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与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改造

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与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改造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童新

1975-06-15 吉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在我们这支向共产主义挺进的队伍中,为什么会时时地“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大量的事实表明:生产关系方面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及其在精神、道德领域中的反映——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影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是滋生修正主义的肥壤沃土。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是腐蚀无产阶级队伍的精神鸦片。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永远沿着马克思主义的红色航道朝着共产主义前进,我们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不断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限制以至于逐步消灭资产阶级法权。

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偏私观念”。当前,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不仅在那些被推翻的剥削者的脑袋里仍然根深蒂固,而还影响和束缚着知识分子,腐蚀着工人、农民和干部队伍,也侵袭着战斗的共产党。我们每一个革命者,都要自觉地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这个任务,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更为迫切,更为艰巨。它是知识分子世界观改造的重要课题。

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阶级,但是从他们的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和政治立场看,“多数是可以归入小资产阶级范畴的。”(《毛泽东选集》第604页)知识分子的这种小生产的社会地位,决定他们必然带有小生产者的心理和习惯。他们也同其他小生产者一样,“是产生新的一代资产者的根源。”(《列宁全集》第27卷第275页)一九五七年,即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主席指出:在我国的知识分子队伍中,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并且站稳了无产阶级立场的,是少数,对马克思主义抱着仇视态度,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中间,顽固地要走后一条道路的人,也是少数,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他们“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完全代替资产阶级世界观,那就还相差很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主席对知识分子所做的这种基本估计,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完全对的,是符合我国知识分子的基本状况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和批林批孔运动的锻炼,知识分子的大多数在政治上、思想上有了进步,在世界观的改造方面有了收获。但是,传统的所有制观念,特别是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是年深日久的,使一些人积重难返。彻底挣脱这个精神枷锁,同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完全决裂,用无产阶级世界观代替资产阶级世界观,不仅要经过痛苦的磨炼,而且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目前,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仍然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它的核心是私有观念。这种私有观念,就是资产阶级法权思想。

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主要的有:知识私有,轻视工农,雇佣思想和对待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怀疑态度,等等。

知识私有,是旧社会留给知识分子的痼疾,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的一种反映。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象奴隶主占有奴隶,地主占有土地,资本家占有资本、货币和股票一样,知识分子也把知识当做个人的财产,象历代剥削阶级按照财产的多寡来划分等级一样,知识分子也用占有多少知识作为区别等级的标志,向社会索取不同的报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几年来依附于剥削阶级的知识分子所恪守的格言。特别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私有制发展到顶点,知识私有观念也更加象乌云一样笼罩着知识界。资产阶级的法律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浑身沾满铜臭和无产者鲜血的资产阶级,不仅垄断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而且垄断了科学文化。他们通过物质刺激,金钱收买等等手段,竭力“把知识变成保护钱袋特权和保护资本对人民的统治的武器”。(《列宁选集》第三卷第394页)知识成为商品,知识分子也成为商品,到处都是商品、货币的花花世界。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具的,也是对资本主义的“自由”、“文明”带有讽刺味道的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从这样一个社会中脱胎出来,并且接受了一大批从这个社会中走过来的知识分子。在这一大批人中,除了极少数愿意带着花岗岩的脑袋去见上帝的人以外,绝大多数人是爱国的,拥护社会主义的。但是,这个绝大多数人当中的大多数,头脑中仍然是一个私有观念的王国。他们总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方式,把知识当做私有物,当做“铁饭碗”或者“塑料饭碗”,醉心于什么头衔,向往优裕的地位。甚至有人把积累起来的资料加以保密,不让别人看,把知识当成商品,囤积居奇,待价而沽。这种知识私有观念,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才能逐步解决,并且事实证明有不少的人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有一些人还解决的不大好,甚至很不好。这些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或者社会主义革命的某个阶段,由于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有某种共同利益,或者没有什么根本冲突,因而跟着大队“同路”走过来了。然而由于他们的剥削阶级世界观在顽固地起作用,因而在每一个重要的关头或者每一场大的政治运动中,总是有一些人从飞驰前进的革命列车上跳下来。其中有的人可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充当无产阶级的“同路人”,对于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问题,无论是消灭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所有制,还是逐步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和个体小生产者的所有制,他们都可以是拥护的,甚至对于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其他战线,其他部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他们也可以不反对。但是,当社会主义革命逐步深入,特别是行将触动到他们所经营的那块世袭领地和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私有观念的时候,他们就不高兴了。在这些人看来,他们自己把持的那块地盘和脑袋里的知识私有观念永远也动不得,总想凭借着“知识”优势,在自己所在的那个学校,那个系,或者那个教研组里说了算。因此,革命每向前推进一步,他们都要坐下来抱着脚叹息,甚至会有人急剧右转,与无产阶级分道扬镳。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当教育革命深入发展,尤其是逐步深入到学科领域的时候,少数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跳出来公开攻击教育革命,不就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明吗?这类的情形,在解放以后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队伍中也有。由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存在着资产阶级从政治、思想到生活等各个方面来的影响,再加上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十七年中,刘少奇一伙网罗一小撮叛徒、特务、走资派,抓住教育战线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温床,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几乎全是旧的一套,学校成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因而解放后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当中,有相当一批人的头脑里知识私有观念严重。“一招鲜,吃遍天”,“知识就是力量”等等,在中年的和青年的知识分子队伍中,还有一定的市场,甚至在某些来自三大革命第一线的工农兵学员身上,也有所反映。旧的招生制度、分配制度等等,虽然已经废除了,但是陈旧的东西还在以新的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知识私有观念的游菌,还在以各种孔道向工农兵学员进袭。这种思想的腐蚀作用极大,万万不可低估。文化大革命以前十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有的人,明明是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但是,当他们有了些什么本事,或者有了一点小小名气的时候,就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就把这一切当做招财进宝的“摇钱树”和升官晋级的“阶梯”,甚至凭着这“一技之长”,向国家要高价,向人民要特权,向党闹独立性,结果有的闹到资产阶级的怀抱里去了,堕落为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这个历史的教训,我们必须永远记取!知识私有观念,作为一种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它既是没有改造好的老一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也是培养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诱饵。因此,我们广大的知识分子必须努力破除这种知识私有观念,化私为公,全心全意地为中国和世界大多数人谋利益,决不能在头脑中保留它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亿万人民前进的雄伟步伐。

轻视工农,是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在知识分子队伍中的又一重要表现。这种思想是等级观念的一种重要形式。等级观念是几千年来剥削制度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相互关系方面所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的反映。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不仅在统治阶级内部、脑力劳动者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等级,而且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互对立,知识分子和劳动群众中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等孔家店里的唯心主义说教流毒很深,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来,广大劳动人民是科学文化的真正主人,是他们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但是,正象伟大导师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做工的无产者和种地的农民,无论在沙皇尼古拉的统治下,或者在共和国总统威尔逊的统治下,都没有可能上大学”。(《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第49页)在几千年漫长的阶级社会中,劳动群众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被看做卑贱者,“野人”和“愚氓”。这种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对立的情形,是阶级社会所固有的。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已经消灭了,但是差别还存在着,妄图扩大这种差别,恢复旧社会那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的反动派也还存在着。我们无产阶级,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有一支革命知识分子的宏大部队。然而,这个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阶层存在的本身,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有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为资产阶级法权。我们共产党人的任务,不是现在就来彻底消灭这种差别,消灭这种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但是,我们必须逐步地缩小这种差别和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积极地为最后消灭它们创造条件。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七·二一”指示和“六·二六”指示等等,为广大知识分子在学习马列、学习社会和学习工农的过程中改造世界观,为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和知识分子劳动化,指出了无比正确的道路,是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和缩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差别的强有力措施。但是,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却拼命扩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妄想恢复旧社会那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他们用唯心主义的“修养”经毒害知识分子,用“下乡镀金论”破坏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长期结合,用“劳动惩罚论”煽动知识分子脱离劳动,甚至把知识分子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诬蔑为“变相失业”、“变相劳改”。凡此种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妄图让某些知识分子变成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精神贵族,变成为他们的复辟活动进行舆论准备的吹鼓手,变成他们所梦寐以求的那个反革命小王朝的特权阶层。目前,虽然广大的知识分子在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康庄大道上迈出了可喜的步子,但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和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束缚,确实也有那么一些人,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这个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这样极其深刻的政治大革命和思想大革命,知识分子当中公开站出来说工农群众不行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真正树立了唯物史观,从思想深处承认工农群众的伟大创造力,承认自己要向工农群众学习的人,还不是很多。个别人对走光辉的五·七道路总觉得低气,牢骚满腹,还有的人仍旧迷恋过去那种“一张桌,一支笔,一杯茶”的书斋生活……。这些人与工农群众若即若离,还没有最后下决心附到无产阶级这张“皮”上来。有的即使已经附上来了,但是很不牢固,大风一吹又要飘到天上去。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有些人本来是工农出身,其中有的还从组织上入了党,但是,“称号并不能改变任何东西,按世界观和习惯来说,他们是彻头彻尾的资产者,”(《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第53页)由于长期脱离工农群众,在他们的身上已经看不到或者很少能看到工农本色和共产党人的影子了。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现象,难道还不应当引起警惕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中,从工厂,从农村,从沸腾的军营走进社会主义大学的工农兵学员,尤其要警惕!在我们的社会里,有那么一批大大小小的政治教唆犯。只要谁脱离了工农基本群众的队伍,滋长了轻视工农的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就立刻会看到他们在那儿笑眯眯地向你招手,把你引到修正主义的泥泞道路上去。我们必须同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决裂,一刻也不脱离工农群众,毕业后要高兴地回到工农当中去。只有永远和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知识分子才能获得丰富的政治营养,才能具有生气勃勃的力量,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雇佣思想,在一些知识分子身上也表现得比较突出。知识分子只有依附于一个阶级才能存在。在旧社会,当着他们依附资产阶级的时候,大多数人实际上处于一种被雇佣的地位,因而在他们身上带有一种浓厚的雇佣思想。这种雇佣思想的特点是:没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象夏洛克那样冷酷地斤斤计较,不愿比别人多做半小时工作,不愿比别人少得一点报酬。”(《国家与革命》第86页)这种思想,被一些人带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来了。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商品生产、货币交换,资产阶级法权在分配方面还占统治地位,雇佣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还没有消灭。因此,雇佣思想在一部分人中间,尤其是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还表现得比较顽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伙疯狂推行修正主义路线,歪曲“按劳分配”的原则,大搞“物质刺激”,扩大资产阶级法权。他们在科学、文化、教育等部门中,搞什么“高工资”,“高稿酬”,实际上把知识分子仍旧当成商品,当成雇佣的脑力劳动者。在这条修正主义路线下,有一些知识分子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的信条来鞭策自己,沿着大学生——技术员——工程师,助教——讲师——教授这样的多级阶梯努力向上爬。这种被货币和特权刺激起来的“积极性”,就是雇佣思想的一种表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取消了“物质刺激”,有一些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就立刻没那么高了,干劲也不那么足了,在工作中拈轻怕重,躲躲闪闪,甚至有个别人小病大养,无病也养,对无产阶级实行怠工。产生这种倾向的重要根源之一,也是雇佣思想。由此可见,雇佣思想严重的人,只能有为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服务的积极性,不会有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积极性。这是非常有害的。广大的知识分子,必须彻底批判这种雇佣思想,冲破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树立共产主义劳动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是为革命忘我工作的模范。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学习鲁迅。

此外,在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当中,还有一个通病,就是伟大导师列宁所指出的那种对待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知识分子的轻浮的怀疑态度”。任何社会主义新生事物,都是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冲击,都是向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挑战。因此,当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那些受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影响较深的人,必然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千般挑剔,万般指责。在这种人的行列里,就包括一部分知识分子,而因为他们具有狂热性和空虚性等等特点,又往往吵得最厉害。例如在教育战线上,伴随着风雷激荡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出现了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工农兵上大学,厂校挂钩,开门办学,实行“社来社去”等一大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这些新生事物,受到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大力扶植。在知识分子的队伍中,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促进派和决心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的积极分子。但是,也有另外一种人,他们“一直站在旧制度立场上,抱着旧偏见,认为可以保持旧制度基础上的教育”(《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第386页)。这种人,在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中和对待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问题上,一会儿说什么“粗瓷器雕不了细花纹”,一会儿又说什么“乱、糟、低”,“一代不如一代”,总是散布惊慌情绪,宣传开倒车。还有的人嘴上什么也不说,或者有时说的比别人还要“好”,但是对教育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态度实际上并没有解决。这种一心想走旧路的人虽然为数不很多,但是习惯走旧路的人却为数很不少,于是形成了一种旧的习惯势力。当前,在教育战线上,不少单位的领导权不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不在工人阶级手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并没有完全结束。旧的习惯势力在某些方面盘根错节,还占优势,顽强地阻碍着新生事物的成长。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每前进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已经取得的教育革命成果,还不巩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还有卷土重来的危险。这种状况,是必须改变的。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革命就意味着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诞生。革命者必须满腔热情地支持新生事物。伟大导师列宁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曾经谆谆告诫革命的知识分子,要他们去研究部队,工厂和农村里的新事物,要他们把旧事物的腐烂和新事物的萌芽区别开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反复教导我们:“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第202页)我们广大的知识分子,必须按照革命导师的这些教导去做,认真看书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当新生事物的促进派和旧事物的掘墓人,不能当新事物的绊脚石和旧事物的殉葬者!

以上种种,是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在知识分子身上的几种主要表现。这些,都是必须破除的。自觉地改造世界观,是共产主义觉悟的表现。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改造世界观,绝不可能自发地实现,必须依靠自觉。目前,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过程中,广大知识分子联系自己的思想,批判资产阶级作风,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有力地促进了政治上、思想上的进步。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党和毛主席历来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把他们当作革命的财富,对他们寄予殷切的希望,认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第581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毛主席在关于知识分子的问题上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体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极大关怀和爱护。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和抓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是完全一致的,不是互相矛盾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知识分子,帮助他们在斗争中改造世界观,正是为了使他们成为自觉的革命战士。广大革命的知识分子,没有辜负党和毛主席的殷切希望,他们正在努力前进。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也还有人在那儿停顿不前,甚至在向后倒退。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有人还公开说什么:“这样的基本估计调动不了我的积极性”。这是非常错误的,极其危险的!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我们在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改造世界观的道路上必须继续前进,“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