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丨好大学,是否应有一个好宿舍 - 南都观察

读者来信丨好大学,是否应有一个好宿舍 - 南都观察

南都观察

阮唐(大龄博士生)全文2100余字,阅读约需4分钟


市场化的租赁和高校提供的基本保障相结合,或许是未来高校学生住宿模式的趋势。

 

朋友刚读研时就在校外租了房子,但最近因为疫情管控,学校严查校外住宿,“建议”他住回学校,理由是:“只允许已婚或者重病的人在外租房”。

 

想住校外的住不了,不想住校外的却必须住。西南交大的硕博新生今年临近开学时,被学校通知:“宿舍资源紧张”,需要部分学生自行在外租房并承担相应费用。

 

在此之前,清华、复旦等高校已明文提出,不负责定向就业、全日制专业硕士等类别学生的住宿问题。

 

高校学子来自天南地北,经济条件不同,对住宿条件的要求,和为此愿意付出的经济成本也不尽相同。但不少读大学的人,似乎都吐槽过学校的住宿条件和住宿管理制度。

 

▌住得真不太行

 

这些年,高校“豪华宿舍”屡屡冲上热搜,但点开一看,所谓“豪华”,不过就是两人间、有空调、有独立卫生间。而且,空调很多还是高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特许经营”的,收取学生每年400元左右的租赁费用。

 

至于24小时热水,想都不要想。直到现在,能让学生使用吹风机的高校都寥寥无几。

 

普遍的情况是,学生一般都住在四人间或六人间,活动和储物空间非常有限,需要去楼道里洗漱、如厕;如果洗澡,可能要前往公寓楼外的大澡堂;而洗衣机一类的必要生活设备,则需要排队使用。

 

条件差也就罢了,有的宿舍甚至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据央广网、央视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吉林大学、西安交大、广东财经等高校,部分宿舍被质疑甲醛超标;吉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的一些宿舍出现了危房阴阳楼、隔板房的问题。

 

除此之外,住宿也有一些区别对待:山东财经、哈工大(深圳)就被爆出,曾“动员”学生给留学生腾宿舍、硕博生给本科生腾宿舍。


 

▌为什么住得差

 

住得不好有历史原因:一穷二白的时候,学校只能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住宿保障。毕竟那个时代,普通工人住的也都是板房筒子楼。学生有个床板,有张桌子,也就行了。

 

但几十年过去了,居民的住宿条件不断改善,学生宿舍还原地踏步,为什么呢?

 

问就是没钱。

 

过去扩招、院系合并、学术研究“军备竞赛”等活动,让不少学校的财政状况捉襟见肘,很难再拿出多余的钱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何况新建宿舍楼还没有地。我们能看到的“豪华宿舍”,多是高校在争取到建设新校区项目后顺带搞起来的工程。

 

除了没钱,还可能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住宿条件的改善,很难排到高校议事议程的前列。高校排名里并没有“学生住得体面”这一项。“学生就是要吃苦”的意识,仍然根植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之中,即便住得差一点,“忍一忍就过去了”。

 

此外,从管理角度看,集体住宿的确有很多便利之处:人员集中、作息统一、行动可控、信息传达便捷,有利于促进集体意识的形成,能很好地提高住宿者的服从性,并使其以宿舍为单位形成自我管理和互相监督的单位。


 

▌改善住宿条件的尝试

 

当改善住宿条件无望,学生只能通过自行租赁房屋的形式“自救”。

 

高校学生在外住宿非常普遍,高校周围也能诞生一批“学区房”,用来服务因考研考公、婚恋、创作、休养、宿舍关系紧张等原因需要在外住宿的学生。但实际上,学生在外住宿并不是一个被鼓励的行为:教育部和陕西、北京等地的教育部门都曾出台文件,明确指出“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在外居住的学生,需要履行备案、签订安全责任书等手续。

 

尤其近两年,因为疫情管控,即便宿舍的隔离条件远不如居民住宅,学校仍希望学生在校内接受网格化管理。
 

除了管理需求,高校也是有宣传需求的。

 

学校明白,学生需要良好的住宿条件。因此,部分高校招生时,会将其作为一个宣传重点,厦门大学就是其中非常成功的一例。提到厦大的学生宿舍,不少人都有“无敌海景房”的印象。一些学校因为建设新校区而具备了条件良好的宿舍时,也会不遗余力地宣传。比如,西安交大兴建创新港校区后,因为配备了单人间、空调、独立卫生间而被广为点赞。
在硬件上卷不起来的高校,会通过管理提升学生的住宿体验。这几年,不少高校都通过依作息分配宿舍、自选舍友等举措,来减少住宿时可能产生的摩擦,减少学生因住宿产生的矛盾和不悦。


可这些努力,只是杯水车薪,大多数学生的居住条件仍很难有质的变化。


 

▌高校住宿也要丰俭由人

 

人有维持其原有生活水平的惯性。很多人读大学时,才第一次住宿舍。正如前文所说,居民的居住条件在不断提升,高校的住宿条件却原地踏步。现在的很多高校宿舍已很难满足学生的住宿要求了,家里离校近的学生可以争取走读等形式,其他学生,则会有在外租房的强烈愿望。
 

市场化的租赁和高校提供的基本保障相结合,或许是未来高校学生住宿模式的趋势,而且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市场化租赁可以为学生提供满足其舒适度等方面需求的房屋;高校提供的基本保障,则能帮助囊中羞涩的学生。
 

当然,这并不是说,高校的“基本保障”就是一张床板、半张桌子。相反,高校的住宿保障,应当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如今的高校学子,多是00后,他们渴望体面的住宿环境:足够的独立空间,以保证隐私;必要的设施,以保证基本的卫生需求;合理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安全和愉悦。而不单单是一个晚上能躺一觉的地方,不是一个从“遥远”的澡堂走回来吹个头发就可能导致跳闸、随后被没收吹风机并被勒令做检讨的住宿体验。
 

稍微拔高一点儿说,一个尊重学生需求,重视改善住宿环境、给予学生独立空间的高校,或许可以给更多学子留下更加美好的青春记忆,培养出有独立意识的、愿意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题图为武汉大学宿舍楼,来自“华声在线”。



本文章由 flowerss 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查看原文:读者来信丨好大学,是否应有一个好宿舍 - 南都观察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