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经济求稳,资本过冬 - FT中文

2022:经济求稳,资本过冬 - FT中文

FT中文
徐瑾:2022年经济如何走?大厂裁员背后是什么?如果意识到经济下滑,那么政策求稳本身也是一个不折腾的积极信号。




来自FT中文网的温馨提示:如您对FT中文网的内容感兴趣,请在苹果应用商店或华为应用市场搜索“FT中文网”,下载FT中文网的官方应用,付费订阅。祝您使用愉快!

2022年经济如何走?这是每年展望中,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是不是真如那个可怕的段子所言,接下里的每一年,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呢?

这个冬天,对资本而言很冷。在2021年,经历了中概股血洗、花样年违约、恒大爆雷、教培风暴、游戏行业整顿、联想闪退科创板、滴滴退市等系列消息,不少行业都在风雨飘摇之中。

从微观行业来说,房地产、旅游、航空等行业萎缩在意料之中,有意思的是,原本盈利不错的互联网公司也遭遇重创。

在《财经》杂志近期一份报道中,腾讯控股(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京东集团(09618.HK)、美团(03690.HK)、百度(BIDU.ND)、快手(01024.HK)、拼多多(PDD.ND)7家代表性公司数据,显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比较疫情之前的2019年的前三季度与2021年的前三季度来看,这些公司总营收上升70%,总营业利润上升56%,可以说这些互联网巨头经营业绩大幅上涨;然而这些公司股价在2021年全部下跌,最多的下跌了71%。

这说明了什么?一叶知秋。股市不是看过去,而是看未来。股价的下跌,意味着市场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担忧,而互联网企业,无疑是中国前前沿的民企资本。

这些互联网巨头在中国曾经有一个傲娇的名词,“大厂”。“大厂”这个词,本身就很中国特色。曾经这些公司的员工级别,比如阿里P8之类,是相亲市场的热门标签,P8家属也成为阶层感十足的社交词汇。

如今,2021年底的互联网圈,没有往日年会、年终奖、期权等炫目消息,反而传出各种裁员和优化等信息。可以说,大厂这个冬天,很冷。我认识不止一个新手妈妈,因为要保住自己位置,没等产假休完,就回去上班了,淹没在各种电话会议以及商务旅行中。当然,她们还算幸运,毕竟她们不少同事的工位与部门,已经不存在了。

互联网是资本的排头兵,而资本的过冬寒意,也最早传递给他们。曾经,各个互联网大厂,化身为时代前驱、财富自由、中产生活的代名词,代表了资本一往无前的傲娇与繁花似锦的前程,阶层感满满。但是,一旦面临大时代转折,同样零落成泥。

从宏观而言,2022年经济难言乐观。年末经济最大新闻,就是中央经济会议。这个会议一年一次,基本是对于当下经济的总结,以及来年经济的定调。

简单说,本次会议十分重要。不少人总以为通稿之类是公文套话,其实如果懂得规律,认真去读,是有不少信息量。每年我为徐瑾经济人的读者写解读,也持续了十多年;而不少机构和专业投资者,其实最关心就是这种大趋势。

今年经济工作会议有什么信号?目前看来,在经济下滑压力之下,以经济为中心的意味重新被提到第一位。

对于过去2021年,中国高层的看法是什么?通稿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这可以看出高层对经济基本判断,一方面是谈过去成绩,一方面则是谈对未来的判断。肯定成绩时,强调疫情防控、科技力量与产业链的韧性。不过对比过去的论调,其实相对温和。

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来的判断出现了新提法,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这一判断信息量巨大。

在对外判断方面,通稿指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一表述代表了对于国际关系的中短期态度,继续支持全球化,对西方关系将处于对话与斗争结合状态,对外的口头纷争会继续,但暂时不会走向决裂。

重中之重则在于,求稳成为新的重大信号,从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等表述来看,最大安全系数是稳定,六稳中最重要的是稳就业。这里谈的是目标。可以看到,2022年经济政策主线不会再有太多惊吓,类似某些行业鬼哭神嚎的事情,大概率短期内不会再出现。这对于很多产业来说,这其实发出了一个相对安心的信号。

从“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等表述来看,经济下滑之下,对于民企的支持会有所回升。

总结而言,认识到经济有问题,政策求稳,就是一个积极信号。

最近联想陷入的舆情闹剧,很容易让人想起2013年的一个旧闻。当年柳传志让企业家不谈政治,考虑其私下谈话范围,对个体得失来说,未尝不失明智,但是对于群体而言,集体沉默的结果,却可能与他当时的预期事与愿违。

当年我就曾这样说过,“权力与生意,到底是兄弟还是陌路?政治与企业家,到底关联还是绝缘?经济学除了告诉我们企业家最大责任是盈利,也告诉我们另一条朴素的真理:不要看人们怎么说,要看人们怎么做。不谈桌面之上的政治,如果仅仅是为了桌面之下的交易铺路或嘘声,那么即使短时间有所成就,长期来看风险仍旧存在,犹如大连徐明之流。甚至,如果最终桌子也被抽走,大抵也只能站着回话了。”

8年之后,谁能想到,被围攻的联想,竟然找不到多少为之辩护的声音。

宏大叙事之下,上演的是万千升斗小民的柴米油盐故事。2022年注定不容易,经济的疲软,对于软阶层意味着什么?所谓软阶层,也就是中国城市的中等收入群体。过去他们凭借着自身专业在经济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焦虑着阶层跃迁财富升级,如今却不得不面临收入缩水阶层下滑的情景。最典型的就是各类互联网企业的员工,他们也是最早感受资本冬天含义的群体。

这些看起来天天向上的城市中产,其实地位不过是来自二三十年的短暂积累,根基不稳且脆弱。当大厂裁员,大厂员工除了大厂身份,还有什么?大厂也是一种体制,不少人的工作无非是资本流水线的螺丝钉,35岁成为不少互联网人的天花板。一部分人的出路是考公务员,所以即使在程序员云集的网站,也开始流行各种考公务员成功的“上岸”消息。但是,大厂固然是一种体制,公务员何尝不是另一种围城。如今千军万马的年轻人拥挤考公,一个招考职位有数百人数千人报名早已不是新闻。大家求的是稳定,但公务员,能否保证现世安稳却很难说,过了十年,当下看起来稳定的公务员,是否也会“卷”起来,是否也会是下一个“大厂”?

“疫情之下,你觉得你的公司和行业未来发展如何”?我曾经在公号徐瑾经济人做过这样一份调查问卷,回答截止12月19日,有近1500人回答,15%人觉得形势大好,59%的人觉得惨淡度日,剩下26%选了不好说。

看起来,熬仍旧是主流策略。套用经济学大师凯恩斯的一句名言,长期来看,新冠疫情终将过去,但短期来说,软阶层们却将继续挣扎求存,以多渠道多生态的网络,来对抗风险社会。祝大家好运。本文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更多可见作者公号《徐瑾经济人》(ID:econhomo),作者近期出版新书《趋势:洞察未来经济的30个关键词》




本文章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查看原文:2022:经济求稳,资本过冬 - FT中文


[点击] 加入书友群 1.5TB电子书资源 @ideahub_ml

[点击] 全网福利资源|薅羊毛·省钱中心 @rss_news_list


[点击] 路透中文 @lutouzhongwen_rss

[点击] 纽约时报 @niuyueshibao_rss

[点击] 美国之音 @meiguozhiyin_rss

[点击] 知乎日报 @zhihuribao_rss

[点击] BBC中文 @bbczhongwen_rss

[点击] FT中文网 @ftzhongwen_rss

[点击] 双语新闻 @shuangyunews_rss


[点击] 法国 国际广播电台 @rfi_rss

[点击] 德国 德国之声 @dw_rss

[点击] 澳大利亚 广播公司 @abc_rss

[点击] 俄罗斯 卫星通讯社 @ru_rss

[点击] 新加坡 联合早报 @sg_rss

[点击] 韩国 中央日报 @korea_rss

[点击] 日本 日经中文网 @jp_rss

[点击] 台湾香港 当地日报 @ttww_rss


[点击] 跳转到商家页面

[点击] 跳转到商家页面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