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之道

考学之道

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报

https://telegra.ph/A-Basic-Book-List-Of-Marxist-Leninist-Maoist-09-10

1967-09-17 人民日报

稀奇的“商行”

库拉什斯基农村医疗站主任的儿子林果·格格希泽象贵族的公子一样地长大。从小时候起,他的各种要求,都得到了满足。孩子不愿去学校学习,家里就请家庭补习教师。多情的爸爸还给儿子“弄到”一个小学毕业的金质奖章。

可是,到了要上高等学校的时候,林果跺着脚,不容反驳地坚持:要在莫斯科学习。儿子的意志就是法律。爸爸带着儿子来到了莫斯科,把儿子的命运,委托给一个一九五八年夏天成立的名叫“布哈拉泽—K”的“商行”。“商行”的领导人是莫斯科某精神病科学研究所营养媒介实验室主任,他的助手是一伙大学生。这些人联合起来的目的是:找人替公子哥儿们考试,把他们“安插”在各个不同的高等学校里,从中赚钱。

替林果·格格希泽考试的是奥·沙尔基索夫,为此,“商行”得到了预定的四千卢布。

在三年内,这个“商行”将大约四十人“安插”在十三个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高等学校里,每个人单独受贿三千到五千卢布。那么,行贿者从那儿来的那么多钱呢?毫无疑问,这样大规模地行贿,是和占用国家和社会财产密切相联的。 (据苏联《农村生活报》)

卢布保送

卡兹加兰捷列雅供应站营业员基姆的女儿伊斯克拉打算考学校。爸爸认为地毯神通广大。妈妈相信钱的力量。为了保险起见,全家一致决定:也送地毯,也送六百卢布。事情托给大学生克拉尤什金。

“这个事你能办吗?”

“能办。”大学生连眼也不眨地说。

“亲爱的,拿去吧,六百卢布,交给应该交的人。”

克拉尤什金刚跑去找过了“自己人”,伊斯克拉就考了两个五分啦。六百卢布生效了。应该快点。克拉尤什金找到他认识的教师们,给他们三百,另外三百自己留下。这些教师们也不是傻瓜,一百五留给自己,一百五交给考试委员。(据苏联《共青团真理报》)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