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不爱乌鲁木齐

没有谁不爱乌鲁木齐

方勇

今天是居家隔离的第38天,也是官宣无新增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第7天。这对新疆对乌鲁木齐的每一个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仿若胜利在望,可是,我眼中的世界,远没有想象中的喜悦,我看到的,听到的,那些证实的以及未经证实的,更多的是现实中的困顿、焦虑、无奈、愤怒甚至是愤恨。告别了疫情最初的慌张与冷静,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之中,每个人似乎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还有周遭的环境,很多人包括我都会问自己,新疆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今天会是这个样子?政府是真的没有任何作为吗?肯定不是!政府、社区,每一个志愿者的付出,只要身在这个城市,都会亲眼目睹,也能感同身受。可是我们的政府、社区、志愿者尽心尽力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反而让大家更不理解,更反感,甚至更愤怒?与此同时,有的人开始试着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媒介平台去发声,去表达他们认为对或者不对的声音。在朋友圈、在知乎、在今日头条、在微博,他们将自己亲身遭遇写成文字配以图文或者视频发表出来,当你去逐一浏览这些帖子的时候,你会发现朋友圈几乎满屏都是正能量,而微博上又几乎都是满眼的创伤,你会发现你开始被一个分割的世界包围,拉扯,你不得不睁大双眼去审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品味这座城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伤。你始信,你真的生活在新疆诗人沈苇笔下那个“魔幻现实的混血之城”,只是这座城少了往日的热闹与喧嚣。


临近午饭的时候,我特别好的朋友给我发来了一段视频,那是沙区的某个试点解封的小区,所有想下楼要下楼的居民,在社区和志愿者的引领下,在小区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区域)内活动,我看到那些人带着口罩,胸前挂着出入证、间距3米,低头走路,彼此不苟言笑......我很难过,尽管我知道这是胜利的曙光,无数人日夜期盼,翘首以待。可是我还是很难过,莫名的想流泪,我被一种无以名状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紧紧包裹着,在这个阳光明媚微风轻抚的日子,我感到了一丝丝寒意。我不知道,解封的日子到底是哪一天,我已不再关心了。我只知道,那个不足10秒的视频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却好像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十年。


先讲讲我的隔离生活吧,截止到今天,我和我的家人是幸运的。整个居家隔离期间,我们的生活都得到了保障,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在社区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的蔬菜、粮食、肉品除了个别时候中断,偶尔有些价格过高之外,其余绝大多数的时间都能正常平价配送,甚至连母亲的急需的慢性病药品,社区也在第一时间帮忙买了回来。还有我们小区自发组织的物资团购群,也十分给力,尽管平时几乎没什么接触,但是这一次小区的邻居们让我刮目相看,在基本保障之外,他们的努力,给整个小区的生活改善都做了很大的贡献。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自发组织的团购物资,没有被禁止进入小区,这一点相比网上看到的其他小区的各种禁令,也不得不说是莫大的幸运,除此之外,我们也没有被胶带粘门,被电钻封门。特别想要说的是,我们的包户干部比我还小,是个认真负责的女孩子,社区安排的每一件事情她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刚隔离那阵不管是送菜还是送药也都会亲力亲为,实在忙不过来,她也会安排志愿者上门服务,我们提的要求她基本上都能满足我们,更多的时候,她会嘱咐我们,尽量配合她工作,好好在家待着。为我们服务的志愿者,也是同单元不同楼层的小伙子,每天雷打不动的三次上门测温并运送我们一大家子产生的生活垃圾。说实话,他们的行为我们都很理解,他们的付出我们也很感动,他们的工作我们也都很配合,将心比心,我们实际的行动就是,除了两个孩子的生活必需品,我们自觉的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生活需求。毫无疑问,我们是幸运的,但是幸运的不应该是少数,应该是大多数。我们每一个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都休戚与共,不管你是谁,当多大的官,拥有多少财富,在真正的灾难面前,在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前,我始终相信只有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尤其是这个城市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像我们一样幸运,我们才是真正的幸运。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大概是我在这次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刷手机看到频率最多的一句评论吧,加油除外。相比春节期间的居家隔离全民厨艺大赛,这一次秀厨艺的人断崖式下跌,从抖音到快手,从头条问答到知乎问答;从微博同城到乌鲁木齐超话,再到这两天的北京超话,上海超话,无不充斥着大量的所谓的"负能量"话题,有的人物资严重短缺抱怨物价高、有的人因为隔离失业颗粒无收、有的人因为无人照顾无法孕检产检、有的人抱怨做了多次核酸无法离疆工作求学、有的人因为孩子误食塑料玩具珠经历了一场生死、有的人因为家人要做血液透析不得已微博求救、还有的人因为这场疫情没有来得及见到最亲最爱的人最后一面从此天人永隔......凡此种种,数不胜数。我无意去散播任何所谓的“负能量”,我只想陈述我看到的客观事实。如有弄虚作假,也请有关部门帮我鉴别真伪。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震惊和无奈吧,我再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无能为力,我能做的也只是把我认为是真实的帮忙转发、@官微 以求那些隔着屏幕的陌生人早日得到救助,摆脱痛苦。所幸,帮忙转发的那些求助信息都得到了呼应,看他们后续的回复也知道问题得到了解决。于我而言,这也是一种欣慰,至少我还没有绝望,至少在这座城这片热土向上向善的力量从未消失、退却。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让这样的求救、抱怨不停地响起呢?为什么要让同样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呢?为什么有的人会见死不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喊着要离开新疆?为什么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不回应老百姓真正关切的问题,甚至出现了“照着稿子读”这样的笑话?为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工作人员能够推己度人,尽心尽力;而有的地方有的工作人员却只会以己度人,简单粗暴? 难道仅仅是因为工作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


说实话,我们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是很艰巨很辛苦的,整个社会付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截止到今天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客观上讲,任何政府,面对这样的疫情,在工作之中尤其是初期都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我相信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被理解的。就我而言,因为工作关系认识的很多朋友,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他们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医生护士、有的是警察、有的是物资保障企业、有的是方舱建设人员、有的是企事业单位职工,有的是社区基层工作人员,也有创业者、个体户等等,不一而足。他们真的很辛苦,他们为防疫做出了巨大牺牲,无数人无数个夜晚不眠不休。尤其是社区,在新疆生活的人,都知道社区的重要性,相比其他省市,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新疆的社区承载了更多的工作甚至是很多本不属于他们的工作,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已经都是不堪重负了,赶上疫情防控,只能自我加压,奋勇向前。不可否认,有的社区确实有不给人民群众办办实事办好事的坏怂,脸难看、事难办也是常态。但是就我认识的几个基层的社区来讲,不管是书记、还是其他业务人员,都还不错,这次疫情还有上一次,他们真的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无怨无悔,这样的人我由衷钦佩。但是他们的工作好像并不是完全被理解、被尊重,就像老百姓觉得他们不被理解、被尊重一样。


可能是一直以来的信任吧,也可能是其他。总之,相互理解与相互尊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难以跨越。


这让我想到了历史上那个“波斯使者”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波斯的国王,他无法接受信使们带回来的坏消息,每次听到负面消息他的第一反应是杀了那个信使,而不是根据收到的消息采取行动。久而久之,信使们不再给他带回负面消息,国王沉浸在好消息好消息筑成的幻觉中。由于国王一直听不到负面消息,连敌人发起进攻的消息他也不知道,最后亡国了。今天,我们把这个故事简称为:波斯信使综合证。说实话,这种综合症的危害极其巨大。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你喜欢听好消息,如果我刚巧得到或者验证了一则坏消息,我只能选择两条路:要么逃跑,要么撒谎。撒谎是很简单的事,你想听什么,我就说什么。这样,你舒服了,我也安全了。作为一名患上“波斯信使综合症”的人,你会有以下特点:读你愿意相信的书,听你愿意相信的信息,接受你愿意相信的事实。久而久之,最大的后果就是,你把自己包裹在虚幻的现实中,如果有一天,当现实露出它本来的真实面目时,你相信的仍然是命运:命运捉弄了我,这不是我的错,是命运的错。如果你是一个普通民众,受害的是你,最多是你的家人。但如果你是一个决策者,一个官员,陪葬的就是芸芸众生了。


我希望,新疆永远没有“波斯来使”,也永远没有喜欢“波斯来使”的人。因为这片土地还有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命运如果真的有馈赠的话,我希望能他能给新疆加点甜。


这段时间,我也常想,为什么网上那么多“负能量”每每总会让大家心声共鸣,而“正能量”却总会让人心照不宣的反感?我们要不要“正能量”,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在每一个难熬的日子我们都需要,尤其是面临生死,但是不是现在,我们今天的清零,还谈不上胜利;疫情的反扑,甚至稍有不慎,就会随时卷土重来。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正能量,他不应该是假大空的形式主义,他应该是扎扎实实的行动。他应该是通过科学及时的回应,消除人民群众的每一次焦虑、疑问;通过人性化的方式,解决人民群众的遇到实际问题;照顾好每一位在一线流血流汗的工作人员,不让真正的英雄寒心;甚至是解除隔离之后,切实出台可以落地执行的政策,尽可能地解决大多数人民群众复工复产的困难。做到了这些,我们相信,人民群众会自发的用心的唱赞歌。


在新疆,我们总会听到一种声音,“新疆特殊”,原因大家都知道,以至于在这种论调下,一些事情都偏离了他原本正常的轨道,甚至在我写这篇日志的时候,媳妇都会说我,你还是别发了吧。我不否认新疆的特殊,他的特殊历史、他的特殊地理位置等等,但是新疆真正的特殊最大的特殊,是这里2400多万英雄的人民,纵观历史,新疆的人民都是这个国度至全世界最善良的人民,他们从来都是“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在乱世,他们马革裹尸,屯垦戍边,抛头颅洒热血献青春;在治世,他们忍辱负重,辛勤劳作,默默奉献;他们从不后悔来新疆,也从未想过离开新疆。他们是真的爱,每一个生活在这16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新疆儿女,他们还有他们先辈一次次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在这里铸就钢铁长城,伴日月星光,与山川永驻。在这个地方真正生活过的人,没有人不爱乌鲁木齐,没有人不爱新疆。尽管他看上去已经千疮百孔了,但是我们仍然深爱不已,无怨无悔。


没有人会离开这个美丽的家乡,除非这里再也不能称之为家。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首诗吧,沈苇老师《混血的城》,期待乌鲁木齐,早日恢复车马龙,人间烟火。


让我写写这座混血的城

整整八年,它培养我的忍耐、我的边疆气质

整整八年,夏天用火,冬天用冰

以两种方式重塑我的心灵

它被叫做“美丽的牧场”

青草疯长成楼群

一顶顶毡房突然膨胀为城市

街上驶过杂色汽车

如同牧羊鞭下的一群

身披尘土,来自各自时间的黑暗……

它远离大海,远离浪涛拍岸

另一种浪涛拍打我——

热的血、浓的血、清洁的血、泥泞的血

在大十字和小十字相遇,融会成

同一种赤诚的血

现在,我缓步进入人群

我要记住一双双流动的眼睛——

那蓝色火焰的摇曳和凝视

无论是汉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蒙古人

是时间中的兄弟姐妹

被同一种夜色覆盖眼帘

又被同一种晨光唤醒

从小西门到二道桥,从一种繁华

到另一种繁华,我的听力拒绝喧嚣

但我记住鼓声,咚咚咚发自城市的胸膛

是真正有力的心跳。还有——

孜然飘香,送来烤肉的尖叫

一串肉在火上尖叫就是一只羔羊

在火上尖叫,是一百只羔羊在火上尖叫

  ——多少羔羊葬身人的口腹之坟

  “啊,愿你们安息。”我低声默祷

沿丝绸之路走来了

东方的贵客,西方的嘉宾

你们要在汗腾格里停一停

看鸽群如何围着一轮清真的新月盘旋

嘴里发出咕噜咕噜的赞美

仿佛它们早已熟读了《古兰经》

夏天,请从郊外摘来玫瑰

献给首府最美的女人

但美丽的女人太多,令人眼花缭乱

晕头转向,以致于浪费了玫瑰

冬天,我决定抓住你的魂魄不放

让时间的脚步慢下来,驻足稿纸

我要用火热的诗句拦截一场大雪

而每日的餐桌上,要有一份

传统的食谱:土豆、白菜和萝卜

构成感恩的朴素理由

让我再来写一写那些通宵达旦的聚会

烈酒唤醒头脑里的精灵

也惊动骨子里的恶魔

一次,当天才的程娃放肆地亵渎圣灵

我在他身上浇下半瓶伊力特

以便盛开一朵液体火焰

圣灵岂能亵渎!瞧,虔诚的基督徒大可

如何克制着内心的愤怒

这座城市已染上一点孤寂

一点享乐的虚无和忧伤的快感

我说:“出发吧。”它起身驶向未来

一路推开阳光、风沙和罕见的雨水

在无始无终的时间沙漠里

像海市蜃楼,出现,然后消失

将一具真实投进我的诗篇,充实我的表达

整整八年,我,一个异乡人,爱着

这混血的城,为我注入新血液的城

我的双脚长出了一点根,而目光

时常高过鹰的翅膀

高过博格达峰耀眼的雪冠……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