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美国大学平权

聊聊美国大学平权

学术状态帝

趁大选间隙,按照昨天的承诺,聊聊美国大学

华人一直非常诟病美国大学的平权运动,亚裔入学往往需要更高的成绩和更苛刻的条件。这种明显不合理的现象,从中国人的角度是永远想不通的。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先挖掘下什么叫美国特色的大学教育。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大学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这点是永远不变的。正如我国大学担负着培养大量高技能劳(jiu)动(cai)力实现弯道超车的使命一样,美国大学也有自己的使命:

上个世纪70年代前,美国大学的使命就是维护统治白人阶级的地位。在那年代,犹太人没法上常青藤,法学院都是男生,更不用说少数族裔。除了展露天才的底层人民,基本不是学校校友圈子的人就不可能进去。所以父母上哈佛的孩子大概率上哈佛,世世代代维持对知识的统治。

到70年代平权运动开始后,社会风向变了,大家不干了。在高涨的公平诉求之前,老旧的封闭式招生已经不能给学校带来学术成绩和声望的提高。所以鸡贼的大学见风使舵,开始提倡多元化的入学标准,安抚愤怒的底层人民,以免被社会抛弃。

但是开放归开放,许多族裔(包括华人)因为历史的积累,申请者的履历实在太不堪了。白人素质教育从小德智体美劳,华人小孩天天在洗衣店里帮工,黑人小孩更不用说,能在社区活下来就不错了。唯素质论最后入学的依然是统治阶级那一群(时至今日,父母是哈佛校友的子女的录取率依然是其他人的3倍)。所以很多事情只能先放水:亚裔孩子爱读书,那我加入标准化考试,黑人小孩爱运动,我多招点体育生,犹太人俄国人家里拉琴的多,乐器特长也招招。一来二去效果也挺好,多元化提上来了,学校成绩也没掉。毕竟智商正常的人你砸这么多资源,该学的都能学会。多元特长还能有助于文体两开花,岂不美哉。

但这种水多加盐盐多加水的招生调整,最终的归宿还是逃不了卷卷的宿命。就比如考试成绩吧。没平权那会,大学看成绩就马马虎虎。可现在为了亚裔小孩重视起来了,于是亚裔痛哭流涕。为了不辜负大学一片好心,大家狠命发挥种族天赋,把分数都考的高高的。大学一看不行啊,这不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了么。再说千篇一律的简历,再怎么好看都跟多元化背道而驰。所以只能又开始新一轮给其他族裔的放水了。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对黑人的体育招生里,甚至也发生在高中内。比如美国顶尖私立PhillipExeter高中,里头不是素质强人就是天才少年,但每年哈佛MIT啥的最多不招超过20%。在好的高中里,学生申请反而更多的是跟自己学校的同学竞争。这点GossipGirl里也提到过,就不多说了。

所以你看,华人矛盾就在此。大学因为多元化,允许每个族裔靠自己擅长的事情入学。但是也因为如此,所以每个族裔都挑擅长的事做。最后就变成路径依赖,所有人在自己在自己族裔里卷,在自己学校里卷。学区卷学区,名校卷名校——这点美国太聪明了,通过分而治之,把大尺度卷变成小尺度卷。名义上实现了多元化,最后依然还是维持统治阶级的利益。

BUT,从始至终,美国大学就没把学术成绩当做自己的priority。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影响力,只在乎能否输出符合美国社会需要的人。这点上看,一个从小在社区摸爬滚打的黑人社会活动家显然比一个平庸的东亚做题家更受青睐。只不过靠着恐怖的教育资源和移民人才,人家学术成绩依然绝冠全球,这就是霸权主义的操蛋,不服不行。

华人一代做题家移民的症结就在于路径依赖,因为知道自己擅长做题,所以觉得在这里没人跟我比做题更稳了。殊不知美国大学早就想好了,你爱做什么他就用族裔政治给你设个小生态,让你养蛊最后他挑几个蛊王就行。现在很多家长一听AA就跳脚,其实这是美国的统治阶级在提醒你,我是因为给你们面子才考虑成绩的,让孩子打打篮球谈谈恋爱去黑哥哥那一起搞社区建设,别TM卷太过分了影响我孩子入学。

至于你说美国这个大学招生好不好,对不对。这个就不知道了因为你也想不出一个替代的招生方案去解决美国复杂的种族阶层不平等。只是想说,华人家长应该要意识到美国的规则不会跟着华人变的,与其继续卷孩子,不如转变下思路根据孩子特长寻找蓝海吧​​​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