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299 期):AI 的关键是语料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299 期):AI 的关键是语料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上图是河南新乡的中原融创文旅城"冰立方",模仿冰块堆叠的效果,10个玻璃冰块组成三个建筑单元。(via

AI 的关键是语料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打开新闻,都是 AI 模型的消息。

今天甲发布一个模型,明天乙发布一个模型,个个(听上去)都具备了不得的能力。

2023年5月有一个统计,那个时候,10亿参数以上的模型,中国已经发布了79个。一年过去了,现在恐怕上千了。

说实话,我现在看到新模型,已经麻木了,压根不觉得这种消息有什么重要。

我的观点是,不管怎么调整模型的架构、功能、参数,作用是有限的,真正决定性的因素是训练模型的语料。

不需要说,你的模型多新颖、多强大,只需要告诉我,你用什么语料训练模型。

模型完美,但是语料垃圾,一样不行;反之,模型很平常,但是语料足够,那就 OK。模型不是关键,语料才是关键。

这其实不是我的观点,而是 OpenAI 的工程师 James Betker 的观点。他是 AI 专家,著名"文生图"模型 DALL-E 的第一作者。

去年,他写过一篇文章,只有几段话,在国外的影响很大。国内似乎没人提到这件事。但是我认为,这篇文章很重要。

他说,自己的日常工作就是开发 AI 模型,但是不管怎么增加参数、调整方程,模型效果都不如语料集的大小来得显著。

更多的训练材料,会显著提升模型效果,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更神奇的是,不同的模型拿同样的语料训练,最后的表现居然很接近。

他的结论是,模型的差异其实不是关键,决定性的是你的训练材料。只要有更多更好的语料,不管用什么模型,都会得到差不多的结果。

初次听到,你可能觉得,这个结论难以置信,但是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很可能是对的。

因为不管什么 AI 模型,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模仿人类的思维。语料体现的正是人类思维,同一份语料,不管你拿什么规则去分析,最后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因为它包含的人类思维是不变的。

这就好像,不同的画家去临摹同一个模特,如果目标都是复现原貌,那么只要画家达到一定水准,不管谁来画,结果将非常接近,因为模特的长相是不变的。

这告诉我们两点启示。

(1)哪一家公司的语料的数量多、质量好,它的模型就会强于其他公司。

(2)开源模型完全可以替代闭源模型,前提是训练语料要足够。

下面是 James Betker 的原文,大家仔细读读,看看是否认同他的观点。

我在 OpenAI 工作已经快一年了。这段时间里,我训练了很多生成式 AI 模型,比任何人能想到的还要多。

每当我花了几个小时,观察和调整各种模型配置和参数时,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所有训练结果之间的相似性。

我越来越发现,这些模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向它们的语料集靠近。

这表明在相同的语料集上训练足够长的时间,几乎每个具有足够权重和训练时间的模型都会收敛到同一点。足够大的扩散卷积网络会产生相同的结果。

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观察!

这意味着模型行为不是由架构、参数或优化器决定的。它由你的语料集决定,没有其他决定因素。其他一切因素都不过是为了有效计算以近似该语料集的手段。

当你谈论 Lambda、ChatGPT、Bard 或Claude 时,指的并不是它们的模型,而是它们的语料集。

稀土开发者大会:征集议题和早鸟票

国内开发者的线下大聚会要来了,今年的"稀土开发者大会"已经定下了时间,就在六月底。

这次大会的议题非常广泛:前端、AI、云计算、架构、DevOps......

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向所有开发者开放演讲台如果你有工具要推出,有开发的经验要分享,大会都会提供演讲台,让你展示在全国开发者面前。

只要能引起听众兴趣的干货内容,就可以申请成为演讲嘉宾,在该主题的分论坛上台发言。一旦组委会确定,即可免费参加本次大会。

其他朋友参加大会,可以现在购买早鸟票。两天的所有活动,学生票只要99元,基本上就是电影票的价格。正常票的拼团价是139元,如果两天包午餐,价格是799元。

提交议题和购票,都请点击这个链接,或者扫描上方海报的二维码。早鸟票的时间和名额有限,如果你想结交朋友、感受业内动向,不妨抓紧时间购票。

科技动态

1、气球屋

住宿平台 airbnb 推出了一个气球屋,完美地再现了迪斯尼电影《飞屋环游记》,住客现在就可以申请入住。

这个屋子的所有家具和布局,跟电影里面一模一样。

它的屋顶上了装了8000个氦气球。

这个屋子可以"飞"起来,当然不是气球拉动的,而是用吊车把它吊在半空,然后游客住在里面。

我在想,如果吊在半空,水电怎么供应呢?看来这栋屋子一定配备了水箱、水泵、发电机和电池。

2、AI 小姐

一家英国互联网公司宣布,举办第一届世界 AI 小姐选美比赛。

今年5月10日之前,全世界的创作者都可以向它的官网提交作品。

作品不仅仅包括 AI 生成的虚拟美女照片,还必须在社交平台上与粉丝互动,涨粉数量也是评选指标之一。

评审团将评出前三名,获得"AI 小姐"的称号,还有总额2万美元的奖金。

主办单位称,该比赛是为了扩大 AI 的影响,帮助创作者将内容货币化。这件事表明,娱乐业将是 AI 最早、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

3、摩托车的呼啸声

一些摩托车骑士喜欢非常响亮的引擎呼啸声,甚至去改动引擎。他们辩解,大音量的噪声能够让别人尽早注意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

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一个罗马尼亚团队进行了现场实验。

他们一共实验了6辆摩托车,噪音都在80分贝到110分贝之间。这是很大的噪音,飞机起飞时的噪音为100分贝到120分贝,摩托车的噪音就是这么响。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轿车司机关闭车窗,那么只有摩托车距离汽车10米之内时,司机才会听到声音。这意味着,高速行驶时,司机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这个实验说明,保证交通安全的不是响亮的引擎声,而是要降低车速。

文章

1、CPU 超频的天花板(中文)

很多玩家喜欢超频 CPU,越快越好。但是,到达物理极限后,就很难突破。用了整整15年,世界纪录才从 8G Hz 提高到 9G Hz。

2、空的 S3 存储桶也能产生费用(英文)

亚马逊 S3 是最流行的存储云服务,作者建了一个空存储桶,万万没想到,没有写入任何数据,两天居然产生了1300美元的费用。

3、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中文)

作者参加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全部七道题只会做第1、2、6题,他分享了自己的解答。(@longluo 投稿)

4、Git 的离线使用(英文)

作者介绍没有网络怎样备份 Git 仓库,比如把本地仓库推送到 U 盘。

5、如何为项目设置打卡点(英文)

本文介绍一种便捷方法,使用 Makefile 在代码仓库里面设置打卡点(checkpoint)。

6、服务器实时消息获取的技术方案(英文)

本文比较了浏览器获得服务器实时消息的五种技术方案:WebSockets、服务器发送事件、长轮询、WebRTC、WebTransport。

AI 相关

1、Remix Yourself

这个网站要求上传三张照片,第一张是布局,第二张是样式,第三张是人像。

它会将它们合成一张。

2、twogethe.ai

这个网站使用 AI,生成你与名人(或者任意两个人)的合照。

3、AI 说图解图

一个开源软件,生成上传图片的文字描述,基于 ERNIE 3.5 和 GEMINI-PRO-1.5 API。(@ShurshanX 投稿)

4、AI 生成的音乐视频(英文)

OpenAI 发布了一段4分钟的音乐视频,画面和音乐都是 AI 生成的。这是迄今 AI 生成的最长视频。

5、HackerNews 每日 AI 摘要

这个项目对 Hacker News 每天的热点文章,生成中文的 AI 摘要,除了官网,还会发到飞书上面。(@rmrf 投稿)

6、MaxKB

一款基于 LLM 大语言模型的知识库问答系统,可以无缝嵌入第三方网站,实现智能问答。(@maninhill 投稿)

7、GeoSpy AI

这个网站使用 AI 识别上传照片的拍摄地点。

8、七个免费 LLM Playground

本文列出七个可以在线试用各种 LLM 的网站。(@webup 投稿)

工具

1、ElysiaJS

JS 语言的 Web 框架,专门为 Bun 运行环境开发。

2、mcfly

Shell 操作历史的搜索工具,提供神经网络搜索功能,可以替代 ctrl-r 快捷键。

3、DocKit

Elasticsearch/OpenSearch 的跨平台桌面客户端,集成了 OpenAI,可以用自然语言与数据库交互。(@Blankll 投稿)

4、IMaker 创客

一款开源的封面设计工具,基于 JS 的 Web 应用,有试用 Demo。(@slince-zero 投稿)

5、VideoSubtitleGenerator

一个命令行工具,通过语音识别,批量为本地的视频文件生成字幕,并支持翻译。(@buxuku 投稿)

6、vmr

一个跨平台的通用版本管理器,目前支持40多种编程语言和工具。(@moqsien 投稿)

另有一个类似工具 vfox。(@aooohan 投稿)

7、Pichome

一款开源网盘程序,使用 PHP 开发。(@fhxsnabi 投稿)

8、笔.COOL

CodePen 的国产替代品,实时预览 HTML、CSS 和 JavaScript 代码的渲染结果。(@uovol 投稿)

9、vue-styled-components

一款类似 styled-components 的 CSS 工具,支持 vue 3。(@akinocccc 投稿)

10、MonsterMusic

一款开源的安卓音乐播放器。(@ZTFtrue 投稿)

11、豆瓣图书馆查询助手

一款浏览器插件,在豆瓣读书页面上,查看该书在指定图书馆的藏书情况。(@wyj0605 投稿)

资源

1、技术概念示意图

这个仓库收集各种技术概念的示意图。

2、海棠诗社

网友开发的诗词网站。(@javayhu 投稿)

3、svgl

一个常用徽标 Logo 的搜索引擎,提供 SVG 文件下载。

4、Brick Center

你输入一个关键词,这个网站自动生成它的乐高拼装。(@husu 投稿)

图片

1、MacBook 的内存

苹果的 MacBook 笔记本,内存是 8GB。如果要更多的内存,就要花钱买,价格非常贵。

大家都在质疑,为什么内存这么少?相比之下,Windows 笔记本的最小内存,现在一般都是 16GB。

苹果解释,macOS 系统效率高,自家的 8GB 内存等于别家的 16GB。

有人画了一张 MacBook 内存演变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苹果以前是经常升级内存的,每过几年就升级一次。

但是,2011年以后只升级过一次内存,从 6GB 变成 8GB,以后就一直没升级。

有意思的是,2011年是蒂姆·库克成为苹果 CEO 的时间。他以前是主管供应链的,以成本控制而闻名。

2、PalmOS

还有人记得 iPhone 之前的智能手机吗?

当时主要系统是诺基亚的塞班、微软的 Windows CE 和 PalmOS。下面就是 Palm 手机。

它的用户界面如下。

不要觉得简陋,那是当时最先进的系统,售价几千元人民币一部。

文摘

1、饱腹感指数

什么食物最能够消除饥饿感?

一个澳大利亚科学家发明了"饱腹感指数"。他选出38种食物,每一种的热量都是240卡路里。

实验者依次食用每一种食物,每吃一种,就要在随后的两小时中,每隔15分钟为自己的饱腹程度打分。

最后发现,碳水化合物(面包、炸薯条、煮土豆)的效果最好。其中,煮土豆的饱腹感指数最高。

这是因为食物中含有的纤维、蛋白质和水越多,消化时间就越长,从而产生更久的饱腹感。而且,碳水化合物会立即升高血糖,从而使得身体马上知道已经饱了。

煮土豆含有大量的纤维和水,同样热量的情况下,体积又很大,还会升高血糖,所以产生了长时间的饱腹感。

水果的饱腹感指数也很高,因为水份和纤维含量大,但是水果的热量低,同样热量的情况下,水果的份量最多,不容易全吃下去。而且,水果的胃排空速度很快,第二个小时饱腹感就会消失。

高脂肪食物的饱腹感很差,因为它们的胃排空速度也很快。所以,吃肥肉容易饿。

因此,水果搭配高碳水、高蛋白的食物一起吃(比如全麦面包 + 瘦肉 + 橙子),是一个比较好的饮食方案。

言论

1、

软件公司应该提倡"无罪文化"。

发生产品事故或者服务中断时,不要认定罪人并惩罚他们,而要假设相关个人出于良好意图,只是没有得到正确的信息来做出更好的决策,或者没有工具及时制止他们犯错。

-- 《关于无罪文化》

2、

我们做的许多不想做的事情,实际上很容易开始做,比如很容易开始喝酒,或者很容易打开抖音。

如果你想停止做这些事,首先就是要设法增加障碍,让自己很难开始做它们。

-- 《出现就是成功的75%》

3、

科技行业的一切,核心都是利润,而不是其他任何事情。因此,你需要尽快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这样才可能产生利润。这意味着尽量使用更多的抽象层、更多的自动化、更少的人员,结果就是开发者越来越缺乏对技术的深入理解。

-- 《我们使用了太多的抽象层次》

4、

岛屿巨人症指的是一种生物现象,生存在岛屿上的动物,小型物种往往会身体变大,因为缺乏天敌。相应地,大型物种往往会身体变小(又称"岛屿侏儒症"),因为不容易有稳定的食物供给。

-- 维基百科

5、

风险投资家没有理由破坏与你的关系,他们拒绝你的时候不会说"不",而会用其他400种说法,比如"等你的用户再多一点的时候,再和我们谈谈"、"当你下一轮融资时,请来找我们"。

-- 《投资家的"是"实际上意味着"否"》

往年回顾

互联网创业变难了(2023 #252)

三个有启发的学习方法(2022 #202)

从北大到技校(2021 #152)

工作热情从何而来?(2020 #102)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4年5月10日


Generated by RSStT.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Source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