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经验

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经验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钟实

1975-05-01 红旗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教育战线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接班人的重要战线。我们只有搞清楚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才能自觉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作出贡献。朝阳农学院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条战线上,开展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的斗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缩小三大差别,“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无比的战略任务。作为上层建筑重要部门的教育战线必须为完成这一任务而斗争。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指示,为在教育阵地上逐步铲除产生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土壤指明了道路。但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刘少奇一伙拒不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极力推行他们的一套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他们反对按照无产阶级面貌教育学生,反对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而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动思想腐蚀学生,鼓吹成名成家、个人奋斗,用知识私有的观念引诱他们把知识当成商品,作为捞取个人名利的资本。刘少奇一伙反对大学毕业生当劳动者,做工人、农民,鼓吹“读书做官”,把上大学、留城市、当干部制度化,致使许多青年经过大学几年学习变得轻视工农,嫌弃农村,厌恶体力劳动,成为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林彪也用“耕馁学禄”的孔孟之道毒害青年,疯狂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刘少奇、林彪一类,都是妄图强化资产阶级法权,扩大三大差别,扩大他们的社会基础,以达到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就是要彻底摧毁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肃清它的影响,从根本上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改造教育阵地,把学校变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在教育革命中,朝阳农学院认真实践了毛主席提出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初步创造出一套办好社会主义农业大学的经验。他们把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放在第一位,用马列主义教育学生,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他们到农村办学;根据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实行分散办学;实行“社来社去”;教育学生回到农村后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敢于批判资本主义。他们这样做,使大学教育能够为巩固和发展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别。他们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促进了劳动人民知识化和知识分子劳动化,有利于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他们的学生毕业后,自觉自愿地当农民,这是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勇敢挑战。朝阳农学院的办学道路不但对农业大学适用,而且对于整个教育战线如何实现对资产阶级的专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当前,教育战线形势大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涌现的新生事物,经过批林批孔运动得到了巩固,正在茁壮成长。革命师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在教育阵地上,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加强,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削弱。但是,教育战线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是长期的,尖锐的。斗争的实质,仍然是谁专谁的政的问题。由于学校曾经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独霸的一统天下,剥削阶级的传统偏见很深,在许多方面,资产阶级还占着优势。同时,社会上还存在旧的习惯势力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和“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指示,还没有完全落实。在这种形势下,认真学习朝阳农学院那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坚定不移地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进,不是很有必要吗?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时候,各个学校都应该象朝阳农学院那样,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出发,认真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不断创造自己的新鲜经验,使我们的教育革命再向前跨进一步,努力把学校变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朝阳农学院的办学经验是多方面的,要抓住它的精神实质,要结合各类院校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具体情况,从方向、路线上学习。“社来社去”,农大毕业后当农民,正是毛主席指示的“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朝阳农学院办学经验的主要之点。有的人也说学习朝阳农学院经验,却竭力回避学生从工农中来,回到工农中去。这是错误的。这实际上是不愿意走毛主席倡导的上海机床厂的道路。另一方面,“社来社去”,又不是朝阳农学院经验的全部。孤立地学这一条,把招生、分配制度上的改革和整个教育革命割裂开来,这也是不对的。如果还是搞关门办学,固守高楼深院,或者只是形式上的课堂搬家,不结合三大革命运动实践办学,不按照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彻底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和方法,不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首位,是不可能做到学生从工农中来,又回到工农中去,达到无产阶级的培养目标的。

有人担心,学习和推广朝阳农学院的经验,会“使知识分子队伍后继无人”将“影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这首先要看说的是什么样的知识分子队伍。如果说的是那种脱离工农、脱离三大革命运动实践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这样做,的确将使它后继无人,这正是我们教育革命要达到的一个目的。至于说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那么,这样做,促进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使知识分子与工农紧密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紧密结合,必将大大加速这个宏大部队的建设。从历史上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曾经对科学文化的发展起过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剥削阶级极力扩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和对立,则严重地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还存在,缩小以至最后消灭这种差别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我们不去逐步缩小它,而是维护它,扩大它,那么,不但是在增添产生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土壤,而且也会不利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恩格斯说:“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实践是科学的源泉,只有与生产密切结合,科学研究才能获得强大生命力。大量事实证明,脱离三大革命运动实践,脱离工农,只靠少数知识分子关在高楼深院里闭门研究,很难获得什么成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壮大起来的科学文化队伍,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大学毕业生回到工农中去,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必将加速这支科学文化新军的成长与提高,必将推动我国科学文化事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至于科学文化部门需要增加一些专业人员,完全可以从工农中选拔,其中也包括一部分由大学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工农。同时,专业队伍也要进一步同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队伍结合,深入到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去,才能为攀登科学文化高峰作出更大贡献。那种认为大学生回到工农中去就将妨碍科学文化发展的观点,是轻视工农,轻视实践,是恩格斯早已批判过的杜林那种妄图把拉车夫与建筑师的职业永久化的资产阶级观点,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科学文化阵地的垄断。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鲁迅说:“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那些保守派“对于极小的一点改革,也无不加以阻挠,表面上好象恐怕于自己不便,其实是恐怕于自己不利,但所设的口实,却往往见得极其公正而且堂皇”。这段话说得多么深刻!朝阳农学院的教育革命,经历了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学习和推广朝阳农学院的经验,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深入一步,必将是一场更大范围的更加尖锐的斗争。广大工农兵、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热情欢迎这一宝贵经验。一小撮阶级敌人,无疑地极端仇视这个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要跳出来加以疯狂攻击和反对。我们队伍内部的一些受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影响较深的人,也提出各种非议,特别是少数仍然想把上大学作为向上爬的阶梯的人,很容易受阶级敌人的挑动,充当他们的传声筒。那些各式各样阻挠改革的“口实”,也“往往见得极其公正而且堂皇”,但唱这种反调的,多半是担心象朝阳农学院那样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恐怕于自己不利”的人。因此,学习朝阳农学院的经验的过程,不能不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激烈斗争的过程,想不经过斗争而推进教育革命,是不可能的。

毛主席曾指示省、地、县委三级第一书记要管教育,不管教育的现象是不能容许的。党委要管好教育,必须首先自己学好、弄通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指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切实解决好教育战线出现的路线和政策问题,解决好各行各业都来关心和参加教育革命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使学校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造就出更多的能够自觉地为缩小三大差别、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