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旅發局「包底」谷起廟街美食街 評論:一次性政策難扭轉經濟困局 -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港旅發局「包底」谷起廟街美食街 評論:一次性政策難扭轉經濟困局 -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為期5個月的「香港夜繽紛」節目之一的「廟街夜市美食街」於上周五(15日)開鑼,由佐敦道「廟街牌坊」至南京街,伸延長達100米的美食街,共有30個檔口,當中有20個為熱食檔。有檔主向本台透露,主要由販商協會拉攏廟街商店參與,並由旅發局「包底」免費租予檔主,藉此吸引商戶踴躍參加。美食街雖帶來人潮,仍有零售商戶稱旺丁不旺財,廟街販商商會更表示顧客大多香港人,未合乎當初吸引外國遊客的原意。有經濟評論指,今次港府免租金才可以抑制美食街的食價,這些政府主導的措施是難以扭轉香港經濟困局。



港府不惜工本宣傳廟街夜繽紛,在現場設置不少「打卡」燈牌。(張仕仁攝)


人流旺、價錢比其他夜市便宜


本台記者於周日(17日)晚上8時半,到油麻地以煲仔飯聞名的廟街南,現場人流比設置美食街之前多。廟街南的食肆幾乎滿席,一間食肆的排隊人龍長達一條街,平日無人問津的雜貨攤檔亦有客人選購貨品。雜貨檔主華記向記者表示,政府在美食街的宣傳多,不少人冒名而來,帶動廟街南的經濟。


其後,記者由廟街南步行至廟街北的夜市,人流明顯逐漸增多,到達夜市時已出現「人貼人」的景況。參與夜市的檔口主要售賣港式小食,包括燒賣、魚蛋、煎釀三寶等,20元12粒燒賣,價錢比過往灣仔夜市便宜。


另外,有部分商戶售賣非港式小食,例如印度小食、土耳其沙壺咖啡、清真小食等,這些非本地商戶人流較香港小食多。


旅發局「包底」免租


廟街夜市美食街攤檔主要由販商協會主動拉攏廟街商店,租金則由港府「包底」。售賣生煎包的「匯美食」檔主Eric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在附近有鋪位,由於檔口不容許明火煮食,會造成一些不便,所以難以將檔口承租予一般人,但因為免租金吸引他們參與。


「匯美食」檔主Eric說:「其實也不算是投的,是廟街(商會)主席會四周圍找周邊的商鋪查詢,會否有興趣合作做這個夜繽紛。其實很多商鋪都可以的,正常也會參與,始終因為這個又不需要給租金等,其實全部都是旅發局會去包底。」



美食街檔口不能以明火煮食,店主以電磁爐煮食,鑊氣欠奉。(張仕仁攝)


據記者觀察,截至晚上9時前,已有數個檔口打烊;至晚上10時,大部分檔口的食物已接近賣完,部分檔口亦已準備關檔。「美食大王」檔主李先生表示,美食街在晚上11時關閉,因為晚上10時便會有人提醒要降低聲量。


另外,李先生表示,雖然港府稱計劃為期5個月,但承租檔口時並沒有明確表示5個月會完結,所以未知後續如何。


「美食大王」檔主李先生說:「現在人流都幾多,因為下午兩、三點開門已經有人流。他說是5個月,不知之後會怎樣。」



據記者觀察,賣外國小食的攤檔較受歡迎,惟約晚上10時便關門,以免製造噪音。(張仕仁攝)


商會稱食客以本地人為主 「夜繽紛」偏離原目標


雖然夜市令廟街人流增加,但離夜市較遠的零售商戶,部分檔口依然無人開檔或承租。廟街周邊區域,人流依然稀少,吳松街熟食中心的顧客數量亦不多。


身在廟街北的商戶劉小姐說: 「照我看,今晚我看這裡也是本地人多一點。人是多了,但生意可能都有少少帶動,未見得很快見到成效。」


廟街販商商會主席陳錦榮新周一 (18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人流超出預期,成績「令人振奮」, 但他不諱言「夜繽紛」原計劃吸引外地遊客,但目前廟街夜市的本地顧客佔7成,外國遊客佔3成,未如預期。另外,陳錦榮在節目指出,同意港府「夜繽紛」活動強制於晚上11時結束,減低噪音。


陳錦榮說:「(人流)真的欲罷不能,我們一定要用一些強硬措施,到了晚上11時我便關電熄燈,令到人流真的要散。 (主持:會不會好掃興,遊客是用餐或排隊中⋯⋯),遊客一定是意猶未盡的,但沒有辦法,我們要雙贏。」



雖然廟街人流比起設置美食街之前多,廟街販商商會表示外地遊客比預期少。(張仕仁攝)


評論:難成長遠的救市政策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美食街的免租政策可以控制食物價錢維持於低水平,但這種政府主導的模式,難以扭轉香港庫房財赤以至高昂租金令百物騰貴的根本問題。


李兆波說:「香港(經濟收入)側重一邊,經常說土地主導,林鄭月娥也說北部都會區不用怕,他們的思維甚麼也是地價搞掂。現在地價不行,或者說地價令我們弄成如斯田地。」


李兆波認為「夜繽紛」臨近歲晚是可以「搞旺」某區域,但香港商貿的問題在於物價比內地、日本都要貴,他相信美食街節日過後便見真章,很難維持人流。


記者:張仕仁 編輯:溫曉平 網編:江復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