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是把学校变为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战略措施

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是把学校变为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战略措施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中文系七三级教学组

1975-03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作了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深刻地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毛主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条件下还保留者旧社会的痕迹和资产阶级法权,它是林彪一类搞资本主义复辟的社会基础,向我们指明了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极端重要性。毛主席的这些指示,对于我们认识教育战线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本质和规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进行反修防修的斗争,进一步加强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的全面专政,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是我们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指示的初步体会。仅就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在学校中的主要表现,教育战线究竟应该怎样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这两个问题,谈谈我们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一、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学校里,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究竟来自哪里?

资产阶级法权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而强制人们必须遵守的法律原则。在日常生活里,资产阶级法权总是表现为一种特定的个人私有的权力关系,因此,就其维护对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私人占有关系和私有观念的内容来说,它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无产阶级革命彻底粉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宣告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其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灭亡,基本上结束了资产阶级法权在所有制范围内的统治地位。但是,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还不可能立即消灭所有的资产阶级法权,在商品制度、货币交换和按劳分配等方面,还不可能完全消除客观事实上的不平等关系。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资产阶级法权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上。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用脑力进行复杂的劳动,而领取的社会消费品要比一般的体力劳动者优厚一些。也就是说,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劳动被当成是不同等的劳动,“它同任何权力一样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因此,他们从社会所领得消费品就事实上是不等量的,是存在着差别的。如果把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工资级别和工矿企业部门的工人工资级别拿来比较,就可以看出:前者的最低工薪与后者的最低工薪比例是七比四,前者的最高工薪与后者的最高工薪的比例是三比一。也就是说,从最低工薪看,知识分子比工人高零点七倍,从最高工薪看,知识分子比工人高两倍。这个实例明显地表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在分配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是我国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加以限制从而被大大缩小了的差别。在资本主义国家、在修正主义国家里,其差别就更加悬殊了。

可见,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仍然“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默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不等量的,默认脑力劳动者应该比体力劳动者取得较多的社会消费品。所有这些就包涵着等级差别,就是事实上的不平等,是资产阶级法权的必然表现。

还应该看到,即使在脑力劳动者之间,在分配制度上,也是按照上述“按劳分配”的同一原则进行的,资产阶级法权也同样是占统治地位的。高等教育部门的工资差别,除了资历、实际贡献等条件而外,其中脑力劳动的熟练程度与复杂程度正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它“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不同人所得的报酬是不同的,所给予的社会消费品是不等量的。这一问题是资产阶级法权在高等学校里的基本反映,由此而产生了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的种种表现。

二、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在高等学校的主要表现

资产阶级法权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它在道德、精神方面对资产阶级法权起着宣扬和维护作用。为着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抵制衰亡的资本主义,发展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就必须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我们认为资产法权法权观念在知识分子中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傲视工农。

傲视工农,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法权的反映。这种观念形成的基础,就是由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所造成的分配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在某些资产阶级思想比较严重的人们身上,就要形成尊、卑、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有许多人羡慕脑力劳动而轻视体力劳动。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直到今天仍有一定市场,原因就在这里。林彪反党集团正是利用资产阶级法权及其思想影响向党进攻的,他们大肆贩卖“变相劳改”、“变相失业”的谬论,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反对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妄图以此来争取某些受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影响较深的人对他们反革命政变的支持,达到其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经过批林批孔运动,我们对林彪反党集团的罪恶活动以及他们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仍有一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比如:为什么有人把自己应该下乡的子女放在城市这个所谓“保险箱”里,或把已下乡的子女千方百计地弄回城市?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想法给自己的子女学上“一技之长”,而逃避走“五七”道路?为什么有的干部不愿与工农相结合?为什么有的教师在开门办学问题上有思想障碍,躲躲闪闪,找各种借口逃避到三大革命第一线去?为什么实行“社来社去”这条对缩小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差别有重大意义的措施,在一些同志中有阻力?

这些问题的产生,关键就在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参加社会分配上有差别,这种差别决定着人们产生了傲视工农,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

第二、智育第一。

智育第一是资产阶级的口号,是资产阶级攫取剩余价值的手段之一。资产阶级为培养出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的合格劳动力和企业管理人员,在教育方面提出了“智育第一”这一口号。在这个口号下,必将是无限地扩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从而也就无止境地发展与维护着资产阶级法权。这便是这个口号的政治实质。

无产阶级的学校是为本阶级培养可靠的接班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阵地。我们的学校应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是政治第一,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这与资产阶级学校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反对“智育第一”这个资产阶级口号。但它至今仍有一定市场,比如七二年社会上刮起一股“提高知识质量”歪风时,就有很多人象墙头草一样地随风倒过去,甚至有人对党的教育方针掐头去尾,只强调“有文化”的一个方面,也有的人口里不说,而在行动上明里暗里鼓吹“智育第一”,等等。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的影响。

刘少奇、林彪正是抓住了资产阶级法权,利用资产阶级法权观念,极力鼓吹“智育第一”,通过“智育第一”来培养精神贵族,形成特权阶层,作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手段。过去刘少奇搞的“小宝塔”,“奖学金”都是这一类黑货。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冲垮了修正主义这一套路线、制度,但在学校中,在社会上,“智育第一”的阴魂还存在,还在毒害着人们,侵蚀着无产阶级专政。比如社会上比较普遍地流行着的“业务吃香”,“技术至上”的思想,就是同“智育第一”的教育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智育第一”思想,在高等学校里,更多地则反映在对工农兵学员的质量观方面,说工农兵学员的质量不如十七年的大学生的论调,也时常吹到我们的耳朵里来。

“智育第一”,表现在教学内容方面则是片面强调“三性”(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以反对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则是继续用各种不同的形式维护“三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以反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之,“智育第一”的思想,在高等学校里乃至社会上是普遍存在的,“智育第一”思想的存在则是由资产阶级法权决定的。因为人们受着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的支配,认为知识是捞得较多社会分配的资本,于是不能不拼命去搞“智育第一”。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什么“学也,禄在其中矣,耕也,馁在其中矣”。说穿了,就是要钱,要钞票,要捞得更多的消费品,这些都是资产阶级法权在作祟。

第三、知识私有。

知识私有,个人占有精神生产资料,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重要特点,这同样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的产物。在旧社会,他们把知识作为商品向资本家出售,在今天,他们又把知识当作向党讨价还价的资本。

脑力劳动者没有物质生产资料,在旧社会,他们是凭借知识来参加社会分配的,这就形成了他们知识私有观念。因此,知识私有、待价而沽、封锁资料、著作专权、文人相轻等恶劣思想作风和投机取巧的手段就孳生而起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知识私有这一旧传统观念也就作为一种顽固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存在着。这在我们高等学校里表现得尤为突出。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不必说,即使在红旗下长大的知识分子,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出于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影响,而如同老一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样背着“知识私有”的因袭重担。他们不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而把它当成商品和资本,闹名誉地位,以图捞得较多的社会分配。

在知识私有的思想影响、支配下,有的人对精神产品的生产采取了极端自私的卑劣手段。比如,个人写的稿件,不容许任何人改动一个字,即使改得好也不行,因为这将会证明别人比自己高明,有的甚至因为让别人改动了一个字而大吵大闹。又如有人拼命夺取所谓著作权,把组织交给的写作任务,竟然当成“个人的选题”,初稿形成后,狂妄地向组织提出要由个人处理稿件。还有的人在集体写作组织中,不愿提供个人成果,否则就认为是集体摘了他个人的“桃子”,因而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拆集体写作组织的台。可见“知识私有”观念在我们队伍中是颇有市场的,个别人甚至已经陷得很深了。“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解放以来,那些闹个人名利,以知识私有,“一本书主义”,与党分庭抗礼、讨价还价的,有几个不是最后走上反党反人民道路的?

刘少奇、林彪正是抓住了知识私有观念,以“三名三高”为诱饵,来腐蚀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在教育阵地上培添滋生资产阶级分子的土壤。在刘少奇、林彪一伙的毒害下,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在我们一些人的头脑里就泛滥起来,写一篇论文就可以升讲师,写一本书就可以当教授,赤裸裸地向人们显示:知识就是换取名利的资本,从而使“知识私有”观念在社会上到处泛滥。

我们认为资产阶级法权及资产阶级法权观念,是阶级敌人用来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搞资本主义复辟的手段,它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有人坚持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坚持甚至鼓吹资产阶级法权观念,那他就势必在阶级斗争中站到无产阶级的对立面,而帮了敌人的忙,问题就是这样尖锐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切不可等闲视之。

三、在学校里究竟怎样限制资产阶级法权

毛主席指出,关于资产阶级法权,“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在教育阵地上,究竟应该怎样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呢?

我们认为,毛主席制定的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是我们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的根本战略措施。

一、从根本上来说,在学校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必须坚持毛主席早在一九五八年就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是缩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根本措施。因此我们必须彻底解决那种认为学校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的糊涂观念,必须解决重知识,轻劳动,重理论,轻实践的剥削阶级传统观念。必须把教育同三大革命斗争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要破除“三脱离”、“三中心”、培养精神贵族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根据开门办学、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要学习朝阳农学院革命经验,进一步破除封、资、修的教学体制,总结我们现在试行的师生混编的年级党支部和三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经验。彻底改变旧的工作方式,知识分子习惯的工作方式。打破八小时的工作观念,提倡“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共产主义精神。

三、注意调整人与人的互相关系,进一步打破“论资排辈”的等级观念。在工作分配和人员安排上,都要考虑和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和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问题,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建立三结合的教师队伍,堵死资产阶级的白专道路。

四、坚持三结合的编书原则和三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把个人贡献融汇在集体劳动之中。以共产主义精神自觉地为集体贡献力量,坚决批判个人名利思想,培养集体观念和群众观点,为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贡献力量。

五、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自觉改造世界观。“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在当前,特别要学习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改造世界观,批判修正主义,批判孔孟之道,批判一切剥削阶级意识形态,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