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新周刊|特别报道:图书保价之争

最新财新周刊|特别报道:图书保价之争

财新周刊 孙嫣然

几乎每一轮电商大战,作为引流担当的图书都是切入口。“内卷”之下,今年“618”电商大促的硝烟尤为浓烈,图书市场的矛盾被率先挑破。

小希在“618”前早早将心仪的书籍加好了京东购物车,没想到这些书在5月20日大促初始时就“灰”(下架)了不少。“出版社为何不供货了?”小希困惑地对财新表示。


5月18日,以北京地区“老八社”为首的10家出版社签发《联合声明告知函》;紧接着,5月20日,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联合旗下46家出版社也发布类似的“红头”文件。至此,两地已有超过50家出版社,联合抵制京东自营图书在今年“618”大促期间提出的降价要求,它们拒绝参加促销活动,也表态不给平台结算活动后的返利。




上述“红头”文件的抬头是“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京东平台图书、音频及视频产品销售业务主体,通过标有“京东自营”的各出版社旗舰店卖书。对出版社来说,京东自营店相当于一间规模庞大的线上书店,一般会根据其销售规模给出不同梯度的返利费用。

今年的京东“618”大促历时一月,从5月19日持续至6月20日,其间有8天的折扣率相对较高,京东对出版社提出以2—3折结算的要求。结算价是平台和出版社之间的交割价格,实际与消费者最终获得的折扣无关。上海地区出版社编辑何倩对财新表示,京东往年提出的结算价是4.5折左右,今年则贴着成本线——一般一本书包含8%—14%的版税、10%的印制成本及仓储物流、人力等开支,总固定成本在正价的30%左右,正是京东所要的3折结算价;排除版税的公版作品则要低至2折结算。

“京东给的条件是,如果不参加‘618’,就不给我们结算之前滚动的货款。”一家国有出版社负责人对财新透露,该社为此向京东发出表达抗议的律师函。但即便出版社抵制,已经入库京东的图书产品仍被上架,以低至2.8折的价格进行销售。刘倩就发现,其所在出版社的产品在京东自营店的前端折扣低于3折,该社暂时拖延结算“618”期间货款。

多名出版业人士对财新表示,电商平台要求如此低的折扣,遭到这么大规模的联合抵制,在行业里多年未有。一名资深出版业人士称:“京东自身被其他新渠道或竞争对手冲击,于是开始如此大力挤压上游。而出版方被电商平台压迫已久,已经到了不反抗不行的时刻。”

 

头部出版公司率先对京东“断供”。5月31日晚,图书出版品牌公司磨铁创始人沈浩波公开宣布,无限期停止对京东发货,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并继续要求京东下架、退还产品。声明也涉及出版业对其他渠道方跟价的担忧,沈浩波呼吁其他图书电商当当,以及图书中盘(批发商)博库、文轩等不要跟进低价竞争,“陪我们扛过这一轮”。据图书数据平台北京开卷数据,磨铁是2023年实洋(图书实际销售额)占有率最大的出版公司。国有大型出版社中,上海译文出版社也宣布对京东暂停供货。

图书和电商平台之间的定价权之争,是历次渠道变革的缩影。每当新渠道崛起,作为低价高频、标准品消费场景的图书,往往成为流量争夺的主阵地。北京一味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钊对财新回顾称,几乎所有电商平台在崛起时都靠低价图书抢份额,比如早年的亚马逊和卓越网、京东和当当之间的价格战,乃至后来的抖音等兴趣电商、以董宇辉为核心主播的东方甄选等直播电商,也都以“1元书”之类的低价引流策略切入市场。张钊认为,图书标准化程度高、整体市场规模不大、新平台较易进入操盘等都是其中动因。

历经多年的电商价格战洗礼,图书市场早已形成“非折扣不能买”的消费者习惯,读者对买书的价格预期往往在5折甚至更低。图书市场长期处于价格体系崩坏、销售整体萎缩、“码洋(图书定价)升、实洋降”的尴尬局面。

反映到出版行业的账面上,就是图书标价销售总额不断上涨,但实际折扣销售额自2020年以来持续萎缩。据开卷数据,2023年图书码洋零售额录得912亿元,同比增长转正为4.72%,但渠道折扣加大导致的实洋同比大幅下滑7.04%;到了2024年1—5月,整体图书零售码洋同比再度下滑8.04%。

另一方面,纸价上涨也在压缩图书利润。据开卷数据,新书平均定价中位数从2019年的45元,涨到了2023年的58元。而据卓创资讯数据,2016年9月到2018年5月,多用于书籍印刷的双胶纸均价涨幅达42.09%、突破7791元/吨高点,其后有所回落,直至2021年站上7425元/吨后再度回落。另据百川盈孚数据,2024年5月中旬以来,至少有9家纸业公司宣布上调纸价,最新的双胶纸均价在5637元/吨。

一名接近京东的人士对财新称,出版社近年来业绩疲软,图书市场整体规模萎缩,对利润乃至生存的忧虑由来已久,“出版社也没和平台商量就公开发函,主要也是想反映一下图书利润的问题,多引起一些外部关注”。

在出版社和电商平台之间的长期博弈中,为应对电商压价,出版社的对策之一就是“高码低折”,对预计畅销的图书品种提高码洋,因此“定价虚高”备受市场诟病。一名出版业人士举例称:“前阵子,我们预料到一本纪实类图书会火、会破价,于是把定价抬到近60元,才保证了折后20多元的售价。”

少儿类书籍更是在低价战中几近崩盘。这一图书销售占比最大的品类,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持续萎缩,爆款被跟风抄袭、选题由达人定夺、出版社无利可图等,都对图书产品质量造成严重打击。

“这种虚标定价的游戏无异于欺骗读者,也损害出版社经济效益,最终拉低了内容生产质量。”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对财新直言,对内容的兴趣需要才是买书的主要动因,健康的图书市场环境应当是优质优价。

图书电商中图网创始人黄平也对财新表示,读者期待以较低价格购买图书完全合理,但支持新书大力度打折促销反而变相导致图书定价提高:“定价低廉的情况下,版权等整体生产质量越好,也就越不可能给出大折扣,越得不到流量支持,而流量就是销量。”

另一方面,“拼多多放任盗版书、抖音难控仿版书,也导致图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一名资深出版业人士称,反盗版的主要做法就是投诉、举报,抖音、京东、天猫平台在收到投诉后会下架对应商品,但给拼多多的投诉往往石沉大海。

此次“618”大促,为何出版社敢于和京东叫板?据财新了解,出版社正在利用快速崛起的抖音电商搭建直营销售网络,试图夺回图书定价权。新冠疫情以来,短视频电商是图书销售四大类渠道中惟一实现正增长的渠道,2022年、2023年的码洋占比,先后超越了线下实体书店和包括京东、当当自营店在内的垂类及其他电商,目前销售规模排第二、码洋占比超四分之一,仅次于第三方开店模式的平台电商。但以2024年一季度最新增速测算,短视频电商的码洋全年可能达到319亿元,和平台电商的差距缩小到约20亿元。

“早在疫情之前,电商低价引流就行不通了。”韩卫东指出,近年兴趣电商崛起,而内容“种草”更符合图书消费习惯,“渠道分化反映出市场价值规律在起作用,有序竞争是好事。相信再过两三年市场会更健康,图书定价虚高问题也能慢慢理顺”。

中信出版集团执行总编方希对财新表示,现在所有出版社都需要重新建立起一套成体系的、新的销售结构,这要求出版社在所有销售渠道都有足够的产品,并匹配相应营销力量的支撑,真正精细化运营。“流量影响了渠道格局,出版社自然要顺势而为。从来不存在一个完全理想、稳定的渠道安排,出版社从来不会在新的传播和销售路径上裹足不前,平台口碑、服务不错的渠道方我们都会去尝试合作。”

京东低价“守城”

今年“618”,京东的口号从“又好又便宜”改成了“又便宜又好”,足见其对平台突出低价心智的重视。

疫情以来,京东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压力。拼多多2023年的收入和利润增速均高达90%,远高于阿里、京东分别7.28%、3.67%收入增速;盈利水平则仅次于腾讯、阿里。跟进低价竞争,成了传统电商应战拼多多的必选手段。

刘强东在2022年底的内部讲话中要求“电商业务不可放弃低价”,推动京东从消费升级向低价、下沉策略急转。京东集团CEO许冉此前指出,京东未来重点围绕“多”和“省”,“通过低价进一步触达广泛的下沉市场增量用户”。

图书作为标品定价明确,能清晰反映出折扣力度,早在十年前京东从3C(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类产品)领域扩充品类时,选择的第一个品类就是图书。2010年11月,京东上线自营图书频道,随后宣布图书全线降价20%,其后再以销售量大、内容门槛低的少儿图书作为抓手打低价,正面抢夺当当网、卓越网等图书电商的份额,引发一众电商跟价,一度遭到出版社联合抵制。但此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逐步成为图书销售的主阵地。如今,昔日图书电商龙头之间在互相“拆墙”。2023年初,当当网和京东图书达成合作,前者到后者平台开设自营店,两家多年价格战恩怨和解。

平台激战之下,是出版社在承担主要成本。前述资深出版业人士直言,平台有很多办法在官方合作之下绕过定价,比如促销满减、补贴等,而在回款环节经常单本书价格计算不明,最终导致出版社承担了主要的折扣营销费用。一名大众类图书出版编辑也证实,出版社需以码洋的百分比来支付版权费用,因此前端折扣对图书利润的蚕食主要是出版社承受。

另一方面,出版社在各电商平台开设第三方店铺,或在抖音找达人带货,此类自营渠道的定价也受扰乱。上海地区出版社发行编辑古越在运营该社抖音账号,发现抖音也引入了类似天猫的比价机制,低价图书会排在相对靠前位置,“京东自营也在抖音上开店,打低价时流量靠前,导致我们做自营的被达人比价,要求给出更低的价格”。

“出版社控价就是很难。”方希直言,图书定价直接印在书上,而非建议零售价,这封锁了图书售价的高限,而出版社和京东自营的合作为寄销模式,平台是对不属于自己的资产定价,但它其实不应该具备这个权力。

抖音撬动直营转型

出版社的直营化转型,是追求定价权的大势所趋,也带来了对抗图书电商的些许底气。

实际上,出版社搭建自营渠道的做法,从始自2013年的微信公众号时代就已开启,导流至平台电商开设的旗舰店网店;并在2019年后随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电商的商业化转型加速,图书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出版社做自播或培育达人带货体系,甚至重新回到线下书店落地营销。

中信出版集团自2022年3月开始投入大众图书自播,同步建立MCN(拥有多频道网络的网红机构)体系,目前直播业务已实现盈利。方希在过去两年负责中信大众图书的自播业务,她对财新表示,直播团队经历过借力外部团队到自建队伍的过程,也因为尝试扩品类到农产品,而拖长了实现盈利的进度,“花了一年多时间盈利,比我预计的要慢一些。”

方希认为,新一代消费者在电商购物的习惯在改变,曾经的电商图书榜单对图书销售导流作用很大,图书一旦上榜,引发消费者购买的“粘榜”能力也很强,现在这一势能在平台电商被严重稀释。图书平台电商在短视频平台崛起的趋势下非常被动,原因之一是后者已将流量和销售合二为一:“读书是在和短视频争抢注意力,出版社必须在渠道上顺势而为。”

而每一个渠道的崛起都伴随着打折,抖音实际是目前图书折扣率最深的渠道。开卷数据显示,2021年短视频电商的图书折扣低至3.9折,低于平台电商、自营电商的5.2折、7.8折,且短视频平台3折以下图书品种占比近四成。当年图书直播的热点事件是,抖音图书网红刘媛媛“破价”卖书,数十万册低至1元,最终创下7735.6万元销量,受到监管部门约谈。

近年来,直播电商的价格乱象有所收敛,出现了董宇辉这样更重视内容的“超头”主播带货。3月12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应上海译文社邀请来到中国,其中一个行程是在“与辉同行”直播间和董宇辉对谈,当场直播带动古尔纳作品集等书11万本销量。韩卫东回忆称,董宇辉不收坑位费等保底费用,按照实际销售的提成来收取费用,“直播前他的团队和出版社充分对接,从选品到直播都认真准备”。

出身于新东方体系的董宇辉是抖音平台扶持起来的主播,其表达能力好、直播间粉丝画像注重文化,很适配图书营销。2023年12月“小作文”事件爆发后,东方甄选(01797.HK )为董宇辉成立了拥有独立账号和直播间的“与辉同行”个人工作室,2024年1月开播,侧重文旅推广、名人访谈、书籍推荐等业务,工作室产生的收益全部计入东方甄选。

从业内视角来看,图书行业一直缺少类似美妆品类的“超头”主播,之前的图书博主也多偏向童书教辅类走量更快的品类。董宇辉带货图书,一度给行业带来转型希望,其选品偏向相对难卖的人文社科,也不过分压降终端售价。此前,董宇辉直播带货《人民文学》《收获》等文学期刊,还带火了相对冷门的文学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

董宇辉给图书直播带来的更多是启发意义。开卷方面对财新表示,董宇辉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严肃文学和大众的壁垒,也可说打破了对严肃文学营销的思维定式。从数据来看,近两年抖音带货图书少儿占比仍高达三成,但下滑趋势已现,取而代之的是人文、经管类图书的增长。

但对出版社来说,参与抖音带货图书需要面临销售生命周期短、选品受限、团队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在短视频渠道销售的新书中,只销售1个月的图书品种占比达到16.4%,首次动销6个月之后就不再动销的品种占比超过60%,而其他渠道新书销售的生命周期更连续和持久。

做直播的成本问题“丰俭由人”,而出版社在抖音至少能掌握终端定价权。方希表示,图书带货如果只是挂外链,以抽佣模式和达人结算,减少了直播间的库存物流等成本,而各出版社的仓储物流能有集中性优势。销售冒头的图书会有达人纷至沓来,这时候又出现了各平台和达人的竞价。有很多聪明的出版社开始用批量放货的方式,以组合拳推出自己的销售货盘,以规避各个平台的逐低竞价。

此外,出版社搭建自播渠道虽然规模有限,但能带动CPS(达人分销)的传播,也能给上游选书策划提供参考,比如有版权即将过期的书在直播中翻红、推动编辑决定重新续签的案例,而直播电商组货盘的逻辑也在反过来影响上游图书策划。

“出版社对自播的自信在于觉得自己懂内容,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懂电商的整个运作方式。”方希称,其团队经历了摸索的过程,比如把产品分为功能品、利润品、预备利润品,对应不同的财务数据要求,对中信不同直播间如何投流,也作出了清晰的财务模版,由运营人员组合使用,确保盈利。

另一边,逐年下滑的线下渠道正和出版社形成更紧密的合作。“独立书店阅读节”是成立于2022年11月的一个书店联盟项目,负责人董晶菁同时也是一家独立书店主理人之一,在实体店因疫情“断流”之际联合了数十家书店,联盟充当担保人角色,为书店争取账期、折扣、特殊版本等,今年以来联合书店定向团购的码洋已超300万元,接近去年全年的3倍。

新兴出版品牌“轻读文库”成立近半年来,95%收入来自线下数百家连锁及独立书店,小部分来自线上自营渠道,线上线下均按定价销售,对行业颇具启发意义。

轻读文库创始人韩志对财新表示,凡是无法做到100%控价的渠道,一律不考虑合作,此举能减少控价损耗,也保护线下书店合作客户的利益。同时,该文库采取按照原价定价销售的规则时,也考虑到挤去虚高的图书定价水分。韩志称,定价一旦印到书上,就没有回头路可走,“而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率和更苛刻的保本销量,我们把这些理解成是出版方应该承担的经营风险”。

韩卫东称,上海译文联合独立书店举行展陈活动,扩大书店的粉丝流量也为图书销售引流。前端引流,后端控价,对全部线上线下渠道统一发货折扣,通过外部公司来监控所有线上渠道的上架价格,遇到违规定价就向平台发函并罚款;今年进一步减少了参加电商低价促销的投入。

“电商渠道的垄断如今已被打破。”韩卫东指出,过去多年电商效率高的关键在于物流,现在社会化物流成本降了下来,入库配送等环节出版社也能自己干,而电商获取流量的成本实际和出版社一样高。

不过,何倩认为,敢于挑战传统电商、吃到直播红利的仍是大型出版社,其中不乏高校出版社依靠刚需特质的教材赚取流量等特殊案例。“对我们这种文艺类独立出版品牌来说,光是给抖音达人‘一件代发’这件事就办不到,因为没有自己的仓储物流,运费成本都打不平。”

更多出版社仍寄希望于行政监管部门出手来规范市场。2010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和中国新华书店协会,联合发布国内图书出版业行业规范《图书公平交易规则》,规定出版一年内的新书进入零售市场,经销商可进行优惠促销,但优惠价格不得低于版权页定价的85%。不过,该规定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且发布单位资质仅为行业协会,最终未能施行。前述资深出版业人士认为,如今再度组织起行政、行业力量来呼吁推动完善法规的希望并不大。

盗版横行

一本书成本固定、渠道压价,出版社很难挣到钱;加上版权是出版人的“软肋”,平台对低价的引导,实际鼓励了同质化产品的泛滥,甚至容忍盗版行为持续存在,直接损害出版社利益。

沈浩波在前述“炮轰”京东的发言中提到,11年前,京东率先挑起童书低价大战,其影响深远,最终导致童书行业现在因售价过低而深陷绝境。据开卷数据,2024年一季度,少儿图书品类在整体销售码洋中占比26.98%,是图书零售占比最大的板块,但较2020年下滑1.3个百分点,过去三年销售规模连年萎缩。

供过于求是少儿图书“卷低价”的主因。据开卷数据,少儿出版年动销品种数自本世纪初的3万余种增长至如今的33万种。一名出版社童书编辑称,电商兴起这些年正赶上国内童书市场繁荣,引进、原创品种显著增多。供给过剩的背后,是大量涌入童书市场的、粗制滥造的“仿版书”。一本童书走红后,即会出现大量同质化产品。这些产品无需负担版税,固定成本主要是印刷生产,因此前端折扣力度激进,对合规引进、创作的童书销售形成了很大的压制。

另一方面,渠道话语权大,图书选题内容甚至也跟着达人主播走,而非深耕专业领域的图书编辑。韩志认为,内容电商带来了“内容优先,还是价格优先”的问题,其选品覆盖面天然狭窄,更容易出现所谓的爆品效应,博主选择什么书去推荐,成为第一道门槛。一名头部出版社的童书线负责人也对财新表示,达人看重直播短视频形式怎么和图书内容融合,以及这种配合之下能否吸引流量。

违法盗版更是直接损害出版社利益。相比京东,拼多多在图书盗版治理上少有作为,出版社向其发送律师函、消费者平台投诉等做法均收效有限。2023年1月,中信出版集团起诉拼多多在《结构性改革》一书上,对平台盗版行为不作为,最终胜诉。据相关裁判文书,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存在,未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必要措施的,应当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出版社为盗版取证投入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等成本,可能远高于盗版产业链死灰复燃的成本。”方希称,出版社作为盗版最大的受害者,以出版社为主体打击盗版算不过成本账,是盗版现象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

前述图书发行人士举例称,要打击河北涿州的盗版书,出版社需要派一个人去现场取证,而当地公安部门无义务配合销毁盗版书,出版社还要将盗版书自费运回化浆;此外,通过诉讼取胜的案例也是极少数,“可能由于案值太小,很多诉讼立案都立不成”。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