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缩小和消灭是历史的必然——兼斥林彪对干部走“五·七”道路的诬蔑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缩小和消灭是历史的必然——兼斥林彪对干部走“五·七”道路的诬蔑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施钟文

1975-08-15 甘肃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教导我们:“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第一卷德文第二版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以铁的历史的必然性出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已几千年了;它是造成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它一定要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消灭。在社会主义社会整个历史阶段,逐步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促进它的最后消灭,是历史赋予无产阶级的革命使命。苏修叛徒集团、林彪反党集团却要极力扩大这种差别,用种种努力使它免于消灭,维护这个造成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复辟资本主义。因此,辩证地认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自觉促进它的逐步消灭的过程,无论在理论方面或者在实践方面,对于反修防修,对于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人类在通过生产劳动作用于自然界、并改变自然的同时,改造着人类的本身。是生产劳动使手变得自由起来,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生产劳动推动着猿的脑髓朝着人的脑髓的方向发展;是生产劳动使原始的人们感到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从而使语言和思维从生产劳动中并同生产劳动一起产生和发展起来;是生产劳动使人类学会了捕鱼打猎、利用火、驯养动物和种植庄稼;是生产劳动使人类了解了诸如日月星辰和风晴雨雪等自然现象、自然界水火雷电的性质、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等自然界的规律、自然和人类的关系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本身是生产劳动创造的。人类自蒙昧时代进入野蛮时代,是由生产劳动推动的;人类从野蛮时代通向文明时代的道路,是由生产劳动铺成的;没有生产劳动,就没有今天的社会主义。毛主席深刻地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实践论》)

在人类童年时代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从事着原始的集体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既是人们的权利,又是人们的义务,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谁都没有权利也没有可能把自己在集体中应担负的一分劳动加到别人的身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是结合在一起的,谁都是在自己的头脑支配下进行生产劳动,而不屈从于别人的意志。那时,没有也不可能有专业的工程师、科学家,人们用以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武器,只不过是原始的粗陋的石器和弓箭,他们既是这些武器的发明家、设计师,又是这些武器的制造者和使用者;那时,也没有专业的作家、演员、音乐家,作为当时人类社会生活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的文艺作品,是集体的创作。例如共产主义者鲁迅所指出的“杭唷杭唷派”的诗歌,就是从集体劳动中产生,并为生产劳动服务的。

历史走着辩证法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本身的生产劳动和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劳动人民的伟大作用,在进入文明时代的私有制社会以后,被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那一部分人否定了。人类在跨进文明时代的门槛之前,由于生产劳动实践的经验的积累,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人的劳动力已经能够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必需的产品;在生产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头脑,已经能够不通过自己的手,而是通过别人的头脑、神经、肌肉、感官等等的耗费,来执行它所计划的生产劳动。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并造成它们的对立状态的,是以下的情况。主要是由生产劳动所推动的迅速发展的文明,被处于襁褓中的向上的奴隶主阶级,歪曲地完全归功于人的脑髓的发展和活动,而战争又开辟了新的劳动力的来源,俘虏免除了被吃掉或被杀戮的命运,通过肉体强制被迫成了生产奴隶。于是,在他们看来,进行掠夺性的战争,是比从事创造性的生产劳动更容易和更豪迈的英雄事业,绞尽脑汁用有形的鞭子和无形的锁链驱使奴隶劳动,榨取奴隶的血汗,是比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更高贵和更荣誉的活动。这种野兽般的行为,在当时促进了童年时期奴隶制的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也就随着奴隶制的发展而发展。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它为古代奴隶制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没有这种分工和对立,就不会有古埃及的金字塔文化,也不会有我国古代的青铜器文化。这种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不是别的,乃是奴隶的血泪和尸骨造成的。奴隶制的发展,造成了这样一种观念统治着社会,即生产劳动被认为是只有奴隶才配搞的,比掠夺更为可耻的活动,发号施令役使奴隶,则被认为是荣誉的高贵的行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下面的这一段话,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他说:“主人不是通过获得奴隶,而是通过使用奴隶,来证明他自己是主人。这种学问并没有什么博大高深的地方,那不过是,凡是奴隶必须会做的事情,主人应当会命令。在主人不必自己操心的地方,这种荣誉就由管家来承受,而主人自己则从事政务或研究哲学。”(《政治学》,贝克尔编,第一册第七章)

奴隶社会以来的几千年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日益发展,对立日益尖锐,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为了他们一小撮吸血鬼的私利,把从事生产劳动、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人民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恣意践踏,与此相适应地,他们还千方百计无孔不入地强制推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是永恒的自然法则的思想,和轻视生产劳动的观念,狂热地宣扬颠倒历史的唯心史观,毒害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精神上的统治。

资产阶级“实际上不会劳动,他们由于自己的条件可以靠剥削别人的劳动来生活,或者靠这样一种劳动来生活,这种劳动只有在可鄙的生产方式下才能称为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第二八七页)因此,他们极力维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用他们所榨取的工人的血汗,培养和豢养一批片面的知识分子,为其对内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对外侵略和掠夺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服务。他们付给这些片面的知识分子以优厚的待遇,使之依附于资本家的钱袋,依附于资产阶级吮吸工人血汗的机器,而为资本家效劳。这些知识分子,有的专门为剥削制度辩护。美国奴隶制度的维护者奥康瑙尔律师,一八五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在纽约的一次集会上,发表了如下的最妙不过的高论:

各位先生,自然本身已经决定黑人要处于这种奴隶状态。他身体强壮,干活有劲,但是,给他以这种强壮身体的自然,却既没有给他以统治的智慧,也没有给他以劳动的意志。这两样东西他都没有!而没有给他以劳动意志的同一个自然,却给了他一个主人,把这个意志强加于他,使他在适合于他生存的那种气候条件下,成为一个既对他自己又对统治他的主人有用的仆人。我认为,使黑人处于自然安排他所处的那种状态,给他一个主人来统治他,这并没有什么不公平。如果人们强迫黑人再去劳动,并为他的主人提供正当的报酬,来报答他的主人为统治他,为使他成为一个对自己和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花费的劳动和才能,这并没有剥夺他的任何权利。

这真是登峰造极、无与伦比、最最厚颜无耻的胡言乱语。这些知识分子中的另一部分则用他们的知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资本家榨取剩余劳动的费用,增加剥削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上的新成就,必然地转变为资本家奴役工人的新手段;科学文化的发展,是靠牺牲工人阶级来实现的,是由工人的血汗造成的。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实质上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是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这是一个时代的错误。这个时代的错误中,孕育着纠正这个错误的客观的历史的铁的必然性。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是生产不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消灭则是现代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一种历史生产方式的矛盾的发展,是这种方式消灭和改造的唯一的历史道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对政治统治和精神领导的占有,成为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严重障碍。摧毁这种生产方式以及现代社会不平等最重要根源之一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已属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因此,资本一方面会导致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靠牺牲另一部分人来强制和垄断社会发展(包括这种发展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利益)的现象将会消灭;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又会为这样一些关系创造出物质手段和萌芽,这些关系在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内,使这种剩余劳动能够同一般物质劳动所占用的时间的较显著的缩短结合在一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第九二五——九二六页)这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消灭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统一起来了。把这种必然性和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则是无产阶级的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使命。

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无产阶级,要消除这个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决定性的第一步,是用革命的暴力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剥夺资本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然而,“这个根源光靠生产资料转为公有财产,光靠剥夺资本家,是决不能立刻消除的。”(列宁:《国家与革命》)在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和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基本消除,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它们的本质差别仍然存在,这种差别仍然是产生新的精神贵族的最重要的根源。逐步创造缩小这种差别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直到最后消灭它,要经过长期的多方面的不懈的努力奋斗。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轻视生产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是永恒的、天经地义的等等谬论,诸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类,并不会因为它们所由产生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已经变更,而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列宁说得好:“旧社会灭亡的时候,它的死尸是不能装进棺材,埋入坟墓的。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工、农和红军代表苏维埃,工会联席会议》)地主资产阶级人还在,心不死,不仅要破坏和捣乱,把复辟的希望变为复辟的行动,而且还会变换各种旗号来鼓吹和维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在这块土壤上,还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和新的精神贵族。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仍旧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所说的,“为各式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为他们自己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近视所奴役,为他们的由于受专门教育和终身束缚于这一专门技能本身而造成的畸形发展所奴役”的知识分子,就其大多数来说,虽然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但是,由于深受资产阶级的影响,知识私有观念特别顽固,把他们的片面的知识看作自己的财产,待价而沽,轻视生产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积习很深。他们本能地倾向于扩大至少是维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旧社会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在正确路线指引下,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也还要一个长期的战斗过程。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阶级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代表剥削阶级利益、反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观念,已作为一种传统凝固下来。它象梦魇一样顽固地纠缠着人们的头脑,严重地阻碍着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的新事物的成长。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力还需要高度发展,社会产品还需要极大丰富,人类还有待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改造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劳动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人生活的第一需要。

“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因此,用暴力夺取了政权的胜利的无产阶级,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必须镇压地主资产阶级的反抗,粉碎他们的复辟阴谋,打击新生资产阶级的破坏活动。必须把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和分配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迫使每一个体力适合于工作的人为保证自己的生存而工作”(马克思:《纪念国际成立七周年》)。必须抓紧对知识分子改造这个极大的问题。必须在革命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发扬共产主义精神,高速度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实现知识分子劳动化和劳动人民知识化。这样,我们才能逐步清除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逐步限制以至最后铲除资产阶级生存和产生的条件,逐步缩小和最后消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朝着使生产劳动由“奴役人的手段”变成“解放人的手段”,“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反杜林论》)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哥达纲领批判》)的方向阔步前进。

对于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伟大领袖毛主席极其重视。早在我国民主革命初期,毛主席就亲自创办工人夜校,热情赞扬和支持农民的文化运动。后来,多次反复强调知识分子必须同工农群众相结合,在革命实践中改造世界观。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明确地指出了“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的方向;制定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指出大学必须走“七·二一”道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并且指引广大干部和各行各业走“五·七”光辉大道。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切对于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践还证明:如果不实行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路线,不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而是维护和扩大这种差别,那么,就必然会重新发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抗性的矛盾,新资产阶级就会一批又一批地产生出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这一小撮人的出身并不坏,差不多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成长起来的,并且在组织上入了党,经过高等学校的学习而取得了“红色专家”的头衔,实际上却是党阀、学阀、精神贵族,而同无产阶级根本对立。他们彻底地背叛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篡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力,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在列宁主义的故乡苏联全面复辟了资本主义,使今天的苏联成了希特勒式的法西斯专政的国家。这个沉痛的历史教训,就是明显的证据。

然而,作为帝修反、国内地富反坏右和新老资产阶级分子总代表的林彪,对于我们党采取的一系列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政策和措施,十分恐惧,极度仇视。林彪出于他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需要,竭力维护和扩大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的那部分资产阶级法权。维护和扩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他们一伙在《“571工程”纪要》这个反革命政变纲领中,竟然恶毒诬蔑干部走“五·七”道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变相失业”。这充分暴露了他们对生产劳动的极端鄙视,对劳动人民的刻骨仇恨。其实质就是反对破除在生产关系中人与人关系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反对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以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干部的“业”,就是要为在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实现无限美妙、无限光明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终身。无产阶级革命干部来自群众,代表群众,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现实斗争中胸怀伟大的革命理想,在革命的理想鼓舞下和群众一道前进,在革命实践中把理想和现实统一起来。

但是,无产阶级革命干部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作风以及旧的传统观念,不分昼夜不择地点场合地在向无产阶级及其干部侵袭。解放前,我国的小生产占有很大的优势;解放后,虽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但是,小生产的某些固有的特性,仍然严重存在。毛主席指出:“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无产阶级中,机关工作人员中,都有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因此,无产阶级干部必须坚持反腐蚀、防演变的严重斗争。干部走“五·七”道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实质,就是避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拒腐蚀,永不沾,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破除人与人的关系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保持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同志式的平等关系。有的“五·七”战士说得好:“拿起放羊鞭,官气就打掉了一半。”实践证明:在“五·七”道路上,干部失去的是官、暮、娇、骄之类的歪风邪气,得到的是生气盎然的革命青春;失去的是剥削阶级泼来的污泥浊水,得到的是反修防修的免疫力;失去的是资产阶级法权的桎梏,得到的是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可见,干部走“五·七”道路,正是广大革命干部所从事的无产阶级反修防修,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一环。林彪一伙却把它诬蔑为“失业”,正说明了他们所谓干部的“业”,是同无产阶级的“业”根本对立的。

在他们眼里,干部的所谓“业”,就是身脱离生产劳动,心轻视劳动人民,做官当老爷,成为高踞于群众之上的贵族,保持剥削阶级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那种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就是在红灯绿酒之前,欣赏劳动人民双手供奉上来的奶油面包。已经揭发出来的林彪反党集团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穷奢极欲地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他们内部的法西斯纪律,以及他们“导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之类的黑话,都是他们的干部的所谓“业”的最好注解。他们认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就有损于他们“天才”的脑袋,高贵的神经,怕见太阳的肌肉和一见群众就“感冒”的器官,有损于他们那浸透了剥削阶级意识的官架子。他们宁愿在剥削阶级生活方式的臭水坑中打滚洗澡,也不愿在生产劳动中呼吸一丁点儿新鲜空气;宁可投敌叛国,也不接近人民群众。因此,干部走“五·七”道路,在他们眼里就成了“失业”。这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远一点说,这不过是贴上了林记商标的最黑暗、最反动、最野蛮、最腐朽的奴隶主阶级鄙视生产劳动和劳动人民、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理论”。例如,我国奴隶制的复辟狂孟轲,不仅把从事生产劳动看成是陷入黑暗深渊,即所谓坠入“幽谷”,无耻地把奴隶主阶级及其帮闲挖空心思用以敲骨吸髓地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罪恶勾当,吹捧为无上光荣的贡献最大的神圣事业,而且把鄙视生产劳动和劳动人民、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的剥削压迫经“理论”化、永恒化、普遍化。他声嘶力竭地叫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近一点说,乃是曾遭到马克思彻底揭露和无情批判的美国奴隶制的辩护律师奥康瑙尔的胡言乱语,和曾遭到恩格斯彻底揭露和无情批判的江湖骗子杜林把职业的建筑师和职业的推小车者永恒化的谬论的借尸还魂。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这种特殊的历史的暂时的社会现象,已产生和存在几千年了。在世界上,现在还存在,在我国这种差别也还存在。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必然要在历史上消亡。让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为逐步缩小和最后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而努力奋斗。朝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