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无产阶级招生路线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无产阶级招生路线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蒲心文 骆永林 罗贵华

1974-05 四川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校为谁开门,招收什么人入学,历来是教育领域里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思想,总结了我国教育革命的实践,明确地指出:“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学规定了一条无产阶级招生路线。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它的伟大意义,并在斗争实践中排除干扰,不断划清它与修正主义招生路线的界限,才能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路线奋勇前进。

“七·二一”指示是毛主席对马列主义教育思想的光辉发展

大学“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这一条无产阶级的招生路线,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的光辉发展。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者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教育领域的革命,始终把教育革命当成整个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与拉萨尔的机会主义教育路线进行斗争中,批判了剥削阶级形形色色的超阶级、超政治的反动教育观,同时提出了只有用革命的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教育的光辉论断,与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划清了界限。

早在一八六六年,马克思就英明地预见到工人阶级“他们的阶级的未来,也就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给临时中央委员会代表的关于几个问题的指示》)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的彻底解放以及争取工人阶级的教育权力的斗争中,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旧大学的反动招生路线,指出:资产阶级“只允许‘上层阶级的子弟’上大学”(恩格斯:《给奥·倍倍尔的信》),在俄国则“采取一系列纪律措施和财政措施来剥夺贫苦学生(占学生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恩格斯还总结了在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的革命中,因为没有工人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而不得不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资产阶级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培养“脑力劳动无产阶级”(恩格斯:《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以他们毕生的精力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建立无产阶级的宏大知识分子队伍而奋斗了一生。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始终把教育革命和社会革命联在一起。列宁提出了“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俄共(布)党纲草案》)的战略口号,并领导了苏联二十年代的教育革命,废除了沙皇时代封建军事帝国主义性质的旧学校,第一次创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学校教育。列宁首先从招生制度上进行革命,在一九一八年八月,亲自写了《关于苏俄高等学校招生问题》的指示。这个指示规定:取消入学考试,“首先应该无条件地招收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出身的人,并普遍地发给他们助学金”,为大学招生制定了无产阶级的阶级路线。在列宁领导下,还创办了工农速成中学,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九年,有四万工农青年进速中学习,其中百分之七十五都进入高等学校,有力地改变了高等学校的阶级成分。但是,在当时由于教育大权落入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卢那察尔斯基之流手里,一批资产阶级教育“权威”从美国搬进杜威的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现代教育”的黑货,严重地干扰了二十年代的教育革命。三十年代,斯大林领导的联共中央开始纠正卢那察尔斯基之流的错误路线,克服杜威实用主义“现代教育”的影响。而凯洛夫之流和盘踞在苏联高等学校的资产阶级顽固派,则利用苏维埃政权对建设人才需要的迫切性,扯起了资产阶级“智育第一”的黑旗,大肆攻击二十年代工农学生“知识水平低下”。他们大搞什么“学制改革”,在招生制度上采取了竞争性考试,取消了工农及其子女入学的优先权。后来,甚至规定学业成绩优良获得金质和银质奖章的中学毕业生,可以免试升入高等学校。这就逐步复辟了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使三十年代的苏联大学教育,成为苏修叛徒集团的滋生地。苏共二十三大选出的中央主席团十一个委员,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波德戈尔内等八个都是三十年代苏联大学的毕业生。正是他们一伙叛徒,在斯大林逝世以后全面复辟了资本主义。现代修正主义苏联的高等学校,完全背叛了列宁亲自制定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成为一小撮特权阶层训练“天才生”的修正主义接班人的场所。广大工农子女长期被排斥于大学门外。苏修《哲学问题》杂志一九六五年发表的一个调查报告,也不得不承认:苏联城市知识分子的子女百分之九十想升大学,其中百分之八十二达到目的;农民子女有百分之九十落了空。这条修正主义路线激起了苏联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不满。

毛主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思想。在招生制度上,早在一九三四年,毛主席就提出了“工农及其子女有享受教育的优先权”。建国初期,毛主席又明确地提出学校“向工农开门”的阶级路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主席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外无产阶级专政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苏联资本主义复辟的惨痛教训,亲自为教育战线制定了一整套无产阶级的路线和政策。但是,在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刘少奇、陆定一一伙把持了教育部门的领导权,疯狂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在招生路线上,刘少奇、陆定一一伙把孔子的“有教无类”说成是“打破阶级界限”招收学生,大叫“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行按统一高考成绩分段录取的资产阶级高考制度,把大批工农及其子女排斥在大学门外。以我院数学系一九六四级新生为例,当年入学二百二十七人,出身剥削阶级的一百四十二人,占百分之六十二;而出身工人贫下中农的仅十五人,占百分之六点六。刘少奇一伙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是这样挥舞修正主义招生制度的大棒来专无产阶级的政。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九六六年,毛主席在《五·七指示》中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并在“五·一六”通知中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的伟大历史任务。毛主席英明地决定从文化教育阵地开刀,亲自发动和领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确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工农兵和革命师生起来造了旧高考制度的反。在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一九六八年,毛主席总结了上海机床厂工人阶级的创造,在“七·二一”指示中规定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无产阶级招生路线。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是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古以来学校为剥削阶级所垄断的局面,堵死了资产阶级进入上层建筑的道路;也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小学不是为了培养普通劳动者,而是为了升学、升官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保证了工农及其子女有优先上大学的权力。这对于培养和造就工人阶级自己的宏大知识分子新部队,实现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贯彻“七·二一”指示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大革命

贯彻执行毛主席光辉的“七·二一”指示,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大学生,彻底改变了旧的招生办法,这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改革,必然要经历两个阶级、两条路线和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必将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大革命。

伟大导师列宁指出:“在任何深刻的革命中……剥削者照例要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反抗”(《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从孔老二到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历代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都把学校教育作为他们搞反革命复辟的工具。大学历来是资产阶级的世袭领地。今天无产阶级要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要反占领。文化大革命以来是坚持还是反对“七·二一”指示,就成为这场占领与反占领的斗争的焦点之一。

林彪一伙为了复辟资本主义,祭起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这条反动纲领在教育战线上的集中反映,就是要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案,恶毒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教育战线上的一系列革命变革和新生事物。在学校为谁开门,招收什么人入学这个招生路线问题上,林彪一伙猖狂反对“七·二一”指示,攻击工农兵大学“坏得很”,并效法孔老二招学生要收十条干肉作敬见礼的办法,恶狠狠地嗥叫工农兵“上大学就得自己拿钱,……不来就算了,不怕没人来”,妄图从经济上卡工农兵的脖子。林彪一伙到底要谁上大学?他们露出一付大恶霸的咀脸,公然对其子女们宣称“大学就是为你们办的嘛”,“你们是当然的接班人!”妄图把大学作为他们“复礼”的反革命工具。社会上一小撮地、富,反、坏、右也无耻漫骂工农兵上大学是“黄泥巴脚杆糟踏圣贤”。资产阶级复辟势力乘机反攻倒算,大肆攻击工农兵学员“脑子笨”,诬蔑我们贯彻“七·二一”指示会使“科学技术断代绝种”。林彪一伙和一切阶级敌人对“七·二一”指示的攻击,就是反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反对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要“复”那个“学而优则仕”和把工农兵排斥在学校门外之“礼”,要“复”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学校之“礼”。说到底,就是否定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要“复”整个资本主义旧制度之“礼”。但是,历史的潮流是不依反动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毛主席“七·二一”指示的光辉指引下,广大工农兵昂首阔步地跨进了我国高等学校的大门。

列宁说:“旧社会灭亡的时候,它的死尸是不能装进棺材,埋入坟墓的。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代表苏维埃,工会联席会议》)孔子早已死去两千多年,刘少奇、林彪同孔老二一样也已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他们反映在招生制度上的腐朽思想,还在通过各种渠道毒害着人们。例如,在孔子宣扬的“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的影响下,有的人总是望子成“龙”,而不是望子成“牛”。他们利用职权或拉关系,通过“走后门”把子女搞到大学读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界的资产阶级偏见特别顽固”(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些人总是认为:不经过森严壁垒的考试,就考不出过硬的“真本领”。他们扬言只有凭考场分数高低录取,才是“公平合理”的。这种对无产阶级招生路线持怀疑态度的议论,貌似公允,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前刘少奇一伙鼓吹的“以分选优”、“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反动招生路线的复活。这些人象《封神榜》中的申公豹一样,只会向后看,不会往前看。说穿了,还是留恋十七年的那一套。

十七年修正主义路线的旧高考制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宝贝”呢?它是从隋唐至清末一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的延续,只不过近百年增添了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考试制度的色彩罢了,实质上是一个封、资、修考试制度的大杂烩,即书本第一,鄙视实践,死记硬背,突然袭击,凭一纸考卷定取舍。这种办法,在哲学上,是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形而上学在考试制度上的反映;在政治上,是以“学而优则仕”为诱饵,诱惑青年走“三脱离”的邪路,为剥削阶级培养接班人。这种高考制度,完全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实行文化专政的精神枷锁,势必把优秀的工农兵卡在大学门外,让资产阶级继续统治他们一向霸占的教育领地。照这样搞法,修正主义有希望,无产阶级就没有希望。去年高等学校招生时修正主义考试制度在一些地区的表现和影响,难道还不该认真吸取教训吗?

贯彻“七·二一”指示的过程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集中反映在如何看待工农兵上大学的质量问题上。正当广大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管大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旧大学,促进了教育革命不断深入的时候,社会上又跳出一些所谓“关心大学教育”的人,胡诌什么贯彻“七·二一”指示,使“大学教育质量下降了”,攻击工农兵学员上大学是“大学的牌子,中学的教材,小学的基础。”在资产阶级复辟势力的压力下,我们一些同志由于党的基本路线在头脑中没有扎根,也被“质量低”的叫嚷搅昏了头脑,做了资产阶级的俘虏,对贯彻“七·二一”指示产生了动摇。

到底如何看待“教育质量”的高低呢?在阶级社会里,教育质量不是什么超阶级的东西,不同的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有着不同的标准,无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质量观。从孔老二的“博学于文”到叛徒、卖国贼林彪的“五分多,尖子多”,无不用“智育第一”的破旗掩盖其剥削阶级政治第一的实质。资产阶级出于本阶级反动的政治目的,把书本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种“质量标准”,说穿了,就是“用数不胜数的、九分无用一分歪曲了的知识来充塞青年的头脑”(列宁:《青年团的任务》),把朝气蓬勃的青年变成政治上稀里糊涂的书呆子,变成资产阶级的恭顺和能干的奴才;“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列宁:《青年团的任务》)。这就是资产阶级所谓“教育质量”的实质。事实证明,“智育第一”完全是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培养所谓“人才”的法宝!同一切剥削阶级相反,在我们看来,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是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服务的。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无产阶级的质量标准,最根本的是看学生有没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分析和解决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的问题的能力。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甚至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苏联卫星上天、红旗倒地的惨痛教训,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今天,广大工农兵学员来自三大革命实践第一线,有较高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有一定的生产斗争经验。在入学基础方面,就是旧大学生所不能比拟的。入学后在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工农兵学员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在参加三大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着重向理论方面学习,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又是过去那些学工的不会开机器,学农的不会种庄稼,学文的不会写文章的旧大学生所不能比拟的。赵兵同志那份难于用分数评定的好答卷和北京、上海首届工农兵大学生胜利毕业,在政治质量和专业理论水平方面,都超过文化大革命前任何一届大学生的事实,就是对林彪反党集团和资产阶级复辟势力诬蔑文化大革命后大学教学质量“今不如昔”的论调的有力回击!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我们不能忘记:苏联三十年代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逐步复辟,正是从攻击无产阶级教育“降低了教学质量”开始;我国在一九五八年教育大革命之后,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反攻倒算,也是从所谓“降低了教学质量”发难。今天,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攻击工农兵学员“质量低”也绝不是偶然的。他们攻击工农兵学员,实质上是否定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从而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复辟制造舆论。

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学制定了一条无产阶级的招生路线。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是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我们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条路线。

在贯彻执行“七·二一”指示的过程中,遵照毛主席“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的教导,我们要加强党对招生工作的领导。要在选拔和录取工农兵学员时,坚持把政治质量放在首位,执行党的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的阶级路线;要充分重视实践经验,重视工农兵学员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要充分地相信和依靠群众,贯彻“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方针,发挥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广大群众对招生工作的监督,杜绝“走后门”的不正之风。要发扬敢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对于资产阶级开倒车的企图,对于违背“七·二一”指示的各种错误倾向,不仅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而且要以张铁生同志为榜样,出以公心,敢于批判和抵制。

革命导师列宁指出:“剥削者愈是千方百计地拼命维护旧事物,无产阶级也就愈要更快地学会把自己的阶级敌人从最后的角落里赶走,挖掉他们统治的老根”(《被旧事物的破产吓坏了的和为新事物而斗争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狠批林彪“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与旧的传统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沿着“七·二一”指示的道路,夺取教育革命的新胜利。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