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私有”观念非批判不可

“知识私有”观念非批判不可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工农兵学员 张德民 梁庆寅 王义库

1976-03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最近教育界出现的奇谈怪论中,有一种说法,“不要不加分析地批判知识私有”。似乎“知识私有”是个好东西,批判不得。“知识私有”其实就是知识为资产阶级所有。这里表面是谈“知识”问题,其实是资产阶级在向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资产阶级不甘心失败,总是企图在新形式下复活旧事物。对这种论调的最好回击,就是深入批判“知识私有”观念。

“知识私有”观念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在观念上的一种反映。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既占有物质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也垄断了奴隶创造的文化,奴隶主贵族代言人孔丘鼓吹的“学而优则仕”,“学也,禄在其中矣”,就表明了“知识私有”观念的丑恶本质。封建地主阶级也极力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等反动说教,引诱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利禄”,作剥削者的帮凶。在资本主义社会,知识成了商品,知识分子变为“资本的走卒和奴隶”,“知识私有”观念发展到最高峰。可见,“知识私有”是剥削阶级的传统观念,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把它当作维护剥削制度的工具。对无产阶级来说,这种反动观念非批判不可。散布奇谈怪论的人在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是昭然若揭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实行这两个决裂,必然伴随着尖锐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地主资产阶级凭借其在文化上暂时的优势,利用文化教育“世袭领地”同无产阶级较量。他们在党内的代理人刘少奇、林彪一类,就极力兜售“知识私有”,宣扬“闭门读书”,“成名成家”,用学得的一门专长去占人民的便宜。他们妄图鼓动人们,以一技之长为“资本”,向党讨价还价,并用这类言行腐蚀革命队伍,使资产阶级思想泛滥,把人与人的关系完全“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被打倒了的剥削阶级及其在党内的代理人,利用资产阶级思想和旧习惯势力的影响,在我们的队伍中宣扬“知识私有”观念,其恶果是不可低估的。中毒太深的人就会“好象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恰恰就是要把学校办成培养新的资产阶级精神贵族的场所。

古往今来的事实说明,“知识私有”就是知识归剥削阶级所有,搞“知识私有”就是要继续让旧教育制度重新来摧残人材,摧残我们的青少年。说“知识私有”批不得的人,完全是在为资产阶级效劳。

我们说对“知识私有”观念非批判不可,还在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观念还有其存在和滋生的社会根源。

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还存在着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两种公有制形式,还有私有制残余;反映旧式分工的三大差别依然存在;“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正是维持和滋生“知识私有”观念的士壤。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对于几千年来剥削制度的分配方式是一个否定。但是,“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按劳分配”的平等权利默认了不同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也就默认了不同等的人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的特权。一个人在体力或智力上胜过另一个人,因此在同一时间内提供较多的劳动,或者能够劳动较长时间,就可以得到较多的酬劳。在这种情况下,鼓吹“知识私有”这一资产阶级思想岂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一样,把知识看成商品!这完全是同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必要性大唱反调。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是“知识私有”观念得以生存的一个因素。知识分子由于基本上从事个体的脑力劳动,长期脱离体力劳动,因而在思想上、习惯上带有小生产的某些固有特点,容易被“知识私有”所束缚。同时也往往曲解知识的来源,错误地认为知识是个人奋斗的成果,而忘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他们的知识是在党和人民培育下得到的,不是也不应该是私有财产。列宁指出:资产阶级掌握知识,完全是为了“把知识变成保护钱袋特权和保护资本对人民的统治的武器”。林彪为了复辟资本主义,叫嚷“知识多就是有权”,还胡说“学习是一本万利的事情”,“解脱体(力)劳(动)”“才能想问题”,极力扩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用“物质刺激”与资产阶级功利主义诱骗和腐蚀知识分子,以扩大他复辟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因此,批判“知识私有”观念是直接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维护“知识私有”,就是要扩大三大差别和资产阶级法权;就是妄图恢复资产阶级在文化教育领域中专无产阶级的政,使教育革命的成果付之东流。这是多么惊心动魄!但是,奇谈怪论的制造者们要搞复辟倒退是白日做梦,我们决不答应!

“知识私有”观念在政治是反动的,在哲学上也是极其荒谬的。

在认识论上,“知识私有”观念否认人民群众是认识的主体,否认劳动群众是知识和文化的真正主人。资产阶级把知识看成纯粹个人活动的结果,自封为知识的化身,而劳动群众却要靠他们“开导”。他们编造了“工人什么都没有创造”,只有具有“批判”头脑的“天才”才创造一切等邪说妄语,愚弄群众。但是,这些先生们忘记了,没有那些他们所鄙视的“愚民”创造的物质生活资料,他们就根本不可能从事政治和文化活动。真正的知识最先来自劳动者的直接经验。离开这种经验,再高超的思想和论文也都是玄思幻想、一派胡言。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时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否认劳动群众是知识文化的真正主人,正是唯心史观的重要特征。受这种思想毒害的人,必然走上脱离工农群众的邪路。

“知识私有”观念否认实践在人类认识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先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才能出真知并使认识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这一光辉思想经过革命实践,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运动,已为我国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所掌握,并在教育革命中取得可喜的成就,这是主流。少数顽固坚持“知识私有”的人却把认识看成个人活动的成绩,把认识的深化看作是翻弄故纸堆的结果,完全颠倒了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这些人一不做工,二不种田,三不了解社会,对工农的要求,对实践的要求,茫无所知,只好在烦琐考证中讨生活。如不改弦易辙,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能否离开实践面获得知识呢?不能。赵普羽一根银针打开聋哑禁区,是在自己身上扎了几百针,认真体验研究的结果;姚士昌种花生丰收,是多年餐风饮露,仔细观察,不断实践的结果。阶级斗争方面更是如此。离开阶级斗争,根本不可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同广大的实践者相比,“知识私有”论者像蛀虫一样,躲在人类文化的乳酪中,除了蚕食这丰美的糕点外,不能给人类知识增加半点新东西。

坚持“知识私有”的人根本否认了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他们把知识当作获取个人利益的敲门砖。为此,他们投机取巧,尔虞我诈。这与无产阶级伟大的认识目的水火不相容。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在于正确地说明世界,重要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榜样王进喜说:“我们心里想的,嘴上说的,手里做的,要结合起来,念了一火车书,光说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这里批评的不正包括了那些坚持“知识私有”的人吗?!

“知识私有”观念相当顽固,不会轻易从人们头脑中退走,我们必须对它进行长期的批判。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开展,资产阶级不断变换手法来拉拢腐蚀知识分子、工农兵学员和青年学生,他们忽儿说“智育第一”,忽儿又说“知识无用”,其实,都不过是“知识私有”的改头换面而已。

无产阶级不是不要知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需要真正的科学知识,需要团结大多数知识分子,并希望一切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知识分子积极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无产阶级并将努力建设自己的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但是,对待知识的资产阶级态度必须批判。这里的关键是为哪个阶级、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正如毛主席所说:“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我们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批“知识私有”观念,为革命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为我国早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奋斗。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