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哲学】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少来了!

【泛哲学】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少来了!

Medium

前言

「欸!你很自私!」听到这一句话,通常会如此反应:想一想,我这样做真的很自私吗?然后,要不驳斥对方:「我才没有自私!」;要不就是低声认错。在我们的观念之中,自私一事就好像与「不道德」是一样的观念。出现这种认知的原因,或许是我们对于「无私」行善道德的推崇,使得「自私」这种心态置于「善」的对立面之上。但仔细想想,「只考虑自己」这态度真的是如此的不道德吗?超乎想像的是,有些哲学家居然会觉得自私与道德有密切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必须先说明,以下所谈的自私,并非只指损人利益的行为,而是以自己作为行为考量的出发点。西方哲学的利己主义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但是利己主义的立场并非是西方伦理学的专利,在东方思想里,有一哲学家杨朱也有类似的哲学思想。一毛不拔的杨朱,一直被关在名为「自私自利」的概念监牢里。殊不知,他的主张居然蕴涵着崇高的理想。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位哲学家的思想吧!

被误解的杨朱

相信大家都有听过「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对于杨朱的批评: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 ‧ 尽心上》)

孟子认为杨朱的主张是自私的、不仁的,甚至是为禽兽。当然,孟子只是从良知的角度,批评杨朱学说是不符合人类的道德心理(不是存心辱骂他)。可是,难道杨朱真的像孟子所言,真的只是单纯为了自己,而对于外界就毫不关心吗?当然不是。正如《列子.杨朱》中记载:

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1

而杨朱以「伯成子高」与「大禹」的对比,说明了他推崇为己的原因:对自身生命损害。前者没有为了他人他物耗损自己,对社会有所贡献,而选择隐居田园之路;而治水有功的大禹,毫无保留地以身体力行利他,导致生命受到重大伤害(甚至瘫痪)。

杨朱所言的一毛不拔,目的是为了天下太平,显然与我们今天认知的「一毛不拔」完全不同。2在上述引文中,亦提及从一毛不拔的「贵己」,何以带来天下太平的目标: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保全自己,而不施/受益于他人,天下便太平了。周大兴认为这一段引文的重点在于「不取」:

所谓的『为我』,乃是『不与』也『不取』。换言之,杨朱的为我,或所谓的『不拔』,要以『不取』为前提。3

简言之,杨朱的一毛不拔,重点在于不透过伤害他人/自己身体而获取利益;同理,才得出不伤害自己身体(拔)而换取他人利益这一见解。杨朱认为如果人人都是这么想,那么天下太平则指日可待。可见,杨朱把个体生命的养护看作是公共伦理的方法。但问题来了:个人生命的保护,跟天下大治又有什么关系呢?

爱自己可是为了世界和平呀!

杨朱提倡不为了天下之利而伤害自己,原因是与当时的战争有关。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构成干戈相伐的权力集团。在烽火连天的世道之中,杨朱认为对抗战争的祸害,就是不要身陷其中的利益权力斗争之中。在《韩非子》里提到:

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贵其智而高其行,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韩非子.显学》)
反战

不进入战争之城邦、不参军,不为「天下之利」而伤害自己一分一毫。在这段话里,重点不是杨朱逃避世俗的消极态度,而是在「交换」(易)之价值关系。在杨朱思想里,

身体所象征的

生命是为最切身的、最为重要的元素,以身体来换取任何事物、利益、甚至正义等理念,都是本末倒置的。如杨朱对于孔子两名门生的批评:

杨朱曰:「原宪窭于鲁,子贡殖于卫。原宪之窭损生,子贡之殖累身。」「然则窭亦不可,殖亦不可,其可焉在?」曰:「可在乐生,可在逸身。故善乐生者不窭,善逸身者不殖。」4

原宪(子思)与子贡二人分别在鲁卫二国,原宪为了实践道德(不为官)而甘于贫穷,让身体受苦;子贡则善于经商,生财致富,却让累坏了身体。两人经济状况虽然不同,但皆是因为身外之物或道德名誉,而损害了最为珍贵的身体。杨朱即提出「乐生」、「逸生」,不为身外之名誉或财物对身体造成损害。

由此,我们可以从杨朱对于身体/身内的态度来推论「为己」何以带来天下太平。「天下」一概念,是所有存在的整体,而「我」的身体/生命正是天下的一部分,如果为了任何信念、财物、政治目的等外在因素,而损害了自己的生命(身为天下的一份子),不就是使得天下不得太平吗?因此,杨朱所提及的「人人不损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可以理解为:人人都不为了身外的目的而损害一己之身体,顾好生命,作为每个人加总而成的「天下」,便因此而太平了。

除了上述的解释外,杨朱也有提倡圣人的观念,能够为天下带来太平,亦可以作为参考:

固生之主,物亦养之主。虽全生身,不可有其身;虽不去物,不可有其物。有其物,有其身,是横私天下之身,横私天下之物,横私天下物者。其唯圣人乎!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此之谓至至者也。5

杨朱以「圣人」「至人」提出了不伤害自己的原则之下,何以达致天下太平的理想(至至者):把自己身体的范围内公共化,让世界万物都纳入在此范围中,意思是抱持「不因其他条件而伤害身体」的态度来应对万物。

当其他圣人高举「舍己为人」的旗帜,杨朱则如此质疑:连自己都顾不好了,还谈什么拯救世界?别误会,杨朱固然不是否认身体以外的崇高价值(不然杨朱就不会提到天下治的目标了),而是否定以身体来换取这些价值

轻物重生:价值重心在于「生命」

通常谈到「利己」,我们可能会联想到物质利益相关的层面,但显然在杨朱利己思想中正好相反。杨朱不是把价值重心放在物质上的得失,而是放在自身生命,远胜于其他一切的目的。在其他人的眼中,杨朱的态度仿佛是苟且偷生、贪生怕死的表现。其实杨朱看重生命的原因,绝对不是害怕死亡而求长生不死6,而是价值取舍的抉择。

身体健康

在杨朱眼中,儒者或明君为了他人牺牲自己,是不合理的。因为杨朱把目标定在生命的圆满完整,若要牺牲并伤害自己才能达成目的,不论这个目的是有多崇高,无疑都是对自己身体及生命整体的破坏。因此,轻物重生的意思,并非指轻视外在事物,而是身体与身外之物两者,前者永远处于价值优位。

结语

杨朱不断强调身体的维护,原因是他对于自身生命的尊重,不只可应用在行善,甚至一切行事原则,都希望人人都能恪守这一套「不伤害」的原则,保障我们免于陷入「舍本逐末」的危机之中:外在利益,应该是使得自身生命更为完满的工具。如果为了追逐名利而损害生命,正是本末倒置的作为。放在现代处境来谈,一些「道德」行为在杨朱看来都并不道德:像「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样的要求;又或是为了家人的生计,不顾身体状况,而过劳工作的自我牺牲。因为上述的行为都把最基本的身体排除在外。

回到文章开首提及的责备:「欸!你很自私!」先别急着内疚或驳斥,如果对方以上述「本末倒置」来要求你,读完杨朱「为我」思想后,或许你有充分的理由,并且理直气壮地回应:对!我自私,我骄傲!

  • 1. 庄万寿:《新译列子读本》七版(台北:三民书局,1993 年),页 232。
  • 2. 教育部国语辞典简编本对「一毛不拔」的义界为:讥讽人非常吝啬。
  • 3. 周大兴:〈列子杨朱篇析论〉,《中国文哲研究通信》第 21 卷 4 期(2011 年 12 月),页 31。
  • 4. 庄万寿:《新译列子读本》七版(台北:三民书局,1993 年),页 222。
  • 5. 庄万寿:《新译列子读本》七版(台北:三民书局,1993 年),页 241。
  • 6. 杨朱否定长生不死的追求,原因是人的生死是命运,没有人能逃脱之。相关引文如下:孟孙阳问杨子曰:「有人于此,贵生爱身,以蕲不死,可乎?」曰:「理无不死。」「以蕲久生,可乎?」曰:「理无久生。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