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冲破“知识私有”的牢笼

让思想冲破“知识私有”的牢笼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池伦

1975-06-20 延边大学

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指路明灯,进一步指明了教育革命的方向。毛主席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是反修防修的强大思想武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搞清楚在现阶段对商品制度、货币交换、按劳分配等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的问题,搞清楚在教育战线上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的表现,实质和根源,并开展革命大批判,推动教育革命的蓬勃发展,是有其深远而重大的意义的。

“教育要革命”,革命的目标就是坚持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把学校改造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学校这块剥削阶级的世袭领地、十七年被修正主义统治的资产阶级专政工具。不批十七年教育革命就寸步难行,不批十七年强化的资产阶级法权观念、资本主义就要复辟,要跟十七年对着干,就要象朝阳农学院那样,让思想冲破“知识私有”的牢笼,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

我们无产阶级要用自己面貌改造学校,必然遭到资产阶级的抵制和反对。这场改造和反改造的尖锐而复杂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场斗争中,资产阶级赖以顽抗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知识私有”。“知识私有”这个旧社会的痕迹,是教育战线上资产阶级的“土围子”,是资产阶级的框框,是资产阶级赖以生存和再产生的条件。无产阶级在学校这块阵地上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就要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把“知识私有”这个资产阶级牢笼砸个稀巴烂,使一部分教师的思想,从这个牢笼中彻底解放出来。

私有制度是产生私有观念的物质基础,私有观念又是滋生私有制度的重要条件。反映旧的传统所有制的传统观念“知识私有”,是剥削阶级的精神武器。列宁指出:“昨天的奴隶主和他们的知识分子奴仆们总是这样想,这样说:……我们要把知识变成保护钱袋特权和保护资本对人民的统治的武器。”事实正是如此。在剥削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实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同时,便把“知识私有”作为统治和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当他们被推翻之后,妄图恢复失去的“天堂”,又把“知识私有”作为开倒车、搞复辟的武器。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阶级矛盾简单化,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达到空前尖锐化,在那种商品成为社会普遍形式的制度下,知识也变成了商品,“知识私有”者也成了“待价而沽”的特种商品,按知识与按资本共同参加分配,知识也成了投机倒把、升官发财的资本,于是把入学作为投资,把升学作为阶梯,把毕业文凭作为竞争的执照,把垄断的知识作为称阀称霸的手段,这样把精神生产资料窃为私有,与把物质生产资料霸为私有是相并而行的。有资本垄断就有知识垄断,有财阀就有文阀,有买办资本就有买办文人,有汉奸资本就有汉奸文人,有经济投机商就有政治投机商。买办文人胡适就是把自己作为特种商品卖给帝国主义的,充当帝国主义的叭儿。在这些“金钱拜物教”的信徒的心目中,一切都溶入金钱买卖关系之中,把知识当成资本,把自己作为商品,充当政治投机“小贩”,这种反映“劳心者治人”的“知识私有”,乃是维护资本主义所有制的资产阶级法权观念。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在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的旧学校里,疯狂扩大资产阶级法权,极力鼓吹资产阶级法权观念,从“知识私有”这个传统观念出发,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把“知识私有”的祖师爷孔老二那套“学禄耕馁”倾销得淋漓尽致,把学校搞得乌烟瘴气,成了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大染缸,几乎跟解放前的学校没有两样。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从前的一切学校都浸透了阶级精神,只让资产阶级的子女学到知识。这种学校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捏造出来的。工农青年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受教育,倒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在这样的旧学校里的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九分无用一分歪曲”,都是封、资、修的破烂货,灌了一脑子成名成家的迷魂汤。被“知识私有”牵着鼻子走,在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的侵蚀下,来自工农家庭的学生,“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从旧学校毕业的学生,学文的不会写文章,学工的不会开车床,学农的不愿务农下乡,利禄薰心走上了脱离工农兵的邪路。有的已经走上背叛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充当资产阶级的奴仆。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工人阶级登上了上层建筑,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知识私有”给予猛烈的抨击,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对“知识私有”又进行了反复、深入的批判,广大革命师生自觉地用无产阶级专政铁扫帚,清除这个旧社会的垃圾。但是作为传统观念的“知识私有”,仍然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头脑里是盘根错节的,而且,客观上还实行商品制度、货币交换、按劳分配。又是滋生“知识私有”的条件。尤其是林彪反党集团疯狂扩大资产阶级法权,拼命鼓吹资产阶级法权观念,以“官、禄、德”为诱饵,一度使“知识私有”又泛滥起来。“读书作官”、“智育第一”、“轻视工农”这些破烂货,又倾销于市,散发着臭气。在被“知识私有”牢笼禁锢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中,顽固地抱着资产阶级偏见,对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产生的新生事物,评头品足、百般挑剔,什么“工农兵学员质量低,基础差”、“大学不象大学样!”“我当教师我不教谁教?”等等,谰言纷纭,留恋“三脱离”、“三中心”的旧学校的那一套。被“知识私有”这个资产阶级牢笼束缚的一部分教师,象“套中人”一样,用资产阶级狭隘的眼界,来抵制教育革命。“知识私有”在这部分人身上已经化为习惯力量,总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按着商品交换原则办事,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无名不起早,无利不贪黑,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教学,轻视劳动;重视书本,轻视实践;重视自己,轻视工农,总觉得开门办不了学,勉强地走出去也是按自己的意愿和兴味去做,一味追逐搞出点名堂来,至于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和学生思想的转变,则是挂在咀上,抛于脑后。

时代在前进,革命在深入。“知识私有”这个资产阶级牢笼崩溃之势已定。因为它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然而,有一种让“知识私有”迷了心窍的人,总是把自己思想锁在这个资产阶级牢笼之中,把自己作为商品,在那里窥伺行情,待价而沽,而还想拉人进牢笼。还有一种人感觉到靠“知识私有”过日子是靠不住的,但又没有勇气冲破它,在那里观望、徘徊。与这两种人相反,我们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尤其是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认清了“知识私有”的阶级本质,下定决心,从改造世界观入手,跟“知识私有”这个传统观念来个彻底决裂。对“知识私有”抱着什么态度,是一个人世界观的体现。对“知识私有”这个资产阶级牢笼,是冲破它,还是固守它,是铲除它,还是强化它,这是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分野,也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说到底,这不只是对旧的传统观念的态度问题,也是对旧的传统所有制的立场问题。“知识私有”并不是人们头脑里所固有的,是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紧密相联的。它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反映,又是滋生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条件。这种维护资本主义所有制的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知识私有”,是对现实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反动,是跟无产阶级思想相对抗,是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腐蚀剂,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绊脚石,是把学校改造成为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拦路虎。必须仇恨它、批判它、铲除它,不给它半点喘息之机。因此,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把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从哪里来的,知识应该归谁所有,这一连串的问题搞清楚。

什么叫知识?知识是从哪里来的?知识应该归谁所有,在这一系列问题上,不同阶级有其不同的答案,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必然得出两种对立的结论。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指出:“旧的资本主义社会留给我们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实践完全脱节”,“旧学校总是说,它要培养具备各种知识的人,它教的是一般科学。我们知道,这完全是撒谎。”毛主席教导我们:“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此外还有什么知识呢?没有了。”因此,脱离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三大革命实践的“书本知识”,都是唯心论的先验论的产物,都是孔老二“生而知之”的骗人鬼话。至于林彪鼓吹的孔老二,董仲舒、朱熹那套“经典”,都是没落阶级为了“克己复礼”的反动说教。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这是无产阶级跟资产阶级两种对立的知识观。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书本知识,那是不完全的,有了书本知识不去实践或实践不了,那是主观片面的,拿着灌注剥削阶级的阶级精神的说教去撞骗,那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反动的。因此,什么才是知识,决不在于主观的夸张,决定于客观实践的检验。

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新老资产阶级分子的政治代表林彪,说是他爹娘给他生了个特别灵的脑袋,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这完全是胡说八道。这跟孔老二鼓吹“生而知之”。是同出一辙的,还有一种来自资产阶级偏见:“知识是学校传授的,是专家、教授教给的”什么“先觉觉后觉”,这同样是为剥削阶级辩护的谎言。知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脑子里固有的。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从工农群众三大革命斗争中来的,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文化科学知识是生产实践的结晶。谁教育谁和谁养活谁?本质上是一致的,劳动人民不仅是社会的主人,也是文化科学的主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差别和对立,既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万世永存的。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出现了畜牧业和农业、手工业和农业的大分工,出现了商品交换。“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由于阶级的出现,阶级对立便成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的基础。脑力劳动者便从属于剥削阶级,成为剥削阶级的卫道士和代言人。从孔老二到董仲舒,从韩愈到朱熹,都是剥削阶级豢养起来的寄生虫。孟轲站在奴隶主阶级反动立场上,叫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所谓“通义”,也就是捏造永恒不变的原则。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小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需要一批脑力劳动者为资产阶级服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享有各种特权,把知识作为专利品,把知识变成统治所谓“下等人”的工具。由于阶级的对立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那些效忠剥削阶级的文人食客,便从历史唯心主义出发,捏造知识是他们的私有财产。知识是他们维护“劳心者治人”的资本,知识是他们奴化劳动人民的特权,知识成为他们升官发财的手段。资本主义在发展大工业的基础上把技术科学和文化向前推进了,但却被垄断寡头及其豢养知识分子所垄断,成为奴役劳动人民的手段,在他们把持下的学校变成为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这种灌注资产阶级的阶级精神的学校,把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子女截然分开,由于学校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把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关在学校外,使学校成为剥削阶级的世袭领地,培养精神贵族的工具。这样的学校是只能偏重书本知识,它强迫学生学一大堆无用的、累赘的、死板的知识。这种知识堵塞了青年的头脑,把他们变成一些照章办事的官吏,这样学校的教育目的,也只能是为资产阶级训练称心如意的奴仆,既能替主人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主人的安宁。事实证明,把学校说成是传授知识的地方,纯属捏造。阶级斗争历史证明:学校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社会主义学校应当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但是十七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历史教训,使我们认识到,“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修正主义路线所以统治学校,这是与“知识私有”观念的泛滥息息相关的。“知识私有”这个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对无产阶级专政是个大祸害,是滋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土壤,产生修正主义的温床。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就是利用它来扩大教育战线上的资产阶级法权,为资本主义复辟创造条件。不认识这一点,我们丧失警惕,就会上当受骗;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有力量,去战胜它,把它彻底砸烂!把劳动人民创造的知识,窃为己有,这是私有制的罪恶。知识归谁所有?说到底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所有制的问题,谁是知识主人的问题。知识是属于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的。《国际歌》的作者鲍狄埃说得好:“我们的头脑接受了光明,劳动人民变得更加伟大,无论在工场,还是在茅屋,他们更加优秀,更有文化。”只有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才能把知识引向光明之路,把知识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引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受到检验,辨其真伪,给予知识应有的地位,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发挥历史主人的作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儒法斗争史,把被孔老二及其孝子贤孙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还其历史的本来面貌,使封建统治阶级的圣人——孔老二现了原形。他是“克己复礼”的吹鼓手,是什么知识也没有的大草包。那些把他作为敲门砖的历代大儒,都是篡改历史,捏造书本“知识”的政治骗子。孔老二立论的那套“经典”,被我们批个底朝上,把历史上儒法斗争的经验跟现实阶级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推动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促进教育革命蓬勃向前发展,对“知识私有”这个资产阶级牢笼,给予致命的打击,一些迷恋“知识私有”的知识分子也受到了巨大的触动。但是必须看到“知识私有”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资产阶级法权,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才能对它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只有靠无产阶级世界观才能对它批判;“知识私有”这个资产阶级的牢笼,只有靠无产阶级革命大批判铁扫帚,才能把它扫除干净。因此,我们要跟“知识私有”实行彻底决裂,关键在于“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坚持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变立场、变思想、变感情,刻苦改造世界观,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有了这种自觉,就能在自觉地改造学校的同时改造自己,自觉地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自觉地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一句话就是要自觉地让自己思想冲破“知识私有”的牢笼,跟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宣战,战斗到底。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