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招生站的一场斗争说起

从招生站的一场斗争说起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唐山齿轮厂 陈冠柏

1976-01-18 人民日报

彩色故事影片《决裂》中招生站那场戏写得很深刻,很有特色。斗争很尖锐:孙子清奉共大副校长曹仲和指示,“宁可少招,质量要高”,拿“文凭”、“学历”卡关把门,贫下中农子弟吃了闭门羹,因为“没有资格”。什么“资格”?说是要正经八百的中学生。共大党委书记兼校长龙国正一到,打开了那扇关闭的大门。他认为,共大不是不要文化,但“第一条资格就是劳动人民”。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这就引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大学生究竟是直接从中学生中挑,还是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招?

这实质上是办学的阶级路线问题,教育的政治方向问题。曹仲和这种资产阶级把门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所谓“系统性”、“连贯性”的教育体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以分选优,层层过筛,拔“尖子”?就是因为他们需要的是资产阶级的恭顺的和能干的奴才,是高居于劳动人民之上的精神贵族。高考,是他们设下的森严的关卡,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烟幕下,继续对工农群众实行资产阶级文化专制;高考,又是他们手中的指挥棒,驱使青年去走“读书做官”的邪路,去爬那个“小宝塔”,即通向资产阶级精神贵族的阶梯,成为复辟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

无产阶级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普通劳动者中招学生,到大学学习之后再当普通劳动者,这在龙国正看来,是顺无产阶级之理,成无产阶级之章的事。因此,他要打开被资产阶级把持的大门,砍掉中学生直接上大学的阶梯,而代之以从工农群众中招收学生。

影片《决裂》正是用雄辩的事实,证明了毛主席关于“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光辉指示的无比正确。李金凤、徐牛崽、江大年这些朝气蓬勃的工农学员,正因为他们来自工农,十分痛恨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旧教育制度,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敢顶,敢批判。正因为他们来自工农,经过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工人、贫下中农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懂得上学为了工农,出来还当工农。他们上大学,管大学,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是社会主义大学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受到工农群众齐声称赞。这同影片中在“名牌大学”上学的那位“一年土,二年洋,毕业不愿回山乡”的贫农儿子相比,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招生制度的这一根本改革,震动了资产阶级,震动了受旧观念影响较深的人。那位孙子清不是惊叹:“这样的招生法,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吗?但是,这恰恰说明,我们没有因袭资产阶级的一套,而是在革命,在前进,在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看《决裂》,想现实,这场斗争并未结束。不久前教育界那种奇谈怪论,不也要挑中学生“直接上大学”吗?打掉他们那个什么不让“拖四个现代化后腿”的幌子,可以清楚,他们的目的是让资产阶级重新专我们的政。我们要象龙国正那样,以阶级斗争为纲,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着干!

(附图片)

《决裂》一个镜头:龙国正从工农学生徐牛崽的一张大字报联系到烂掉的谷种,严正指出:不批判资产阶级脱离实际的学风,教改工作是搞不好的。他号召师生掀起一场教育革命的风暴。 新华社供稿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