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历史:从华府文件看台湾》导读―重返历史现场,理清台美脉络,读懂国际政治 – 菜市场政治学

《采访历史:从华府文件看台湾》导读―重返历史现场,理清台美脉络,读懂国际政治 – 菜市场政治学

whogovernstw

◎美国台湾观测站主编、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 陈方隅

书名:采访历史―从华府文件看台湾
作者:王景弘
出版日期:2024/04/08
出版社:玉山社
书本链接:https://tinyurl.com/2a8x2zw2

本书是用历史文件爬梳台美关系的先行者之一,作者王景弘先生在二○○○年就透过第一手美国国家文件局研究室的外交文档,出版这书重建过去这段风雨飘摇的历史;从一九五四年《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写到一九七三年,也就是写作当下的官方文件解密年限。作者写书的主要动机是要「发现真实」,在历经威权时期的成长与生活之后,看腻了官方的宣传用语以及独裁者所建构出来的平行世界观,希望从外国的官方文件当中,把真实的历史给写出来。于是便写出了这么一本「认识台湾」的精彩作品。

《采访历史:从华府文件看台湾(二十四周年经典增订版)》,主要是以历史事件为书写的主题,作者一共选了台美十个大事件,每一个历史事件均重现非常详细的前因后果,把蒋介石政府与美方的交涉与谈判过程都写出来。这些重大事件包括: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因应一九五八年台海危机、蒙古入联合国案、美国如何应对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梦、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次保卫战,及蒋经国和台湾化的过程等等。

整本书描写了在这些历史事件背后,我方外交人员是如何进行折冲尊俎的工作、美方与我方的应对,包含了当年的谁对谁讲了什么与交涉过程往来,都有详细的纪录。在这当中,除了可以了解每个事件的详细脉络外,实在很难忽视其中一个主要人物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做决策的蒋介石是多么地任性、不理智。而在近期出版同样由历史文件重建的历史专书,例如陈翠莲教授于二○二三年底所出版的作品《重探战后台湾政治史》,都可以看到相同的状况。

从历史文件当中还原出来的蒋介石样貌不太好看。本书描绘了一个不顾后果、不懂国际关系,极为偏执而坚持虚幻的中华正统和反攻大陆美梦,且许多时候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面对外交事务的一位领导者。例如,他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断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例如越战的时候他提出从西南反攻的计划,甚至,他会绕过外交途径,用各种方式试图说服美国政府支持。反观美国,则需要不断地派员应付两蒋,甚至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中,成立项目小组讨论。不过,美方各种动作的目的都是要说服两蒋,跟他们说反攻不可行,因为如此一来,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冲突,甚至核子冲突。

另一个例子是,在一九六一年外蒙古要加入联合国,蒋介石原本坚持要动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的否决权,即使这样做会让苏联出来否决非洲国家毛里塔尼亚的入会案,以致于在当时我方正努力阻挡的「中国代表权案」,会让其他国家对中华民国反感而直接危及到联合国会籍。美方花了很多心力才说服蒋介石:不要再坚持己见。而最后蒋介石把驻美大使叶公超(他跟美方建议的意见是一致的)当作代罪羔羊,急忙把叶从美国召回,连给他回去收拾个人物品的机会都没有。

叶公超在本书前面章节就登场,他在《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签订过程中扮演超级重要角色、为中华民国争取到许多重要条款的前外交部长。作者在第二章解释了这个条约为什么如此重要,及台美之间是怎么交涉才完成谈判与签约。这个条约让中华民国成为美国的「条约盟友」,由美国提供安全保证。对照陈翠莲教授的著作,我们也可以得知,美国在韩战之后对台湾地位的研究、政策的讨论,都做了很多的努力。中华民国与日本所签订的《中日和约》也是由美国主导安排的。而在本书的附录部分,作者也附上了美国国务院所做的「台湾法律地位」研究报告。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在外蒙古案当中,虽然美国希望我方不要使用否决权,但也为我方提出了「重要议题案」;也就是说,让联合国当中处理「中国代表权案」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提高表决的门槛。而我们也就靠着这种方式,让中华民国多延后了十年的联合国代表权。重点在于,蒋介石的「正统中国」观念,让中华民国的外交工作遇到了不少的麻烦,后面也直接导致了我们失去联合国席位。第九章则对我们的联合国代表权保卫战做了很详细的纪录,看完就会知道,当时蒋介石对外宣称所谓「因为汉贼不两立而主动退出联合国」是多么荒谬的事情。

在一九七一年美国提出了「双重代表权」*的提案,努力进行协商。尤其美国甚至已经和苏联代表会谈,并且获得不差的回应。双重代表权看来势在必行。结果两蒋都不愿意去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不愿意用这一点来换取各国对双重代表权的支持。即使各界都不断呼吁我方,包括美国在内,不断努力想要说服中华民国不要退出联合国。当阿尔巴尼亚的提案**一被提出来后,美方认为,如果不主动提及安理会席次让给中共,将会很难击败阿尔巴尼亚的提案,结果台北方面跟美方的磋商一直纠结在一些小细节,例如要求美方不要给出承诺、要求美方声明里面不要提到「台湾一千四百万居民」(因为两蒋还自认代表全中国七亿人民);即使有不少中华民国友好的国家像是新西兰、澳洲,都明确表达要直接谈安理会的问题,然后会支持中华民国留在联合国,但台北方面都不为所动。看到这段历史,真的是无限扼腕。作者形容老蒋的心态:宁为玉碎,毋为瓦全。若我们换位思考,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位友我的国安或外交策士看到蒋介石这种心态,恐怕也都是只能傻眼与苦笑吧!

阅读本书可以更加体会到,历史文件像是照妖镜。这也显示以前党国教育如此厉害,可以把蒋介石描写成民族救星,实际上是各种外交灾难的最佳制造者。这样的论点和其他的历史书都已经有很好的对照,例如陈翠莲教授的书中,也有类似的观察与结论。

当然,本书的重点并非描写蒋介石有多么地莫名其妙,而是在重建这些重大事件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外交的交互。了解这些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台美关系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个样子,也更能够理解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所在乎的「国家利益」,并依此去和其他的国际行为者交互。

以史为鉴,我们从这些历史事件当中可以看到很多当代的影子。例如,关于到底要不要出兵到国外或是该如何介入军事冲突,美国国内一直都会有很多辩论,不同决策层级与不同单位,都会有各自的利益考量。本书其中一个篇章描写一九五八年台海危机、八二三砲战之后,美国对于介入方式与程度的辩论,根本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战略模糊」辩论的翻版。各方都会不断讨论:到底要不要协防台湾的离岛,要运多少武器、什么层级的武器,到底该介入到什么程度。这些议题都需要很多的协商、讨论、游说,且这些事情都需要由外交专业人士来进行,他们也需要很好的政治判断力。

过去数年来,有许多相关作品问世,例如林孝庭所写的《意外的国度》《蒋经国的台湾时代》,陈翠莲所写的《重探战后台湾政治史》《重构二二八》,这些书也都是用第一手历史文件带我们回到过去,一步一步探索为什么台湾、美国、中国的关系会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很显然地,美国、中国国民党政府与台湾社会,各方都有很多的交互。然而,我们也必须要透过史料,才能得知这些交互的背后脉络。玉山社决定重新出版《采访历史》一书,当然是一大盛事。身为读者的我们很幸运,可以轻松地阅读并且享受到这些辛苦爬梳文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更加认识台湾和中华民国这一路走来的历史。

Tagged on: 中华民国 台美关系 外交 历史 蒋介石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