验室得到的资料、数据垄断起来,以求成名成家。有的人把属于全民所有的贵重仪表变为小集体所有,实则扩大了的私有财产,等等。由于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要真正地克服它,那才是最难、而又最吃力的任务呵!

我们的同志,必须清醒地看到,所谓“知识私有”问题,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区区小事”。也不是“一天早上就可以打扫干净的东西”。而是象列宁讲的那样,关系到把文化、知识和技术,由资本主义工具变成社会主义工具,由资本主义占有变成社会主义占有的大事。在整个过渡时期,它始终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斗争在知识界的反映,也是知识分子世界观改造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忘记了这一点,就忘记了阶级斗争。否认这一点,也就否认了党的基本路线。我们就会滑进阶级斗争熄灭论的泥沼里。

(五)

刮右倾翻案风的人说:“批判‘知识私有’过头了,现在变成‘知识无用’啦!”这真是奇谈怪论!!

前些时候,社会上确实出现过“知识无用”现象,但是那决不是批判“知识私有”过了头的缘故。而是“知识私有”的变种。说明围绕在“知识私有”问题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仍然相当激烈。

“知识无用”现象,为什么不出现在解放初期?为什么不出现在1962年?而偏偏出现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今天呢?显然,过去,知识(对某些人来说),不是“无用”,而是“万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文化大革命,取消了“三名”、“三高”、“科学奖金”等制度,限制了“知识私有”这部分资产阶级法权。这就铲除了某些人“为一万元稿费而奋斗”的经济基础。他们怎么能不觉得“知识无用”呢?原来,所谓“无用”,就无用在不能给某些人带来更多的货币。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至于无产阶级,他们从来没有觉得知识无用过。“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有价值的成就。相反,它正是把人类思想和文化两千年来的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接过来,并加以改造。”⑧(注意!这里是批判的继承。)无产阶级反对“知识私有”,并不是排斥一切(对无产阶级有用的)科学知识,更不是排斥自己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反对的是私有制和私有观念。正象我们反对资本主义,并不反对大工业技术基础一样。无产阶级从自己的痛苦经历中明白,正是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害得他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并且祖祖辈辈被人愚弄。今天,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当十分之九的劳动群众懂得了知识是他们求得解放的斗争工具”⑨时,还有谁能象他们那样,对科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忱呢?正因如此,他们比谁都更加了解列宁所讲的,要把知识由私有变成公有的伟大意义。并且下最大的气力,批判“知识私有”,努力完成“知识公有”的历史任务。

“知识无用”论,同无产阶级利益,从根本上是格格不入的。(说穿了),它不过是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代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散布的反动谬论。其目的就在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知识私有”。所谓“知识无用”,象“知识万能”一样,都是“知识私有”的变种,都是资产阶级法权在知识界的具体表现,都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里的反映。

毛主席最近教导我们“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⑩。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千万不要因为“知识私有”改换了自己的形态,就放弃对它的批判。任何放弃对“知识私有”的批判,都意味着在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里向资产阶级投降。那些搞右倾翻案的人,正是在“知识私有”问题上,取消了阶级斗争这个纲,背叛了党的基本路线,变成阶级斗争熄灭论的积极鼓吹者。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国内外的大好形势,防修反修的伟大任务,“两步设想”的宏伟计划,给我国知识分子展现出无限光辉的未来。我们有什么理由让“知识私有”这种有害的政治微生物,侵蚀我国知识分子队伍呢?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其中包括现在正在开展的教育革命,对于限制“知识私有”这部分资产阶级法权,进而完成列宁所说的那种“最吃力的任务”,是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是一项最有力的战略措施。让我们举起双手,欢呼新生事物的成长吧!让我们团结起来,在毛主席指引的“五·七”大道上,奋勇前进!

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52.

②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66),27.

③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3),199.

④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3),199.

⑤列宁,《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572.

⑥列宁,《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571.

⑦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人民出版社(1966),352.

⑧列宁,《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66),292.

⑨列宁,《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66),357.

⑩转引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1976年元旦社论.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