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了一趟韦斯•安德森设计的火车 - FT中文

搭了一趟韦斯•安德森设计的火车 - FT中文

FT中文
张璐诗:韦斯•安德森爱好乘火车旅行,又对匠心工艺很感兴趣。得以制作出人们在现实中能使用的车厢,正是他的一个愿望。




来自FT中文网的温馨提示:如您对FT中文网的内容感兴趣,请在苹果应用商店或华为应用市场搜索“FT中文网”,下载FT中文网的官方应用,付费订阅。祝您使用愉快!

四年前搭乘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东方快车,大客车的最后一程是载我们到达“威尼斯-辛普隆-东方快车”停靠的火车站台边,身着黄铜钮扣深蓝色制服的男管家大卫在我们的车厢门前等待。大卫头戴礼宾帽站在老车厢前的样子,顷刻令人联想起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

没想到的是,在瘟疫蔓延的时代,将前东德一个小镇空置的购物大楼改装成银幕中华丽丽粉红大饭店的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导演,当真为“东方快车”所属的母公司贝梦德(Belmond)麾下的不列颠普尔曼(British Pullman, A Belmond Train, England)设计了一节车厢。听说了这一近乎超现实的消息之后,我就预约了这趟列车,12月初去搭了一程。而当我登陆他设计的Cygnus车厢后一抬头,就见到天花板上的一片粉红色。这场景,已直接将人拉进了安德森的电影中去。

我们的旅程从伦敦维多利亚火车站开始。第2站台上有Belmond British Pullman(BBP)登记处与休息室的指示牌。未走近就隐约听见传遍车站的复古歌声,走到第二站台的火车大厅门前一看,原来是三位上世纪三十年代装扮的女歌手,翻唱的却是九十年代英国偶像男团East 17的金曲“Stay Another Day”,诠释方式很复古。这三位名为“Spitfire Sisters”的女生三重唱,模仿的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美国三重唱“安德鲁斯姐妹”。她们后来又跟着一起上了British Pullman列车,逐个车厢为乘客们提供娱乐。20世纪初的美国摇摆乐时代音乐风尚,以同期欧洲艺术装饰风格做设计的车厢,两者的搭配刚刚好。

熙攘的维多利亚车站,通勤的人们行色匆匆。惟独停在第2站台上的乘客们盛装打扮,端着红酒杯慢条斯理等上车。大家等着进入的是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火车旅行。那时候,飞行还未出现,搭火车长途旅行还带着“华丽冒险”的滤镜。时至今日,这种集体想像和怀旧情结依然支撑着British Pullman这样的火车旅程。上车犹如赴宴,车票上也鼓励大家盛装出席:“无论怎么穿都不会过分隆重”。

“Pullman”,最初专指在19世纪末到1960年代之间,由美国同名公司生产的卧铺列车厢。在欧洲,指的却是Pullman公司制造的餐车或是原版“东方快车”所属公司的豪华开放座车。这些车厢通常都比今天的普通车厢更舒适。一战前,长距离运营的列车几乎仅设卧铺车厢。战后,国际卧铺车公司(CIWL)开始为豪华列车建立日常的运营网络,并将其指定为“普尔曼快车或“普尔曼列车”。

我们这一程是从伦敦向东南方行驶,一路开往肯特郡的海港小镇福克斯通,一顿饭后,再返回维多利亚火车站。另有一条路线,则是从维多利亚车站往西南方向萨雷郡出发,一路驶过英格兰绿油油的乡村,也是一路饭饱酒足。

韦斯•安德森设计的车厢名叫“Cygnus”。这节带两个独立包厢的车厢,1938年由伯明翰铁路货客公司(Birmingham Railway Carriage and Wagon Company Co.)开始制造。不久遇上二战,并幸运地逃过被轰炸的命运,车厢的工程在战后继续,并于1951年完成,甫一完工就参与了同年为一扫战争阴霾而举办的“不列颠庆典”(Festival of Britain),作为皇室成员和各地政要的专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为英国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作传的电影《阿加莎》中,演员瓦妮莎•雷德格瑞夫和达斯汀•霍夫曼也在Cygnus车厢中拍摄了不少镜头。

1977年北约克郡荒野铁路局(North Yorkshire Moors Railway)买下了这节车厢,运行38年后,交付贝梦德(Belmond)。在这次做整体翻修之际,Cygnus也完成了有史以来距离最长的旅程:经由英吉利海峡隧道,运送到法国中南部克莱蒙费朗的工厂去。今年9月,安德森为Cygnus设计的车厢正式投入使用。

车厢命名为“Cygnus”,这个词最初源自古希腊神话中“掌管天地平衡的神祗”。Cygnus常以天鹅之身显形,北天星座中也有一个以Cygnus取名的“天鹅座”,又称北十字星。韦斯•安德森受此启发的想像力,我们可以在太阳光芒、云彩、星尘和对称的波浪和天鹅图案中找到注脚。

韦斯•安德森在受邀与British Pullman合作时提到,自己在电影中经常有机会创造和设计火车形象,这在《穿越大吉岭》和《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都能观赏到。他说,自己确实爱好乘火车旅行,又对匠心工艺很感兴趣。得以制作出人们在现实中能使用的车厢,正是他的一个愿望。车厢原有的设计就深受20世纪初的艺术装饰风格影响,这与韦斯•安德森在电影创作中呈现的风格偏好不谋而合。在此基础上,他在线条、图案组合和配色上又带入了强烈的个性:比如木框内的翡翠绿图案座椅上方,是线条垂直、锋利的镜面图案。复古之余,当代感也很突出。这也正是安德森创作的辨识度所在。

两个独立包厢内从天花板到地板的镶嵌工艺都是纯手工完成。我进入其中一个包厢后,发现天花板变成了浅绿色。四周绕了一圈银制的镶板,半明半暗,如水面倒映。尽管刚进入12月,圣诞节装饰已铺满伦敦。British Pullman列车也推出了圣诞午餐,并在包厢的车窗上方装饰上了圣诞花环。餐具设计同样来自安德森的审美,并由英格兰本地的骨瓷餐具制造商William Edwards制造。白瓷上清一色的绿色图案,恰好也贴合圣诞的红与绿传统色彩搭配。

开放车厢每个餐位起价4百英镑。私人包厢一千八百镑,最多可以坐四人。包厢空间不大。我走入包厢时,另外三位同行旅伴已经落座,穿过小门廊后,马上侧着挤进桌椅之间的狭窄缝隙,双手一直拉平紧紧摩擦桌角的上衣后有点窘迫地落座,刚一伸腿就踩到了对面坐的人。我发现,包厢还是二人用会更从容一些。

落座布艺装饰的扶手椅后,服务生为每位乘客倒上一杯青瓜贝里尼鸡尾酒:梨子果泥加一点带汽葡萄酒。跟随贝梦德二十年的厨师Jon Freeman,为我们做了一套圣诞午餐,主菜在火鸡与惠灵顿牛排之间选择。窗外从城市到海滨一路变化的景色,与窗内复古的场景切换交错,让我想起了在搭乘Cygnus之前,我先去电影院里看的安德森同期上映的新片《French Dispatch》。及后发现伦敦一处艺术空间将这部影片中用到的道具布了一个主题展,我顺道也去看了。这次影片里的自行车倒是替代火车成了主要交通工具。展览逛到最后,结束在一个戏仿影片中出现过的咖啡室的空间里。这空间只为展览存在,但吧台是真实存在的,人们也真的可以去点东西喝。真实与幻境,无缝切换,恰似面前的火车旅行,委实引人入胜。(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图片由作者及贝梦德提供。责任编辑邮箱:haolin.liu@ftchinese.com)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top

本文章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查看原文:搭了一趟韦斯•安德森设计的火车 - FT中文


[点击] 加入书友群 1.5TB电子书资源 @ideahub_ml

[点击] 全网福利资源|薅羊毛·省钱中心 @rss_news_list


[点击] 路透中文 @lutouzhongwen_rss

[点击] 纽约时报 @niuyueshibao_rss

[点击] 美国之音 @meiguozhiyin_rss

[点击] 知乎日报 @zhihuribao_rss

[点击] BBC中文 @bbczhongwen_rss

[点击] FT中文网 @ftzhongwen_rss

[点击] 双语新闻 @shuangyunews_rss


[点击] 法国 国际广播电台 @rfi_rss

[点击] 德国 德国之声 @dw_rss

[点击] 澳大利亚 广播公司 @abc_rss

[点击] 俄罗斯 卫星通讯社 @ru_rss

[点击] 新加坡 联合早报 @sg_rss

[点击] 韩国 中央日报 @korea_rss

[点击] 日本 日经中文网 @jp_rss

[点击] 台湾香港 当地日报 @ttww_rss


[点击] 跳转到商家页面

[点击] 跳转到商家页面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