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小政府吗?

美国是小政府吗?

莱茵行宫伯爵

有这样一个政府,它的财政收入占全国产出的不到10%,其中7成靠的是关税。

它的中央政府雇员数目不到全国最大铁路公司的1/5,公共部门雇员不到全国劳动力的2%。

在大多数人印象当中,这样一个政府应该算“小政府”吧。

那么我得指出——20世纪初的美国政府和清政府都符合以上描述

说清政府是个“小政府”,显然是别扭的。清朝专制皇权登峰造极,封建官僚根深蒂固,怎么看都不太符合“小政府”的形象。

问题就出在,大政府(Big Government)和小政府(Limited Government)并不是一对严格意义上的反义词,中文翻译的“大”和“小”造成了这种歧义。

如英文所示,大政府一词强调的是规模,而小政府一词强调的是限制,两者之间当然有冲突,但这种冲突并不是绝对的。

所以,清政府从规模来讲站在大政府的反面,从限制来讲又站在小政府的反面。“大政府”“小政府”这套说法用在一个尚未完成近代化转型的国家身上原本就是荒谬的。

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很难汲取全社会10%以上的产出。而且无论怎么组织,都是一小撮地主-奴隶主阶层实施寡头统治的工具,雇员不可能太多。因此描述古代社会时,使用现代意义上的“大政府”“小政府”有以今推古之误。

例如有说清朝是小政府,宋朝是大政府,文景时的汉朝是小政府,武帝时转向大政府的,此类说法的噱头成分远大于实际意义。

美国生于现代,大政府小政府的讨论在它身上才是有意义的。

总的来说,19世纪的美国是个典型的小政府(无论看规模还是边界),伴随世界性的公共部门扩张,20世纪的美国政府转型成为大政府,但小政府作为一种思想和原则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20世纪初,在寡头资本主义的极盛时代,该公司的雇员规模就有美国联邦政府5倍。

一、小政府的起源(1790-1860年)

1790年,美国发生了该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密室会谈。

彼时,刚独立不久的美国依然是个寡头统治的国家,少数几个人的共识就可以改变整个国家的方向。三位“建国先贤”,杰斐逊、麦迪逊和汉密尔顿达成了一项交易,杰斐逊和麦迪逊代表的民主共和党人同意扩大联邦财政部的权力,作为交换,汉密尔顿代表的联邦党人同意把国家首都定在靠近南方的新城华盛顿,而非新英格兰资产阶级钟爱的纽约。

这次会谈的后果,就是联邦政府首次建立了稳固的财政体系。1791年,美国历史上第一家事实上的中央银行,美国第一银行成立。强调扩大联邦政府权力的联邦党人迎来了十年黄金时期,史称联邦党人时代(1788-1800年)。

但是好景不长,1800年杰斐逊当选总统之后,强调州权的民主共和党(及其继承者民主党)长期占到上风。在1800-1860年间,“限制中央政府权力”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美国内战前,联邦政府支出常年占社会总产出的2%以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配份额也显著高于联邦政府。除了在1840年代部分州政府引发的债务危机当中出手解围以外,联邦政府做的事情基本就是无为而治。

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古典自由主义者的理想图景,但是民主党人在美国政坛的优势没有维持下去,危机也迫使美国做出改变。随着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终于走上了扩张之路。

音乐剧《汉密尔顿》。汉密尔顿是美国财政体系的主要设计者,他的思想遗产在他去世半个多世纪后才开始大放异彩。

二、共和党霸权时代(1861-1931年)

从形成脉络来说,共和党的主要前身是辉格党,再往前就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的联邦党。共和党人推崇汉密尔顿主义,主张建立更强大的联邦政府。

在1861-1931年间,共和党人长期垄断美国总统宝座,只给过对手民主党两次机会。共和党霸权时代美国政府的规模和影响力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20世纪初的“进步时代”。

借助南北战争胜利的余威和林肯的光环,共和党人推行了一系列扩大政府规模的举措。特别是《宅地法》和《太平洋铁路法案》开了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在西进运动当中,主导土地分配的美国政府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主,出售土地是当时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步时代的美国政府开始监管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统筹跨地区的司法(在此之前都由私人侦探公司主导),还开始发放社会福利(虽然只有内战老兵这一个受惠群体)。

1914年前美国政府的扩张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特别是反对者眼中)已经非常迅猛了,但是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扩张的步子还是不大,美国政府依然没有成为大政府。

1913年,美国政府支出占社会产出的比例达到8.5%,同年英国是12.4%,德国是14.5%,中央财政依然高度依赖关税。相比欧洲国家,美国基本不给老兵以外的群体发福利,公务员也很少,大多数政府雇员都是邮递员。

建国后120年,美国政府支出从社会产出的4%提升到8%,与此同时美国的社会产出提升了100倍,也就是说,美国的政府支出提升了差不多200倍。

假如杰斐逊在一战前夕复活,他一定会愤恨美国已经变成“大政府”,十恶不赦的利维坦被释放出来了。但是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个规模的美国政府依然小得可怜,在很多领域根本不负责任。

1913年民主党人威尔逊赢得总统大选,此时的民主党正在从19世纪的保守政党向20世纪至今的中左翼政党转型。威尔逊要求征收遗产税和所得税,当时的富人很难容忍这两种税,进行了抵制,但威尔逊算是开了个头。

1914年,联邦储蓄银行成立。19世纪美国两次试图建立中央银行都以失败告终,这个“美国第三银行”和建立和长久维持表明美国向大政府迈出了重要一步。

1921-1933年是共和党人所说的“新时代”,从民主党手中夺回总统职位后,柯立芝、哈定、胡佛三人先后执政,但是政府里的真正核心人物是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他和卡耐基一起创立了卡耐基梅隆大学)。梅隆主导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持续开辟政府财源,把所得税变成主要收入来源,取代19世纪的关税等间接税。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其实也在加速扩张,但是扩张速度在1929年大萧条这场超级危机面前还是太保守了。大萧条最终催生了罗斯福新政——以及大政府时代的全面到来。

老罗斯福与塔夫脱。两人是亲密的政治战友,除了在拉美加勒比海推行的“胡萝卜加大棒”外交政策以外,他们的内政改革路线也一脉相承。

三、大政府降临(1931年至今)

当民主党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时,很多人认为他搞的这套东西就是共产主义。政府的收入和开支要占到社会产出的三成,四成,甚至更多,简直太疯狂了!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在美国历史上尤其如此。

当然今天的我们知道,这个比例已经是发达国家的常态,在发展中国家也不稀罕。

和罗斯福新政一同起步的,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公共部门的扩张。政府经济职能持续扩张是20世纪经济史的基本特征之一,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占社会产出的比例都达到了20世纪之前无法比拟的程度。

今天的一些最不发达国家例如中非,在和平时期也能获取社会产出的近10%,相当于古代国家的顶格水平。一些政府地位强势的发达国家例如法国,可以征收社会产出的近一半。这种财政能力别说是放在古代国家,就是放在20世纪初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在美国经济史上,20世纪30-60年代均可称为“新政时代”。这个时期政府收入急剧扩张,到70年代达到全国产出40%的水平。另外从政府内部分配来看,联邦政府的收支也从相对少数变成了占2/3的大头。经历新政的美国政府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大政府了。

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兴起,限制政府扩张的要求逐渐占到上风。但无论再怎么限制、打压,美国政府规模也不可能回到新政前的水平了。大政府已经是既定事实,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汉密尔顿的“新联邦主义”笑到了最后,但杰斐逊的幽灵并没有因此移开目光。

大政府成为既定事实并不表明小政府已经失败,正如本回答开头所说,小政府强调的是限制本身,而不是限制的结果。现代美国政府的规模和职能早就突破了有限政府论鼓吹者为其划定的界限没错,但是基于小政府的制度设计依然在发挥作用(例如三权分立、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的制衡等,尽管行政权和联邦政府已经变得非常强势),此外,“限制政府权力”“警惕政府权力扩张”的思想在美国社会始终影响力巨大。

一些声称“美国政府是小政府”的说法就是基于这些证据提出的,这些说法造成的误会在于,认为美国政府是小政府并不等于否认它是大政府。规模大小和限制强弱相关,但毕竟不是一码事。

所以,清朝既不是大政府,也不是小政府。

美国一定是大政府,但它是否还有小政府的身份,智者见智了。

安德鲁.梅隆。他在20世纪20年代推动的财政改革是美国政府扩张的真正起点,但后人复盘罗斯福新政时总是忽略他的贡献。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