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男女足,到底是谁不行。

说说男女足,到底是谁不行。

沧海客@爱翡翠

骂男足请直接,骂男人也请直接。

起因当然很简单,中国男足又输了,又被骂了,当然这两件事对于足球观众来说都挺正常,像我这种十几年不看中国男足的球迷都不会因为这个事情有什么感慨了,如果稍微熟悉点亚洲足球其实可以知道中国搞不好是这个小组最弱的队。

至于对男足的态度,可以先摆在这里:如果你认为排名世界七十多的男足输球丢人,那么排名不如它的发展指标,包括且不限于性别平等指数、人均工资水平等等,就更丢人。我个人认为都丢人,而且男足相对来说不是那么丢人的一项。

但是为什么要说这个,是因为每次输球的时候都会看到拿女足来踩一脚的声音,其实我不反对大家骂男的不行,我自己经常也骂,但是作为球迷,不是很喜欢看到这类言论,因为很多人真的从来不关心足球(当然足球也没有必须被关心的理由),甚至也不是真的关心女足发展和比赛,只是喜欢跟着媒体复读国足废物白斩鸡。看了许多年足球也还是想说说,为什么拿女足去踩男足是有问题的。——直白点说,骂男足随意,夸女足也很好,但男女足比赛就像两个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的不同考试,比成绩意义真的很低。

当然这些东西未必有人在意,因为竞技体育在豆瓣关注程度本来就很低,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下的人可能更少。就当作一个球迷角度的声音吧。

先说三个前提:

1.任何竞技运动的发展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2.任何竞技运动的水平都依赖于各种资源(不仅仅是钱,但很重要一部分是钱)的投入

并且,只有积累的投入够多,才真的有产出的可能。

3.现代竞技运动领域,国家队的基础是职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的诞生需要职业比赛作为土壤。

这一点在足球上特别明显,高水平竞技赛事上出现业余球员(比如世界杯的冰岛)是一个奇迹,而且这个奇迹也依赖于非常职业的投入(包括了训练、技战术等环节)。所以从大赛来看,国家队领域的强队,要么本国就有高水平联赛(德、西、意、巴),要么国家队成员大都在其他国家的高水平联赛效力(法、比、阿)。

那么从这三个条件来看。

我们以熟悉的男子足球强国为例,目前有据可查的英格兰足球俱乐部之间的联赛,起源于1888年,第一届冠军是普雷斯顿(这支球队在九十年代还从曼联租借过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叫贝克汉姆),从1892年开始就有了升降级联赛。1898年有了意大利联赛,德国比较晚是1933年,足球王国巴西也是1933年就有了职业联赛,30年代有了最重要的国际赛事世界杯。男子职业足球飞速发展是从二战后开始的,基本上世界强国的格局差不多也是那个时代开始形成。而且水平进步也非常依赖于不同国家不同联赛之间的对抗,比如英格兰足球曾经还是顶级强队拿过世界冠军,但是自从海瑟尔惨案禁止英格兰俱乐部参加欧洲赛事之后,外援断绝导致那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之后跟大陆差距非常明显。

那么经常被骂的中国男足是什么时候开始职业化的呢?答案是1987年甲级联赛改革算先声,不能说的那一年甲A成立,94年才开始职业化。而从1958年退出国际足联开始,到74年返回亚洲杯,其实已经离开世界足球十几年,整个足球环境都已经落后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当然中国男足改来改去越搞越差原因很多,根子首先还是在足协和总局,隔壁日本从差不多的时间开始发展,现在已经是世界杯常客了,堪称洋务运动vs明治维新的重演。

这里面有一个插曲是李宁奥运会失误之后,总局搞出了所谓“小巧难女少”也就是“小众小球项目、技巧性项目、难度、女子项目和比赛人数少(单人或双人项目)”田忌赛马思路,从1995年《奥运争光计划》里面还能看到这个思路的具体表述:

在实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确定现有奥运会重点项目。优势项目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基本保证,要继续巩固和发展18个国家重点投入项目中现有优势小项和潜优势小项,大力开发若干短期内能够达到世界水平的小项以及女子等项目。 据统计,我国26个夏季奥运项目中有60个左右优势小项和70个左右潜优势小项,这些小项是我国竞技体育攀登世界高峰的主要力量。同时要注意奥运会设项变化,对有可能进入奥运会的优势项目也要给予扶待。要改革传统的重点布局方法,以奥运会有希望获奖牌为主要标准。

这个政策把一些无望夺冠的竞技项目直接从体制支持内开除掉了,典型就是男子三大球,事实上中国足球是体育大类里面极少数盈利项目,而且几乎都来自男足市场的盈利。以2018年为例(19之后受政策和新冠的影响市场变化更大):2018年度中国足球协会各项收入合计8.4亿元。其中授权、赞助以及合作收入共计6.6亿元,占比78.6%;国家体育总局购买服务收入共计1.3亿元,占比15.5%;其他收入合计0.5亿元,占比5.9% 。 各级国家队支出2亿5529万元。包括各级国家队教练团队支出,男女足成年国家队、青少年国家队集训和比赛支出。各类竞赛支出2亿0375万;青训中心建设与青少年足球培养支出7461万元;宣传与推广支出3578万元;专业人才培养支出1426万元。

对比之下女足比较特殊,差不多同一时代女足赛事也在欧洲出现了,但是1921年英足总禁止了旗下球场和裁判参与女足运动,直到50年之后的1971年才告打破,德国差不多也是同时,巴西要更晚到1981年。从规则上说这是巨大的性别不平等。而1971年开始仅仅宣告了女性有资格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事实上2009年里昂俱乐部才是第一家与女子足球运动员签订职业合同的女子足球俱乐部,在此之前世界主要范围内的女足运动处于一个长期无人关注且无人问津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全世界搞得好的女足几乎没有几个。甚至同为亚洲强队还排在中国队前面的日本,去年才成立了自己的职业女足联赛……

这一点美国优势大很多,1971年美国国家队成立时候应该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到五支女子国家队之一。原因来自1972年美国国会出台的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条明确要求:教育机构在体育奖学金、运动装备、体育设施和提供教练等方面,男女运动项目必须一视同仁。这条法案直接把从事足球运动的美国女性比例拉到了世界第一。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男足发展水平一般但是美国女足发展水平很高的原因。

中国足球在体工队时代恰好保住了男女平等的优势,也就有了女性持续加入足球运动的基础,第一届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是1981年举办,84年建立女足国家队,其实正好就是世界范围内女子足球开始普遍发展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也是1991年首届女足世界杯在中国举办的原因所在——因为中国当时是世界范围内女足基础最好的国家之一,而奥运会第一次增设女足是1996年。

中国女足就是世界最早几批国家级队伍、世界女子足球的倡导者之一、世界女子足球职业化的先锋和顶级强队,这毫无问题。

但是与此同时,事实的另一面是——中国女足最兴盛的上世纪90年代末,世界范围内女足几乎还没有真正发展。同时期的职业化女子足球队只有北欧、美国、中国。即使现在的相对优势,也是建立在女足比别人早几十年走职业运动员道路基础上的。

个人可以作为旁证:孙雯跟刘爱玲是个人能力和历史地位足以载入前十甚至前五的女子足球运动员,但是男子足球历史上,前一百有没有亚洲人和北美人能进去,可能要打个问号——这里面因素很复杂,但是发展水平和起步时间,一定是其中之一。

这就是足球发展过程中另外一面的问题:职业化程度和投入。

昨天的广播里面我说了一句亚洲五个男足强国两伊卡阿沙没有女足,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在国际足联的比赛里面你能看见伊朗女足,但是对于球迷来说,没有职业化的业余足球很难进入观赛视野,所以这是我表述有错的地方。但是这个错误不影响问题的实质:没有职业化球队跟赛事的国家根本就不能算有真正的职业女足,世界范围内女足职业化程度至今都不高,投入也不高,中国在其中是佼佼者。

按照FIFA2021年的数据,中国女足联赛的运营支出是世界第一 (包括球员薪资、比赛日运营、营销、技术设施、管理成本等) ,俱乐部收入是世界第二。但是这份报告包括的内容是——三十个女足联赛的二百八十多家俱乐部。为什么只有这些?因为全世界的女足职业联赛就只有这些。再说得透彻一点,一百多个参与排名的女足国家和地区,剩下都是在拿业余运动员在跟着参与。

对比一下,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男足,中国队排名77,接近40个国家的职业女足,中国排名19,是不是差不多?至于为什么非要把业余足球队伍去了……

18男足世界杯亚洲5个名额46队参赛争夺,19女足世界杯亚洲5个名额21队参赛争夺。 对比一下是不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的难度?上届世界杯亚洲有五个队参加,然后朝鲜被禁赛,上去的第六名泰国……被美国踢了13个……

而且对于女足来说,其实跟男足面临的问题相近,就是中国作为体育弱国的不争现实,以及中国足球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落后,当然你也可以说男的不行,因为毕竟管女足的领导,这个系统里面的专业人员还是男的占多数。但是随着大多数国家对于女足投入的上升,中国女足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已经直线下滑了,无论是实际的技战术水平还是球市表现。但是舆论不在意这个,事实上中国女足的最大悲哀就是——哪怕是以此来骂男足的人,甚至都不关心中国女足自身的比赛和发展。

那么到此可以按舆论场的逻辑去反问几个问题了:

如果世界排名77的中国男足输给了排名95的越南男足是男的不行。

那么世界排名19的中国女足打平了世界排名105,全队只有四个职业运动员的赞比亚女足呢?

东京奥运会的进球丢球比例写出来其实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成绩。

当然,你也可以说男足名次就是差,女足凭什么去跟男足比差,这没问题,毕竟男女足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比赛,但是既然知道这是不同的比赛,拿一个去嘲讽另一个价值很低,甚至对于女足观众和运动员来说也不想看到这种话,如果你只是骂男足垃圾其实完全没有问题。

此外,盲人男子足球是残奥会项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中国队简直是世界强队,保底八强稳定四强最高亚军的水平,这个战绩甚至比女足还好看,是不是证明中国男的不行但是只要瞎了就行?

所以结论其实很简单,就是足球里面当然有很多结构性的性别问题,但在讨论性别问题之外,也请对足球这件事情有一点点基本的尊重。当然你也可以仅仅发泄一下对于现状的不满,毕竟媒体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做的,但是这无助于真正解决问题,不管你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最后说一点对于女足的感受,我很理解王霜的那句话,事实上我关注过的女足球员里面不止有一个人说过类似的,也不止有一个人说过希望大家在比赛之后也能继续关注联赛的发展。但是舆论中最常见的还是把她们当成了抨击男足甚至抨击男性的工具,对于一个也看女足赛事的球迷来说,我的个人感受是你们想要抨击这些工具实在太多了,真的不需要拿你们不关注的女足来说事情。

要承认的当然是在足球这项竞技体育项目里面充满了许多结构性的问题。比如常见的一个说法:女足观赏性不强导致无人关注。这是一句大实话。

但是除了男女生理状况之间的区别外,男子职业足球的观赏性和竞技水平是一百多年以来不断提升锤炼的结果,看似微小的技战术改变可能就是十几年甚至更久远的影响,在这期间不同地区不同群体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足球道路。

女足在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缺席的,当然不是女性没法踢好足球,而是没有获取到足够的资源。而在世界上已经能够看到,女足可以在得到重视之后飞速提升水平,尤其是在那些足球基础和足球氛围良好的国家,法国、英格兰和荷兰都是很好的例子。

同样,王霜也是个很好的例子,能够看到一名运动员如何以天赋突破种种环境的枷锁——无论来自性别偏见、管理政策、资源的不同投入乃至更多愚蠢的官僚系统——去追寻竞技上能够达到的极致。这本来是探索职业足球和竞技体育本身的过程,竞技体育也有属于它自身的规律,而不仅仅在于“取得成功的是一个()人”。事实上竞技体育中固然有代表国家、民族、地区对立的面相,也同样有超越这些对立的一面。但是我们的舆论场里反复渲染的是:女足的收入不高、没有负面新闻、服从管理甚至拼搏精神——最终这些都变成了反衬男足失败的一面镜子。不但无助于对女足自身发展的关注,甚至也无助于打破性别的偏见。女性参与足球本来应该是因为自己希望,做自己想要做的,而不是争取某些荣誉的工具,也不是“女足好管理好出成绩”,更不是因为男足输了球国家就应该“更重视女足”,这对于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的运动员们,并不公平。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