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派对夜之前—Netflix影集《孙家兄弟》(The Brothers Sun)演员专访 - 29 2 月, 2024

阿姆斯特丹派对夜之前—Netflix影集《孙家兄弟》(The Brothers Sun)演员专访 - 29 2 月, 2024

叶珊(Shan Yeh)

图左至右依序为钱裕扬(Justin Chien)、海蒂.关(Highdee Kuan)与李松璞(Sam Li)。(图片来源:Netflix and PAC)


阿姆斯特丹派对夜之前—Netflix影集《孙家兄弟》(The Brothers Sun)演员海蒂.关(Highdee Kuan)、李松璞(Sam Li)、钱裕扬(Justin Chien)专访


《孙家兄弟》(The Brothers Sun)2024年1月 4日在荷兰Netflix 开播后,快速进入收视率前十名。2024年1月23日夜晚,Netflix 与 PAC(注1)合办了一场派对,邀请《孙家兄弟》三位年轻的演员们海蒂.关(Highdee Kuan)、李松璞(Sam Li)、钱裕扬(Justin Chien),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 Boom Chicago 剧院,以派对和轻松聊天的形式,让演员们能与这里的艺术工作者、电影从业人员、记者们交流庆祝。

稍早前,午后,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饭店内,我得到了与三位演员问答二十分钟的机会。两天将剧集一口气看完,阅读了数篇他们的报导。发现在这些报导里,台媒喜欢问:钱裕扬的家世背景、身材与武打训练,海蒂的混血美貌;美媒喜欢问:和奥斯卡影后 Michelle Yeoh(杨紫琼)合作起来的感觉如何?本篇问答在短暂的时间里,试着绕开这些问题,把好奇的焦点放回三位年轻亚裔演员如何成为今天的模样。

有趣的是,如同《孙家兄弟》故事的文化背景有一半是台湾,或说,台裔的美国人/文化。而眼前这三位能说中文的演员拥有亚裔面孔,成长背景都是多国文化养成。考量所有人能发挥的最大值,那天下午,我们还是选择使用英文作为访谈语言。

2024年1月23日夜晚,Netflix 与 PAC(注1)合办了一场派对,邀请《孙家兄弟》三位年轻的演员们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 Boom Chicago 剧院,以派对和轻松聊天的形式,让演员们能与这里的艺术工作者、电影从业人员、记者们交流庆祝。 (图片来源:Netflix and PAC)

问:
开场问题想给海蒂:妳有多国血统,且在荷兰念书、长大。所以这次应该有点像是带着《孙家兄弟》光荣返乡?想请妳多聊聊这个感受,以及妳在荷兰的成长与回忆。

答(海蒂.关):
这次对我来说真的是美梦成真——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之一)来宣传这出戏。我在荷兰的小镇里长大,大约九岁的时候就进了海牙艺术学院学跳舞,那时我梦想成为一个专业芭蕾舞者。芭蕾舞是我的艺术入门,也是我最初学到的自我表达方式,学会去发挥创造力与说故事。但我在十六岁的时候受伤了,没办法继续跳,那时候我就毅然决然问我妈可不可以搬回旧金山。她问我说妳确定吗?妳的朋友都在荷兰这边,那会是巨大的改变喔。但我那时就是很确定、清楚知道:我想要去好莱坞追求演艺事业。我很幸运、家人也都支持,就这样从荷兰搬过去美国了。


问:
我很喜欢这出戏的对于(典型华人)家庭的那种描绘,也觉得你们两兄弟(指演员钱裕扬与李松璞)与杨紫琼之间的母子关系诠释得很细腻到位。Bruce(李松璞 饰)就是典型的台湾妈宝男;Charles(钱裕扬 饰)也是典型的台湾长男——

答(插播,钱裕扬):
我们在真实人生里的家庭背景和性格也差不多是这样……

(续)问:
虽然这出戏被定调为「黑色喜剧」,也有许多动作武打,但我自己倒是满(意外地)被亲情部分触动到了。想问你们有特别做什么演员功课吗?或是导演在拍摄之外有安排你们和孙妈妈(杨紫琼 饰)再多相处吗?
李松璞也有提到过你与角色Bruce的相似处很多,比方说你们都是在美国、由单亲妈妈带大的孩子——能多聊聊这部分吗?

答(李松璞):
我们两个(指他和钱裕扬)很常混在一起。但杨紫琼——你知道,她是国际巨星,行程很满——就比较难。
我跟Bruce(剧中角色) 相像的地方的确很多:都是台湾单亲妈妈、在美国的小镇抚养长大。我也完全懂Bruce怎么被养大、在想什么。比如说现实生活里我也是花了很多时间跟妈妈沟通为什么自己想走演员这条路,如同剧中的Bruce总是偷偷摸摸去上表演即兴课那样。

我后来跟我妈一起看《孙家兄弟》,在看第一集的时候,演到孙妈妈(杨紫琼饰)跟Bruce在吃早餐,她就边看边笑,说那吃早餐的样子就跟她和我的日常生活一模一样。

图片来源:Netflix and PAC

问:
说到角色经营,大部分关于钱裕扬的报导都着重在武打、身材训练,出色的外貌与家世背景,今天就先不问这题了。比较好奇你的专业演员养成背景,能多聊聊你在南加大戏剧系就读时候的训练吗?

答(钱裕扬):
我那时申请上南加大(USC)的全额奖学金学位,那一届三十个人,毕业的有二十二个。那是一个很扎实的学位,每学期都有很多课程训练:表演、动作、声音、小丑表演(clowning)、舞台打斗(stage combat)、社区艺术(communaute arte)、腔调训练、配音训练、舞蹈、音乐剧场(musical theatre)、唱歌……不过在所有演员养成的训练过程中,我学到最重要的事(也是最困难的)是专注和纪律。身为一个演员,面对表演各式各样的技巧,就是慢慢累积、去学起来。但我觉得专注和纪律是这个行业的核心,能够帮助你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演出后又重新回到(renew)一个好的状态。

比如说,在南加大时我演出过一场长达六小时的戏,连演两晚,每晚三小时十五分钟中场休息。两晚六小时,持续待在同样的黑盒子空间、同样的场景里,和同一批伙伴工作。那出制作对我来说就是非常好的训练,我必须长时间提醒自己专注和纪律,去待在角色里,才不会在日复一日,冗长的景与景的切换、戏与戏的重复里倦怠、懒散掉。

图片来源:Netflix and PAC

问:
可以请三位都分享一下当初决定成为演员的过程和心境吗?

答(海蒂.关):
比起一些比较传统的表演媒介(medium),我一直很热爱电影这个媒介,很着迷像《魔戒》、《哈利波特》所创造出的世界。我从小就比较孤僻,独来独往,常常回家就一头栽进屏幕里,也会自己拍一些短片。有时在人群里会觉得格格不入,屏幕的世界会让我觉得自己比较不孤单。当舞者的经验则是让我发现我很喜欢舞台,在表演的过程里,我可以去成为任何我想成为的人,会有一种「活过来了」(alive)的感觉。我刚搬到美国的时候参与制片,但很快也发现这不是最想要的工作,所以就辞职了。决心过着每天跑试镜的生活,然后去餐厅打工当服务生。要知道当你在洛杉矶当服务生,你所有的同事都是演员(笑),所以有很多消息的交流。哪里有好的表演训练班啊、哪里有试镜啊……大家会互相交流打气。

那时我也学到纪律真的非常重要,你要随时把自己保持在好的状态里,随时准备面试、被拒绝、再面试……我现在觉得自己能在这里,真的很幸运,很感激。

答(钱裕扬):
我记得自己决定要成为演员的那一刻,发生在台北天母的一个公园里。那时我正在跟当时的女友聊天,她问我以后到底想做什么,我就说也许是某种可以结合剧场或运动的工作之类的,「我决定了,当一个演员」——大概是那时候的对话,我都还记得,那时大概十六七岁吧。在台湾开始尝试演出一些商业广告后,就决定申请纽约大学和南加大的戏剧系,后来两个学校都有给奖学金,我选择去南加大。大学学的是剧场表演,后来才开始接触屏幕表演。我很爱剧场,那是充满挑战性的地方,给了我最扎实的训练。

一但决定要当演员后,我就开始非常专心在走这条路,去为这个职业量身打造一种纪律生活,断舍离许多看似稳定的人事物。 我知道这不容易,尤其一个亚裔在美国要闯,但我就是非达到目标不可。那时听说演浩克的演员马克.卢法洛(Mark Ruffalo)跑过至少八百个试镜,我就想,那好、如果他可以有八百个,那我就要跑九百个,或一千个。

答(李松璞):
我人生里最重的其中之一段对话,就是我当初如何说服我妈、说我要去当一个演员。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职业有太多风险,不确定性、不稳定的收入…….等等。但我那时就跟我妈说,在所有我人生所做过的事情里(运动啊、写程序啊……),演戏是唯一一件教会我「如何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事。演戏让我去对「生而为人」这件事有链接和深思,让我在日常生活里拥有更多同理心、更有意愿和能力去了解日常生活里的每一个人,去和他们产生沟通和链接。那直接对我的日常行为产生改变,然后我妈看到了,她觉得就如同我说的、演戏真的有让我成为更好的人,所以她同意我去走这条路。


图左至右依序为钱裕扬(Justin Chien)、海蒂.关(Highdee Kuan)与李松璞(Sam Li)。(图片来源:Netflix and PAC)


后记

二十分钟访谈,能问的相当有限。我是那日午后最后一个访问者,被带到舒适的饭店房间里,惊讶地看着他们仍旧神采奕奕,仿佛一天才刚要开始、而他们第一次受访那样。想起三人皆提到的,纪律,每天每天准备试镜、准备被拒绝。那所需要的就是尽全力将自己保持在一种「随时OK」的完美状态,那是专业演员。

海蒂在晚上的派对时,抒情说道,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演出一个好故事,纯粹是一个好故事,而我们只是在好故事里的(刚好有)亚洲血统的演员。而不是被贴着「亚裔」商标的演员。「我很期待那一天。」

数年前曾经听过在美国闯荡的演员前辈说,待在美国发展能演出的角色不多,大部分演的都只能是中国餐厅的外送小弟。而我如今看着眼前三位拥有亚洲面孔的演员,说着流利的英文(海蒂还说荷兰文),清爽讲究的妆发,谦卑的态度,超过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准备,好像随时能上戏一样。我想这真是一则励志故事吧,他们才正要开使敖翔。


注1
PAC(Pan Asia Collective)是由一群在荷兰的亚洲人成立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透过各式各样的计划,期待在荷兰的亚洲人,能从亚洲的角度和方法去讲述亚洲的故事。有兴趣者,可造访 PAC 的网站和脸书。


内容企划&文本编辑:陈亮宇。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留言

显示名称 *

电子邮件地址 *

个人网站网址

浏览器中保存显示名称、电子邮件地址及个人网站网址,以供下次发布留言时使用。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