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逃荒」的四个理由

〔译〕「逃荒」的四个理由

独立人指南

周而复始又历劫一年,是时候反思过去谋划未来了。在新的一年,我想鼓励人们去实践野外生存技能,或者至少多花些时间在大自然里。

于我而言,「荒野生存技能」不仅意味着丛林技能和野外求生,也包括任何其它远离城市文明并利用自然资源生存的一切活动。

那些野外求生课程里教授的实践技能,我认为它们既实用也有趣,还为我提供了深刻的意义。而当我利用有限的基本装备在荒野里度过整个夜晚,这感受尤甚。我将荒野独行看作是生活本质的隐喻和深入了解自我的练习。它提供给我一个可以舍断现代社会纷扰的机会,通过静谧的小径能深入人思想的深处,给人启示:人之为人,何以如此。

从保持思想和身体的强健,到培育出对万物的感激之情和适应能力,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人类祖先的生存技能中获益,并能够在大自然中度过有益的时光。以下我总结了应该学习和实践野外技能的四个理由,就算野外求生并非妳所喜好,只要妳曾在野外待过足够长时间,我想妳也能多少体会到一些本文谈及到的感受。如果妳还是户外新手,但愿本文能给鼓舞妳进行更多的野外体验。 

建议先看视频再看文章!


壹. 背包里的生活——简简单单足够美


「过一天少一天,不受困于可有可无」——李小龙

现代消费主义社会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舒适,但也让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抛开人类如今要面对的诸多可持续性议题不谈,问一个本质的问题:「人到底需要多少物质便能维持自身?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到底是解放了我们,还是禁锢着我们?」就我而言,学会了野外生存,哪怕是​少量而舒适的背负,也能在荒野应付自如。关键是抛却现代社会制造的无用东西,将行李缩简到只保留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物品。 

纵览人类历史和世界上的不同文化群落,人们总是携带着同样的基本物品出远门。一般来说,这些物品主要包括:用来从自然取材制作工具的切割用具、用来生火(以保证饮水和食物安全,和恫吓野兽)的东西、一件可以用来遮风挡雨的庇护物品(通常都是羊毛毯、兽皮和油布)、盛水和烹煮的器具,最后就是携带装备用的绳索。仅使用最少的基本工具在野外过夜是很棒的体验,这能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依赖的必需品可以多么精简。我经历过一系列携带各种装备的野营,尽管现代的野营用品更为舒适安全(重量更大),传统的装备却简洁又可靠,功能也更多。但学习这些古老而又重要技术却关乎人类的延续。应该购买少量高品质、多用途的产品,并且要学会如何保养和维修它们。 

试问,如果迫不得已,你要带哪些东西冲出家门呢?只保留那些妳真正需要的物品,不论是家里还是你的大脑,条理得当都是一个好生活的开始。 


贰. 回归踏实——自然教导我们


「宇宙里最干净的一条路一定是森林野径」——约翰·缪尔(John Muir)

如今,人们在沉闷的格子间,盯着电脑屏幕,久久坐着不动。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出现,我们的注意力被盈利组织持续收割。广告商和媒体组织不知疲倦地想要榨干我们的每一份注意力,社交媒体应用由专业人士特意设计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当妳的注意力被商家消费的同时,持续的注意力会让你的能量透支,妳不得不通过放空内心来躲避这一连串刺激,这样的状况生活在城市的人尤其熟悉。​在西方,相比过去,尽管人们的寿命更久,活得也更为舒服,但是沮丧、焦虑和自杀的发生也是今非昔比。究竟怎么了?难道是人类的野性在不经意间被驯化殆尽了么?我们给自己建造围墙,然后像动物园一样将自己关进去。

人类历史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里,我们都是通过采集和狩猎为生的。贴近自然,奔跑、跳跃、攀爬、投掷、蹲守,调动一切感官采集、跟踪猎物和躲避捕食者,所有这一切都根植在我们的身体上。我们的祖先投入全身心感受周遭,甚至会融入进猎物的思想之中,他们感知风向和混杂在其中的细微气味,甚至依此来在混乱的森林中分辨出食用和药用植物。人类祖先的信仰与自然息息相关,对其而言,生与死都是自然之必然。土地被赋予深刻的意义和所属,充满了精灵和神话。通过实践野外生存技能,我觉得自己可以与自然建立更紧密的联接,哪怕是通过微不足道的方式,我相信这应该人类最原发的体验不过了。

对于我,实现这样期许的最好方式就是:只用最少的装备和食物,甚至没有食物,独自在野外度过一两个夜晚。我认为,最大程度将将装备精简,哪怕牺牲掉舒适性,甚至因此而饥肠辘辘,也许能激发出我们的本能。以此来感受什么是活着,什么是人类。在这样的一趟行程里,只要庇护所,水和火都得到解决,妳将有一大片空白的时间可以用来发呆,而这又不会消耗太多能量。那也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用来观察森林的运作。许许多多生命都同时存在与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协作的缓慢发展的生态圈里。在这样的一个空间,我才能足够警醒到让自己内心安定下来。这样一次小小的远征像是给我按下了重启键,让我感受到什么才更真实,以及在这个所谓的「开化了的」世界什么才是有意义的。

我当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像我这样极端地从自然中找寻意义。无数的科学研究都显示,哪怕只是在自然环境里待上短暂的十几分钟,都能缓解人的压力和焦虑。另外一些人发现,赤脚和双手沾满泥土实际上可以作为天然的抗抑郁药。


叁. 独处要义 


「活过人生,从未经历过孤独,就是从未认识自己,不认识自己又何谈了解他人。」 ——约瑟夫·克鲁奇

人类是天生的社会动物,群体合作对世界各地人的生存都至关重要。合群的天性导致我们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被部落拒绝和驱逐常常意味着短命。骨子里的社交天性驱使人们之间互相评判、比较和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以往的人类历史中,这样的心里活动也仅仅只是发生在平均50到100人的部落里。而如今,因为社交媒体的缘故,我们将自己与全球数以百万的人作比较。为这么多人的目光而活要付出多少代价?这样的妳还是那个真实的妳吗?当我们总是能被爱我们的人们所支持,妳是否知道自己还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在讲述独身于荒野的种种益处前,我要先申明我并不是一个彻底的离群索居者,反而,我认为能与朋友们分享这些经验是人生一大快事。此外,为安全起见,我强烈建议妳携好友随行,尤其是对户外新手而言。无论妳是单飞还是在团体中,设法让某人知道妳去的地方和预订返回的时间。 

抛开上述考虑不谈,我个人以为独行野外有诸多益处。然而,「有益」并不总是意味着有趣,当然,世上也没有那么多对我们有益的事情。荒野给我们提供了绝好的场地,用以测试我们的自力更生和自信水平,以及更好地帮助我们内省。于我,它是一个逃离社交舞台的好机会,属于我自己的古怪之处也得以保全。在我的首次独自「生存」旅行中,我在苏格兰西海岸的一个遥远之地逗留了三天,在石头上睡觉,通过采集和捕鱼果腹。尽管还没有那么远离人烟,我还是在头几个小时内就本能地感受到了孤独来袭,接受胡思乱想和饥肠辘辘的双重考验。无人问津,妳觉得自己仿佛并不存在,一种既恐惧又解放的感觉。尽管第一次荒野之行我犯了不少错误,但也收获了不少自信,知道自已至少能使用掌握了的最基本技能独自在外生存几天,这激励了我想学习更多,变得更强,更严肃地对待野外生存。 

英语的「人(Pers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词语「角色(Persona)」,指的是戏剧演员所戴的面具。我们每天都要变换不同「面具」:父母亲、小孩、兄弟、老板、雇员或者朋友,甚至随时随地改变。在野外,我终于可以有一刻褪去面具,畅快呼吸,不用辛苦饰演。自然不会有意图要成为什么样子,它只是它自已而已。 

我相信,为了使每一天的社会生活都美好,我们必须首先认清自已,并且不可贪求更多。然后我们才能意识到如何彼此需要,如何更自信地扮演自已在社会中的角色。

那么,出发吧,在野外独处一阵,卸下包袱做一回真的自已吧。


肆. 感恩平凡


「直到它消失,你才知道你拥有什么」——乔尼·米切尔

人的大脑总是贪婪地渴求更多。一旦我们求得所思,招致而来的满足感绝不会长久逗留,接踵而来的思想便是想要求更多,就像是驴子总是要朝着眼前的悬着的胡萝卜奔跑。虽然这不算是什么坏事,驱动人类改善自身境遇和提高适应性的动力由此而来,但是,这种驱动力不总是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幸福,并且我们的星球也不会从人类这种追求物质的欲望中保全完身。我们要如何处理这一状况呢?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信仰传统都说「感恩是幸福之柱」。于我,野外生存技能使我对生活中的简单事物充满了感激之情,只是基本的生存,简单之物就能发挥许许多多功用。哪怕是一个短暂的旅途归来,睡过了岩石下的苔藓地,采食了野生的食物果腹,一个简单的棚屋都让人觉得像是国王的宫殿,水从龙头里流出简直就是奇迹,一条面包简直就是上帝的食物,更别说热水浴简直成了神赐的待遇。阔别多日,独处荒野,回家后与所爱之人分享一顿饭菜,可谓人生快哉!不得不承认,感激之情不可能长久盘旋在心头,每当我发现自己开始抱怨细碎之事,我就知道,一场说走就走的荒野之行已迫在眉睫。 

我深信每个人都能从简单形式的生存中体会到感恩之心。为了提醒自己,根据生存的优先考虑次序,我日复一日地冥想。我对自己默念:「感谢呼吸伴随我」、「感谢胸膛还炙热」、「感谢肉体没有干渴」、「感谢食可果腹」以及「感谢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尽管我对现代生活方式颇有微词,但我依然对其提供的许多事物充满感激。然而,我只是担心,当没有一片可供把玩的荒野之地时,人类是否会在这充满虚假信息和技术快速迭代的现代生活迷失掉自我,恐未可知。

我还要再次强调,妳不必成为贝爷(Bear Grylls),也能从荒野中获益匪浅,只是花些时间远离电子屏幕,在自然里漫步片刻,也会有持续的收获沉淀下来。 

野外生存技能给我的生命带来了许多意义,我希望这篇文章或多或少能给对妳有所启示。记得注意安全!约翰·缪尔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了我想在这篇文章表达的意思:「走进森林,我丢失了思想,却找回了灵魂」

大家新年快乐!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