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出差见闻
拾月上一篇日本关西旅行提及求婚,收到朋友们的留言祝福,未能一一回复,在此感谢大家。从日本回来不久,9月9日到20日,到新加坡出差了两周,本文聊聊新加坡。
新加坡很小,樟宜机场只有国际航班。有多小呢,土地面积只比北京五环大一点。
新加坡地方虽小,但城市规划非常优秀,CBD,生活区,绿地公园,交叉分布,非常密集,十分方便,同时交通却做到高峰期也不太拥堵。不拥堵可能有两个原因:
- 大幅提高私人拥车成本,私家车车牌价格高达10万新币(约50万RMB)且有效期仅10年,再加高额的车辆购置税,在新加坡买车才是真正有钱人的行为,这限制了全国私家车数量。政府鼓励公共交通出行,因为地方小,公共交通也非常方便。听新加坡老板讲,他一直坐公共交通出行,直到有孩子才买车。
- 新加坡一些道路(包括4车道的宽路)是单行线,如果需要走反方向,得绕到隔壁一条路(也是单行线),因为道路密集,绕行不会太远,但单行线在红绿灯路口因为少了一些方向的车流,效率更高。
公司离城市规划局不远,14号趁午休前去参观。
规划者们有很多思考,比如下面这片新旧交替的天际线。公司刚好在边上,第一天到公司俯瞰街区,就很喜欢,特别有层次感。这个片区叫牛车水,是传统唐人街。旧宅建筑风格属于「新加坡店屋」,和香港的唐楼类似,上居下铺,沿街全是各种商店,很好逛。
店屋都有下图这种延伸出来的人行廊道,这种楼也叫「骑楼」。这种设计是为了方便人们下雨天上街。
因为地方小,新加坡的规划很像经营一家公司,有短期规划、长期规划、定期复盘等等一套成熟的流程。
国内的苏州城市规划有参考新加坡,苏州老城区得到完整保留,现代CBD在东西两翼发展,前些年去苏州玩的时候,也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走在新加坡街上,各种现代建筑也让人目不暇接,是建筑摄影师和设计师采风的绝佳之地。
出差期间遇上中秋,唐人节氛围不错。
中秋节前一晚(16号)到滨海湾花园观看灯光表演,现场人从众,灯光不错,但拍出来略显阴森了。灯光表演时有音乐,中文歌、英文歌、好像还有一两个语种的歌,轮流播放,非常政治正确了。
周末去酒店附近的福康宁公园,当天刚好下雨,路过天桥看到很多人席地而坐的人群,过了天桥发现公园人更多。天桥这些人,大约是上来躲雨的。听朋友讲,这些人大多是菲佣,只有周日休息,周日喜欢成群结队出来放风。在网上搜了搜,香港也有类似现象。
除了菲佣,新加坡还有大量外来人口从事中低端服务业或城市的基础建设工作。我每天走路通勤,有一段刚好在修路,修路工人多是印度人。以及有次在街上看到工人清洁建筑玻璃幕墙,也像外来劳工。
这些外来劳工在新加坡工作,但不享受新加坡的各种服务,赚钱寄回老家,老了就回自己国家养老。新加坡即享受了这些廉价劳动力的服务,又不用负担这些人的社会保障(如养老)成本。想起曾经一篇讲深圳人肉干电池模式,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加坡的消费整体偏高,餐饮和超市日用品基本是国内价格两倍或更高。比如餐饮,一碗肥牛酸菜粉,差不多要80RMB(14.5新币),普通餐厅都是类似物价。
但新加坡有「食阁」文化,食阁也叫小贩中心,类似大排档,有很多独立经营的小档口(几个平米),点餐后在公共区域用餐,品类多为快餐小吃,价格能低至30、40RMB一餐(5、6新币),这种价格基本是新加坡一顿饭的底线价格了。
新加坡有一类超市叫「FairPrice」,平价超市的意思,价格相对公允。矿泉水0.56新币约3RMB一瓶,约为国内1.5倍。Mini版可乐6瓶装差不多26RMB,大约也是国内的两倍。
在新加坡,中文基本通行,只会中文生活上也不会有障碍。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出海,这些公司海外首选地都是新加坡,相同的华人背景、与国内相同的时区,合作沟通起来比较方便。出差期间见了两位朋友,一个是base新加坡的虾皮前同事mkx,一个是混币圈刚好来新加坡参加Token2049大会的ybb,有很多愉快的交流。
也发现很多国内的消费品牌入驻新加坡,拍了一组照片。
总体来说,如果有钱,喜欢城市生活,新加坡很适合中国人,也难怪近些年很多有钱人移民新加坡。但如果没有经济基础来新加坡,生活压力依然很大,尤其20年以来国内很多互联网员工rebase到新加坡,导致新加坡房租涨了两三倍。
最后,再贴几张照片。
近期阅读推荐
☆ 一个月内,北京已有多名苹果手机用户中招!“感觉像着了魔”(文章)
骗子使用的工具和渠道一直在进化,但骗术的核心一直没变。
读完这篇文本再看看我的手机,发现我老早就把Facetime卸载了,因为从来没用过,似乎也完全没场景用。在国内,微信几乎解决一些联络需求。
☆ 喜剧之王单口季付航决赛表演(视频)
从第一期开始,我并不是非常喜欢付航过于夸张和高亢的表演,我更喜欢黑灯、呼兰等等文本优秀,同时演绎也适度的作品。但付航最后一期决赛的表演,还是把我给惊艳到了,文本相当优化,立意相当之高,表演也相当之到位而不夸张。非常推荐看看。
☆ EP168 写毛笔字,是中国人的“血脉觉醒” - Talk三联(播客)
听完又想学书法了。
最喜欢老师关于把书法用于日常的理念,就是日常场景中就用毛笔写东西,比如写个便笺、写封信等等,把书法当工具而非艺术看待,书法才可能融入生活。
只可惜,日常写字的场景消失了。
Generated by RSStT.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