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PMI分析|经济扩张速度放缓 稳增长仍需政策助力

财新PMI分析|经济扩张速度放缓 稳增长仍需政策助力

文|财新 于海荣
9月两大行业扩张速度均放缓;高频数据显示,在前期政策的推动下经济有企稳迹象,房地产和地方债风险的处置仍是影响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修复的关键

【财新网】随着前期出台的政策陆续落地显效,2023年9月,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景气继续扩张,但速度放缓,经济修复动能仍然偏弱。

10月1日公布的9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0.6,低于上月0.4个百分点;财新中国服务业PMI下降1.6个百分点至50.2,降至年内最低。两大行业扩张速度均放缓,拖累当月财新中国综合PMI下降0.8个百分点,录得50.9,亦为年内最低。

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PMI并不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制造业PMI上升0.5个百分点至50.2,连续四个月攀升,4月以来首次位于荣枯线上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提高0.4个百分点至50.9,连降五个月后首次回升,综合PMI生产指数回升0.7个百分点至52.0,为三个月最高。

两个制造业PMI多数分项指数走势相同:两个生产指数、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均上升且处于扩张区间,其中财新中国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录得2月以来新高,其余三个价格指数创近一年半最高;两个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在收缩区间上升;两个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在扩张区间下降;两个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也均下降,但分处荣枯线两侧。

不同的是,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在扩张区间下降,就业指数在上月扩张后再度落入收缩区间,产成品库存指数升入扩张区间;统计局制造业PMI中,新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上升至4月以来最高,就业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在收缩区间微升,产成品库存指数则在收缩区间下降。

两个服务业PMI分项指数也大同小异:两个服务业新业务指数虽然分处荣枯线两侧且一降一平,但均为年内最低,两个就业指数均在收缩区间下降,两个投入品价格指数均在扩张区间下降,两个销售价格指数则均上升。不同的是,财新中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在扩张区间回落至2022年12月以来最低,统计局这一指数则在上月年内最低的水平上小幅回升。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9月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景气度均在扩张区间下降,后者降速更为明显,就业市场受制造业拖累,综合就业指数四个月来首次收缩。过去几月政策密集出台,宏观经济呈现企稳迹象,不过修复基础仍不稳固,国内需求依然不足,外部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就业市场压力仍然偏大。下一阶段,前期各项稳经济政策落地见效情况应是关注重点,稳就业、增收入等关键环节或需进一步加力。此外,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相关调控措施放松效果较为有限,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挤压及相关风险更值得关注。

2023年8月,高温暴雨洪灾等影响逐渐消退,主要经济增长指标普遍回升。9月高频数据显示,虽然暑假结束出行回落,但工业生产改善,货运量继续回暖,房地产销售在调控持续放松的带动下环比加速,经济有企稳迹象。

这与近期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有一定关系。货币政策方面,在两次降息后,央行9月超预期降准0.25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表示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财政政策方面,专项债发行提速,一揽子化债方案中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已经启动,化债与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相结合,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房地产政策方面,首套房“认房不认贷”、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进入落实阶段,二线城市密集放松限购政策,一线城市中广州、深圳也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

不过,这些政策的效果尚需观察。9月制造业中小企业新订单指数均小幅下滑,中国物流与企业联合会的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企业比重已连续三个月下降,但仍在58%以上,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高和资金紧张的制造业企业占比均比上月上升;非制造业企业中仍有54%以上的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从首套房“认房不认贷”落地后的情况看,一线城市热度仅维持了两周左右,后续政策的效果将更多取决于购房者的收入和预期变化。

进入四季度,受基数走低影响,经济指标同比表现有望改善,但如何处理好房地产和地方债两大风险,仍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修复的关键,相关政策仍有待细化和落地。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