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拟向海洋排放130万吨核污水,日方做法不负责任

​潮声丨拟向海洋排放130万吨核污水,日方做法不负责任

潮声 执笔 申思婕2023-03-02 19:31

提示:由于waybackmachineb不能很好的备份该网页,同时,日本驻华大使馆发布了全新的完整版采访内容,所以该文章随时可能被删除。

以下为全文备份:

资料图: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图源:央视网

2月21日,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相关事项答复潮新闻·浙江日报记者。此前,日本政府召开阁僚会议,确认将于“今年春夏期间”开始向福岛近海排放核污染水。

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也不是日本的下水道。日本置各方关切于不顾,为一己私利坚持向全人类的共同家园——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水,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或对全球海洋生态、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记者不久前就核污染水排海一事向日本国驻华使领馆提出书面采访,现结合采访答复,查阅日本政府当局相关信息,并采访国内海洋、国际贸易及国际法专家,力争就公众关心的问题提供更多信息。

核污染水净化过程——疑问不断

约130万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染水,正保管在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的储存罐中。

据日媒报道,日本计划将之与大量海水混合,通过1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向近海排放。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在答复中说,最终入海的,是稀释后的ALPS处理水。

记者搜索日本经济产业省官网相关文件看到,ALPS全称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日方简体中文版翻译为“多核素去除设备”,并称ALPS 处理水“是对事故中产生的含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水进行净化,净化处理除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直至达到监管标准”。

但外界普遍质疑,日本之所以急于将ALPS处理水排海,很可能因为储存罐“装不下”,且排入大海是“最便宜”的一种方式。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官网文件,2020年底储存罐总容量为137万吨,截至2020年11月已用去123万吨。据日本媒体报道,预计2023年4月末储存罐将满载。

这一时间恰好与2021年4月日本宣布的排海时间“2年左右后”相吻合。

记者注意到,日本再度公布的排海时间有所推迟,可能与去年8月正式启动的用于排放核污染水的海底隧道仍未完工有关。

资料图:日本民众聚集首相官邸,抗议政府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图源:央视网

据媒体报道,东电在以今年春季之前完成建设为目标的同时,表示若由于恶劣气象条件造成工事难以顺利推进,有延期到夏季的可能。这与此次公布的“春夏期间”相吻合。

关于储存罐容量及海底隧道施工问题,日本国驻华大使馆没有答复。对方称,排海设施完工后,经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检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出具总体报告书等流程,再具体确定排海时间。同时,在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完成检查等事项前,不会进行海洋释放。另外,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计划今后继续进行独立的评估,日本政府仍将认真考虑IAEA 的评估意见。

多方声音指出,排入大海是处理核污染水最便宜的方法,且对日本本国的污染风险最小。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答复记者称,ALPS处理水有地下掩埋、氢气释放、蒸气释放、地层注入、海洋排放等处置方法,日本专家历时6年讨论,得出了海洋释放是“世界各地的原子能发电站都在常规进行的、释放设施的安全性得到了证实的、最能够准确地监测的方案,因此可以更可靠地实施”的结论。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栋向记者表示,排海方案就日本而言成本最低是毫无疑问的。首先,核污染水仍在不停产生,继续扩建储存罐会增加经济成本,且需要更多土地放置;其次,储存罐耐久性有限,福岛核事故已过去十年多,储存时间过久的处理水有泄露可能。

孙栋说,2011年事故发生后,日本原本有能力从源头上将核电站本身无害化处理。但日本没有这么做,导致大量核污染水持续不断地产生,处理难度越来越高。而迄今为止人类没有能力将如此大量的核污染水彻底无害化处理。

身着核防护服的施工人员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内走过。新华社发

日本排海方案正当性——自说自话

日本政府的这一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近两年来,被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强烈质疑和反对。相关民调显示,55%的日本民众反对排海决定。

就海洋释放的安全性,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在回复中称,稀释后的ALPS处理水,氚的浓度不高于限制标准的 1/40,除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低于限制标准的1/100。预计每年向海洋释放的氚总量,将控制在福岛核事故前的水平——每年 22兆贝克勒尔以下。

日方认为:该水平低于海外各国许多核电站的排放量。

在事实面前,这一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首先,氚的评价标准存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论文显示,氚的辐射危害长期被各国采用的评价体系低估,且已形成基本共识,其准确评估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次,日方的数据不可信。据多家媒体报道,东电在核电安全运行方面屡有不良记录。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常务副主任赵成昆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电信息公开不够,甚至存在篡改数据的记录。

另外,福岛核事故处理水和核电厂正常运行的液态流出物有本质区别,没有可比性。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人此前在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一是来源不同,二是放射性核素种类不同,三是处理难度不同。福岛核事故的污染水来自事故后注入熔融损毁堆芯的冷却水,以及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和雨水,包含熔融堆芯中存在的各种放射性核素,处理难度大。相比之下,核电厂正常运行产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工艺排水、地面排水等,含有少量裂变核素,严格遵守国际通行标准,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处理、经严格监测达标后有组织排放,排放量远低于规定的控制值。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拍摄的核废水储存罐。新华社发

对于国际评估,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答复: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曾表示,向海洋释放ALPS处理水“在技术上是可以实施的,也符合国际惯例”。日方称,2022年2月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对ALPS处理水的安全性进行了审查限制方面的评估;2022年1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价日本将审查指出的事项“反映在了计划的修订中”。日本会根据海洋释放前实施的评估结果,在释放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1月16日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工作组虽然三次赴日实地考察评估,但尚未就日处置方案的安全性得出结论,并且还对日方提出诸多澄清要求和整改意见。在此情况下,日方强行批准核污染水排海方案并推进排海工程建设,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殷骏向记者表示,日本的行为,利用了法律的滞后性。“国际上禁止排污的法律依据有《联合国海洋公约》《伦敦倾废公约》等,但是日本认为自己符合相关法条中迫不得已排放的例外情况,利用法律空间拓展排放的合理合法性。”

一国的麻烦,为何要让全世界来埋单?

核污水排海冲击渔业——不容忽视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染水排海,首当其冲就是渔业。

在日本国内,渔民的反对声不绝于耳。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会长坂本雅信1月13日就发表声明公开表示,他们反对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态度毫无改变。

对此,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答复说,日本政府对渔业从业者和当地居民进行了反复说明,通过对话及媒体,加强了包括应对谣言在内的信息发布,并根据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的要求,设立了支持经营的基金等。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拍摄的4号反应堆。新华社发

但是,正如网友所说:“海是相连的,为了日本这样做可以吗?”核污染水排海直接涉及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据《纽约时报》,去年11月,十多个太平洋国家的组织公开敦促日本推迟其排放核污水的计划。

以浙江为例,作为中国的沿海省份,浙江与日本隔海相望,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远洋渔业产业规模占中国的1/4,数以万计的渔民靠大海为生。省内的舟山渔场位列全球四大渔场,2022年舟山全市渔业总产量达188.31万吨。

关于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渔业及渔民将遭受的影响,日本国驻华大使馆没有任何答复和说明。

更多人担心,一旦核污染水排海,食用水产品是否有健康问题。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答复记者,日本会在水产品出货前进行监测检查,根据日本的检测标准公布结果。

记者搜索发现,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官网曾在更新日期为2022年8月3日、“日本产食品的安全性”标题下,就2011年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问题,发布了11份文件链接,当中包括一份PDF文件——“《食品与放射能Q&A(消费者厅网站》”,点击后,网站显示“找不到您要找的页面”。此外,日本厚生劳动省有关材料显示,日本对超过标准限值的食品,将采取出货限制和摄取限制,不让其进入市场流通。

孙栋向记者表示,日本的食品监管标准在国际上是比较高的,民间对于海产品安全也有强烈的诉求,这都是客观事实。因此,核污染水排海,在日本国内就有很大的反对声音。

但是,孙栋也指出,日本目前对水产品的放射性物质监测大都集中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的一两年,从当时的监测情况看,海洋生物体内短期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没有达到危及人类健康的水平,但指标在升高。一旦大量核污染水排海,影响的级别和事故后的少量泄露完全不一样。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拍摄的油罐。新华社发

孙栋说,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会伴随两个放大效应:一是浓度随食物链按指数级递增,每上升一个层级,浓度提高10倍甚至更多,比如微小的浮游动物摄入1个浓度单位,捕食它们的小型鱼类,体内放射性物质浓度可达到10个浓度单位,再被更大的鱼类捕食,浓度就达到100个单位;二是随海洋生物的生长不断积聚,一些放射性物质特别容易与骨骼结合,很难被代谢,对长寿命的大型海洋生物造成更加严重的威胁。

孙栋说,就浙江而言,部分远洋渔船在西北太平洋的公海渔场作业,这里是秋刀鱼的主要产地,这部分水产品和寿命较长的金枪鱼等,可能面临的影响比较大。另外,根据海洋环流,混有核污染水的海水会逐渐往东北太平洋方向扩散,到达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整个太平洋的渔业都会受到影响。

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不堪设想

核污染水入海,影响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有目共睹,但在核污染水排海方案的正当性、核污染水数据的可靠性、净化装置的有效性、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上,日方未能作出科学、可信的说明。

经济方面,核污染水入海将影响全球贸易。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先华告诉记者,根据研究,核污染水排放1年后,从日本发出的氚羽流很快会向太平洋扩散,在4至5年内逐渐扩散至东北太平洋,影响包括日本、中国、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经过10年,几乎整个北太平洋都会遭到污染,除上述地区外,越南、美国、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也将受到影响。

吴先华说,根据模型推算,在其中较坏一种情景下,排放后一年内,日本渔业出口预计减少80%,环太平洋国家水产品出口减少50%、海洋区域产值减少30%。

生态环境方面,可能会造成生物畸变。

孙栋指出,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会长期存在,很难分解。生物在胚胎阶段对其非常敏感,一旦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染水入海,可能会造成海洋生物和在排水口附近生活的高等生物(如海鸟等),后代畸变甚至死亡。

殷骏表示,针对日本的行为,受核污染水波及的国家从危害角度入手,进行事后追责和损害赔偿相对可行。“距离福岛核事故发生已经10多年,核污染导致的水产品放射性元素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危害已经显现。我们要下功夫完善证据链,做好事后追查、索赔工作,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申诉或向国际海洋法法庭起诉。”

孙栋表示,相关证据搜集过程漫长,需要渔业协会的努力、相关部门加强水产品及海洋放射性物质监测。当前,国家管辖外海域(即公海)仅受到执行不力的松散规则保护,这些规则不适合应对气候变化、污染、捕鱼和深海采矿等新兴活动。这些问题有望在当前的联合国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BBNJ)谈判达成的新协议中得到解决。

对此,潮新闻·浙江日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