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学招生制度的深远意义

改革大学招生制度的深远意义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朱研

1973-08-01 红旗

一九六八年,毛主席发表了重要的“七·二一”指示,为大学教育革命指明了道路。毛主席指出:“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五年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修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在“七·二一”指示的指引下,教育革命的形势大大发展了,大学的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一九七〇年开始,大学陆续招生。成千上万的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和革命的教师一起,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成长。今年,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已经或者即将毕业;同时,又将招收更多的工农兵学员到大学里来。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这几年实践,贯彻执行“七·二一”指示已经初见成效,人们对“七·二一”指示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改革招生制度是教育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从工农兵中来,再回到工农兵中去,为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开辟了道路,对于造就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宏大新部队,实现和巩固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中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具有深远的意义。

大学招收什么人,培养什么人,直接体现了教育的政治方向。招收一批人,会影响到一代人,关系到引导青年走哪条路。文化大革命前,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下,旧的高考制度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重要关卡。表面上叫做“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际是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是为了把广大工农兵及其子女排斥在大学门外。它活象一根指挥棒,驱使青年去走“读书做官”、“智育第一”的邪路,去爬那个“小宝塔”,即通向精神贵族的阶梯。那样一套高考制度、一条教育路线,同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背道而驰的。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首先从文化教育阵地开刀,而且在这场大革命刚刚兴起的时候,红卫兵在广大工农兵支持下,很快造了旧高考制度的反,这决不是偶然的。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发表以后,大学开始改革招生制度,实现了亿万工农兵的愿望。从工农兵中间选拔大学生,这是教育史上的革命,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一个重大的成果。

坚持招生制度的改革,必然要经过反复的斗争。要注意“陈旧的东西总是力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按照“七·二一”指示选拔学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把政治质量放在首位,充分重视实践经验的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辅之以适当的文化考查,是需要的。但怎样进行文化考查,不只是个方法问题,里面有路线问题。必须划清文化考查同旧的高考的界限。选拔学生主要是看政治条件和实践经验。文化考查也是为了了解推荐对象的实践经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从德、智、体诸方面选拔学生,而不是去测验他们死记硬背了多少中学课本的内容。这样做,会进一步鼓励广大知识青年积极地投身于三大革命运动,鼓励他们踏踏实实地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近几年的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如果选拔唯一看文化,文化完全凭考试,考试又专门考书本,那就很容易把青年引到“闭门读书”,同工农相脱离的资本主义道路上去。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推荐对象的思想、文化的实际水平,决不能再采用那种森严壁垒、突然袭击式的考法,决不能单凭一纸考卷来衡量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思想觉悟。十七年旧高考的教训,难道还少吗?过去资产阶级拿它当一个法宝,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它抛弃掉呢?古时候考状元,考出几个真有才学的人?反倒是有些连举人都没有考取的人有点真才实学。我们只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改革旧的考试制度,才能促进教育革命,有利于广大青年的健康成长。

新的招生制度,要从工农兵中间选拔学生,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的工农兵群众。从封建时代的科举到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下的高考,都是“考官”主事。“考官”的权力,象征着剥削阶级在教育领域的专政。我们把大学招生的权力交给群众,体现工人阶级的领导和广大工农群众对教育事业的监督。群众推荐是基本的一环,决不能走过场。谁符合上大学的条件,谁不符合,群众最了解;谁应当推荐,谁不应当推荐,群众最有发言权。背着群众,少数人说了算的做法,是错误的。广大工农群众怀着革命的责任感,认真做好评议推荐,既能按照党的政策挑选出优秀青年上大学,又能对青年进行一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使被推荐的和没被推荐的青年都更加明确方向,焕发精神,沿着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永远向前。

在大学招生的过程中,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模范地执行党的政策,坚决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那种利用职权“走后门”的做法,是资产阶级特权思想的反映。它损害党的优良传统,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同无产阶级的党性不相容的。毛主席教导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的职位和权力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我们只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丝毫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许多老干部,在过去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坚定不移地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今天我们应该用这种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教育自己的下一代。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安排自己的子弟上大学,实际上还是剥削阶级的旧思想在作祟,把上大学当作脱离劳动、做官享福的阶梯,这对教育革命是一种干扰,对下一代是一种腐蚀,貌似爱之,实则害之。广大群众积极执行和维护党的政策,抵制和批判了这种不正之风,这是爱护党、爱护干部、爱护青年的表现。这种革命精神和革命行动,是极可宝贵的。反对和防止修正主义,就要发扬这种精神。革命的同志,都要以大局为重,满腔热情地支持群众;对于一切不符合党的原则的思想行为,都要保持距离,划清界限,坚决斗争。

从工农兵中选拔大学生,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已经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并且推动了整个大学教育的革命,使学校面貌为之一新。这首先表现在政治方向上。新的大学生在工厂、农村参加过几年生产劳动,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是大有好处的。其首要意义,还不在于为学习专业准备了一定的实际知识,而在于通过学习社会、学习工农,提高了觉悟,充实了头脑,逐步懂得了青年人成长的方向。在二十上下的年纪,由工人、贫下中农给他们的思想打上烙印,这对他们世界观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上大学,是靠阶级的培养,受阶级的委托。这样,就为进一步解决为什么人学习的问题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基础。他们毕业后,绝大多数人牢记着“工农兵需要我们”,朝气蓬勃地回到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仍然和群众打成一片。工农兵称赞这样的大学生是“面向着我们,而不是背朝着我们”。比一比旧大学,引导青年脱离工农,甚至有的工农子弟,进了大学,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变得同工农兵格格不入,这两种景象,不是发人深省的吗?毛主席历来强调:“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工农兵欢迎新型的大学生,证明毛主席指出的教育革命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工农兵学员从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来,再回到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去,和过去相比,大学的教育对象不同了,培养目标不同了,这就促使大学的教学必须来一个根本的改革。工农兵学员进校后,推动着教育革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深刻地触动教学方针、内容、方法以至教师队伍等各个方面。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是要贯彻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实行“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恶习。许多教师体会到,工农兵学员的学习路子往往和旧教学方法所要求的不同。因为工农兵学员接触过三大革命运动的实际,他们要求从实际出发,采取启发式教学。这样,教学中一些陈年老规矩就不能照样下去。近两三年来,革命师生共同研究,大胆改革,开始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主要是下功夫引导学员在实践基础上向理论方面学习,学了理论能够应用,“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革命教师的帮助下,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创造性,组织和引导他们自学,使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事实证明,凡是朝这个方向改革得比较好的,学制就能够缩短,课程就能够精简,质量就能够提高,效果就比较明显。

有的人对工农兵上大学,头脑里总有个问号,怀疑的焦点是教学质量,特别是知识质量。这些同志的观点、方法不对头,他们是用旧观念思考新变革,用旧尺子衡量新事物,所以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我们不能离开路线来讨论教学质量问题。看质量,首先要看政治方向,学的东西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就从文化方面来讲,究竟什么叫知识?怎样来分知识的高、低、深、浅?这些问题也只有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才能正确回答。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宣布:“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旧教育制度把学生关在学校里,许多人十几年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农民怎样种田,成年累月地背条条,越读越蠢,遇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实际问题,就暴露出他们的浅薄、无知,这能谈得上什么“理论深度”呢?我们不能培养书呆子,而要培养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实际作用的人材。学生在学校里学几年,不是要他们把一辈子用得到的知识都装到肚子里带回去,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培养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提高。现在的工农兵学员比较重视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从丰富的源泉中吸取营养,每到一地能较快地和工农兵打成一片,向广大群众学习,学到的书本知识能够运用,许多人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已经做出了不少可喜的成绩。这就证明,他们的知识不是浅了,而是深了。当然,高、低、深、浅总是相对的。并不是说我们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也不是说我们的教学质量就到此为止、再也不发展了。我们的教育革命正在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队伍正在随着这场伟大革命的深入而得到改造和提高,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正在不断地完善起来,我们对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规律性的认识正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因而,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必将不断地得到提高。

贯彻执行“七·二一”指示,工农兵上大学,不仅在学校中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而且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震动。这是大好事。因为,震动,从根本上讲,是震动了资产阶级,震动了旧的习惯势力。它表明我们没有因袭剥削阶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而是在改革,在革命。我们所从事的这个事业,正是“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革命的同志切勿自觉不自觉地让传统观念支配了自己,而应当迈开双脚去做点调查研究,问一问教育领域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听一听工农兵学员和革命教师的声音,呼吸呼吸教育革命的新鲜空气,这样就会头脑清醒,信心倍增。同时也要看到,在我国教育领域里,剥削阶级搞了几千年,修正主义搞了十七年,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教育从根本上进行革命还刚刚开始;资产阶级的影响是相当顽固的,两个阶级的较量仍然是激烈的、长期的。弄得不好,复辟的可能是随时存在的。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资产阶级的习惯势力会借我们不断完善新生事物的过程,偷偷地搬出旧的一套来“纠正”新的制度,把人们引到老路上去。我们决不能对这个领域的斗争掉以轻心,而必须发扬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定性,坚持斗争的哲学,继续向旧制度、旧观念开战,热情地扶植和发展革命新事物,大家都来做教育革命的促进派。

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注意上层建筑。教育是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我们要牢记党的基本路线,在实践中加深对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理解。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还在试验的过程中,还有大量新问题要我们去研究。我们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有决定意义的是,这场革命以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为指导,方向是正确的。只要坚持革命,大胆进行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依靠决心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的积极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奋斗,我们的工作就会一年比一年做得更好,教育水平也会一年比一年更高,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