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史觀——歷史教育】

【香港史觀——歷史教育】

LIBERKONG

香港嘅中國歷史教科書大致上係描寫上古傳疑時代:「在北京周口店發現北京猿人頭骨,而北京猿人就是居於黃河流域所謂「中華民族」的祖先,至黃帝部落擊敗炎帝部落及蚩尤部落後,成為正統。」



呢種講法,其實喺古人類學入面都幾有爭議。北京猿人係「直立人」(Homo erectus),而現代人就係由「智人」(Homo sapiens)進化。古人類學入面有「源出非洲模型」同「多地起源模型」。簡單嚟講,「源出非洲模型」指直立人好早已經離開非洲大陸散居各地,而只有非洲嘅直立人出現進化成為智人,而非洲嘅智人再次遷移至世界各地,並且取代各地原住嘅直立人。「源出非洲模型」係基於依家嘅考古發現嚟講,只有非洲出現由直立人演變做智人嘅化石證據,而喺世界各地都無。「多地起源模型」就認為世界各地嘅智人,都係由當地嘅直立人演變而成,而唔係由非洲遷移嘅智人。


如果「源出非洲模型」係正確嘅話,咁北京周口店嘅舊石器時代北京猿人就唔係所謂中華民族嘅祖先,因為呢啲直立人係被由非洲遷至嘅智人所取代。


如果「多地起源模型」係正確嘅話,咁原住嶺南嘅智人亦都同北京嘅智人無咩關係。2014年,廣東省雲浮鬱南磨刀山發現舊石器時代早期(同北京猿人同期)嘅石製品,推斷製作者係當地嘅直立人(叫做「廣東猿人」)。早喺1958年,考古學家喺廣東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發現舊石器時代中期嘅早期智人化石,叫做「馬壩人」。按「多地起源模型」,咁馬壩人可能係由廣東猿人演化。


換句話嚟講,叫北京猿人做現代香港人嘅祖先,喺人類學上其實係站唔住腳。香港嘅教科書,其實係教緊一啲錯誤嘅知識。


依家香港歷史教科書大部份都係根據錢穆所寫嘅《國史大綱》嘅框架,由所謂「三皇五帝」同「夏國」講起。但係,「三皇五帝」同「夏國」嘅真偽早喺上世紀初已經被學術界不斷駁斥。


自20世紀初,學術界已經有「中國民族西來說」同「中國古文明西源論」呢啲嘅論爭。到1920年代,古史辨派嘅顧頡剛教授提出「層累說」質疑華夏古史嘅真偽,即係傳說嘅古史系統唔係自古就有,而係由唔同時代嘅人層累式咁造成。換句話講,古史並唔係自古皆然,而係一個由簡單到複雜咁偽造傳說嘅過程。顧頡剛嘅「層累說」要旨有三個方面:

(一) 時代愈後,傳說嘅古史時期愈長。顧氏考證到,周帝國時書本提及最古嘅聖賢係禹帝,但到咗春秋時代,就提及再古啲嘅堯帝同舜帝。到咗戰國時期,書本先提及「黃帝」同「神農」。當時代再後啲,喺秦帝國時代嘅書提及「三皇」,而到漢帝國時嘅書先提及「盤古」。咁所以,呢種越往後,越發明更古時期嘅「歷史」,佢嘅真實性有好大疑問。

(二) 時代愈後,傳說中嘅中心人物愈放愈大。顧氏提到「舜帝」喺唔同時代嘅典籍有唔同嘅記載,而越後期嘅典籍,舜帝嘅品格描述越高尚而詳細。喺春秋時代,舜帝只係被描述做一個「無為而治」嘅賢明君王,但喺後期嘅《堯典》中,舜帝就被講成係「家齊而後國治」嘅聖人。到咗再後期孟子時代,就被描述做一個模範孝子。所以,古史似乎係因應當時嘅需要,而被人為咁將更多資料加入去,所以古史中所記載嘅真確性都成疑問。

(三) 唔能夠知道古史中某一件事真確嘅狀況,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喺傳說中嘅最早的狀況。舉例嚟講,即使我們唔能夠知道周帝國時期嘅真確狀況,但至少都會知道喺戰國時期描述周帝國時期嘅狀況(即使增加咗傳說)。


顧頡剛以「層累說」做基礎,寫咗《古史辨》用嚟闡釋華夏古史嘅可信性頗低。雖然顧氏對質疑「中華民族」嘅立場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完全轉變到肯定,但《古史辨》就無被佢自我推翻,而《古史辨》嘅學術基礎到今日仍然穩固。二戰後嘅顧頡剛係放棄《古史辨》嘅研究工作,即唔再喺學術上探討華夏古史嘅真偽。他嘅態度係唔再提及,都唔再研究。




香港歷史教育嘅選材係選擇性同唔持平,並且係故意唔提及事實嘅做法,令事實隨時間而被埋沒。喺香港歷史教科書中,同錢穆《國史大綱》觀點相反但學術水平更高嘅《古史辨》從來無被教育局要求提及或者引用,以達至平衡嘅觀點。


因為呢種偏頗嘅歷史教育,令大部份香港人無質疑過被灌輸嘅「華夏數千年歷史」嘅真假,產生文明認同嘅傾向錯覺 (例如期待出現一個所謂「文明中國」),直接影響身份認同同主權歸屬嘅判斷。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