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是大非必须辩论清楚——驳所谓“教育质量下降”的谬论

大是大非必须辩论清楚——驳所谓“教育质量下降”的谬论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北京五中理论组

1976-02-26 人民日报

在教育界右倾翻案风的奇谈怪论中,所谓“教育质量下降”的谬论曾经喧嚣一时,诬蔑教育革命“不要智育”,“不学文化”,“不讲质量”。右倾翻案风的鼓吹者在教育质量问题上大做文章,妄想借此否定教育革命的丰硕成果,扼杀教育战线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翻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案,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账,把矛头指向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指向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妄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一场事关路线的大是大非之争,必须辩论清楚。

我们作为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见证人、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实践者,今昔对比,心情激动。我们要用切身的经历批判所谓“教育质量下降”的谬论,回击右倾翻案风。

毛主席早就指出:“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各个阶级办教育,都有本阶级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从来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电影《决裂》中李金凤所答的“红卷”和曹仲和所判的“白卷”,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种质量观的鲜明对照。质量问题总是和路线联在一起的,不从路线上看问题,质量标准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与奇谈怪论的制造者们在教育质量问题上的分歧,并不是什么水平高低之争,而是究竟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教育质量,是坚持教育革命的方向,还是倒退到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上去的原则争论。

刮右倾翻案风的人,极力吹捧文化大革命前的教育质量如何高,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它究竟是哪个阶级的高质量吧!作为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重点学校的五中,从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五年,学生中获得金银质奖章和奖状的有九十四人,可谓“高材生”了,他们的质量“高”在哪儿呢?

一是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比例高,占百分之三十七点三,相当于工农家庭子弟的五倍。仅此一点,重点学校为谁开门,就一清二楚了。二是资产阶级名利思想严重乃至思想反动的比例高。三是身体有病的比例高,主要是近视眼、神经衰弱和肺结核。学生一头钻进故纸堆,整天为分数死记硬背,怎能不把身体搞垮呢?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数学尖子不会视图、画图,不会测量、拉计算尺;物理尖子没见过机床,不会安保险丝;语文尖子不会搞调查,不会写通讯。如此“三高一低”的状况,当然不是学生个人的过错,而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造成的。学生一进入五中,就与火热的三大革命运动实践相隔绝,在四合楼里过上了书院式的生活。听到的是一片琅琅读书声和宣扬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放长线、钓大鱼”的故事,看到的是在校史展览中一张纸用铅笔、钢笔、圆珠笔写过多遍的密密麻麻的外文单词,接受的是“吃得十年寒窗苦,哪怕日后名不露”的训诫。在这种染缸里滚上六年,怎么会不变呢?

列宁曾一语道破旧教育的实质:“整个旧学校都浸透了阶级精神,只让资产阶级的子女学到知识。这种学校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根据资产阶级的利益捏造出来的。工农的年轻一代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受教育,倒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旧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究竟哪个阶级欢迎呢?一个被管制的反革命分子看到自己孩子获得奖章,欣喜若狂地说:“咱家翻身,全在你身上了。”这触目惊心的言词,不是清清楚楚地说明,这正是资产阶级所需要的教育质量吗?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教育阵地“旧貌变新颜”。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指引下,学校正在被改造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一系列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在教育战线开花结果,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正在健康成长。

千变化万变化,最根本的一条是方向路线上的变化。现在,为革命刻苦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师生中已蔚然成风;从小粗知马列,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要求。他们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受到锻炼,反潮流的革命精神大为发扬。升入中学不到一年的学生,便能有计划地学习几十篇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写出上万字的心得笔记;有的还能自觉地拟定专题,一步比一步学得深,用得好。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在学工学农基地,都把阶级斗争作为一门主课。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文化大革命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害死人”。他们在校期间便积极投身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拜工农为师,参加科学实验活动。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学习与共产主义的大目标联系起来。我校七四届高二学生刘小华在学校的五年中,写下了数十万字的学习笔记,注意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在一次水库工地劳动中,遇到了意外的塌方事故,不幸光荣牺牲。在党的阳光雨露的哺育下,刘小华虽然只活了十八个年头,但他一步一步地走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他的成长是无产阶级教育质量的生动体现!

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统治下,“升学率”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解散了学生组织起来的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砍掉了学生的政治活动和生产劳动。为了追求升学率,可以不顾学生死活,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复习提纲比教科书还厚,升学考试之前,几次三番搞“战前”演习,甚至猜题押宝,弄虚作假。这样做,致使高中毕业生中的各种病号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有的学生甚至累得吐血,在考场上晕倒;有的学生被逼得精神失常。看!这就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恶果!

总之,“一心为了上大学”成为套在学生身上的精神枷锁。他们在中学六年所受的教育是:“考上大学成龙,考不上大学成虫”,“上不上大学是从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水岭”。因此,有人竟连考四、五次大学,“金榜”无名不死心,继续回中学旁听,准备再考。有的人简直成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范进”!

今天,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中学毕业生,坚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仅我校近几年,就有一千三百多名初高中毕业生到东北、内蒙古、云南、山西、陕西、京郊等地插队落户,决心做缩小三大差别、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促进派。他们在校期间,就到工厂、农村和部队去开门办学,边学习,边实践,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他们还生动活泼地学到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旧学校用“一大堆无用的、累赘的、死的知识”,“塞满了青年的头脑,把他们变成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官吏”的资产阶级智育,怎么能够同日而语呢?

事实是这样清楚,对比是如此鲜明,那些刮右倾翻案风的人,为什么喋喋不休地叫嚷“教育质量下降”了呢?这也毫不奇怪。因为用资产阶级观点看问题的人,光明与黑暗是颠倒的。在他们看来,历史不是按照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这一规律发展的。在革命青少年的面前,他们总是发出象“九斤老太”那样“一代不如一代”的哀叹;在新生事物面前,他们总是叫喊“今不如昔”的陈腐论调。这就使他们不能不陷入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坑。

右倾翻案风在教育质量问题上的种种奇谈怪论,实际上是他们所鼓吹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唯生产力论”在教育战线上的反映。他们大喊大叫“现在最大的危机是不读书”,“拖了四个现代化的后腿”,“轻视理论是主要倾向”,妄图利用人们要把科学文化搞上去的迫切心情,推行复辟、倒退的修正主义路线。

教育界刮右倾翻案风的人,诬蔑文化大革命后的教育质量低了,其目的就是妄图否定教育革命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否定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为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翻案,让资产阶级在学校重新专无产阶级的政。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击这股右倾翻案风,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