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小宇宙APP:从诞生到演化,深度复盘 - Zpodcasts

拆解小宇宙APP:从诞生到演化,深度复盘 - Zpodcasts

wiki.zpodcasts.com

搜了下,发现介绍小宇宙的文章还挺多的,有点让我吃惊

但绝大部分文章不值一看,因为小宇宙本身已经对产品有了很全面的解析了,再多的细节是没有意义的

本文提出几个问题,试图用一些新角度来观察这款产品:

1.小宇宙的诞生是偶然还是必然?

2.它的定位和演化是什么样的?

3.为何小宇宙能长成一款“用户型产品”?

4.给我们什么借鉴?

看完本文,大抵能了解播客这一市场,以及小宇宙如何突然崛起、崛起背后的逻辑

(本文为精简版5000字,原文8400字,需要的朋友在文末可以获取)

先讲几个背景知识

1什么是播客

如果你是刚接触播客的朋友,一定会很好奇播客是什么。

播客,是 podcast 的中译。“Podcast” 一词是“ iPod ” 和“broadcast”( 广播 )的 混成词 。

Podcast 与其他音频内容传送的区别在于其订阅模式,它使用 RSS 2.0 文件格式传送信息。该技术允许个人进行创建与发布,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可以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可以简单定义为 rss+音频。

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播客,是因为苹果在 2012 年推出了播客(Podcasts)应用,但播客的历史远不止于此

(播客诞生、发展史见全文)

2.中国播客发展史

国内的播客分为两个阶段——2011 年是一个分水岭。

在 2011 年之前,国内的播客的定义跟国外并没有差别,主播们依循电台的思路去做节目,通过播客来获取用户。这其中不得不得的两个节目便是「糖蒜广播」和「反播」

「反波」作为中国播客的先行者,在 2005 年 5 月 1 日开播,在头 4 个月里就获得了 45 万的访问量,并获得 2005 年“德国之声全球最佳播客”。

「糖蒜」成立于 2004 年,24 岁的 DJ 何淼和朋友对音乐的想法时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个影音博客来推广自己喜欢的音乐,于是有了糖蒜广播。不过前五年里,听他们节目的人并不多,直到 2009 年,苹果“播客”将“糖蒜广播” 放到了推荐节目中,他们的粉丝每天增长上万人。现在他们将原来的一档 “糖蒜广播”扩展成了拥有近 20 个脱口秀节目,内容也涉及聊天、音乐、电影和电子游戏等几大板块。

而到了 2011 年,蜻蜓 FM 成为国内首家网络音频应用,2012 年,苹果发布了播客应用,之后喜马拉雅,荔枝 FM、懒人听书、考拉 FM 纷纷上线。音频内容慢慢变成了可以点播的播客节目。

此后,国内播客定义开始变窄,归属于音频内容。

在 2016 年,各个平台纷纷转型,确定了自身的定位。喜马拉雅借着“知识付费”的东风,推出了“123 知识狂欢节”,荔枝 FM”去“FM”(调频电台)化,推出了语音直播功能,并邀请刘涛、杨幂、金士杰等明星大咖做客语音直播;蜻蜓调整了付费方向,不再强调知识属性,挖掘名人效应(高晓松、蒋勋)与自制节目;而考拉 FM 开始主攻车载伴听场景。

而播客内容虽然在各平台上游一席之地,但一直未被各个平台重视。

这时的播客已经没办法像国外的播客定义那样,涵盖知识付费、情感电台等音频内容(除有声书和音频直播),而是特指那些内容选题上遵循自身兴趣,表达方式上随意自由,充满个人色彩,并且在输出内容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身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态度的内容。

播客虽不受重视,但也在不断发展。2013 年,「大内密谈」开播,李如一和李楠一起录制了第一期的「IT 公论」,在这一年开播的节目还有「坏蛋调频」「电影不无聊」……

此后,李叔出走「大内密谈」创办「日谈公园」,李如一创办 IPN 播客网络,到了2018 年,「忽左忽右」、「声东击西」、「无业游民」纷纷出现,吸引了大量听众。到了现在,仅 2020 年,就已经有了超过 500 个新节目,小宇宙 FM 的出现,也让更多的人能更方便听到播客节目。

同时,喜马拉雅也开始播客内容,开设了播客频道,举办了“中国有播客”的活动;网易云也是改版电台频道,开始扶持播客内容,并开设了播客云圈。

播客正在慢慢走向大众视野,成为用户消磨时间的工具。

3.最近的中国播客行业是什么样的?

播客的2020:1000个新播客,70%保持更新,这是zac在其公众号“声波播客”里一篇文章

写的非常棒

根据他的测算,2020年国内新增播客在1000个左右,之前老播客在1000-2000个的样子,所以播客市场一共就3000档

小宇宙呢,从首页平均收听量来估算,日活在10w、月活在40w这样

2020年10月的数据是,1000+订阅的播客有97个,zac估计到2021年2月份,超过1000人订阅的播客有200个左右

也就是说【深入聊聊】目前的订阅量排名在市场的200名这样

以及,越来越多的播客平台涌出,小宇宙、荔枝播客、皮艇、芒果动听、QQ音乐等等,对播客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背景知识这一章全部选自《播客制作手册2020》、zac的公众号“声波播客”内的文章,特此鸣谢)

小宇宙的诞生:偶然?必然?

小宇宙是啥,在其官方即刻账号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我是为喜欢播客的人设计的播客信息客户端”

官方公众号自我介绍是:“想做你手机里最好用的播客APP”

可见是一款专门的播客App

2014年下半年,有点像重新开始接触了播客...那段时间可能是逼近三十岁吧,各方面的焦虑会比较多一些...会开始尝试做一些事情,包括14年底注册了公众号【曼联时间】...也是在那段时间前后,听到了英国的podcast,他就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他就是两个人...有点想把受影响比较大的三个播客的特点结合起来...比较有信心做最好的中文的曼联的播客

事实上也确实是,很快就成为体育类播客第1

15年的3月9日第一期上线...大概到7月份的时候已经做了28期了...那个时候非常有激情...7月份我加入创业公司...那个时候就是进了即刻...

(实际上是3月1日第一期)

而在曼联时间的微博,发现当年的4月份,就已经有转发即刻的图:

而即刻最早也是彼时上线的

顺着这条线索寻找,搜索到了一条2020年的新闻:

1985年出身,毕业于复旦大学的现任即刻产品负责人舒玉龙告诉朱思码记,5年前他因看球而偶然结识了同在上海的叶锡东和林航,三位曼联球迷因共同的兴趣而走到一起,也正是冲着志同道合的劲头而合伙做了即刻这个前期主打RSS内容订阅,当前主打兴趣社交为核心的全新社区产品。

舒玉龙,即Kyth,即刻产品负责人、小宇宙App负责人

很有可能的是,Kyth由于曼联,甚至是由于播客,而加入了即刻,后来也证实了这一点。

到19年开始,机缘巧合我们开始做一个播客App...这件事情很有意思,是一种缘分...播客这件事情是我提出来的...原来我们公司就有一些播客的听众,然后我们也会去想这个东西大概是什么样的,即刻里面有个圈子叫“一起听播客”,让我们意识到大家期待有一个交流的地方,他好像也在期待产品上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前期调研的一部分...

以及,据zac表示:

本来“一起听播客”圈子是他们想要重点扶持的一个圈子,有官方人员管理,不过即刻后来下架了,即刻团队便通过即刻平台的数据,做了各种app,比如小宇宙,面即等app来着

Kyth在去年11月接受36kr采访时也说:

36氪:国内独立的播客平台非常少,你们基于什么背景做了小宇宙?
Kyth:即刻里有一个兴趣社区,里面有一个圈子叫“一起听播客”,这个圈子里面都是很多喜欢播客的人,他们持续讨论的就是呼唤一个播客APP出现,因为这类发言的频率太高了,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用户行为所以我们就注意到了,这激发起了我们对播客的兴趣。
借助这个圈子,我们去了解了喜欢播客的人的想法和需求,后来发现相比于大盘,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爱好,但当小众人群找到有同样爱好的群体的时候,是更开心更幸福的,我们捕捉到了这种情绪。调研到后面,我们会觉得因为陪伴和真实这两种属性,播客的商业价值被低估了。

总结一下,小宇宙的诞生是偶然又是必然的:

(小结见全文)

从迭代看其定位和演化

看产品迭代

老实说,如果单从产品体验上来说,一直没有太感觉到小宇宙的大幅调整,依旧是非常精简,一度我以为小宇宙团队没几个人、很少迭代

所以在播客里听到Kyth说整个团队有近30人后吓了一跳,然后把产品迭代整理完捋一遍才发现,他们在整体不动的大框架内还是填充了不少血肉:

版本

发版日期

重要功能

1.0

2020.03.26

第一版上线

1.2

2020.04.29

支持收藏单集

1.3

2020.05.18

单独设置节目的更新推送开关

1.4

2020.06.03

播放页支持单集配图

评论区增加按时间戳排序

订阅播客时增加相关推荐

1.4.1

2020.06.15

支持Carplay

1.5

2020.06.23

着重做了分享

支持分享节目和单集到微博

支持把评论以图片形式分享

更多小结见全文

产品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做好一个播客App:

对于小宇宙App的分析,我觉得不用写了,去年10月31日,小宇宙官方就已经详细做了分享:

小宇宙负责人kyth:中文播客的价值被低估了

产品重心在早期更加注重为听众服务,所以大概到2020年年底,我才通过主播群知道了小宇宙有后台

后台功能也很简单,但设计的非常简洁和精美,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设计感很强的后台:

小宇宙后台首页

单一播客详情页

目前只能看到基础的数据和评论互动功能

看内容推荐的变化

创业公司的产品,在刚开始的时候,无论是产品设计、功能特色还是内容的选择上,都会需要刚开始时候的打法,它和一年之后的打法一定是不一样的,1000个人的打法和10w个人的打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是个战略战术方面的问题
第一年的时候首页选择内容和竞品的不会一样,否则别人怎么会选择你呢,这是个阶段性的问题,然后渐渐的我会,说“照顾”有些冒犯,会服务到更多更广泛的听众

在播客【翻滚吧!播浪!】EP02期里,Kyth如是说

为此我手动整理了去年12月、今年2月份各2周的首页推荐内容,发现确实有变化:

最近一周首页推荐的播客订阅数平均为7200,而12月份平均为2.8w,也就是说,中小播客确实被“照顾”到了

尽管看起来,单集的播放量、评论数都有了接近50%的下降也“在所不惜”

小宇宙的演化

作为一款专门针对播客的产品,表面上很难看出它到底是工具、社区还是平台

  • 只作为RSS订阅、收听来说,它是工具

  • 大量的用户基于内容和主播产生互动、连接,订阅及关注,它是社区

  • 基于内容运营、对接听众和主播,又可以说是平台

这个过程是有演化的,为何这么说呢,从2020年3月份上线至今,小宇宙和播客市场爆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说小宇宙促成了市场的爆发,但一定是助推了

基于此,小宇宙的定位就需要有倾向

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里,做平台或许是最优的选择

过去的近一年时间里,小宇宙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先为听众创造价值:

在PPT最后,提到了要进一步为主播创造价值

释放出了明显的信号:打造双边平台,促进良性市场扩大,并尽力为主播提供商业价值,从中获得合适的回报

小宇宙的团队是喜欢播客的一群人,是温暖的团队,他们信奉“越是用爱发电,电费收回越快”的理念,不过度榨取商业价值,而是悉心呵护行业,并一同发展

回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小宇宙未来的演化:服务为核心

在具体阶段的战略和战术上来说,初期会偏向于听众侧的工具,并间接吸引到主播入驻,接下来,会偏向于主播侧,培养生态体系,期间也会推给听众多样化的内容

3月1日,小宇宙最新版本2.0,增加了一个很有趣的功能:

播客录制功能

这一功能有几个边界考虑点:

1.制作第0期。你无法直接录制到自己原有的播客内

2.鼓励尝试。可以录制最多5个试播单集,也支持“转正”

3.剪辑快捷。基本只有剪辑和删除功能,操作很简单,某一段音频删除后会自动把空白段落填补上

从上述几点,加上体验后,可以得出观点:

2.0版本是小宇宙尝试孵化生态的举措之一,鼓励用户转变为主播,从而丰富内容形态,是播客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契机

我们先不估算最后有多少能创作内容、并最终成为主播,超低成本的内容生产工具是对行业非常有利的,正如剪映对抖音。

以及,小宇宙也在首页增加了曝光,来支持创作的新人:

(剩余部分内容,可以去该公众号了解哈~)

参考:

播客:【翻滚吧!播浪!】EP02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0220731a34762390b7f6886?s=eyJ1IjogIjVlZjk0MGMyZTkzNDE4MTgwZjFhMjJkMyJ9

黄金一代:崛起中的上海互联网后浪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669469258818536&wfr=spider&for=pc

《播客制作手册2020版》

zac的公众号“声波播客”文章《播客的2020:1000个新播客,70%保持更新》

https://mp.weixin.qq.com/s/C7rnu_B4sdiR_pOU-wbdLg

加入Zpodcasts寻找你喜欢的独立播客:zpodcasts telegram

Source wiki.zpodcasts.com

Report Page