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璁相關事件 part4

李明璁相關事件 part4


編修說明:

➀ 此文集為轉載資訊統整,即時更新訊息請點入 信箱所有者的Part2 連結。

➁ 其餘相關事證收錄於李明璁受害事件募集Part1Part2及相關事件者Part3

➂ 文中的「你」皆指信箱的所有者,也是最初事件的貼文者

 (最新更新時間2023/6/19)

 

募集信箱所有人於06/16的發文:

消息散佈的速度始料未及,聽說有很多不認識的人都在傳我的文章截圖,我並不清楚他們的來源。

暫不開地球是因為,我沒自信能應付多網民,但本意確實是讓其他暗處苦主也能看到,所以我願意匿名公開,但請把我的名字照片馬賽克。若有其他證言,也請提供給我。 (或寄到:mystorytoo2023@gmail.com)

 

 

(以下內容皆獲當事人同意公開)

 

我很難說我是受害者,我只想用一些我的經歷去給予支持:我相信你、相信你的故事。

但我只能說我自己的故事。

先說我的故事的結論——我不認為李明璁有對我行性騷之舉動,他從來沒有肢體上碰觸我或言語上讓我直接感到性的意味;但讀到他聲明中所說「我從無利用教職或任何工作權勢,發展不平等的關係」讓我替他、替自己的記憶遲疑了好大一下。

以前的我會以為我先是李明璁的朋友,後來才是學生。

我是在大二修他的課時,先從 ig 上追蹤了他,他散發出來的氣質和其他的教授確實不太一樣。他好像比較有趣,我是這樣想的。

他在我某張照片下面留了言,後來我們開始聊天,我跟他坦承我其實是他的學生,他會偶爾調侃地跟我聊天,先跟我說今天有沒有點名、他今天上課幾個小時沒有吃東西⋯⋯後來我們交換了line,要分享給我看他新書的封面圖,我們就開始比較頻繁的聊天。

剛開始聊到他當過金鐘獎評審、聊到電影,或許是我問了他有沒有推薦的電影,他便提議在下課後會帶幾部DVD來給我,我看完再還他;他會偶爾約我去他研究室喝茶,就如已經有人描述過的,他的研究室充滿各種電影、音樂、文藝氣息的佈置。

這是2015年年底我寫下的,可以看得出那時候才19歲的我,相對於一個懂電影、懂音樂、懂理論、懂得風趣幽默的社會系老師,是抱著怎樣的崇拜和嚮往的。

 

//

 

_20151231 6:00

滿喜歡的,今天和李一起

坐上他橘紅色的車,他說要寫研究計畫而我在抱怨我的報告,在溫州街上走路到吃飯的地方,講到他的跨世紀尿尿,一邊吃飯他說著為什麼不用臉書、說著他的前女友們。我當故事在聽不太說話,因為我沒有故事可說。

吃飽走去買手工餅乾、去我很喜歡的他的溫暖研究室配著茶吃,大多數時間我沒什麼說話,可能習慣了聽老師說,但相較之下更專注看著他、更放鬆聽著。喜歡我們都向後靠在小沙發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然後穿插幾句讚歎餅乾多好吃、茶有多香的話語。

其實我們不是特別有話聊,那也無妨。他是那種會讓你覺得安心的人,可以細細聽他說話就好的人。對我來說他一點也不神秘,反而很有溫度,和他的研究室給我的感覺很像。

然後聽到他現在有女友這回事也是讓我鬆了口氣的不須感到負擔。

 

//

 這是19 歲的我,這樣的老師會在訊息中找我單獨出去吃飯喝酒、我要搭車回家他會載我去車站、我提到我有點過敏他會說要幫我掛耳鼻喉科帶我去看醫生、聊到煮飯他會說哪天要煮給我吃、在我生日剛過12點的時候,他會第一個打電話給我唱生日快樂歌給我聽,當時的我覺得非常窩心感動。

 我覺得我們是朋友,但這樣的相處確實讓我花上不少力氣去說服自己:這樣的互動沒有什麼奇怪,就只是有身份差距、年齡差距的朋友。他曾經推薦我去看「刺蝟的優雅」這本書,因為覺得我「和裡面的小女孩很像」,我覺得自己好像被看到慧黠的一面、對世界抱有疑惑,感受混沌的一面。

他沒有和我提過離婚的事,但言談中確實講到不少他與當時女友的感情怎樣觸礁,我都只有在內心偷偷感到鬆一口氣:如果他有女友那應該就只是把我當朋友吧?是我多想了吧?

即使我後來沒有修他的課,但聽到他常說他工作太久沒吃東西、血糖不穩覺得頭昏等等,我會買一起吃過的手工餅乾,等他下課時拿去給他;或是我們有幾次固定某天會在他下課後約去吃飯;他半夜傳給我訊息說他心情不好時,就算那時的我在和其他人約會,也會很緊張的認真回他訊息、和他聊天。後來我忘記自己怎樣發現,他會把同樣的訊息複製傳給很多人。

寫到這裡,大學室友才又提醒我,當時某天在宿舍我跟她提到李明璁半夜找我去他的研究室,我遲疑了、問她我該不該去,猶豫了一陣子覺得有負擔才回絕了。

沒有人的記憶可以獨立切割開來看,和他的相處記憶連著到了我畢業、不是學生了,我終於感覺把他當朋友看待不那麼彆扭,後來我仍把他當朋友看,直到最近幾年突然回頭一想,發現自己對這段過往很不能消化,才默默地自己拉開距離。

那為什麼還要在這裡說出這些片段呢?難道不偏頗嗎?

我沒辦法很好的回答,確實他在某些時候成為我滿重要的朋友,也曾經會聽我分享心事和各種煩惱。但看了聲明,我只期望他能做得更好。至少要把自己作為老師/文化人的地位同等的承擔起來。

「無利用教職或任何工作權勢」是什麼樣的意思呢?曾經作為一個社會系的老師,我打從心底相信他能比我回答得更好。(轉貼註:此指李明璁個人臉書貼文聲明

1、研究室作為話語權力的場域

可以看到共通點是,李的研究室會展露出他對人文藝術的品味,音樂、電影海報、各種小裝飾。然而,一旦進入了研究室,他就是個老師、相對人就是助教或學生,這樣的空間就是在權力關係下運作的,研究室就是個賦予他展示位階的資源。

 藝文氣息本身沒有問題,但在一個相對身份有所限定的空間裡,藝文氣息也就成了最好的鋪墊。直白說一句,一個老師不會在公開場合單獨和女學生做的事,為什麼會在研究室做,就這麼簡單。研究室難道不是教職的資源嗎?

 2、展現知識和展露脆弱的相輔相成

我不確定其他人,但我猜測,越細膩多感的女學生或許越可能跟李開啟頻繁的互動。

那時的我才19、20歲,上大學後碰到很多自我理解的漩渦,分不清建立關係的界線、摸不透自己對於安全感的掌握。這不是他的問題,但他作為老師,甚至可能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社會學相關理論的引介人,在知識與傳遞知識的人之間確實可能會有錯置。

再加上,李確實是相較於普遍台灣異男來說,很願意顯現自己脆弱一面的人。可以說他沒有架子、好親近,但也可以說,在知識的「光暈」下,他「展露脆弱」這件事就不那麼單純。

我不想強硬套入人選之人的台詞,但「成功的人在他最成功的時候,展現出他的弱點,很難抗拒」或許可以比較好的解釋——他以老師的身份在研究室映襯出他文化品味的空間裡頭,展露了情感的脆弱。

對知識嚮往的、細膩多感的女學生,相對的好像手上拿到了一個劇本已經在那的角色,一個我現在看回去覺得自己非常愚蠢又無知的角色。看回去我覺得我好像只是個供給者,讓他可以繼續扮演那樣高尚的脆弱。

這是我很不願意回頭去爬梳這段記憶的主要原因之一,我或許更厭惡自己的那個樣子,我甚至不厭惡他。但他真的沒有一點責任嗎?他難道沒有意識到少女對他的崇慕和憐憫同感嗎?他沒有義務要去停止營造這樣不平衡的角色關係嗎?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