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搏命下沉市场

顺丰搏命下沉市场

黄荣 @财新网

高端时效件需求乏力、劲敌鹊起,降维扎入电商件却增收不增利;顺丰未来成败系于运力整合降本增效,以及新的业务增长点

从4月8日公布一季度业绩预报以来的10个交易日,快递业龙头顺丰控股( 002352.SZ )的股价已跌超两成,市值蒸发700多亿元,多日在低谷横盘震荡。

预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顺丰开盘即封死跌停,买盘消极,成交16亿元,属于日常平均偏低水平;第二个交易日成交额暴涨至111亿元,收盘仍接近跌停,显示市场分歧巨大,其中有大量机构抛盘涌出,“用脚投票”。

这是顺丰自2017年借壳上市以来的首个亏损财季,“净亏损9亿—11亿元”的预告令市场震惊。“确实出乎意料。”有券商人士称,原本只是预计顺丰业绩会有所下滑,但没有想到会发生如此规模的亏损。

4月22日晚间正式发布的季报坐实了上述预亏数字。报告显示,顺丰2021年一季度营收426.2亿元,同比增长27.07%;净亏损9.8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9.07亿元。一季度的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0.4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49亿元,同比下降165.39%,顺丰对此解释称,主要是利润总额减少,以及支付职工薪酬上升等综合影响所致。

市场的惊愕缘于顺丰一季报的业绩相对于2020年报变脸过快、下滑幅度过大。仅在三周前的3月17日,顺丰交出的了一份亮丽的年度业绩:其2020全年共完成快递件量81.37亿票,同比大增68.46%,高于行业平均31.2%的增速;实现营收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26亿元,同比增长26.39%。

在新冠疫情重创各行各业的2020年,对顺丰却是高光时刻。作为疫情期间为数不多的几家在前线保障物资供应的快递企业,顺丰强化了品牌影响力,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2020年顺丰股价大涨136.73%,市值增加逾2000亿元;2021年开年后继续加速上涨至最高124.7元/股,市值达到5681亿元,超越美国联邦快递(FedEx),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快递公司。“顺丰2020年的表现太好了,甚至好得有些过头。”前述券商人士评价。

投资人始料未及,损失惨重,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为此向股东致歉:“第一个季度没有经营好,我责无旁贷,在管理上有疏忽。”王卫坦承,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传统核心业务时效件增长不及预期、春节期间运力成本较高,以及给予员工接近10亿元的春节补贴、运输网络调整造成成本重叠等。“有些原因我们确实没有预计到,而一季度刚好是这些问题相互碰撞的爆发点。”

事实上,顺丰此次业绩爆雷也非一季之过,隐忧早已埋下。多年来,顺丰尴尬在主业的高端之定位,而商务时效件需求增长乏力,逐步触达市场“天花板”;其同时纠缠在商流之瓶颈,自营电商不振,冷链、供应链物流等新业务则多年亏损,相比京东物流和背靠阿里的“通达系”,甚至依赖拼多多低价巨量交易异军突起的极兔速递,作为独立物流的顺丰始终缺乏规模化的“源头活水”,以及物流链的成本转移能力;另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电商系”物流也在向高端市场试探,威胁着顺丰既有领地。

顺丰要想突围“电商系”物流的围合绞杀,除了以更优质的服务扩大规模市场,以更高效的运营降低成本;同时还要找到别人所无法比拼的新市场。


增长掉队

事实上,疫情前的一两年,市场对顺丰的看法已经陷入悲观。顺丰的业绩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当年暴露了上市以来首次利润下滑的不良信号,增收不增利——虽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有45.56亿元,但同比下滑4.57%;实现营业收入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0%。

顺丰控股当时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公司对新业务进行了开拓性投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期经营业绩。”顺丰的新业务包括快运、冷运及医药、同城、国际、供应链物流等。

“新业务的投入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顺丰的主业发展放缓了。”一名快递行业资深人士指出。2018年,顺丰共完成快递件量38.7亿票,同比增长26.8%,与行业平均增速基本持平,但远低于“四通一达”35%以上的增速。

到了2019年上半年,顺丰快递件量增速跌到8.54%,大幅低于行业平均增速,其中时效件业务的营收增幅仅为4.02%。彼时,“顺丰是否掉队了?”已是业内热议话题。

“顺丰的传统核心业务是针对商务市场的时效件,但这个市场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多了。”一名顺丰内部人士告诉财新,顺丰目前在时效件市场已占据七八成的市场份额,接近“天花板”。

新竞争对手的加入,也加剧了顺丰的压力。2018年10月,京东物流宣布旗下快递业务进军个人用户领域,定位高品质快递,直接挑战顺丰;此外,“通达系”也逐渐向高端市场上探,如圆通在2018年7月推出“承诺达”,定位中高端市场。

“以往,顺丰通过自建航空公司等举措,构建了时效业务的壁垒,但这种优势并非牢不可破。”一名曾在顺丰供职的人士指出,京东、圆通也都开始涉足航空物流渠道,在部分产品的时效性上并不低于顺丰,价格却比顺丰更有优势。

电子合同、发票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顺丰的时效件市场。顺丰时效件的一部分业务来自企业发票与合同寄送。以发票为例,自2012年起电子发票开始试点,取代纸质发票渐成趋势,国家税务总局此前曾透露,2018年国内电子发票开具份数达32.7亿张,首次超过纸质发票。

不过上述前顺丰人士认为,票据电子化对顺丰的影响“没那么大”。票据电子化已经发展多年,顺丰时效件业务虽然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营收仍在增加,表明受影响较小;此外,根据顺丰2020年报,时效件业务占其整体营收的43.09%,而文件类产品在时效件业务占比为33%,文件类产品中发票、合同业务占比不详。

“总体而言,时效件市场的未来不会再有以前那么高的增速了,快递行业的发展仍然依赖电商件。”多名行业人士指出,顺丰必须寻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


开战下沉市场

2018年的盈利下滑,刺激顺丰求变,将目光投向了低价竞争、已然“红海”的下沉市场。

2019年5月,顺丰推出针对电商市场的特惠专件,以较高的价格优惠幅度打入电商件市场。据财新了解,顺丰特惠专件初期试点主要面向1000票以上的客户,票均价格在8到10元,此后顺丰又不断下调特惠专件的价格区间和单量限制。

2019年11月,顺丰还与电商平台唯品会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宣布终止旗下自营快递品牌品骏的快递业务,并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这使得顺丰的电商件业务获得一次大扩张。

电商件原本是“通达系”的主战场,顺丰此前虽有涉足,但投入力度不高。顺丰2018年报显示,包括电商件在内的经济件业务当年营收20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22.43%。

特惠专件推出以后,顺丰经济件业务迅速增长,2019年实现营收269.19亿元,同比增长31.96%,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24%;2020年,经济件业务营收则达到了441.18亿元,同比大增64%,占总营收比重升至28.67%。

降维进攻,威力初显。“顺丰有较高的品牌声誉度,在价格有较大幅度优惠的背景下,与‘通达系’相比,商家会更加愿意使用顺丰。”前述快递行业资深人士指出,“这对顺丰而言,也是做大业务量、提高营收规模的最有效方式。”

但电商件市场利润空间一直较窄,残酷的价格战不断。以2019年为例,中通韵达、圆通、百世申通的平均单票收入分别为1.72元、3.19元、2.95元、2.88元、3.11元,多数公司对比上年都有超过10%的下滑。

尤其成立于2015年8月的东南亚快递公司极兔速递,2020年3月进入中国市场,迅速将电商快递行业拉入了更“无底线”的低价泥淖。极兔以委托当地“通达系”加盟商协助投递的方式完成网络搭建,并投入大量补贴,在电商快递主战场浙江义乌,一度以低于1元的价格掀起价格战狂潮。今年4月9日,极兔因“低价倾销”被义乌当地邮政监管部门要求整改。

2021年4月初,市场传闻极兔完成了18亿美元新一轮融资。而此前,凭借拼多多的单量支持,极兔在一年就达成了2000万稳定日单量,成为位列中通、韵达之后的第三席“中国加盟制快递”。

“顺丰和极兔并不直接竞争。”前述快递行业资深人士指出,顺丰特惠专件的目标是中高端电商客户,而极兔主要抢占拼多多的中低端电商客户,二者产品区间有所区隔。不过,电商快递领域的长久价格战进一步压低整个市场的利润空间,逼得顺丰也不得不以大幅降价“血拼”。

顺丰通过降价抢占了一部分电商件市场,但代价也很高昂。在2020年一季度的业绩交流会上,顺丰控股董秘甘玲透露,特惠专件达到一定量时才可以实现盈利,当时顺丰特惠专件的价格在5到8元之间,成本已经降至10元以内。

“顺丰的运输网络原本是以时效为核心的,因此成本高昂。”前述券商人士解释,比如为了追求时效,顺丰的运输车队可以50%的载运率发车,而“通达系”的车辆载运率基本在80%以上。

前述曾在顺丰供职的人士告诉财新,顺丰最初是以填仓的方式做特惠专件业务,即利用闲置运力和仓储资源去做,因此成本可以得到一定控制。但随着电商件业务规模扩大,造成原有的运输网络资源被挤占,顺丰不得不临时租用外部运力和仓储资源,导致最终成本实际进一步扩大。

为此,一向崇尚直营模式的顺丰开始建设加盟制快递网络“丰网速运”,以承接部分电商件业务,并邀请百世快递原总经理周建加盟,担任负责人。2020年9月,“丰网速运”低调起网,在广州、佛山、杭州、金华、泉州五个城市开始试运营。

这并非顺丰第一次试水加盟制。早在2018年收购广东新邦物流后,顺丰就与其共同成立了加盟制快运品牌“顺心捷达”。业内人士告诉财新,目前丰网速运加盟商主要来自顺心捷达。

截至目前,顺丰未曾公开披露丰网速运的试运营情况。“丰网速运进入的时间太晚了。”前述资深行业人士指出,以‘通达系’为主的加盟制快递已经走过扩张阶段,进入行业整合前期,新入局者除非像极兔一样深度绑定一家单量庞大的电商平台,并且有大规模资本投入,否则很难做起来。

前述原顺丰人士认为,顺丰特惠专件的快速增长证明了其在电商客户中的品牌影响力,而周建本人也具备创立一张新网络的能力,丰网速运并非没有机会,不过“缺乏商流,仍然成为影响顺丰电商件发展的主要阻力”。


新业务赚钱难

在快递主业之外,顺丰探索了多项新业务,以拓展上游货源。其中对电商屡败屡试,仍然未得要领。

2010年,顺丰推出第一个电商平台“E商圈”,以出售食品为主,含少量3C产品,同时还配套了自身的支付平台“顺丰宝”,但这次试水不久即以失败告终。2012年,顺丰推出“顺丰优选”,主打生鲜和食品零售。2014年,又推出O2O社区店“嘿客”,主打商品预购、网购线下体验、便民服务、快件自寄自取四大服务。在嘿客推出后的四个月,顺丰一度在全国铺开了2000多家门店。

但大规模的电商投入并没有带来效益。顺丰控股借壳鼎泰新材上市时曾披露,2013年至2015年,包括优选和嘿客在内的商业板块共计亏损16.06亿元。此后,顺丰将商业板块剥离上市公司体系。

“电商和物流虽然有共通之处,但用户在电商平台上购物更加注重商品款式、价格等方面,物流则是次要条件。因此尽管顺丰掌握了物流优势,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好电商业务。”一名电商平台人士指出。

屡次跨界电商失败改变了顺丰的发展思路。2021年初,顺丰低调上线生鲜配送平台“丰伙台”,外界一度认为顺丰将借社区团购风口再度进军电商领域。但王卫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坚决否认。“自己做社区电商是做不了的。”他坦承,顺丰缺乏商流(商户资源)来源,但丰伙台只是围绕一些农产地进行供应链整合,自身不会参与社区电商。“我们坚决不碰商流。”

另一方面,顺丰开始围绕大物流领域广泛布局。2017年3月,顺丰与美国快递公司UPS在中国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发力国际业务。2018年3月,顺丰以17亿元收购广东新邦物流,并成立加盟快运品牌“顺心捷达”,作为其原有直营快运业务的补充。2018年8月和10月,顺丰又先后收购全球冷链物流巨头夏晖(HAVI)和德国邮政敦豪集团(DHL)的中国区业务,成为其供应链业务的主力。

根据顺丰年报,2018年至2020年,包括快运、冷运及医药、同城、国际、供应链物流在内的新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由18.9%上升至28.24%;但这些新业务的亏损幅度也较大,比如2020年其快运业务亏损了11.58亿元,供应链物流和同城业务则共计亏损10.64亿元。

“短期内,顺丰大力投入的这些新业务还很难看到产出。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亏损预计也将进一步加大。”前述资深行业人士指出,加之时效件业务的增速放缓,顺丰本身已面临较大困境。


四网融通需降成本

时效件的增速放缓,电商件和其他新业务的亏损,都是隐藏在顺丰近几年的发展中的问题。“由于疫情对物流行业的利好作用,2020年顺丰业绩大好,只是延缓了这些问题的暴露。”前述资深行业人士认为,2021年一季度巨亏不过是一场被延缓的爆发。

王卫在4月9日的股东大会上表示,一季度时效件增速不及预期,叠加单价较低的经济件增长,造成了成本虚高;同时,春节期间的运力保障成本较高;人工成本方面,顺丰给员工春节加班补贴接近10亿元,比预期多了3亿—4亿元。

此外,顺丰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的速运网络(即直营快递网络)、快运网络、仓储网络及加盟网络“四网融通”,以共享中转场、运输线路等资源降低成本,但整合初期出现一些重叠成本,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一季度亏损超出预期。

在顺丰的设想里,通过融合上述四个网络,达成资源复用,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具体而言,四网的场地建设要尽可能在同一个园区;在四线城市货量少的地方可以共建集散点;运输上合并发车,提升车辆装载率等。

直营快递和加盟快递两个网络上,顺丰计划将电商件分层,高端电商件仍由直营网络运营,而低端电商件交由丰网运营。在丰网未能覆盖的区域,由直营网络兜底。

“四网融通实际操作会有一定难度。”一名了解顺丰的业内人士指出,比如仓储网络的共用,需要针对不同产品线划分使用时间,背后涉及很细致的测算和资源调配,要处理很多细节问题。

此外,以顺丰收购DHL中国区供应链业务为例,在顺丰大网协同下,供应链业务整体有了一定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融合问题。“比如顺丰自有的供应链业务和顺丰DHL会去抢同一个客户。”他指出。

即便实现四网融通、降低运营成本,顺丰面临的根本问题,依然是在其传统核心业务之外,能否寻找到新的盈利点;包括快运、供应链物流、同城等在内的新业务,能否在持续规模投入后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对顺丰的中长期发展情况目前还难以断言;但短期内,其业绩很难回到以往的高增长水平。顺丰的年度净利润在经历2018年 -4.57%的下滑后,2019年、2020年的增幅稳定在26%至27%的水平,但其毛利率已由2017年上市之初的20%逐步下滑至16.35%。

王卫在股东大会上也表示,二季度顺丰不会再出现亏损,但预计全年利润无法回到去年同期水平。“如果短期的利润承压能换来长期的竞争力,有机会将顺丰打造成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选择,那我愿意调低未来一两年的利润率预期,这是重要的战略。”他说。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