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史觀——民族歷史II】

【香港史觀——民族歷史II】

LIBERKONG

對比起居住喺長江流域嘅九黎同三苗部落更南嘅百越族,由於地理阻隔,中原部族根本好難去到達或者同百越發生戰爭事件,所以記載唔多,往往只得幾隻字。《史記‧楚世家第十》記載中原周帝國時期嘅事:「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粵(越),至於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可以見到南方嘅民族並唔認為自己屬於北方華夏族嘅所謂「中國」。

秦國攻滅北方六國之前,喺楚國以南住有好多唔同嘅部落,泛稱做百越,其中嶺南地區嘅越族部落叫做「南越」。呂不韋所撰寫嘅《呂氏春秋‧恃君篇》入面就有記載:「揚漢之南,百越之際。」


秦喺大約公元前218年開始南征百越,秦國使尉屠同將軍趙佗睢第一次秦攻百越之戰,出動大軍(號稱五十萬人)攻擊西甌同駱越,但秦軍死傷慘重。史書《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當時秦軍嘅慘烈戰況:


『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領,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睢,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喺公元前214年秦將任囂同趙佗再次領軍發動第二次秦攻百越之戰,佔領主要嘅南越城鎮並且設立桂林、象郡、南海等三郡。短短四年後(公元前210年七月),秦皇嬴政過身,再過一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北方陷入混亂,秦國已經無力對南越作出有效嘅直接管治。再過一年(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重而死,代行南海郡尉嘅趙佗派兵扼守嶺南各關口險要,阻斷北方嘅軍隊。秦喺公元前206年滅亡之後,北方地區進入楚漢相爭時期。喺楚漢相爭完結前,趙佗已經喺公元前203年以番禺做都城喺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秦直接管治嶺南地區嘅主要城鎮只有公元前214年至前208年短短6年時間,比秦國國祚仲要短,而秦軍所佔嘅主要係城鎮同周邊,樹林同山區仍然由百越部族統治。雖然南越武王趙佗係舊秦國將領,但實際上嶺南係由秦人同南越領袖共管嘅狀態,即所謂「和輯百粵」嘅政策。第二次秦攻百越之戰嘅時候,軍隊大部份係原本嘅楚軍、囚犯同低下層嘅人,而軍隊數目聲稱有三十萬人。漢帝國時期班固所寫嘅《漢書‧高帝紀下》記載:「徙中縣之民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另一方面,嗰啲原本已經被秦帝國排擠嘅六國遺民軍隊去到嶺南後,除咗帶嚟一啲新科技之外,文化上實際係同當地越人融合,接受咗越族嘅文化,而唔係令大部份嘅越族改變做中原秦文化。


秦二世喺公元前207年被殺亡國。由公元前221年秦滅齊起計國祚有14年,由直接管治嘅嶺南地區(包括南海郡、桂林郡同象郡)主要城鎮嘅公元前214年起計嘅國祚係7年。無論係以用邊個基準計算,南越國嘅國祚都遠比秦帝國嘅長。香港歷史教科書只係記述秦帝國但忽略南越國實在係毫無邏輯。


南越國嘅開國君主趙佗用秦軍將領身份攻佔南越,但佢原本係喺趙國恆山郡真定縣(即係河北省石家莊市東)出世,所以佢其實係趙國遺民。單單因為趙佗曾經係秦國將領,係咪就足以否定南越國係一個國家?答案好明顯係否定。構成國家嘅要素同領袖血緣或者原居地從來都無關係。


喺秦帝國未年,中原各地嘅六國遺民紛紛起義,並且擁立六國嘅皇室後裔復國。例如項羽係戰國末年楚國將領項燕嘅孫,為爭取楚國遺民嘅支持,擁立楚國宗室後裔熊心做楚懷王(即「楚後懷王」)。趙國嘅宗室後裔趙歇亦都被擁立為王,趙國復國。但係,趙佗就無追隨中原嘅趙國,反而閉關自守自立國家。同項羽使用國號「西楚」以顯示同原本楚國嘅關係唔同,趙佗並無使用「南趙」或者「趙」呢啲同中原趙國有關嘅名做國號,反而用咗根據地地名「南越」做國號。我哋可以見到,趙佗所成立嘅係異於中原趙國同秦國嘅新國家。呢個同出身平民嘅劉邦因為被分封到巴蜀漢中一帶做漢王,所以之後用國號「漢」相似,表示係同之前嘅七國無關嘅新國家。


公元前202年,劉邦統一中原地區並且成為皇帝,國號係「漢」。漢帝國建立之後,因為多年戰亂同北方外族侵擾而無力征伐,於是派出漢臣陸賈出使南越國。趙佗用越人嘅裝束同禮節接見陸賈,可以見到趙佗已經歸化咗百越嘅文化。雖然趙佗接受漢帝國嘅冊封同對漢帝國進貢,但佢仍然係南越嘅實質獨立統治者,漢帝國嘅政令喺南越國唔適用,但兩者一直維持友好關係。南越國一直存在咗95年,直到公元前112年第五代南越王嘅時候被漢帝國攻滅為止。之後,漢帝國派遣官員到南越各地區,其中亦包括香港。依家喺深水埗嘅李鄭屋古墓就係喺東漢時期(公元25至220年)起好,墓入面所埋葬相信係當時嘅皇室貴冑。


秦帝國同漢帝國嘅原有領土都唔包括南越地方,而係用武力侵略其他民族而獲得嘅領土。



直到三國時代,百越族仍然係同中原抗衡。歷史教科書將長江以南嘅大片地區劃候吳國領土,係誤導同唔全面。


由公元前112年到公元184年三國時期接近三百年期間,嶺南地區即使名義上係漢帝國領土,但實質上仍然處於自治嘅狀態,山林地帶就全部由百越族佔據,文化上仍然保留越族文化。《三國志‧蜀志‧許靖傳》記載「南至交州,經歷東甌、閩越之國,行經萬里,不見漢地。」正正係講咗「漢地」同「越地」嘅分別。


極多山越族喺當時唔願意同漢族文化融合,為咗堅守本身嘅粵文化而退入山區,並且對漢族展開游擊戰,所以由漢族人陳壽(公元233年-297年)所寫嘅史書三國志會將山越族游擊武裝叫做「山賊」。當時山越族武裝對抗吳國係十分頻繁嘅事,例如曹操印綬山越族嘅丹陽豪帥費棧做蘄春太守,同喺會稽都係山越族嘅潘臨起兵對抗吳國。福建嘅山越黄亂同部將常俱曾經帶住建安、鄱陽同新都三郡山越人反抗吳國。鄱陽山越尤突率眾對抗陸遜。


究竟越族有幾慓悍呢?諸葛恪提出討伐丹揚山越,《三國志》記述吳臣反對嘅理由:


「恪以丹楊山險,民多果勁,雖前發兵,徒得外縣平民而已,其餘深遠,莫能禽盡,屢自求乞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萬。眾議咸以丹楊地勢險阻,與吳郡、 新都、鄱陽四郡鄰接,周旋數千里,山谷萬重,其幽邃民人,未嘗入城邑,對長吏,皆仗兵野逸,白首於林莽。逋亡宿惡,咸共逃竄。山出銅鐵,自鑄甲兵。俗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猿狖之騰木也。時觀閒隙,出為寇盜,每致兵征伐,尋其窟藏。其戰則蜂至,敗則鳥竄,自前世以來,不能 羈也。皆以為難。」


我哋睇到,越族善於喺山地作戰,能夠自已製造兵器盔甲,同吳國打游擊,吳國根本就無何奈何。當時大部份越族都無用漢族文化,越漢彼此區隔,越族俾漢族視為非我族類,叫做「夷越」。


陳壽喺《三國志‧吳書十二‧張溫傳》入面就講到:「權謂溫曰:『卿不宜遠出,恐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與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搆於丕。行人之義,受命不受辭也。』」陳壽更加喺《三國志‧吳書十五‧鍾離牧傳》中評論話:「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禦,卑詞魏氏。」由呢度可以見到,山越族人經常叛亂,並且戰鬥力唔弱,導致孫權無法全力抵抗外敵,被迫向魏國呈獻措辭謙卑嘅文書稱臣。


除咗山區游擊武裝之外,喺漢人勢力較弱嘅南方越族亦曾經成功建立統治政權。士燮喺廣西蒼梧出世,係祖先由北方移居到越地嘅移民後代。喺漢帝國末期,士燮擔任交趾太守,並且安排弟弟士壹、士䵋同士武分別擔任合浦、九真同南海太守。漢帝國滅亡之後,士燮成為交州嘅自治軍事勢力,並且喺蜀國同吳國之間採取親吳嘅政策,向吳國進貢並且派出質子以換取地方嘅自治,直到士燮死後,吳國呂岱對交趾吏民展開大規模嘅殺戮同迫害士燮嘅親族,士家嘅政權先俾吳國吞併。


相對於漢人對士家嘅迫害,越南就對士燮一族嘅政權極為尊崇,民間一直尊稱士燮做「士王」,更將士燮納入越南正史《大越史記全書》入面。由於士燮曾經統治越南部份領土,所以佢將好多漢文化傳入越南,越南先可以吸收更多先進文化而豐富自己本身嘅文化,所以獲得越南人嘅尊敬。越南史官吳士連讚賞士燮:「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於後代,豈不盛矣哉!」喺越南陳朝時期,越南國君追封士燮做「嘉應大王」,之後更多次加封「善感」同「靈武」兩個字成為「善感嘉應靈武大王」。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