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情调的自画像

异域情调的自画像

hb

这张照片里的室内装饰可以说是一种「新中式风格」审美的极致状态了。望文生义地把一些「中式」视觉符号堆砌在一起,硬拗出某种「风格」。拗得过于硬了,才有了这张图的搞怪感。

不过这图让我想起了 19 世纪末中国开始接受西化时大批西方建筑史来中国创造的那种「现代中式建筑」。最初洋人在中国开埠城市所建的学校、教会建筑大多数都是这种风格。其本质不过是把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改头换面,去掉立面的欧式装饰,替换成中式的装饰,然后加上一个或者几个中式屋顶。

美国教会在南京设立的金陵大学主楼 © www.cssn.cn
美国南卡州 Lander College 主楼 © Bill Fitzpatrick


这种以中式屋顶为标志的 19 世纪新中式审美甚至在后来的民国时期成为了弘扬中华文化的典范受到推崇。在国民政府 1927 年发布「首都计划」的规划下,南京出现了一大批这样风格的官式建筑,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上海、武汉等中国新兴大都会的建筑风貌。从 19 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五十年代,缘起于洋人附会中国审美的异域情调,而发展为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经过近一百年的演化,这种建筑风格确实已经代表了当年的时代风貌,甚至成了今人凭吊那个时代的纪念碑。

而如今的「新中式」审美,更像是在这条演化路径上的某个早期存档点读档重新开始游戏。我们以一种异域情调的眼光来重新观察我们所以为的「中华古典文化」,或者说是观察我们所以为的自己。此时当今大多数中国人的视角,与 19 世纪来华洋人的视角,没有本质的差别,甚至我们的观察或许会因为要服务于民族主义而变得更为肤浅与拙劣。

以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来重走一条审美演化的路径,这一次最终会走向何方?我在人间指南第十二期中泛泛地讨论过这个话题。我十分期待最终的结果,也因为有机会见证这整个过程而感到兴奋。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