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日全国重要雨水情综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多日的强降雨终告一段落,后续强降雨将出现在淮河沿岸、四川盆地、山…

2024年7月2日全国重要雨水情综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多日的强降雨终告一段落,后续强降雨将出现在淮河沿岸、四川盆地、山…

风云梦远的微博

2024年7月2日全国重要雨水情综述:

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多日的强降雨终告一段落,后续强降雨将出现在淮河沿岸、四川盆地、山东与东北南部等地;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中下游形成,自城陵矶(洞庭湖口)到镇江段均达到警戒水位;洞庭湖、鄱阳湖诸江河均有明显涨水并均已超出警戒水位,其中湖南东北部汨罗江流域、江西北部修水流域发生特别严重洪涝,平江、永修等地灾情严重;虽然当地降雨已结束,但后续退水、清淤防疫等工作仍需进行。贵州东部、湖南西部等沅江、资水流域也较为严重,虽然已无后续明显降雨,但沿河道区域仍需关注。

关注区域:长江流域(乌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干流与洞庭湖、鄱阳湖流域)、钱塘江流域(尤其上游安徽南部山区);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黑龙江中游干流)

重点关注:洞庭湖流域(湘江、沅江、资水流域)、鄱阳湖流域(鄱阳湖区)、钱塘江流域(上游安徽南部山区)、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

【特别严峻区域:汨罗江流域】

1.总体雨势(图1-5)

过去24小时,全国主要强降雨出现在广西中部和北部、湖南中部和东北部、湖北东部和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北部、山东北部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地。这一西南-东北走向的强降雨带,与深邃高空槽前激发的新气旋有关。随着这一气旋快速加深发展,并在东侧脊位与西北侧冷涡的类互旋效应影响下快速向东北偏北移动,造成了上述激烈但持续时间不长的强降雨带;而它的北上,也让副热带高压得以从近海西伸北抬,【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多日的强降雨终告结束】,并将在未来数日陆续将出梅。随后,雨带也将进一步向北、向西转移,未来数日四川盆地、淮河沿岸、山东大部、辽东半岛等地,需要注意防范后续强降雨。

2. 长江流域水情(图6-图9)

受过去数日至今的江南西部、北部等地强降雨影响,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各主要江河均出现明显涨水并汇入长江中下游干流。其中,6月28日14时,长江中下游干流九江站水位涨至20.00米(警戒水位20.00米),根据《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达到洪水编号标准,“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中下游正式形成。当前长江干流自城陵矶(洞庭湖口)到镇江段全线超警戒水位,其中九江水位21.62米,超警戒水位1.62米;汉口水位27.61米,超警戒水位0.31米。

在洞庭湖流域,受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强降雨影响,沅江、湘江、资水等多支流发生较强洪水。
其中,近期最为严峻的是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的湖南东北部汨罗江流域—在今日凌晨00: 30,平江站水位77.67米,创下建国以来第二高值(仅次于1954年),同时超保证水位3.67米、超警戒水位7.17米,已超出常规水文测量量程(77.5米),并在平江县城造成严重灾害。所幸当前强降雨已经结束,当地水位已下降至75.89米,但仍超保证水位1.89米,洪水完全退去仍需1-2天,后续清淤、消毒防疫等救灾工作仍需进行。与此同时,汨罗江下游沿岸(汨罗市)、洞庭湖区需要特别注意防范这轮记录级洪涝的影响,关注实时预警和公告安排。

先前沅江各支流(舞水、辰水等)的严峻洪涝逐渐汇入沅江,这一区域沿岸仍需要特别注意防洪;资水也出现了较严重洪涝。由于承接湖南诸水,洞庭湖水位仍在缓慢上涨,目前城陵矶(七)已超出警戒水位0.48米,洞庭湖区也正是形成洪水。可能将在未来数日触及或超过警戒水位;而洞庭湖流域(尤其湘江、沅江、资水流域)仍需要后续1-2天强降雨过程可能造成的山区地质灾害/山洪与后续洪涝。

受鄱阳湖流域诸江河汇入增大和本地强降雨影响,鄱阳湖水位在6月27日触及警戒水位,目前湖口站水位20.85米,超警戒水位0.85米。;此外江西北部修水流域受强降雨影响也出现了破纪录级洪涝,其中永修站在21: 00录得23.73米的水位,超警戒水位3.73米同时打破2020年7月11日的前纪录(23.63米);所幸由于降雨结束,当前洪峰正在通过当地,但未来一天仍需要关注后续影响;受各支流来水影响与长江干流的倒灌,鄱阳湖湖区沿岸未来数日仍需关注水情。

太湖流域在过去数日强降雨影响下也出现超警戒水位情况—当前太湖湖面4.03米,超警戒0.23米;不过随着太湖流域强降雨明显减弱,后续应当不会有明显影响。

此外,随着后续四川盆地与安徽、江苏北部等地强降雨影响,四川盆地诸江河以及淮河流域等地仍可能有洪涝出现,后续防范仍不可轻视。

祝愿所有受影响的人们平安。

#气象观察团##我国现已全面进入主汛期#





















Generated by RSStT.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Source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